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推荐藏品征集开始
LOT5509
宋 石灰岩狮子坐像
H 60cm
估价:HKD 150,000 - 200,000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弥靡之音》(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09)展品57,196-197页
应真藏对石雕情有独钟,广泛收藏。早年曾办过一场小型展览,名为“菩萨心,狮子情”。狮子的造型可追溯至汉代晚期,然而由于中国境内无狮,只有虎,因此瑞狮造型多是依靠口耳相传,无论写神或写真,都展现出威福之势或敦厚之态。狮子自古以来便在中国的石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常见于陵墓前、大户人家的门口或庭院中。如今,在西安近郊仍保有唐代狮子的代表,而在北京故宫的千门之前,矗立著一对永乐时期的巨狮像。
自汉代至清代的两千年间,狮子的形象不断演变,但守护主人的忠诚精神始终如一。这些瑞狮,不仅象征吉祥,更代表了威严与力量。
此件石雕为石灰岩材质,高约六十公分,双目炯炯有神,狮头发卷整齐,鼻大口开,正视前方,胸前佩有铃铛,后坐前伏,姿态威严。其座为长方形台座,头与身体比例适中,工艺精细。虽然各部位略有些微磕碰,但整体保存完好,完整度达九成以上。狮子的体态强壮,威福之势尽显,无疑是应真藏中的珍爱之作。
LOT5512
隋或唐 滑石刻狮镇
H 19cm
估价:HKD 100,000 - 150,000
来源:
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相应》(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9)展品36,164-167页
狮子造型在中国多为工匠以前朝之创作样本并加上传说或文字叙述加以模拟想像后,下刀刻成,石刻造像不论是佛像、人物或动物等,多是以当地出产之石材为主,如白石(大理石)、石灰岩(青石)或砂石及青花岗岩等,而南北风格亦不相同,年代与朝代也会有明显的创作风格差别,自汉代造型开始,往下至唐、宋、明、清各朝代,再细分风格、区域、材质,用以作为断代的依据。此品隋唐狮子是较软质的滑石,质地细腻,表面打磨后便极为光滑,手感佳,狮镇总高19公分,方型底座,规整方正,体量小,一手能提,属镇用。双腿向前直撑,后蹲坐,背拱起,张嘴,伸舌,双目凸圆,威猛。线刻狮鬃向后扬起,力道威猛,细腻刻画圣兽狮子形象。
LOT 5515
1-2世纪 犍陀罗绿片岩舍利塔
H 80 cm 重 72kg
估价:HKD 250,000 - 600,000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慈心护蓬莱》(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23)展品19,90-93页
本品为犍陀罗时期的石刻舍利塔。“卒塔婆”(stupa),即“塔”的名称来源,始于梵地,其实为佛陀舍利之宝座,亦为佛之象征,信徒崇奉若佛身。塔于佛教传扬中,实为阐扬法义,凝聚信仰之物。诸塔中,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宝塔尤为闻名,阿育王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前262年伐羯陵伽,俘虏杀戮,数以十万计。战后,深悼心中,心开法悟,归依佛法,乃广建寺塔,安奉舍利。中国之佛塔,则以北魏正光三年所建万固寺多宝佛塔为始,塔中藏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等四宝,故称多宝佛塔,多座精美佛塔亦体现了北魏时的虔诚奉佛。
应真藏对佛塔题材颇为钟爱,对其所蕴含之佛教意义深具兴致,广泛搜集,悉心研究,或是由于此般深厚之意念方能屡见佛瑞。本品犍陀罗时代舍利塔,乃应真藏主人所得诸塔中,年代最久远,体量最宏大者,四结构立塔,完整无缺,匠心精湛,雕工细腻,外方内圆,底基方正,顶冠圆融,七层塔节叠高其上,即所谓七级浮屠,为佛塔之极致。
LOT 5517
北齐 白石双思惟菩萨并坐像
H 31cm
估价:HKD 200,000 - 400,000
来源:
