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热征鉴定收费标准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热征鉴定收费标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445205

更新时间:2025-05-13

发布者IP:14.151.17.235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全球热征鉴定收费标准

  Lot 216

  陈飞

  目露凶光

  2010-2011年

  布面 丙烯

  190×200 cm×2

  发表

  《陌生人:陈飞》,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11年,第64页至第65页

  《中国当代艺术新世代》,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12年,第26页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4年,第8页至第9页

  《Chen Fei》,DISTANZ Verlag,柏林,2016年,第16页至第17页

  《人形万象——加藤泉×陈飞》,入善町下山艺术之森发电所美术馆、贝浩登,日本,2016年,图版

  展出

  "陌生人——陈飞个展",2011年11月19日至30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2014年11月6日至12日,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

  “人形万象──加藤泉×陈飞”,2016年9月18日至12月18日,入善町下山艺术之森发电所美术馆,日本

  RMB:6,800,000-8,800,000

  作为2011年重要个展“陌生人”中的全场焦点,同时也是2015年首次日本个展“人形万象”的封面,创作于2010-2011年的《目露凶光》是陈飞无可争议的扛鼎之作,也是其最具情绪与心灵张力,投入精力最多的大尺幅杰作。全幅以类似电影荧幕般的4米画幅横向展开,一个女孩骑着一匹没有皮肤的高头大马缓步走向中心,画家捕捉了故事和情绪即将推至顶点的前一刻,定格了这一瞬间的动势和人物内心活动。从构图上看,画面被划分为两部分,右侧是撑满画面的血肉和情节冲突,左侧则相对留白,空出情绪和气韵流动的空间。多层次的色彩和心灵冲突,赋予了作品浓厚的戏剧张力与视觉强度,令观众能够在画前久久驻足、回味。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86

  胡善馀

  锦绣江南

  1965年

  布面 油画

  80.3×200 cm

  发表

  《善彩馀韵:20世纪中国油画名家·胡善馀》,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7年,第121页至第122页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2,500,000-3,500,000

  《锦绣江南》的画幅则近2米,是胡善馀现存最大尺幅的油画作品,也在其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本作以1960年代人民公社组织群众进行“春耕”为主题,采用了风景画中少有的全景式构图,表现新中国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大面积的纯色使用,营造了层次分明且丰富的色彩空间,人物情节真实、质朴,显现出艺术家对于动与静、虚与实等构图要素的掌控能力,让观者在视线游移之际便领略了“锦绣江南”的时代气象,即一种昂扬向上的诗意画境。

  Lot 244

  黄宇兴

  宝岛

  2015年

  布面 丙烯

  145×230 cm

  RMB:2,000,000-3,000,000

  黄宇兴在《宝岛》里将河流、漩涡、建筑、宝藏等几个重要元素提取、重组,试图展现时间的永恒和人性的复杂。凝固的河流岸边,矗立着一座由众多宝藏构筑而成的岛屿,有着既坚固又易碎的迷幻质感。岛屿顶端,一座人形造物倒塌仰躺着,随时都有滑落的危险,似象征着“人”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对外界的诱惑、以及成长困惑的应对,一如黄宇兴所说︰“个人的生命史和它生存的轨迹,总在被各种各样生命以外的东西来回摆布和操作着。”

  Lot 189

  林风眠

  秋鹭

  1977年

  纸本 彩墨

  38×41 cm

  来源

  关良先生旧藏

  RMB:900,000-1,200,000

  1950年代,林风眠移居上海,在关良的影响下很快迷上京剧,两人也成为好友,共同推动了国画现代化的进程。1977年,林风眠获准出国寓居香港,临别之际,亲手将《秋鹭》赠予老友,画中题跋“良公正画林风眠 一九七七年”,以寄惜别之情。林风眠用石青、石绿挥染空阔的云天和草地,没有大片的留白,却展现出明确的层次光影。芦苇的倾斜代表着风的方向,与悖行的飞鸟形成平衡中蕴藏对抗的画面张力,使画幅具有生命的运动感。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36

  康海涛

  镜中花园

  2012年

  纸板 丙烯

  发表

  《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2013年,图版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有限与无限 存在与共存》,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4年,图版

  《康海涛》,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17年,第16页

  展出

  “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2013年7月21日至8月15日,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有限与无限存在与共存”,2014年11月22日至2015年4月19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RMB:1,200,000-1,800,000

  康海涛十分钟情描绘“夜景”的中房子,或诗意动人,或阴暗诡谲,或神秘陌生的房子在他的笔下焕发着别样的情绪,那是艺术家赋予其的生机和活力。在《镜中花园》里,艺术家故意拉长幅宽,以镜像视觉展现了夜景房屋的迷离、梦幻。强烈的白炽灯下树影婆娑,如镜中花水中月,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柔、空灵,极富形而上意味的抽象性与诗性特质。

