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拍联系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征集流程
在世界文化史上“复古”与“创新”往往是一枚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复古”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则一直通过古典造型的继承与技法的借鉴来实现着。从商周礼器奠定中国古典造型体系,到宋元时期对商周物质文化上的创新与流变,再至明清宫廷与文人对早期文明的多样化探索,“复古”与“创新”既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理解古人的钥匙,亦为当下的我们开凿了一条逆流而上的时光之河,且让我们沿着这条时光的河流,在瓷器五色斑斓的釉色中再览中国古典造型之美。
清乾隆 仿古铜洋彩金蕉叶纹出戟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6.5 cm
备注:英国SIDNEY L. MOSS旧藏
出版:《中国陶瓷》(艺术版),2011年第十二期。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展览,1956年
把其它材质的艺术风格移植到瓷器上,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一项绝技。这些以瓷为之的各种工艺品,都能准确地表现原物的色彩和质地,做到仿什么像什么,仿制技术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里的技术人员已充分掌握了各种釉彩的配制方法,以及对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的掌控技术。正如乾隆时朱琰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蒋鲍云治铜、濮仲谦雕竹、江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目前所见乾隆时期以瓷为之的这类作品有仿斑花石、洞石、朱漆、雕漆、古铜、书函、竹、木等。其中仿古铜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型有方瓶、牺耳尊、花觚、汉尊、鼎、炉、盒、圆洗、佛像、三足盆、凫式壶、三羊洗、葵口洗等。一般都是在与古铜色调相近的茶叶末釉瓷器上进行装饰。在众多器形当中,花觚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
清乾隆 仿古铜牺耳尊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铜花觚及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仿古铜鎏金花觚目前所见共有三件,造型、大小、色彩均相类,高度均在27厘米左右。两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本件由私人收藏。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商代青铜花觚,喇叭口,长颈,筒腹,近足处外撇,圈足。腹中部作扁鼓状突起。花觚四面出戟,通体雕刻古铜纹饰,中间扁鼓状突起处雕刻夔龙纹,上下分别雕刻仰、覆蕉叶纹。非鎏金处施铁锈花釉,其上涂点松石绿釉,以模仿古铜器上之绿锈斑。外底中心雕刻阳文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有的款字笔画还涂金彩。
这种花觚造型规整,各部分比例协调,工艺精湛,质感逼真,除非拿在手上掂量或轻轻敲击听听声音,否则,若陈设在一处,人们只是驻足观赏,恐怕不会有人认为是瓷制品。因此,这种乾隆仿古铜鎏金蕉叶纹出戟花觚充分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高超制瓷技艺。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螭龙耳汉壶式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51 cm
本品敞口,硕颈,凸起弦纹一道,肩饰对称鸠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其纹饰自上而下繁密铺陈,口沿绘两道弦纹,颈部饰蕉叶纹、折枝花、缠枝花卉和海水纹,腹部以缠枝花卉纹为主题,足墙饰仰莲瓣纹、折枝花和如意勾云璎珞纹。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天津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拍品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藏品,而另一件与此相似的龙耳尊则为1998年香港苏富比封面拍品,造型完全相同,纹饰相类,上下边缘纹饰及布局略有不同,后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再次拍卖,编号1058。
此尊体型硕大,胎体坚实,肩部饰对称双龙耳,扁圆腹下垂,椭圆形圈足外撇。胎体洁白坚缜,釉面莹洁光润,发色明翠鲜丽。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依次为蕉叶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海浪纹、缠枝四季花卉纹、莲瓣纹、如意勾云纹、璎珞纹等。纹饰布局繁而不乱,青花描绘精细,发色纯正。绘工为仿永宣青花,采用点染法,用笔精细不苟,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
左:清乾隆 青花花果纹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茶叶末釉兽耳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乾两朝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乾隆父子二人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宣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品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双龙耳大尊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
此件造型仿自上古青铜器,造型恢弘俊伟,气质端庄大方,甚宜殿堂陈设。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颈部左右附饰双龙耳,自上而下绘饰洒脱,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堪称乾隆御瓷少见之重器。其周正端庄,制作严谨,成型技术要求颇高,难度不逊于方器的制作,双耳、圈足、瓶身均需要印模成型后粘合方成。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洋花纹“三阳开泰”汉壶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34 cm
此器摹取三羊铜壶为范,追求端庄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肩部堆贴模印三羊首,精巧别致,以缠枝花为主题纹饰,并加海浪纹,蕉叶纹作衬托,安排规整自然。画工细致精湛,点涂技法运用娴熟,青花亮丽隽美,苍雅之气跃然眼前,与温润莹白的釉面相映衬,更见丽质不凡。
参阅:
1.龙美术馆《盛清的世界 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书画出版社,P405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06
清嘉庆 珊瑚红地八吉祥花觚一对
“大清嘉庆年制”款
H:26.5 cm
备注:
1.英国贵族Sir William Hutchinson Poe(1843-1934)旧藏
2.爱尔兰贵族庄园Glenmalire House,Laois旧藏
仿青铜器造型,喇叭型口,瘦长身,小圆鼓腹,喇叭形底座。花觚内饰松石绿地,外珊瑚红地,通体粉彩描绘缠枝莲花和八宝纹,口沿、颈部、足部均有描金,加置如意纹、变体莲花纹、青花回纹边饰带,纹饰层次感极强,华美艳丽。其器内与底部皆施松绿釉,束腰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红彩篆书款。其珊瑚红釉一色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