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思量》(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6)展品36,178-183页
双思惟菩萨并坐像白石造,胁待弟子伴于左右,台座前方刻有力士扛鼎香炉及双狮。并坐菩萨左右手呈思维状,身体微向前倾,左脚、右脚各别相对弯曲起,双头光并连,呈现出仿佛镜像对称般的造型。白大理石表层依旧能见残存的红彩及墨线笔的描绘,菩萨其中一右手掌有断佚,右下角的小力士头部也残佚,但是北齐造像能有这样的保存状况应属难得了。造像雕刻讲究平衡、对称,刻工流畅,表情生动、喜悦,这件双思维菩萨像应是快乐的思惟菩萨的最佳写照。
LOT 5518
东汉/西晋 石灰岩天禄造像
L 94cm H 53cm
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
来源:
三藩市Golden State Auction,2015年6月22日,编号8081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常住》(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5)展品41,182-189页
天禄石灰岩制,表皮有一层坚硬的黄土包覆全身,三角眼,大平鼻,小耳朵,昂首张口。下颔有一似胡须卷起贴近胸膛,四足犹若奔跑状,肩侧有羽翼,覆满立体流畅的羽毛,羽翼下布满鱼鳞,身形壮硕有力,比例修长,还有一强壮的尾部,长及地面。应真藏主人最爱高古的石刻佛造像,收藏之年代最久远者乃至北魏,拾得此东汉时代(公元三世纪)的石天禄。奔波近百年的天禄,终回汉土,望有安身之归属。这天赐的福禄伫立,佑天下人多福多禄。
LOT 5519
清早期 寿山石雕罗汉坐像
款識:「尚均」
H 8cm
估价:HKD 150,000 - 250,000
来源:
1. 英国贵族 Hon. Mrs. Clive Behrens (Hon. Evelina Rothschild) 私人珍藏,由 Hon. Mrs. Clive Behrens 之子 Jack Behrens 先生于 1934 年前购自亚洲
2. 伦敦佳士得,2016年5月10日,编号56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思量》(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6)展品38,188-195
开心罗汉背部款铭刻“尚均”,楷书款,双手拉开胸口衣袍,敞开胸膛,露出一佛颜,喜悦至极。衣纹流畅,表情生动,服饰边镶有红珊瑚及白珍珠,显露华美之感。可握手掌之中,总高未过九公分,摩娑把玩,爱不释手。
LOT 5520
清 寿山石雕阿代多尊者
款識:「子秀」
H 8.3cm
估价:HKD 250,000 - 350,000
来源:
1. 英国贵族 Hon. Mrs. Clive Behrens (Hon. Evelina Rothschild) 私人珍藏,由 Hon. Mrs. Clive Behrens 之子 Jack Behrens 先生于 1934 年前购自亚洲
2. 伦敦佳士得,2016年5月10日,编号56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思量》(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6)展品38,188-195页
阿代多尊者为十六应真之一,背部款铭“子秀”,阴刻篆体字型,材质温润,透出粉红。罗汉双手藏于袖内,衣纹柔软,薄而贴身,方圆头型,巾帽盖头,表情生动,面相宁静喜舍,静坐沉思中的罗汉。
LOT 5532
清乾隆 汉藏风格铜烧古泥金菩萨坐像
H 33cm
估价:HKD 500,000 - 700,000
来源:
1. 德国私人收藏,于1963年3月13日购于若依斯 Gerstenberger 拍卖
2. 瑞士Koller拍卖,2017年12月4-5日,编号124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相应》(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9)展品22,108-111 页
