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费用

名称:关于征集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费用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861310

更新时间:2025-02-06

发布者IP:120.230.136.54

详细说明

  关于征集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费用

  文徵明于诗文书画成就极高,他不仅是“明四家”之一,更是在沈周之后接续“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名满天下,因其长寿,加上门生弟子众多,直接从其学画者就有周天球、王谷祥、陈淳、陆治、钱谷、陆师道、居节、朱朗等人,使吴门画风影响持续扩大,延续不绝,明人谢肇淛《五杂俎》高度评价他的绘画:“文徵仲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至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几有出蓝之誉矣。”

  LOT 651

  文徵明(1470-1559)

  写唐子西诗意图轴

  1538 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54.5×28cm 约1.4平尺

  估价:RMB 1,800,000-2,500,000

  题识: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野叟,问桑麻,说秔稻,量晴较雨,探时数节,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骋于名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嘉靖戊戌三月晦日徵明写时年六十九。

  钤印:徵明(朱)、文仲子(白)、文璧徵明(白)、衡山(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徵明第94印)

  题跋:文衡山先生写唐子西诗意图真迹精品,博陵苏庚春拜观并识。钤印:苏(白)、庚春(朱)

  鉴藏印:庞戎(朱)

  来源:庞莱臣家族旧藏。

  说明:经近现代著名文博专家书画鉴定家苏庚春鉴题。

  苏庚春(1924-2001)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他字更淳,河北深县人,自小秉承家学,又博闻强识。先后供职于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其学养和独特的鉴赏能力,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海关等国家机构鉴定或征集文物达数万件,保护和挽救了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画作于“嘉靖戊戌三月晦日”,即嘉靖十七年(1538)三月三十一日,文徵明六十九岁,《文徵明年谱》失载。本月,文徵明的多数时间应忙于《停云馆帖》卷二“唐抚晋帖”的刻石活动,内收唐人摹《万岁通天帖》并岳珂、张雨等跋,李怀琳《绝交书》并汤垕、文徵明跋。画中所书文字内容出自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首句有“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后人遂以《山静日长》称之,文徵明多次书写,存世有嘉靖三十二年(1553)本(济南市博物馆藏)及嘉靖三十三年(1554)本(湖州市博物馆藏)。此作以小楷题写,清劲秀润,一丝不苟,无愧于后世“小楷名动海内”的评价。

  《唐子西诗意图》中的意境极为雅致,画有落花满径,松影参差,可能尚有禽声上下,惹人遐想。一高士端坐于池边,或许已经潄齿濯足,此时静观水流,不远处有二位童子正在走来,手中所持之物,应当就是主人所藏的法帖、墨迹、画卷。兴到之处,则吟小诗,或写《玉露》一两段,再煮苦茗一杯,惬意十足,恰似宛若桃花源一般。文徵明早年曾与友人唐寅论画:“作画须以六朝为师,然古画不可见,古法亦不存,漫浪为之,设色行墨,必以闲淡为贵。”可见他对用墨之道的体悟,此轴用笔既精,用墨亦妙,古意盎然,有冷逸出尘之感。此作来源于庞莱臣家族,裱边有现代著名鉴定家苏庚春的鉴定意见“文衡山先生写唐子西诗意图真迹精品”,识者宝之。

  LOT 649

  冒襄(1611-1693) 行书六言联

  1689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62×20cm×2 约1.1平尺(每幅)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签:冒巢民先生(上、下)。

  款识:己巳春夜,巢民冒襄。

  钤印:巢民冒襄辟疆(朱)

  鉴藏印:鹿胎仙馆鉴藏(朱)

  释文:飞羽觞而醉月,依烟景咏夕阳。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朝副使起宗之子,明末清初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后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清兵入关后,回归故里隐居,后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举荐皆不就。能诗善文,博学多才,一生著作繁富,有品茶、古玩、植花等科学杂著。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等。

  说明:鉴藏印中“鹿胎仙馆”为近代著名画家郑午昌斋号。

  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

  明朝末年政治衰败,战乱频发,时局动荡不安,在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思想与文化往往产生巨大变革。太仓,因娄江东流而过又称娄东,自古便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娄东的士族不仅在科举上科甲鼎盛,名士辈出,更是推动着文学和绘画走向了一个古往今来的高峰—“娄东画派”和“娄东诗派”自此诞生。

  王时敏和吴伟业既为同乡又为同僚,两人关系之密切梅村自称“交于王氏者最深”,验诸史实,洵非虚言。至于二人之交往始于何时,确已难考。《吴梅村年谱》一书的作者叶君远先生曾认为两人交往始于明朝灭亡之时,之后南京师范大学李忠明教授反驳了这一观点,并认为应在梅村崇祯四年(1631年)钦点榜眼,走上仕途之初。梅村曾说:“初余早岁忝太常公执友。”此处“太常公”即指王时敏。但两人究竟相交于何时或许我们可以从本场琳琅呈现的王时敏《为吴伟业作山水扇面》这件作品中找到答案。

