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公司火速成交的秘密与标准费用
“虎痴”张善孖巨帙
中日展览会代表作《伏虎罗汉》
1931年4月28日,元明清古画展览会第二届大会暨中日现代画展第六届大会在东京上野公园开幕,经数月之筹办,规模空前宏大。当时的《时事新报》记载:吾国代表团,乘上海丸东渡日本。艺术界及收藏家名画家等对于本届大会希望甚大,并以其负有宣扬我国文化之重要使命,故参加者殊为踊跃。上海艺术界名流商议参加、所有古今名画、搜罗殆遍,统计不下五百余件古代名迹,莫不价值连城。吾国收藏家暨名画家均被邀请,无不极其重视。有王一亭、庞莱臣、张善孖、张大千、郑午昌、吴湖帆、钱瘦铁诸君。其中张善孖、张大千二君,已提前十数日前往布置一切。据称当时这件《伏虎罗汉》放在最为显要处,代表着当时东方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展览会至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Lot 2609
张善孖1882-1940
伏虎罗汉
立轴 设色纸本
辛未(1931年)作
245.5×110 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题识:虎痴张善孖,辛未春自写小像。
钤印:张泽私印、善孖、大风堂
展览:“元明清古画展览会第二届大会并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第六届大会”,东京上野公园,大阪,1931年4月28日-5月底。
出版:
1 .《名画家张善孖以画虎闻于世图乃张君白绘肖像及虎》,《新罗宾汉》,1931年5月9日。
2.《名画家张善孖中日现代联合展览会中之名画》,《龙报》,1931年6月24日。
3.《张善孖-自写小像》,《苏州明报》,1946年9月30日。
4.《张善孖-自写小像》,《良友》第59期,第22页,1941年7月。
1939年,张善孖《虎踞龙盘》由美国芝加哥安良工商会出资购藏。即中国嘉德2022春拍Lot392,成交价460万元。
善孖伏虎图
张善孖是近代史上少有的,结合文治与武功的社会名达。“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有风雅艺坛之文韬,又有曾( 国藩) 胡( 林翼) 治兵之武略;他既有胸藏千古英烈人物之创意,又有运筹帷幄吹角连营之才能;他既有艺术家之云水风度,又有沙场点兵之壮怀激烈;他既有文人雅士之情致,又有将军百战之豪迈;他既有画家和诗人之表现能力,又有政治外交家之开阔胸襟;他既有国民斗士的智慧,又有国际社会之重大影响。”
《新罗宾汉》,1931年5月9日
《龙报》,1931年6月24日
《良友》第59期,第22页,1941年7月
《苏州明报》,1946年9月30日
特殊的人生经历令张善孖颇具大局观念,非画家的视野和境界所能及,是民国时期殊为活跃的外交家。1903年,22岁的张善孖东渡日本,先入明治大学经济系,复进该校美术专修班,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成为早期成员。1907年,他回国参加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任蜀军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13年,率部参加反袁斗争,旋即赴日本避难,至1916年回国。1938年12月,张善孖携《正气歌像传》、《忠孝节义》、《勇猛精进》等,与张大千共同创作的180余幅作品,赴法国辗转美国,争取国际声援和侨胞支持。1939年2月,由驻法大使顾维钧协调,张善孖在法国举办“虎痴张善孖画展”,开中国画家在巴黎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先河。他在纽约侨胞响应公约宣誓中演讲,参加纽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闻讯陈纳德在美国组建空军志愿队援华,即精心创作《飞虎图》相赠,寓意飞虎队如虎添翼,所向披靡。罗斯福宣布援华政策,他挥毫画虎并题“中国,怒吼了”相赠。应总统及其夫人之请,数度访问白宫。作画馈赠纽约丹佛大学,获得该校颁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他所进行的国民外交活动,多以画虎为载体,阐扬文化,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日报》、《洛杉矶时报》及《时代周刊》、《生活》等报刊均有关于他的若干报道和评论。