清代康熙年间成立了造办处,分有二系--养心殿造办处及内务府造办处,先后设立了六十多个专业作坊。养心殿造办处与内务府各监管不同专职的工作坊,分工很细,专职分明,属于专职专业。金铜佛像的铸造,应是由内务府负责执行监制,除了要求品质外,也因为金与铜都属贵金属,官府需有严格管控,避免贪腐及滥制。更何况在康乾时代,皇帝英明,百官不敢怠慢,故留下康乾时期精美的金铜造像,造办处一直到1924年才关闭。
本品菩萨坐像应为造办处所制,红铜合金烧古工艺,铜质细腻,打磨光亮,手头较重,精铸一体而成。两旁有肩花已佚,肉身泥金,符合乾隆时代工艺。单体量大,高有33公分,在古代为一尺佛,唯独漏刻铭记。开相精致,脸相喜舍庄严,非内务府造办不能为之。
LOT 5533
清康熙 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
款識:「大清康熙年敬造」
H 33cm
估价:HKD 150,000 - 250,000
来源:
1. 美国纽泽西巴斯金岭法国家族收藏,于五年前向约翰亚当斯(美国卸任总统)第八代购买
2. 美国The Popular Auction,2017年9月18日,编号151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参拾方》(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8)展品15,78-81页
此品为康熙造像中少有带铭刻,“大清康熙年敬造”楷书阴刻于背后的莲花台座上,其特点为五瓣冠上镶有绿松石与红珊瑚。面部中央白毫嵌绿宝石,释尊左手托钵,右肩袒露,身著天衣,阴刻细致,通体鎏金,保存完善。铜胎厚薄适中,上手感到沈稳,底盖未拆,完封至今,实属不易。整件保存状态佳,开相端正法喜,外表有施过泥金,些许掉落,仅有表面局部摩擦,少见大清康熙年敬造款,作为康熙宫廷金铜造像的标准器,殊为难得。
LOT 5534
清康熙 铜鎏金四臂观音
H 20cm
估价:HKD 350,000 - 500,000
来源:
1. 德国南部私人收藏,购于1999年6月4/5日Lempertz拍卖,编号340
2. 德国Lempertz拍卖,2015年12月4日,编号99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思量》(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6)展品28,142-147 页。
这尊四臂观音像,头戴花蔓宝冠,发髻上的顶严为阿弥陀佛像,发辫自然垂于两肩,耳际飘带飞扬,面相圆润而神态宁静。肩披仁兽皮,兽首贴于胸口,象征菩萨之慈悲与宽容。正面双手于胸前合十,结礼敬印,左上手拈八瓣莲花,表清静无烦恼,右上手持念珠,表示救度众生出脱轮回。菩萨肩披帔帛,延伸至两手腕间绕成环状,从两腿下缘对称垂搭于莲花座正面座壁上,形式典雅美观。观音身上佩戴耳环、项链、璎珞、手镯、脚钏等饰品,并镶崁绿松石、珊瑚与东珠等宝石加以缀饰。造像尺寸较大,胎体厚重,鎏金锃亮,是一尊标准的康熙宫廷造像。
LOT 5535
清康熙 铜鎏金四臂文殊菩萨
H 17 cm
估价:HKD 150,000 - 200,000
来源:
1. 荷兰私人收藏
2. 德国Lempertz拍卖,2017年6月18日,编号1012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参拾方》(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8)展品16,82-85页
中国汉土,历经两次由非汉族统治的朝代,一是蒙古族的元代,二是满族的清代,这两个北方民族一是草原之苍狼,二是长白山下的熊络也,能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尤其满族清朝一统天下近三百年,是前朝未及的。中国近一千五百年的信仰也多数以佛教为尊,历代君王多敬仰或为佛教信仰者,有幸的是元、清两朝皆信奉佛教,而清代各式佛像及菩萨像开脸亦融合了蒙汉藏三族相貌的特点,三族人皆宜信仰供奉,或许这是清代皇帝正确的决策,与汉、蒙二族共荣共存,因此能安享国祚近三百年盛世。
本品四臂文殊右手挥舞宝剑,另一手持宝箭,左手结说法印,另一手则执宝弓,胸膛壮硕厚实,肩宽腰细,头冠与身上璎珞镶有红珊瑚与绿松石,华丽庄严,典型的多层细致的莲花台座是康熙时期宫廷造像代表,极易识别,通体鎏金,少许磨损,外表光滑,封底未开,通体高17cm,尺寸虽小却有大佛气场。手持慧宝剑,唯文殊不灭,斩魔除妖,护持正法,国泰民安,四臂文殊菩萨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