参拍流程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负责人

名称:参拍流程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负责人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893623

更新时间:2024-12-08

发布者IP:14.26.164.21

详细说明

  参拍流程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负责人

  LOT 1595

  陈家泠 (中国,b.1937)

  梦笔生花

  水墨纸本(五联画)

  2023年作

  196×96 cm.×5

  题识:1.梦笔生花。

  2.癸卯冬日写,泠。

  钤印:大势至、化、气、肖形印、陈家泠

  出版:《陈家泠:水岸丹青》P30-31,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2024年5月。

  展览:“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法国巴黎科德利埃空间,2024年4月5日至21日。

  RMB2,200,000-3,200,000

  出版

  舍形悦影 寓水而生

  ——陈家泠先生黄山题材创作《梦笔生花》

  陈家泠先生立足上海,在继承海派传统中革新发展,创造出具有中国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国画新流派,为当代中国画带来了新气象,成为新海派领军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这样评价陈家泠:“在当代中国画坛,陈家泠先生是一位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一方面对中国画的历史传统有着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超越传统,表现出新的文化思想,在长期的探索中,以中西融合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建树,作品具有十分鲜明而强烈的个性风格。”

  此件《梦笔生花》以黄山飞来峰为主题,是陈家泠先生为中法建交60周年《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所准备的巨幅创作,《梦笔生花》是巴黎展览中的一件重要作品,突出了水墨画的东方美学,并结合了西方的装饰性美学,展现了水墨艺术的国际化发展。作品在细腻与雄浑之间达到平衡,既具东方的笔墨意趣,又融入了西方的创新性,适合东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味。

  局部

  黄山以其奇峰、怪石、云海和松树闻名,而飞来峰更是黄山风景中的一大奇观,宛如从天而降,立于云海之间,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冲击。陈家泠先生在这幅画中运用“水变”技法,将飞来峰置于一片迷幻的云雾之中,呈现出如梦如幻的神秘之美。

  陈家泠先生以其独特的构图及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出了黄山飞来峰的峻峭与巍峨,挥洒自如地铺设大面积的淡墨来表现山峰,并在墨色中呈现出天然的滋润和丰富的层次。陈家泠先生充分地将材料美和水墨美的结合,创造了“水变”的技法,通过水墨与纸张的渗化,在墨迹的边缘可以形成线条,大体在预想之中,又出乎预想之外,自然天趣,清气盈溢,变幻莫测,滋润而有生命力。正如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所提出的“舍形悦影”的思想,陈家泠先生能够做到学古人之心而不蹈古人之迹,形成了其强烈的个性特点。

  在画作中正,一棵松树在峭壁上正生机勃勃地生长着,陈家泠先生在采访中说道:“在石头上长出松树,是梦里才有的。但是梦里的风光,在大自然中也有,所以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天才的艺术家。”遂将这幅黄山题材的作品题名“梦笔生花”。黄山的独特风光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升华,营造出山间云雾缭绕的氛围,宛如梦境。此幅作品既有取势布局的大结构,又有精微细致的墨色变化,水染、墨濡随心而发,达自由、超脱之境界,得天然真淳之美感,使满幅灵气通达、令观者忘乎所以。

  琵琶韵

  LOT 1597

  陈逸飞(中国,1946-2005)

  琵琶韵

  布面油画

  1992年作

  150×120 cm.

   

  签名:Chen Yifei 陈逸飞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 2011》P9,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展览: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1年。

  注:本作之真确性已获陈逸飞遗产管理委员会确认

  附:陈逸飞遗产管理委员会开立之作品保证书

  RMB 5,000,000-6,000,000

  出版

  证书

  琵琶韵里觅东方

  ——陈逸飞的艺术之旅

  “陈逸飞作品的神韵,源自东方美学。他并未沉溺于写实主义的深厚功底,而是迅速升华至超逸、高远的意境,使作品趋向诗化。”

  ——余秋雨

  陈逸飞的绘画,凭借精湛的写实技巧与诗化的浪漫主义风格,享誉国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艺术创作迎来了两个重要系列:“音乐家”系列与“古典仕女”系列。前者描绘现代西方女性的优雅,却流淌着如古典音乐般深沉唯美的东方浪漫主义;后者则追溯东方古典之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琵琶韵》是陈逸飞九十年代“古典仕女”系列中的杰出之作,意义非凡。这幅油画的创作灵感,源于白居易的经典诗作《琵琶行》。诗中仕女弹唱时的优雅与曲终的悯然,触动了艺术家的心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其巧妙地将东西方艺术美学风格融为一体。

  局部

  在构图上,陈逸飞采用了凝练有力的布局,将女性音乐家置于画面核心,成为视觉焦点。她体态与手势的流畅动感,为静态画面赋予了生动的节奏感和动态美,完美诠释了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艺术辩证法。

  画面中的女性音乐家端坐,目光深邃,凝视远方。她身着华丽而不张扬的传统服饰,手指轻盈地拨动琵琶弦线。从她沉静的身姿、容颜与抚琴的动作中,透出沉静雅致的气息,让观众感受到温婉高贵的艺术气质。尽管面容透露出现代感,但画作整体散发的古典情韵,使其在创新中不失稳重典雅。背景设计弥漫着怀旧氛围,凸显了特定时代的文化印记,为画作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深远意涵。