飞虎队飞机上喷绘的张善孖书法“精进”与手绘老虎图案
张善孖画展在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举行, 宣传中华艺术, 促进中法邦交, 开中国画家个人在该馆展览先河
张善孖堪称古今“虎痴”第一人。他以画虎的形式阐释民族精神,强调英雄气概、爱国精神。一生画虎,通过虎的拟人化和威震天下的气势,展现“雄大王风”的力量,都与其核心价值体系“忠孝”相关。他还认为虎有钟馗之威,可以“镇压群魔”。他的代表作首推巨幅《怒吼吧,中国》、《金陵十二钗》都是以虎为题。
1940年6月, 世博会在美国纽约举办, 场地展出有张善孖巨幅书画《勇猛精进, 一致怒吼》等
1939年12月1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张善孖的报道
在苏州网师园内,张氏昆仲豢养老虎,取名“虎儿”,以便随时观察虎的形态、习性。传闻当时拜大风堂者,除执礼于张善孖及张大千外,还须向虎儿行见面礼。大千昆仲致力于心法禅学,认为虎儿也颇具灵性,将之牵引至印光法师处请益,说三皈依,并赐法名“格心”,从此这猛兽之王,都被降服,变得十分温顺,实乃受到佛心感召。
“元明清古画展览会第二届大会并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第六届大会”,东京上野公园,大阪,1931年4月28日-5月底
适逢中日展览会盛事,张善孖作为受邀参展的主力,特别绘制巨幅《伏虎罗汉》,民族自信的浩然正气油然而生,颇有文化大侠的风范。当年五月的《龙报》和《新罗宾汉》报均刊出了此件作品。张善孖将画虎称为“貌己像”。他不仅对老虎的调教和天性开发自创一套办法,而且还善于从中体悟和总结。由此师虎,步入随心所欲的境界。林语堂评价“他画的老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曾熙评其为“神姿英发,能使百兽慓慓,真奇观也”,还感言道:“善子弟善画虎画佛,既通西法,又求宋元以来诸大家参证之,自当卓然成家。”特别经过印光法师点化皈依后,虎儿更为乖萌,通得人性。
在张善孖的情怀境界中,虎是难以诠释的精灵,与人有水乳交融的相通之处。表达为:我即虎,虎即我,诚如“佛即我,我即佛”一样。张氏昆仲崇佛敬佛,曾自谓“佛弟子”,并多用“无量寿”、“书画禅”印章。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弥勒尊者”的化身,具有强大的法力和智慧,代表着勇者之志与慈悲之心的结合,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关注他人,为社会和谐做贡献。本幅之中,罗汉化为慈眉善目的长者,宽袍大袖,须髯飘飘,仙风道骨。其手结法印,将猛虎定住。巧合的是,张善孖在朋友中以“二哥”相称,此一手势似乎更堪玩味。下方的老虎,匍匐于罗汉身侧,栩栩如生,温顺可爱。观之具有降服的智慧与力量,意谓内心烦恼涤除,和解涅槃,呈现出刚与柔、猛与仁、厉与和的相济并用,人与动物意念相通,参透出更高层的哲学意味。
善孖鲜少作人物画,自画像更是罕见。参加国际展览会,尺幅如此之巨,美髯公与虎儿几于现实世界等身,展示效果实属震撼。一介儒生,使虎儿温顺低眉,心服口服,充满人文关怀。若干年后,善孖已化去,《苏州明报》还纪念刊登:“善孖自写小像,观之固一伏虎阿罗汉也。”
清凉台畔访张侯
尽把奇峰草稿搜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610