  LOT 665

  王时敏(1592-1680)为吴伟业作山水扇面

  1627年作

  水墨泥金 镜心

  16.5×51cm 约0.8平尺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外沿题:王时敏山水。丙。

  题识:丁卯六月,为梅村词兄画,王时敏。

  钤印:王时敏印(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时敏第14印)

  鉴藏印:千金阁(朱)、吴(朱)、显荣审定(朱)、雪庵所藏(朱)、吴氏珍藏(朱)、显荣(朱)

  说明:鉴藏者吴显荣多蓄明代泥金扇面,如董其昌,在拍场中屡有所见,以“千金阁”为室号,可见一斑。

  本件王时敏山水扇面题识:丁卯六月,为梅村词兄画,王时敏。时年,王时敏三十六岁,吴梅村十九岁。由此可知二人应相识于丁卯(1627年)或者之前,要早于梅村钦点榜眼之时。从人际关系推断,梅村于一六二四年十六岁时,拜复社领袖张溥为师。同时,张溥与王时敏相交甚笃。一六二四年十月三日,王时敏生母周太君殁,张溥为其作《周氏墓志铭》,由此可窥二人关系之一斑。

  从时间线上推断,据《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七记载:“吾少多疾病,两亲护惜,十五、六不知门外事。”梅村十六岁时正是一六二四年。这年夏,王时敏升尚宝卿,仲夏游于长安,过秋而返。一六二六年春,北上入都,至秋“以使事闽中”,十二月,父王衡灵柩归葬,时敏应于此之前返回太仓。他归来后直至本件拍品题识中提及的一六二七年六月应一直在太仓及周边地区。所以根据所查现有资料推测,王时敏与吴梅村二人大概率是在一六二五年至一六二七年六月之间通过张溥引荐相识,这期间王时敏并多有作品传世。从时间节点来看,也完全符合梅村自述的“初”与“早岁”。

  从其他方面来看,吴伟业参加科举以《春秋》入闱获取功名,而王氏世代亦专精于《春秋》。据民国《太仓州志》卷二十五记载,王锡爵著有《春秋日录》三十卷、《左氏释义评苑》二十卷,王衡有《春秋纂注》四卷。自王时敏祖父王锡爵始至孙辈王原祁共五代,除王时敏以荫补官外,其余四代都精于《春秋》并以《春秋》获取功名。王时敏也必承家学,精研于此。因此梅村早年结识王时敏为求教《春秋》学问,钻研八股,以期考取功名也不无可能。

  如此赘述王时敏、吴伟业二人早年交往之可能实属必要,现在回到作品本身。本件拍品绘制时恰逢六月酷暑,王时敏绘制山水扇面赠吴伟业以摇扇纳凉足以体现其用心之处。此图以润笔为主,受董其昌影响,画仿元人黄公望,水墨淋漓。构图以视野开阔的平远法取势,远处山峦叠嶂,草木成荫;近景平湖碧水,蜿蜒曲折。在水际、山坳处房舍、板桥穿插隐现,俨然世外仙境,深得文人画淡泊清幽的审美意趣。此扇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于充实中不失空灵。山峦多用披麻皴,侧锋卧笔点苔,既得石体坚硬的质感,又不失山峦葱郁深秀的气韵,是王时敏早期山水画的典型风貌。

  这件作品无疑是两人情感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见证。在时代的洪流下两人共同出仕过风雨飘摇的明朝,历经王朝灭亡,做出过作为晚明文人士大夫群体归顺清廷,违背气节操守的抉择,而后归隐田园。吴伟业建旧学庵,王时敏筑西田,吴伟业曾多次到西田造访,并写有《西田招隐诗四首》,可见两人晚年时期交往频繁、感情亲密。时敏之长子王挺、次子王揆、五子王抃、七子王摅追随梅村拜入其门下,吟诗作赋,乃属自然。

  王时敏、吴伟业二人别开诗、画之一派先河,一为画坛巨擘,一为文坛领袖,于明清交替的动荡乱世之中,画坛诗坛的双峰对望相守,究心文艺,交相辉映,当为时代的精神领袖。这件作品蕴含的两人诗画共情无疑有着更难得可贵的意义。

  LOT 653

  文徵明(1470-1559)

  临流高士图

  水墨泥金 镜心

  19×53cm 约0.9平尺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识: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徵明第35印)

  鉴藏印:□行(白)、平(朱)

  出版:

  1、《明代绘画》第28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2、《无锡民间藏宝掇英》第124页,中国美术出版社,2007年。

  参阅图:文徵明《仿吴镇山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世将文徵明的作品分为“细文”“粗文”,其实“粗文”就是以沈周为开端,继而上追到吴镇为源头,如其弟子王稚登就在《吴郡丹青志》说道:“书名雄天下,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此扇《临流高士图》左边只露出山体的一小部分,以重墨钩轮廓与结构,再以浓墨点苔,与远处的杂树、坡渚形成对比,突出前后的位置关系。右边有二位高士,临流对谈,似乎忘却了时间。高士背后为凸起的一块巨石,并将画面与其他位置隔离开来,瀑布倾泻于其中,树石掩映其中,一派天然之景。整幅画面具有明显的仿吴镇风格,多以湿笔写之,辅以厚重的点苔,呈现山川幽深的感觉。文徵明仿其风格者还有《仿吴镇山水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仿梅道人笔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等作品,可作参照。

