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流程与费用
Lot 3061
齐白石1864-1957老当益壮
1922年作镜心设色纸本
105×41 cm. 约3.9平尺
估价:RMB 3,500,000-3,800,000
【说明】
1.上款人龙云(1884-1962),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恩安(今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龙云主政云南期间,保持了云南相对稳定的局势,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云南实力增强,被称为「云南王」。
2.附荣宝斋鉴定真迹证书。
龙云将军
《老当益壮》表现生命的另一面,积极向上,不服老,不认输。画中老人挺腰举杖,一副「英雄」样。但其姿情和年龄的矛盾,又让人哑然失笑。生活中的白石老人沉默寡言,画中的自我充满活力和逸趣。
谈及齐白石的人物画,似乎为其花鸟画之盛名所掩。事实上,齐白石八岁即学人物画,而最早使其声名鹊起的也是人物画的创作。齐白石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为创作母本,描绘观音、玉皇大帝、钟馗、铁拐李、关公、岳飞等人物形象,充满民间韵味;另一类则是齐白石进行「文人画改造」后的人物形象,以「雅」与「生拙」为趣。此幅《老当益壮》便属于后者。
「老当益壮」题材为齐氏自称由八大山人画稿脱出,实为自创。「老当益壮」本是一句成语,《后汉书二四马援传》有「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之句,经常被后人用来作为夸赞老年人不服老精神的用语。白石老人作此题材,想必是一方面他本身就非常崇拜八大山人的艺术造诣,人物和花鸟都有临八大稿本之作;另一方面他本人也有不服老的精神,或许真的是「丹青不知老将至」吧。无论如何《老当益壮图》与白石老人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Lot 3039
齐白石1864-1957荷塘游虾图、篆书四言联
1920年作、1925年作立轴水墨纸本
画心:130×32 cm. 约3.7平尺
对联:110×31 cm.×2约3.1平尺(每幅)
估价:RMB 3,500,000-3,800,000
【说明】
1.「太乙楼主人」为刘少旅先生。刘少旅(1900-1996),号太乙楼主人,香港著名收藏家。其早年在广州设立九华堂,从事艺术经营活动,与张大千、溥儒等知名画家多往来,甚富收藏。
2.附荣宝斋鉴定真迹证书。
《荷塘游虾图、篆书四言联》是齐白石为友人华丰先生所作。《荷塘游虾图》由题跋知是齐白石作于1920(庚申)年7月17日,时居燕京象坊桥观音寺院。齐白石自1919年为逃避湖南家乡战乱来北京定居,先后落脚过法源寺、龙泉寺、石蹬庵、象坊桥观音寺和西四牌楼迤南三道栅栏6号几个地方,1926年才在跨车胡同13号定居下来。
齐白石早期画的荷花,偏于墨色,设色极少,构图每每十分简单。是幅《荷塘游虾图》是一幅纯水墨作品,用笔简练,构图舒朗,略有八大山人笔意。作品左下方两只墨虾轻盈纤细,与墨荷的粗壮浓厚形成鲜明对比,两只虾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表现虾的动感。整幅作品布局疏密结合,实可谓天机自成。此时的齐白石因为画风受八大山人影响,冷逸一路,人多不识。直至上世纪20年代末,齐白石的画风开始发生变革,逐渐有了自己个人的面目。
《篆书四言联》作于1925(乙丑)年,「持山做寿,与鹤同俦」是一幅寿联。上联「持山做寿」,取寿比高山之意。下联「与鹤同俦」,意为与仙鹤为友,因鹤象征圣洁,清雅、长寿,又被称为「一品鸟」,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齐白石此篆书四言联,兼取周、秦、两汉精华,下笔稳健苍劲,极其老辣,夸张疏密对比,收放有致,结体颇见匠心独运的奇险与大胆,用笔却凝重深厚,如折钗股、如锥画沙,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
Lot 3060
齐白石1864-1957冠上加冠
立轴设色纸本
175×41 cm. 约6.5平尺
估价:RMB 4,000,000-4,500,000
在文人心中,鸡有五德,即“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此,雄鸡之形象常出现在齐白石笔下,以劝勉为官者应“五德益修”,才能加官进爵、深得民意。齐白石深谙笔墨之法,其所作鸡雏皆拙朴生趣、饶有风姿,虽寥寥数笔,形神已具。线条浑劲有力,墨气氤氲润泽,且浓淡相宜,于一笔间层次宛然。
此作画鸡冠花和雄鸡,这是晚清和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题材,寓意为“官上加官”。此作书画浑然一体,布局精巧。雄鸡的身体和鸡爪以干墨、淡墨、浓墨、焦墨写出,笔法雄强,鸡冠花的叶子以淡墨、淡色疾笔速写,轻盈洒脱,花冠和鸡冠则以浓重的红色蘸笔写之,鲜亮明艳,引人注目。此画虽沿用了传统绘画的题材,而用笔、设色、布局均不落入俗套,画风苍健朴茂,明丽朗爽,可称之为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初期之佳作。
Lot 3020
齐白石1864-1957雪霁图
1922年作镜框水墨纸本
75×54 cm. 约3.6平尺
估价:RMB 1,500,000-1,800,000
在大众视野里,齐白石是一位大写意花鸟画家,但综观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创作,他的山水画创作开始最早,也最先确立自我风格,最具独创性和革新价值,受到的攻击和误解也最深,因此存世作品相对较少,大多为师友知己所绘,少应酬而多精品。