张善孖1882-1940
黄山全景图
手卷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引首:32×112 cm
字:32×353 cm
跋:32×242 cm
估价:RMB 1,500,000-2,200,000
题识:黄山千万峰,收拾芒屨底。猿猱鸣松风,倒景落涧水。烦襟翛然涤,林卧参无始。逝招海上鸥,共此贞观美。乙亥春,代表黄社同人赴星洲展览黄山名胜作品,欲使海外侨胞知黄山之美,聊涂此卷,未能壮其万一。移步换形,到者方知,草草断难仿佛也。时犹子旭明子必得从游,附识于此。张泽虎痴。
钤印:张善孖
鉴藏印:卧虎楼长物、顾翼鉴赏、叔园经眼印
展览:“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嘉德艺术中心,2017年11月7-11月22日。
著录:
1.《黄宾虹年谱》,第35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2.《叶恭绰鉴藏编年事辑》,第120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版。
来源:梅洁楼藏珍
引首:吴敬恒(1865-1953)题:黄山全景图。吴敬恒。钤印:吴敬恒印、稚晖七十以后书
后纸:黄宾虹、吴湖帆、叶恭绰、傅增湘、谢公展、许承尧、梁鸿志、许世英、丘菽园等九人题跋。
说明:
1. 本幅曾经大风堂门人顾福佑收藏。顾福佑(1917-1993),笔名顾翼,字复予,自号猛子,斋名卧虎楼。上海嘉定人。长期从事会计工作,是我们杰出的会计学家。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财政局总会计师、上海大风堂书画研究会首任会长等职。顾翼工作之余雅好书画,尤崇敬张大千。1947年,顾先生经熊松泉先生引荐,在上海西成里17 号拜张大千为师。因其名翼,且爱画虎,得大千先生“如虎添翼,猛不可挡”的鼓励,遂以“猛子”为字。他出版有《顾翼画集》,张大千曾为其画题识“与复予贤弟别三十年,得观其作,运笔赋色俱与时人异,又得稚柳题识,老病为起,何时相见耶!又怅怅不已也。”
2. 善孖题识中言“旭明”伴游。“旭明”即张旭明(1911-1937),谱名绍䌽,名曙辉,又名澹。四川忠县人。192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大风堂入室弟子。“寒之友社”的重要成员,年仅19岁即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美展。张旭明作为大风堂早期重要门生,深得张氏昆仲喜爱,曾与师兄弟吴小京、慕凌飞陪伴张大千、张善孖二次游历黄山。
《黄山全景图卷》的创作比张大千《大千黄山册》晚一年多。但在同一年,大千还作过二卷《黄山图》,所画皆为黄山局部。善孖此卷,从人字瀑始,以尖瘦如笋的群山终,包括了天都峰、莲花峰等重要名胜。全圆以居高临下的俯视取景,苍茫云雾俱在视平线以下,峰峦错落,笋石嶙峋,松掩萧寺,曲径隐没,大有" 一览众山小" 之慨。善孖以画虎名世,亦能山水人物,与善于取舍剪裁的大千相比,他更喜欢具体的叙述描绘; 其用笔用墨,实而近拙,亦与大千的清峻秀润迥然不同。不妨说,大千近仙佛,善孖亲儒墨,大千为艺术而艺术,能极入世,亦能极超然;善孖为人生而艺术,即不为官也不超然物外一总是以忧患之心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并投大量精力于其中,直到为抗日宣传奔走呼号,献出自己的生命。张氏昆季的这种区别,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之中。许承尧题《黄山全景图卷》诗曰:" 胸次能容一黄岳,笔端更着几尘埃。堂堂今见张夫子,浩荡闲鸥不可驯。" 正是从画中看出了张善孖的精神特点。吴湖帆题词云: " 五百里山尺幅收,白云动荡翠峦浮。关情景物伤灰劫,信美文章用卧游。" 说的虽是画,也包含着对其" 关情景物伤灰劫" 情感特质的评价。
《大千黄山册》和《黄山全景图卷》堪称双璧,梅洁楼藏画,有天助耶?
