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5拍场合作费用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5拍场合作费用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803598

更新时间:2025-06-19

发布者IP:14.151.17.235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5拍场合作费用

  Lot 1451

  清早期天官赐福竹香筒

  高24.5cm

  估价:RMB 55,000-75,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香筒截竹为材,质地细润,皮壳熟亮兼红若枣皮,为经年藏养方成。其外壁一周作通景镂雕装饰,见庭院之内古松奇石相衬,一罗汉床上,天官怀秉如意闲坐,旁侧童子持卷相伴。画面右幅,一仕女着长裙,怀抱灵婴恭纳天官降福,画面左侧则见童子向高士献宝,整幅画面颇具闲适祥和之氛围。刻者以镂雕表现庭院景致错落,层次感颇强。人物神容相貌、衣衫褶皱纹理皆细腻写实,刀法线条俱皆纯熟流畅,显嘉定派竹刻之独特风韵。

  天官赐福在明清两代属颇流行的祥瑞图样。在民间,天官被看作福神,人们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天到三官庙供奉礼拜牲醴,祈求添丁、赐福、消灾、解厄。民间也经常贴“天官赐福”的门画,表达对福气、好运的祈盼。

  Lot 1452

  清早期镂雕草虫纹竹香筒

  高28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香筒以细竹镂刻成器,用材顺直而质理细腻。整器腹壁一周作通景镂雕,工艺颇独特罕有,其画面满铺纤秀的镂雕五瓣梅花纹样作地纹,主体纹样于其上作浮雕,刻草虫花卉图样。兼洞石、繁花锦簇,间有蝴蝶、蜻蜓,下方螳螂俏立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夏日清趣景象。

  此件香筒雕工殊为细腻,尤其腹壁地纹皆用镂雕技法刻成,不为多见。其镂空梅花样式,线条纤细且连贯,远观有玲珑清透之气质,且宜于焚香透烟,巧思独具。香筒上下两端,则不作镂雕,而是环周刻一螭龙,身形、线条皆婉转有致,颇显景致典雅的皇室贵族用器之风格。

  Lot 1453

  清早期镂雕二乔并读图竹香筒

  高17.5cm

  无底价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香筒截竹为材,香筒通景满雕,皮色熟亮,外壁高浮镂雕全景式“二乔并读”图,画面中二乔处庭院一隅,近景有奇石假山,后有梧桐相错,庭中石桌之畔,有二美人高髻长衣,二乔一立一坐,绮罗娇俏,轻纱素衣,姿态清俊。此件笔筒在山石树枝的处理,浮雕透雕兼用,辅以阴刻,人物轮廓处雕空,层次分明。奏刀深峻,一气呵成,洼隆浅深,镂透纵深,嘉定竹派特征皆具。当为二乔并读之典故。

  整器雕镂细腻工巧,凡枝叶、假山错落之处皆用镂雕表现,立体感极强,画面主体中的二乔虽为浮雕,但身姿神态皆展现地颇为生动,可见刻者功力。如此镂雕与深浮雕共用的竹刻技法,传自明末嘉定三朱一脉,至清早期时已在竹刻之中蔚然成风。此件香筒雕镂精巧,嘉定竹派特征皆具,为之精绝。

  Lot 1454

  清早期荷塘清趣竹臂搁

  长22cm

  估价:RMB 50,000-80,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此臂搁截取竹筒制作而成。正面采用陷地深浮雕技法,刻荷花、螃蟹图样,合为荷塘清趣,亦可谐音作“和谐”之解。其荷花两支,一支盛放,一支作初绽将开状,荷叶脉络分明,卷曲妖娆。。花托膨大形成莲蓬,内里莲实、莲子皆细刻而出,颇生动写实。臂搁下方剔刻颇深峻,作一只小蟹静谧地趴在荷叶之上,刻者恰以剔地凹陷处作荷叶,内浮雕小蟹似被包裹于荷叶中,肢钳分明立体,双目镶嵌而成,更觉灵动如生,可见其构思、雕工皆属上乘。

  此臂搁制作甚为规矩合度,不仅正面陷地深浮雕雕刻精巧,背面亦光润有泽,其边棱处雕刻打磨而成四足样式,宜置于案面之上,可见其制作严谨,一丝不苟。

  Lot 1455

  清陶渊明爱菊图浅刻笔筒

  直径6cm;高12.7cm

  估价:RMB 45,000-55,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来源:香港陈礼古玩木器行。

  笔筒截竹为材,质细润,皮壳熟量,持之趁手。笔筒腹壁通景作阴刻浅浮雕,刻者以刀代笔,阴刻松下陶渊明赏菊图,见陶潜闲坐松下奇石之上,手置额前作眺望状。画面中人物、树石、花草、云雾均刻画得细致入微,气韵生动,刻者不仅雕刻技艺功力深厚,还需具备高超画技。此雕刻风格罕见,不同于典型嘉定派竹刻面貌,或为金陵派浅刻高手所为。其中松针、山石之刻法,亦可见周颢以画入竹之风格,或有受其影响。