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清宫廷中设有藏传佛教殿堂,供有佛像、佛塔、供器、法器等,质地有瓷、金、银、铜等,均制作精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瓷质藏传佛教用器,有些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宗法器有八宝、佛像、藏草瓶、贲巴壶、甘露瓶、法轮、五供、七珍等。装饰纹样多为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有番莲纹和八宝纹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见以各种色釉为地的粉彩器,色彩娇艳夺目。八吉祥亦称为“八宝”,为佛教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有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佛门圣花—莲花组成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模印有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花觚为五供之一,形制古朴,纹饰寓意吉祥,尽展乾隆时期瓷器繁缛奢华的艺术风格特征。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皇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
清雍正 白釉模仿仿古青铜兽面纹双耳尊
H:21.2 cm
备注:
1.新加坡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0年6月5日,编号4843
展览:“百年华章·盛世国宝——庆祝中国共产党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国宝巡展”,2021年,深圳鹏瑞基金会
本品拟取周代铜尊为型而成,气质古朴,典雅端庄,颈部和胫部均饰三道弦纹,上下呼应,肩部与腹部各浮雕饕餮纹一周,双耳为半圆形,俯贴肩部,胫部镂空六个海棠形孔,是为青铜觚尊所特有,为本品平添古意。其釉质匀净莹润,一如凝脂,所饰饕餮古纹,清晰流畅,此浮雕工艺颇为复杂,有如珐华器皿之制作,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底暗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之精致考究,可见雍正御瓷烧造水平极高,如蓝浦《景德镇陶录》就有评曰:“(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本品包装
雍正帝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现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另可证年窑摹制白瓷的史实和烧造技术尤佳,蓝浦赞誉不为虚言。
左:宋至明 错金银兽面罍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雍正 白釉模印夔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白釉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者亦仅知二例,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以上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唯有款式不同,本品为阴刻六字篆款,后二者则是青花六字楷款。摹古,是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
清乾隆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盉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7.6 cm,W:24.5 cm
备注:日本关东财阀家族旧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壶取商周青铜酒水器“盉”之造型,广口外侈、阔颈、圆肩、深腹,前后设直流及曲柄,下承四柱足;造型秀雅端庄。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四足、鋬及流装饰卷草灵芝纹,腹部主体纹样为莲托八吉祥,八宝居于莲花之上,排列疏密得当,衬带婉转,颇具动感。纹样绘工流畅自然,青花发色纯正,并采用乾隆时期流行的“点涂法”以仿永宣苏麻离青之效果。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包装
盉作为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乾隆一朝摹古之风兴盛,清宫内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其中以瓷仿铜为当时常见之法,此件即为乾隆时期摹古之作。据《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司库刘山久、崔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青花八吉祥高足壶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照此壶样式花样,多做几件,得几件并原样先送来。钦此。”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大官釉高四足茶壶、宣窑青花八宝高四足茶壶各一件,传旨唐英烧造。”此处所载高足壶即为盉,嘉庆、道光两朝均作为大运瓷器品种烧造,道光时期清宫谨遵道光皇帝节俭的治国思想,奉旨停止烧造“不急之务”的十六种圆琢瓷器,此类器为其中之一,故此类器形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御瓷有所烧造,其它朝代不见,尤显珍贵。
左:清乾隆 青花莲花托八吉祥纹盉式壶《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第296页
右: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八宝盉壶,北京保利,2013年6月4日,编号 7599,成交价:RMB 2,760,000
同类器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例,《清康雍乾名瓷》页101,图71;另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著录于《清代官窑瓷器》,页175;西藏博物馆一例,刊于《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页116-117;香港天民楼1992年曾展览于台湾鸿禧美术馆一例,参见《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页212。
清乾隆 仿官釉穿带琮式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29 cm
备注:
1.寸巢庵,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2.杏邨珍玩(木盒题书)
3.日本关西著名实业家族旧藏
本品包装
本品为仿古造型,作琮状,拍品通体施仿官釉,釉面温润如玉,汲取了宋瓷的特征。其器形方形器身,圆足,象征天圆地方;瓶身以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此件拍品瓶身一侧上方有两组对称的象鼻穿眼,穿眼内缘的积釉在出窑后曾予打磨修整,以确保通畅,这两组象鼻穿眼和圈足两侧的方形孔洞,应为穿绑绶带固定之用,线条挺括。底部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为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唐英《陶成记事碑记》所记「仿铁骨大观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等等即是证明,极力仿制宋代制瓷艺术风格与美学高度。宋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是分不开的。宋代艺术追奉的创作原则是「台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基于此,在乾隆皇帝与其倡导的仿古美学影响下,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在遍临宋代名窑瓷器之后,尝试将古韵今意融于一体,仅借鉴宋瓷某一特点而加以变化,创烧了一些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