郎绍君
2002年4月,北京
与北京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上海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豫园书画会、蜜蜂画社,广东的春睡画院等耳熟能详的民国书画社团相比,“黄社”声名于今并不显赫。事实上,这个成立于1930年代中期,旨在用艺术宣传、推介、讴歌黄山及黄山相关衍生文化的民间社团在当时的上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1935年《天津商报画刊》曾刊专页介绍“黄社”展览,其中亦专门介绍“黄社”成立缘起
关于“黄社”成立的缘由,1934年的《申报》曾有刊言“皖南黄山,秀甲全国,其幽崖怪石头之寄,绝壁危峰之险……气象万千,洵我国之唯一胜境也。今年(1934年)五月,同人等应浙江建设厅之邀,赴黄山游览,其意在宣传该地名胜,籍以唤起国人共同努力开发我国富源,及促进各种生产建设,固不仅为赏心悦目而已。同人等深赞此旨,爰组黄社……”1935年《天津商报画刊》曾刊专页介绍“黄社”展览,其中亦专门介绍“黄社”成立缘起。
1935年《艺风》第3期刊文介绍“黄社”在南京展览盛况以及张善孖赴南洋开展宣传黄山胜景之事
黄社最早筹备于1934年初,正式成立于1934年12月,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止,持续时间近3年。张善孖、张大千、黄宾虹、郎静山、许世英、马国亮、汪采白、叶浅予、王个簃、钱瘦铁、陈树人、罗谷荪等均为黄社成员。作为社团发起人之一和首任社长,张善孖是黄社的中枢力量。正是在张善孖的倾力操持下,黄社在国内外各地相继举办多次盛况空前的展览,推动了黄山的宣传,让现代黄山画派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该社团也逐步成为当时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术社团。同时,也正是因为黄社,张善孖逐步走向全国和海外,成为艺坛领袖,并最终扬名海内外。可以说张善孖主理黄社期间,是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期。
黄社成立之后,在1934年12月15日上海八仙桥青年汇举办了“黄山胜景书画摄影展览会”,这是该社第一个展览会,黄社骨干成员均有参展。三天展览会人气爆棚,《申报》评其“盛极一时”。此次展览之后,黄社又于1935年1月1日和1935年1月9日先后在杭州、南京举办展览,两次展览均盛况空前,社团的影响力直线上升。
沪、宁、杭大展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作为社长的张善孖开始策划海外展览。1935年2月,“该社为扩大宣传黄山名胜起见,特公推画家张善孖君,携该项作品赴南洋展览”。这是黄社首次走出国门,为扩大影响力,张善孖不但携带了黄社骨干成员的精品,还增加了社团以外如林森、吴稚晖等政界要员的作品。在张善孖不遗余力的操持下,黄社南洋的巡展获得巨大成功。《申报》报道:“黄山建设委员会委员张善孖君携赴南洋,在星加坡展览一周,统计观众在万人以上。星埠报纸腾载其事,获得极好之赞誉……闭幕后,复由张氏携往吉隆坡、怡保、槟城三地公开展览……在吉展览二日,参观者亦十分拥挤。”
1936年张大千与徐悲鸿在黄山留影
1931年9月张大千、张善孖昆仲二上黄山,并拍摄风光照若干。下山后张氏昆仲精选十二张照片用玻璃版精印出《黄山画景》摄影集,这也是最早拍摄黄山的影集之一
即将呈现于本次大观夜场中极为稀见的《黄山全景图》卷,即是张善孖特意为南洋展览所创作的作品。《黄山全景图》卷作于1935年春,设色纸本,为善孖籍两游黄山之忆创作而成。张氏昆仲曾三游黄山,初临黄山为1927年,再登黄山于1931年,三至黄山于1936年,前两次黄山之游此山尚未开发,交通极为不便,众人雇请民工开路引导,颇费周折。也正是因为黄山尚未开发,保持了最原始的景色,张氏昆仲方能留下最纯正的绘画素材。