此幅作于1922年,是齐白石「五出五归」,饱览名山大川,以大自然为师后,山水画正走向真正的成熟期的作品。此时,他的山水画完全抛弃了山水树石的实体结构特征,而是对山峦、村舍、树木这些题材加以高度概括、提炼,挣脱任何实物细枝末节的桎梏法度,随心所欲地直抒胸臆。
此幅可见,米氏云山对齐白石产生了不小影响。画中,齐白石用大面积墨法来表现山形,这种借鉴米氏云山的技法,表现出江南云气氤氲之景,形成笔墨凝重,意境奇特,构图拙简。从远处云山耸立到近景画丛树村舍,景物层层递进,墨渖淋漓,整幅「富于气韵,墨色变化妙不可言」。
齐白石相关资料显示,1921年末齐白石返湘过年,次年三月返京。是幅即完成于此期间,在题款记载了长子良元为其理纸作画的天伦之乐,亦不忘教育「近朱者赤」的人生哲理,更有趣的是齐白石八日后再题此画是留给良元,「钱财不得售卖,君子不得谋夺」。
Lot 3035
齐白石1864-1957石榴枇杷
1920年作立轴设色纸本
63×43 cm. 约2.4平尺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这幅《石榴枇杷图》作于庚申年五月(即公元1920年)。是「衰年变法」的第二年。此图右上部分有一折枝石榴,叶枝叶茂盛,饱满的果粒,撑开了外壳,露出了鲜红的石榴籽,让人垂涎三尺。下方的折枝枇杷与石榴相互呼应,累累果实,繁茂的枝叶,呈现出丰收的景象。齐白石广泛借鉴了八大、石涛、赵之谦、吴昌硕等文人画风格。他将八大的冷逸、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含畜沈厚相结合,又结合个人气质修养,终于创造出了饱含生命活力、富有民间生活意味,又不失文人画高雅气息的齐氏花画,走上了传神写意,表达自然生命活力、张扬主体生命意识的艺术道路,开一代之新风。本幅在落款上用了极为少见的「齐房」款,这在其漫长的绘画生涯中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对我们鉴定齐白石先生传世作品的真伪,也很有帮助。
Lot 3029
齐白石1864-1957紫藤
1943年作镜框设色纸本
116×32 cm. 约3.3平尺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紫藤是白石老人最常见的绘画题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紫藤作品,因为紫藤寓意「紫气东来」「紫云来」「紫气逢世」等美好的愿望。李白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自古至今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就对紫藤有着各种创作,盼望着幸福的生活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早年随胡沁园学画,以工细筑基,多临摹为主,以青藤、八大为宗。齐白石早年画紫藤,画幅中紫色、黄色和绿色等多色搭配,工写兼而有之,在探索中求变。后来听取陈师曾建议,借鉴海派巨匠吴昌硕的绘画特点,画风突变猛进,用艳丽的色彩,在「似与不似之间」悟出大写意绘画的真谛。
Lot 2122
齐白石1864-1957 水陆动物合册
册页设色纸本
33×36 cm.×8 约1.1平尺(每幅)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此册页是齐白石壮年时期绘画题材精品集,齐白石的绘画题材雅俗共赏,他的画中极少见到画珍奇异兽、奇花名草,而是关注身边、生活中常见的杂花野草、虫鱼虾蟹,并通过精湛的笔墨予以表现,传达出他朴实无华的农民情结与情感。齐白石出身农家,当他在田里干活,或者走三里地去邻村上学,或者他去山上放牛、捡柴的过程中,常常看见的总是乡间最不缺少的蟋蟀、蜻蜓、甲虫、青蛙、麻雀、小鸡等,以及菜园子里的白菜、辣椒、玉米、瓢瓜等这些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充满乡野泥土气息的民俗题材。齐白石也曾说过:「没有见过的东西不画」,理所当然,这些他常见到的草虫、禽鸟、蔬菜,以及菊花、牡丹等,便成为他画中热衷的题材。其实他不只是画见过的东西,主要还是画那些扎根于记忆中的挥之不去的那份情感。齐白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乡土性和民间性,在中国绘画史上别无他人。他的绘画绝对来源于生活,是从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提炼出来的,齐白石作品的题材,是其对中国画发展的一大突破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所表现的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传达出的平民化、乡土情怀的艺术情感,正是他区别于其他画家显著的标志之一。他刻有一方白文印「砚田农」,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自始至终没有脱离民间乡土艺术所蕴含的率直、真挚、朴素与及清新的本质。
Lot 2116
齐白石1864-1957安居乐业图
1934年作立轴设色纸本
103×34 cm. 约3.2平尺
估价:RMB 800,000-900,000
此幅清心之作,以藤黄、花青、曙红构成画面重心,硕大的菊花花头颜色浓艳,纵笔挥淋,笔势蹁跹灵动,绝无妄下,形简意足,极尽渲染能事。构图饱满,用淡墨写鹌鹑与菊花上下左右呼应,线条凝练深沉,浑厚亦不显重浊。画面浓淡相宜,墨彩淋漓挥洒,鲜浓亦不乏其变者。满纸墨气氤氲,生面别开,大虚若谷,大巧若拙,谋篇布局,皆在妙理,信手拈来,拙朴生趣,实乃寄托画家美好生活愿景和对亲友殷切祝福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