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总征集处征集拍卖合作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两汉之际经西域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文化互相融合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中国佛教教派的传播和教义的不断演进,衍生而来的佛教造像异彩纷呈,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也深受藏家的喜爱,现今已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收藏门类之一。
Lot 677
韦陀
中原风格 明代
高135厘米
夹纻
本尊韦驮体态魁梧,身着武将铠甲,纵然其开相如赤子般天真无邪,仍不失作为第一护法的威武气概,俨然一位颜值与实力在线的守护神形象。韦驮娃娃脸面相,五官小巧,双颊圆润饱满,苹果肌微微鼓起,眉眼弯弯,眯起的眼眸、上扬的嘴角似挂着满心喜悦,憨态可掬让人倍感亲切。面部刻画精彩到位,将这位「赤子将军」的悲悯祥和表现地淋漓尽致,与其对视顷刻,便能驱赶内心所有的阴霾。
Lot 641
如意观音
中原风格 明代
高51厘米
铜鎏金
本尊观音佛便作俊朗又不失阴柔的形象,为明代内地风格造像。头戴华美宝冠,面相方正,双目微闭,表情宁静安详,发辫垂至两肩。胸前饰有雕琢精细的璎珞、项圈,身着僧衣,衣纹流畅写实,极具质感,边角亦雕琢精细纹饰,双腿盘曲结跏趺坐,双手持一柄如意,为传统中原佛像做法。如此大体量的如意观音,所见不多,必为庙堂重器。
Lot 626
绿度母
西藏 15世纪
高28厘米
铜鎏金
绿度母左手牵一莲花,右手置于右膝施与愿印,左腿横盘,右腿脚踏一朵莲花,右舒展坐于莲花座上,姿态优美。面庞丰润,阔额深目,神态庄严。躯体比例匀称,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形态自然,反映了此时期造像高超的艺术技巧。上身袒露,胸前饰项圈璎珞。腰带錾刻出几何纹样装饰,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下身着贴体长裙,阴刻条纹,衣缘处錾刻有花纹,衣褶自然垂于莲台,工艺精细,极具装饰性。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雕刻圆润细致,挺拔有力,整体鎏金亮丽,铜质润泽,铸造技艺精湛,加工手法娴熟,包浆丰润。这尊造像上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三叶宝冠、高挑的眉线丰腴的身体、被突出塑造的腰腹部、以及高度写实的兰莲花茎和衣裙的装饰等带有明显的帕拉造像艺术风格,是西藏造像鼎盛时期的作品,一件不可多的收藏品。
Lot 668
阿弥陀佛
中原风格 明代
高37.5厘米
铜鎏金
此尊造像作螺旋纹高髻,面形圆润,两耳垂肩,白毫微凸,目光下敛,神态慈和宁静,俯视着芸芸众生,上身半披肩巾帛绕胸搭肩穿臂,下着绸裙,双手结印,结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衣纹阳刻宝相花,自然流畅,生动曲折,继承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佛陀胸前两个Z左旋,系“卍”字心印吉祥纹,是佛教相传的吉祥的标帜,来自梵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体现了释尊的身份,与藏传佛教的观音菩萨造像不同,中原地区造像突出优美安详的圆融形象,偏于女性化的特征表现,佛陀悲天悯人,慈祥殊胜。分体铸造的漆金莲台,莲瓣层迭交错,表现出莲花盛开的形态,这是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莲座样式,整尊造像体量高大,造型端庄,主尊通体鎏金,工艺精细,时代风格鲜明,为明代中原地区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Lot 652
真武大帝
中原风格 明代
高31.5厘米
铜
此尊大帝以精铜所制,铸造精湛,细节考究。盔甲皆錾刻而出,錾刻技艺娴熟,衣饰垂迭有致,飘逸自如。真武大帝呈坐姿态,长发后披,发丝刻画细腻,双耳下垂,面相方圆丰润,弯眉细目,双目微启,俯视芸芸众生,表情祥和,神态生动。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于胸前作捻须状,右足微抬内敛,左足自然侧伸,赤足潇洒自如坐于台座之上,刻画形象生动,灵动自然。兼之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Lot 655
准提佛母
中原风格 明代
高54.5厘米
铜