  LOT 655

  尤求(明)

  蕉荫诗思图

  水墨泥金 镜心

  17×50cm 约0.8平尺

  估价:RMB 300,000-500,000

  题识:凤丘尤求,为云谷先生作。

  钤印:凤丘(白)

  鉴藏印:平(朱)

  出版:《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集》编号44,2013年。

  展览:“日月光华—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展”,2013年10月。

  尤求(明),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明代画家。仇英之婿。擅人物,为一时能手。亦善山水,得文徵明逸韵。虬松湖石,墨渖淹润,作人物之背景,最得情韵,雅俗共赏,遂为世重。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楹年、钱舜举而精妙不及。尝画小西门关庙壁作行军势。又画弇山藏经阁壁,作诸佛像皆绝技。兼长仕女,继仇英以名世,尤擅白描。

  LOT 656

  仇英(约1509-1551)

  桐荫拨阮图

  1549 年作

  设色泥金 镜心

  18×55cm 约0.9平尺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识:嘉靖己酉仲夏,为近莲先生画。吴门仇英。

  钤印:十州(朱)

  鉴藏印:平斋真赏(朱)

  说明:此作经清代著名收藏家吴云、近代画家惠孝同递藏。

  1.吴云(1811-1883),字少青,一作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斋堂号有两罍轩、二百兰亭斋、敦罍斋、金石寿世之居。收藏鼎彝、碑帖、名画、古印、宋元书籍甚富,精鉴别与考据。

  2.惠孝同(1902-1979),北京市人。原名惠均,字孝同,号柘湖,别惠孝同号松溪、晴庐。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金城为师,专攻山水。

  LOT 658

  陈洪绶(1597-1652) 桐荫演教图轴

  设色绢本 立轴

  162×54.5cm 约7.9平尺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题签:陈老莲人物。

  题识:洪绶写于无见阁。

  钤印:洪绶(朱)、章侯(白)

  陈洪绶(1597-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儒客大家。书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

  参阅图:陈洪绶 餐芝图 天津博物馆藏

  在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坛,陈洪绶绝对是最耀眼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高古奇骇,被后世誉为变形主义大师。陈洪绶早慧,几岁时见李公麟画孔门弟子能指出其中的错误,十四岁就将作品悬在画市换钱,成名较早。长年参加应试,最后也只能捐贽做了国子监生,受赏识召为舍人,但很短暂就选择离京南归。入清出家为僧,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兼善人物、山水、花鸟,以人物画成就最高,远超乃师蓝瑛。张庚《国朝画徵录》说陈洪绶的造诣超过了仇英、唐寅:“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评价之高,无以复加。

  《桐荫演教图》作于诸暨故里无见阁,画有一棵被云气笼罩的桐树,树枝若隐若现,桐树之下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一位高僧坐于石侧讲法,面前有盛开的莲花,背后是持禅杖的小童,右端是一位凝神倾听的高士,人物造型与天津博物馆收藏的《餐芝图》近似。陈洪绶画罗汉、僧人的丑怪形象学习了五代贯休,他又将这种雄奇的形象移植到他笔下的高士中,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效果。此作构图巧妙,这种位置关系陈洪绶在别处也利用过,此轴的处理更加精准。设色尤为细腻,浓淡得宜,人物形象鲜明,高士服装参考了明末流行的“时样”,线条浑圆流畅,装饰性极强,突出了主题,耐人寻味。

  陈洪绶的绘画深得古法之渊雅,有太古之风,尤其是所作博古人物,有晋唐意味,世所罕见,周亮工就特别提到“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谢堃《书画所见录》说:“老莲人物,高出千古。在津门旧家所闻十余种,各具己意,参以古法,精妙莫名。”陈洪绶与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生前就广受世人追捧,毛奇龄说:“朝鲜、兀良哈、日本、撒马尔罕、乌思藏购莲画,重其值,海内传模为生者数千家。”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晚清的“海上三任”,至今不衰。

  明清的江南是最为接近士夫理想中的桃源,当时的江南人家都以有无倪画定清浊,因为渐江的艺术成就与师生传播,新安画派一直被牢牢笼罩在倪瓒的风格之下,相比于渐江的冷峻奇倔,在新安画派中查士标是另一位成就斐然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兼开扬州、金陵画坛风气的先导。“康熙初,维扬有士人查二瞻,工平远山水画及米家画,人得寸纸片缣以为重。又有江秋水者,以螺细嵌器孤,最精巧工细,席间无不用之。时有一联云:‘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亦可见一时习尚也。”

  LOT 661

  查士标(1615-1698)清溪烟林图轴

  水墨绢本 立轴

  186×54cm 约9.0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题识:石桥斜度万山阴,云满清溪烟满林。

  知有人家住深处,坐令羁客动归心。查士标。

  钤印:士标私印(白)、查二瞻(朱)

  鉴藏印:□龙光印(白)、审定真迹(白)、□□画船(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