  天津博物馆藏一件杜应年款松下高士笔筒,其技法、画片、形制等与此件笔筒基本一致,当为照同一样稿所制作,但彼件之细节呈现相比此拍品尚有一定差距。

  参阅:杜应年款松下高士图竹笔筒 天津博物馆藏。

  Lot 1456

  清早期松荫对弈图竹笔筒

  直径11cm;高15.8cm

  估价:RMB 20,000-30,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笔筒截竹为材,皮壳熟润,色棕红,为老料佳材。整器外壁通景作浮雕装饰,刻山崖小溪边,松荫之下两位长髯老者悠闲对坐,逍遥对弈,其中一人执子,双目凝神,思忖良久,举棋不定,对面老者胸有成竹,笑而观之;观棋长者,手捻长髯笑而不语。整器刀法老道,布局亦疏朗有致。画面场景刻古松、山瀑,三人围坐石台,神情迥异,面貌颇生动。其古松之针叶栉比而列,松鳞亦团簇有致,可见雕刻甚为细腻,显清初嘉定竹人之精工妙艺。

  附旧配桐木箱。

  Lot 1457

  清 指日高升图竹笔筒

  直径7cm;高13.2cm

  估价:RMB 55,000-65,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笔筒通景浮雕指日高升图,作山峰连绵,苍松挺秀,白云环绕,红日高悬,林间之高士指日论高升。三位宽袍广袖、长髯飘拂的老者和一位小书童正行进在山道上,一老者携杖前行,二老一少相依随后,其中一老者伸臂高指当空红日。整器神态雕刻细致,衣纹清晰,层次分明,构图合理。

  此件笔筒筒壁甚厚,所作通景浮雕亦深峻而层次丰富,其雕刻刀路圆润,线条飘逸有动感,皮壳黄润,包浆老熟,乃嘉定派竹刻之佳作。此画片亦可释读为“三老玩月”,则又是另外一番意境。

  Lot 1458

  清早期竹根雕蟠松笔洗

  长17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来源:

  1.香港恒艺馆;

  2.伦敦邦瀚斯。

  笔洗巧借竹根之形,雕为松干。底部竹根须的断面相错排列,如松树表皮的鳞节。另一面则探出一支古拙的枝干,至口沿处分开枝权,洗内雕饰一过墙松枝,松枝虬屈,松针茂密。沿着洗外壁向下蜿蜒,於底部雕出松针数簇。下承紫檀座托。是洗取材殊胜,设计匠心,雕琢精巧。通体包浆密实,皮壳枣红,古意盈盈。

  此器松针、树皮雕刻技法和皮壳包浆表现,与南京博物院藏朱鹤款松鹤竹梅图笔筒颇为相似。另可参照者,有佳士得奉文堂竹雕专场中一件竹根笔洗,其后由Eskenazi购入。彼件松枝洗之雕刻风格、底面随形处理,与本品殊为相似,可资参照。

  Lot 1459

  清封锡璋制竹根雕寒山捧盒像

  高7.3cm

  估价:RMB 50,000-60,000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此件竹根雕寒山像,皮壳红润,纯熟而富于光泽。其雕刻寒山蹲坐,為手捧盖盒、秉如意,侧首微笑的形象,寒山衣着简素,坦胸跣足,开脸喜气。其双目嵌珠为饰,更显深邃有神。整器雕刻刀法洗练,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更觉栩栩如生。寒山手中捧盒亦颇巧妙,其盒内琢空,惟留两只小球在盒内,摇之叮当作响,意趣盎然。寒山像背面巧借竹根须节纹理,作衣衫纹饰,在右下落“锡璋”二字小款。

  封锡璋,字汉侯,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善竹根圆雕人物。封氏三兄弟,即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为清早期嘉定竹刻最富盛名的竹人之一,时有“三鼎足”之称。兄弟三人刻竹名盛,尤长于竹根雕人像,乃至其声名传入内廷。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封锡璋与兄封锡禄一同入值清宫养心殿,专为皇室制器。存世竹刻作品中,署封锡璋名款之器物甚少,此件寒山捧盒像为颇难得的一例,其所刻寒山形象生动写实,多可与上海博物馆藏之封锡禄竹根雕罗汉相比较,亦可见其中技艺传承。

  原配紫檀底座。

  Lot 1460

  明末清初竹根雕蟾蜍

  长6.5cm

  无底价

  Lot1451-1460为“岁寒小筑——竹刻专题”

  竹根圆雕蟾蜍,器身橙红泛黄,包浆油润亮丽,古朴自然。青蛙造型线条温厚,匍匐而蹲,四肢简洁饱满有力,蟾蜍背部纹示其凹凸感,双目鼓出神情欲跃,憨态可掬。因其卵生多籽,寓人丁繁盛之意,故流行日久,至明末清初时期备受青睐。此圆雕蟾蜍具有明末清初竹刻圆雕件特征。憨态可掬,呈蹲伏姿态,其双眼鼓凸,背部癞疣密布,惟妙惟肖。前爪紧抓地面,后肢健硕有力似欲一跃而起,动态十足,颇见功力。因此蟾蜍也有贵子临门、蟾宫折桂之意。这类题材在明末清初雕刻中颇为多见,置于文房案头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