此尊造像与不空译《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中经典的准提佛母形像完全一致,佛母头戴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束发高髻,发分多股垂于肩上,耳际宝缯飞扬。圆脸丰颐,眉细如弯月,面生三目,其三目分别代表佛眼、法眼、慧眼,鼻梁高挺,嘴角上扬微露笑容,展露佛教无边的慈悲胸怀,和对众生无私的怜悯。胸前饰项圈璎珞,上身双肩搭帔帛,帔帛在两手腕间分别绕成半圆环,垂搭腿部两侧。下身着天衣长裙,腰间束带,线条清晰流畅,做工规整,艺术感强。胸前的二手作说法相,表示为破贪慎痴三障,余臂手中持有莲花、利剑、绢索法器等,因“若求十八不共法者。应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之仪规:主臂双手结准提观音根本身契,“先以二手小指二无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竖头相着,二头指头附二中指上节侧,二大指各附二头指侧,即成”,其余诸臂分别为“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第六手把越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澡罐,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夹”,此尊造像持物更复,且十八法宝皆具,颇为难得,艺术感极为强烈。
结跏趺端坐于三层的仰莲莲座之上,莲瓣错落相间,层层分明。座底作一圈镂空卷草纹,下有七宝莲池,扶持莲茎的两位人物参阅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准提佛母佛画,应为难陀和拔难陀两尊龙王像。整个莲台就表现了佛教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体现世尊宽大慈悲之怀,象征准提佛母品格的圣洁和超凡脱俗的崇高地位。整尊造像精铜铸造,皮壳古朴,品相完美。造像神态庄严肃目,造型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合理,尺寸如此高大,保存如此完整,实属罕见,应为汉地皇家寺院或大型寺庙所供奉。
Lot 620
金刚萨埵
尼藏风格 14-15世纪
高17.5厘米
铜鎏金嵌宝石
本尊金刚萨埵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上身微微左倾,而胯部向右施力,不失平衡而又极尽优雅之姿态。面相丰满端正,宽额,五官舒展匀称,眼睑略俯视,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头戴宝冠,束发高髻。垂下的发束搭于两肩,上有翻卷如小波浪的发卷。胸前装饰连珠璎珞,腰部收束,躯体柔软饱满。下身着长裙,裙上錾刻梅花点装饰,腰间束带,手足处饰有钏躅。金刚萨埵右手当胸执金刚杵一端,左手持铃置于腰部,体态优美大方,尤其手足的塑造极富动态与写实性。莲座为束腰式,莲花瓣宽大饱满,上下各饰一周连珠纹,莲座下沿錾刻海水纹饰。
此像以红铜鎏金制作,面相、体态优美,风格成熟,鎏金悦目,且通身佩饰镶嵌宝石,色泽浓烈美丽,与鎏金的光芒相互辉映。整像明显是尼藏风格,以红铜铸造,鎏金亮丽;造型优美、比例匀称;莲瓣秀长饱满,上下对称分布,瓣端饰以草头纹;采用包底法封藏,造像周身满嵌宝石,精工细作。
Lot 646
普贤文殊一对
中原风格 明代
高40、38厘米
铜
这两尊菩萨像无论造型样式还是雕刻手法皆具鲜明时代特点。菩萨面部高度写实,五官刻画生动自然,神情温婉娴静,将菩萨慈悲济世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衣纹的刻画皆为立体感极强的凸起线条,衣褶圆转流畅,技法精湛娴熟,给人真实自然的美感。菩萨颈部的项圈活灵活现,宛如真实的佩戴一般。身躯的雕塑极为写实,体态丰腴,两肩削斜,后背弯曲成弧形,真实表现了菩萨女性化的体型特征。狮子和大象皆为立姿的形式,与明清菩萨坐骑皆为卧姿的形式判然有别,也完全符合唐宋时期菩萨坐骑的造型特点。二菩萨像下面的方形四足台座,造型简洁大方,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Lot 657
释迦牟尼
清代宫廷
高16厘米
翡翠
此尊释迦牟尼以上等翡翠圆雕技法琢成,是较为罕见的器物。整体用料较大,有明显的变斑晶交织结构,玻璃光泽明亮,翡翠雕释迦牟尼造像面相饱满端正,鼻梁挺拔,大耳垂肩,表情宁静慈祥。清代佛教造像中,释迦牟尼的面部特征表现为饱满端正,鼻梁挺拔,大耳垂肩,眼神低垂,嘴角微微上扬,展现出慈祥和博大的气度。佛陀左手结“禅定印”,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即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以地为证的印”这是佛陀成道时所结的印相,能降伏一切诸魔,又称为“降魔印”跏趺坐姿,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内。两者都是释迦牟尼五印之一,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众生心生安乐,无所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