  局部

  深邃的黑色背景,巧妙地突显了华服繁复的纹理与精致细节,使画面主体形象更为突出,同时也营造了一层神秘深邃的艺术氛围。陈逸飞从中国传统水乡周庄汲取复古灵感,通过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电影镜头语言,运用柔和色调与流动线条,构建了一个深邃高雅的艺术世界。他的笔触不仅捕捉到了琵琶女的静谧之美,更在无声中传递了音乐的节奏与力量,完美融合了中国深厚文化传统与西方绘画技法。

  《琵琶韵》如同一部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的史诗,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视觉元素精妙融合。在端庄典雅中融入了灵动与活力,在诗意化的构图与色彩中弥漫着怀旧情绪与历史意蕴,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的艺术王国。

  抽象2016.03

  LOT 1598

  余友涵(中国,1943-2023)

  抽象2016.03

  布面丙烯

  2016年作

  80×80 cm. 

  签名:友涵16

  来源:私人收藏

  RMB 900,000-1,200,000

  《抽象2016.03》

  ——余友涵笔下的时代注脚与哲学圆舞

  “当时的艺术在抽象领域一片空白,像一片荒原,荒原上没有草。但这个时节很好,下了雨,草就要长出来,即使不在我这里长出来,也终究会在别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余友涵

  余友涵,这位生于上海的艺术巨匠,以其卓越的抽象艺术造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他的《抽象2016.03》,不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位艺术家对中国大半世纪文化史的深情注脚。

  在这幅作品中,余友涵将东方传统的视觉符号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笔下的“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蕴。它象征着开始与结束、瞬间与永恒、微观与宏观,以及循环运动的宇宙真理。这种对“圆”的深刻解读,不仅展现了余友涵深邃的哲学思考,更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与共鸣。

  局部

  色彩在《抽象2016.03》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余友涵运用丰富的色彩,实现了线与点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个个生动而富有张力的“圆”。形式的变化、笔划之间的明暗关系,以及笔触、颜料的流动与厚薄,共同构成了“圆”的表面肌理。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色彩在这里,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情感的载体,它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余友涵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对精神性的无尽探索。在《抽象2016.03》中,他更是以善意、朴实、纯粹、节制的态度,提示着绘画的终极命题。观众在欣赏这幅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宇宙、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绘画作为一种精神表达媒介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性的探索,不仅让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内涵,也让观众在欣赏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抽象2016.03》是余友涵艺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哲学意蕴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余友涵卓越的绘画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达方式的深刻融合与独特见解。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中国半个世纪文化史的窗口,也让我们在欣赏时感受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局部

  阅读2001

  LOT 1600

  李山(中国,b.1942)

  阅读2001

  布面丙烯

  2001年作

  145×91 cm.

  背签:李山Lishan 2001上海

  正签:李山2008上海

  RMB 1,000,000-1,200,000

  不是让人更“杰出”,

  而是让人变得更像万物

  ——李山:以艺术之名,探索生命之奥秘

  “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弘”。

  ——达尔文《物种起源》

  这是苗德岁先生对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最后一句话中“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的译文。李山,这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以其跨越多个时期的艺术实践和对生命科学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视觉与思想的盛宴。1942年,他出生于中国黑龙江兰西,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自此踏上了艺术探索的征途。

  从早期的实验性抽象绘画,到后来的政治波普风格,再到1990年代初期的生物艺术领域,李山的艺术生涯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他对生命、对艺术、对社会的无尽思考。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启迪下,他毅然将创作思路转向生命科学,以分子生物学思想为指导,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这一壮举不仅开启了他生物艺术的序幕,也为中国生物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阅读2001”中,李山将基因科学的概念融入艺术创作,通过形形色色的生物图式,展现了生命基本体的形式探讨,以及对生命阅读的深刻思考。这些多样的生物图式,如同一扇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引领着观者一同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局部

  李山的艺术风格鲜明而独特,他善于运用喷笔技艺,使作品呈现出平滑的渐变和细腻的质感,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他对材料和技法的探索精神,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深邃。在他的笔下,生命不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被赋予了无限可能与深刻内涵的宇宙奇迹。

  除了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李山还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的作品常常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融入了对历史、政治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艺术,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质疑与反思,对生命平等的尊重与探讨,以及对科技与社会变革的深刻洞察。

  李山的作品,如同一部部未完待续的史诗,记录着他对生命、对艺术、对社会的无尽探索与思考。他的艺术实践,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艺术之旅中,我们期待着李山能够继续以艺术之名,探索生命之奥秘,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视觉与思想盛宴。

  绳

  LOT 1601

  张恩利(中国,b.1965)

  绳

  布面丙烯

  2011年作

  100×120 cm.

   

  背签:2011 张恩利

  正签:2011 恩利

  出版:《张恩利》P81,上海美术馆。

  展览:张恩利个展,上海美术馆,2011年。

  RMB800,000-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