是卷藉由咫尺画面,将黄山之美尽揽其中。善孖以墨线勾勒黄山轮廓,以赭石、石青渲染,青山连绵,云雾缭绕,怪石中奇松蜿蜒长出。奇松、怪石、云海三绝之景跃然画端。茅屋、红树、游人、山路、瀑布置于其中,静中寓动,为画中场景赋予了烟火气。全卷皴擦致密,赋色精微,画之结构严谨,无丝毫松懈拖曳,堪称其传世山水之杰构。
又观其笔墨可见石涛上人身影,山石结构、苍润敷色又有黄山诸家法门,山秀松青,青朗瑞明,有青雅淡逸之趣。全画以披麻皴统领,笔致婉转流畅,苍润松动之处显然是石涛上人手笔;山石转折处,尤其碎石的处理,披麻皴变得短而方折,这是渐江以降黄山一派的法门。这也是张氏昆仲早年共同的营养来源。
《黄山全景图》有国民党元老吴敬恒题引首,卷后有许承尧、梁鸿志、黄宾虹、吴湖帆、许世英、叶恭绰、谢公展、邱菽园、傅增湘等九人题后纸。此十人或为黄社中之骨干成员,或为黄社成员之密友,具为彼时政坛、文坛、艺坛名流。事实上,黄社的成员构成不仅多元,且在当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多数人又交游广泛,与彼时政坛显赫人物过往甚密。可以说,黄社有着非常浓郁的官方背景。
比如黄社成员与 “黄山建设委员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委员会是1933年由国民党元老、后来的黄社骨干许世英邀请张治中、徐静仁等人筹备,1934年初在南京成立的官方机构。张善孖、张大千、郎静山都是黄山建设委员会的宣传委员。事实上,黄社成立之初的大部分社员都是此委员会中的成员。也正是在具有强大官方背景的黄山建设委员会的鼎力支持下,黄社在国内外的数次展览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黄宾虹(1865-1955)题:断壁苔阴缀青紫,鑿窦千寻步容趾。下瞰绝壑云苍茫,欲度不度魄为裭。喘汗扪厓一竚观,远迎西爽开孱颜。安得面山此长坐,平铺松翠成蒲团。骋思未已足转进,历险穷幽贪选胜。群峰拔地各争奇,披图容我徐徐领。善子先生见示所作黄山图,率题博笑。乙亥,黄宾虹。钤印:黄宾公
吴湖帆(1894-1968)题:五百里山尺幅收,白云动荡翠峦浮。关情景物伤灰劫,信美文章用卧游。松引客石藏舟(接引松在仙人桥畔,藏舟石在桃花溪中),清凉台畔访张侯(君昔年以清凉台松小影见寄)。登临三度重镌押(君昆季有两度黄山绝顶之印),尽把奇峰草稿搜。乙亥元夜,调鹧鸪天,奉题善子二兄有道黄山图卷。吴湖帆。钤印:吴湖帆、丑簃词境
叶恭绰(1881-1968)题:兹山亦属炎黄裔,佳气葱葱镇上游。驱向笔端慑蛟蜃,好凭图画表神州。善孖先生将有星洲之行,漫题所作黄山图卷。遐庵叶恭绰。钤印:恭绰长寿
傅增湘(1872-1949)题:天梯石栈转通桥,引手真疑近碧霄。最爱莲华初解蕊,翻怜云海不生潮。双门严卫神宫迥,万壑森沉佛火摇。回首蓬莱仙岛路,长松揖客似相招。此余今岁再游黄山,过文殊院而作也。黄山雄秀神奇之境,乃造化极意所经营,觉非文字笔墨所能摹儗。梅瞿山以善画黄山名,然余所见天都莲花两图,乃绝未得其仿佛,乃知瞿山一生未登黄山也。今善子先生缒幽鑿险,深入山中,登绝顶者二次,揽取全胜,造为此图。盖几于通神明之境,洩天地之秘矣。因录近诗于右,以见黄山之一鳞。世有耽奇之士,试按图而徧索之,或证余言之非妄乎?乙亥重五节,藏园老人傅增湘书于网师园髯仙诗舫。钤印:增湘、藏园
Lot 2750
张善孖 (1882-1940)
丹山白凤
镜心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158.5×58 cm
估价:RMB 20,000-40,000
题识:老去犹怜望太平,含餔思作乐天氓。丹山万里桐花凤,忍对朝阳惜一鸣。甲戌冬,蜀人张善子写于吴门网师园之髯仙诗舫。
钤印:善子、张泽、大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