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接受点合作标准
阳鸟日倦、鸣蝉敛音、草木渐黄、白露朝霜。突然有一天,早起出门要加衣服,吃饭不要挂霜儿的饮料,睡觉开始关紧窗户,那是北京的秋天来了。乱世的才子们用秋哀生不逢时,贬官的文士们用秋恨世道艰辛,家中的亲人们用秋泣披甲之士。好像说起秋,总多少要带点消极的情绪。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给秋定的调性,我不喜欢。你只看风起,不看山水明净?你只看叶落,不看遍山佳果?你只看霜露,不看层林尽染?在我看来,北京的秋天不冷不热,昼夜不长不短,大店小摊上各式样儿应季的新鲜水果,街边儿大锅里裹着蜜糖在砂石里翻炒的肥大栗子,用草绳五花大绑码的整整齐齐的鲜美肥蟹,水灵的葱白儿拌炒着滋滋冒油的鲜嫩羊肉,这个活色生香的季节,却单只哀来悲去,多不值!
一辈子质朴的齐白石应该也不太同意给秋天配上消极的属性。齐白石是文人画家,他却不爱文人悲秋的劲儿。他说秋"山翁把笔忙何苦,争得秋光上海棠",他又说秋"且喜垂垂见瓜日,秋风又向小园吹",他再说秋"愁风哭雨香还溢,治露严霜色更佳"。你看,齐白石世界里的秋总是明媚、鲜艳、浓郁的。
半辈子在湖南,半辈子在北京,齐白石想起来秋,是秋日里的芙蓉国,是遍开湘潭的桂树花,是星塘里映着天光的红蓼,是菜畦里飞舞跳动的秋虫,是寄萍棠下垂红可爱的海棠,是沾着露水叶齐苞大的秋菊。雨儿胡同里住了四十多年的白石老人,回忆起这些美好的秋天,调开颜色,铺上纸,画下了一张热闹明亮的《九秋图》。
也是秋天,这张十平尺的《九秋图》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上第一次露面。举槌之前,中国嘉德赴香港做了首次拍卖巡展,这张《九秋图》作为众多佳作中最瞩目的一件,引起港岛爱艺术的人极大关注,一睹九秋华姿者络绎不绝,王己千先生亦专程前往预展现场观看此幅。
25年后的秋天,这一纸佳秋再入眼帘。横纸上,桂花、秋海棠、雁来红、芙蓉、红蓼、双色菊、粉蜂、蜻蜓自右而左,渐次排开。都是白石老人拿手的花和虫,挥洒起来如臂使指,轻松自如。笔力依然老辣过瘾,红花墨叶还是那么可人。大写意用用,小写意使使,再点三两只小虫,端的是那么悦目,那么养眼。还有满纸的雅艳,红的、黄的、绿的唱起主角,对比强烈,色调跳跃;两团墨色担任配角,一招一式严肃扎实,恰恰好压住了画面。再加上自然天成的留白,画儿立刻有了呼吸,高调和谐,雅俗共赏。
实际景物中,这些花草树木未必长在一起。但你看这画时,却不会责问画家雁来红怎么斜生的这么低,桂树是从哪里长出来。这么安排的原因,我想一是源自一种象征性的要求和画面形式美感的需要,更重要的或许是一个93岁的老人想要通过这些生根心里、出于纸上的秋物,再仔细咂摸下记忆里杏坞星塘、铁栅小院里好秋的滋味。
跟自己的好友老舍一样,白石老人也爱秋,秋天或许"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我觉得,白石翁,知秋之极。
Lot 2659
齐白石1864~1957
荷花鸳鸯
镜心 设色纸本
36×72 cm
估价:RMB 2,200,000-2,800,000
题识:九十四岁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人长寿
出版:《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1),第28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第1039号拍品。
齐白石谈及自己衰年变法时说:“(陈)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几十年来,学界也一直把“红花墨叶”作为齐白石的标签。而这一标志,在作画的美学里,负载着红与黑的对比,将底蕴深厚的文人画与热烈明快的民间审美观念相容并蓄地共收于一纸中,相生相荣。此《荷花鸳鸯》是典型的齐白石“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彰显了作者深不见底的笔墨功力和艺术成就。
齐白石五十多岁才开始画荷花,但他努力不懈,在临摹中吸收古人画荷花的技巧,再大量到荷塘写生,进步神速,六十多岁已经独树一帜。此画是白石老人九十四岁的作品,可见他画此题材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图中右侧,齐老用水墨平涂绘成张开的大荷叶,墨色层次丰富,变化多端,淋漓酣畅。用洋红写出的荷花形态不甚具体,但尽得富贵之气,在墨叶的衬托下更显娇艳动人,散发着阵阵清新荷香,令人心旷神怡。荷叶下的一双鸳鸯并排而游,亲密温馨,身上羽毛艳丽醒目,动静间遥相呼应,信笔所至,充溢着一种盎然生机。
荷花和鸳鸯都是对生活,尤其是新婚生活的美好祝福,所谓“福禄齐备,美满良缘”,正是人们特别喜爱的题材。齐白石曾云:“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可见齐白石对“荷花鸳鸯”这一题材的喜爱,而以晚年成熟期创作的居多。齐白石巧妙地将雅、俗两种对立的传统熔于一炉,使他的绘画具备了雅俗共赏的时质。在近代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Lot 2658
齐白石1864~1957
芙蓉双鸭
立轴 设色纸本
辛卯(1951年)作
137.5×69 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题识:辛卯,九十一岁白石老人。
钤印:齐白石、人长寿
出版:
1.《怀瑾握瑜—齐白石精品集》,图编65,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版。
2.《齐白石绘画精品集》,第230-23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版。
“荷花双鸭”是白石在晚年颇为喜爱的题材,在其九十岁前后,常见同一母题的作品,构图也多有相近之处。从此图看,带有明显的“衰年变法”后的痕迹,构图饱满,色彩淡雅,趣味横生。
画面上幅为一大片荷叶,荷叶以大笔用浓淡墨笔画出,在笔与笔之间有留白,再以浓墨线勾出筋脉,这样即表现出荷叶的铺展和略带枯索之状貌。这片荷叶周围,以淡墨画出几片小荷叶,一方面丰富了空间层次,另一方面表现其新鲜之状。荷叶顶端,一朵荷花以浓重洋红写出,复以浓墨勾勒花瓣叶脉。
花叶之下,双鸭浮游在水上,相互顾盼,神态生动,鸭子均以没骨法为之,墨色轻重有致,羽毛的皴擦、浓淡变化也十分巧妙,鸭子取法于八大山人,别具风趣。整幅构图率意天真,造型生动,笔墨自由,“色中见笔,笔随色痕”,具有清新爽朗的格调。
在中国民俗中,赠人以鸭,是表示祈祷该人前程远大。因“甲”“鸭”同音,赠“鸭”寓中“甲”之意。而荷花则不仅寓示赠者品格高尚,更是祝福仕途高升之意,所谓“外官不过九品”,一品即以荷花示之。齐白石以荷与鸭同萃一幅,可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