  Lot 246

  黄宇兴

  气泡

  2015年

  布面 丙烯

  190×250 cm

  发表

  《冲积——黄宇兴2005-2015》,上海民生美术馆,上海,2015年,第169页

  展出

  “冲积——黄宇兴2005-2015”,2015年9月5日至10月4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RMB:1,500,000-2,000,000

  与河流单向、线性的时间感不同,气泡是黄宇兴对时间瞬时性的阐述:瞬间出现,瞬间破灭,带着淡淡的悲剧底色。《气泡》一作中,大大小小气泡在明灭不定的光线中若隐若现、此起彼伏,荧光绿、桃粉、钴蓝、暗红的气泡相互冲撞、挤压,构成内在生发的韵律感。艺术家通过色彩的反复冲积,创造出平衡、和谐的画面与精细的深度及纹理。

  当代艺术全球化时代已全面到来,互联网的信息壁垒被彻底消除,视觉图像的介入日益增多,艺术家正在经历着艺术全球化所带来的关于思想、身份、科技、生活方式、艺术语言等种种的影响,他们的艺术视野与追求得以调整、重塑。在这种语境下,80至90年代左右出生的中国本土新生代艺术家正呈勃发之势迅速成长,他们的创作实践逐渐脱离宏大叙事,转向个体经验的叙述与自我表达;前往海外留学接受更为西化的当代艺术教育也变得更为普遍,较之前辈艺术家们的绘画语言与意识思想,年轻一代的当代绘画面貌更丰富多元,涌现出崭新的理念与审美趣味,在当代领域大放光彩,聚集了大量关注目光与期待。本季秋拍,中国嘉德甄选出时下极具发展潜力的一批新兴力量,将为大家呈现唐永祥、肖江、邱瑞祥、鞠婷、黄一山、关小、汪一、叶凌瀚、臧坤坤、刘聪、季鑫、陆超、刘海辰、张书笺、谭永勍、张子飘、方媛等17位艺术家的19件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中国冉冉升起的艺术新势力在时代趋势下的行进脉络与艺术新景观。

  Lot 240

  唐永祥

  有红绿色块在一个空间里,还有一些耳朵

  2015年

  布面 油画

  150×180 cm

  发表

  《唐永祥2009-2017》,魔金石空间,北京,2018年,第48页

  展出

  "唐永祥个展",2015年9月5日至10月18日,魔金石空间,北京

  RMB: 300,000-500,000

  从2012年至今,唐永祥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模式:先用相机抓拍生活中的场景——唐永祥称之为“生活十米以内”,接着用写实的手法画出底稿,在此基础上,把颜料一层层盖上去,通过有选择性的“覆盖”将画面简化、提炼。通过反复的“覆盖”,有些原本“空”的地方变“实”了,而“实”的景物变成了“空”的色块,画面内部的正、负空间变得同等重要。由此,日常的景象逐渐褪去,原本隐藏的、模糊的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完成于2015年的《有红绿色块在一个空间里,还有一些耳朵》,正是唐永祥关于正负形辩证思维的最佳诠释。图像底本中的写实特征被消解,画中原本的人物被覆盖,仅留下耳朵象征他们曾经在场。人物间隙所产生的负形被填充上红、绿、蓝色,成为画面主要的视觉线索和重心,只有通过细看,才能辨析其原本的形式关系和视觉结构。闪烁的笔触和颜料层次,既象征了一种时间的刻度,也是一种记忆的刻度。

  Lot 213

  邱瑞祥

  无题

  2020年至2021年

  布面 油画

  202×170 cm

  发表

  《邱瑞祥——接触》,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1年,图版

  展出

  "邱瑞祥:接触",2021年10月23日至12月5日,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RMB: 350,000-550,000

  邱瑞祥的作品总是充满孤独与疏离,以暗色调的画面传递幽微的、引人注目的力量,传达关于存在的各种状态。其画面题材多来自日常记忆与生活的瞬间,但并非直接转译,而是将不同的图像、符号进行剪裁、变形和重置,构建一个带有某种神秘感和象征性的舞台。

  《无题》历时两年完成,带有邱瑞祥创作的典型面貌。相较于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本作人物表达更加自信,体量感也更强,像是散发着坚定的光芒。画中粗砺的黑底色上,看不清面孔的人隐在阴影中,没有身份,没有性别,手和脚都被拉大成夸张的比例。冷暖色多层油彩覆盖混合形成的灰白色和冷茜素红糅杂出某种混沌质感,“这种混沌的状态,很有力量,需要慢慢的观看,才能从中提出来。”艺术家希望传达的是某种缓慢的知觉,而非快速的感官刺激。

  Lot 212

  黄一山

  点头

  2018年

  木板 综合材料

  125×100 cm

  展出

  “旷野之途”,2018年5月20日至6月30日,新氧艺,北京

  RMB: 350,000-550,000

  在2017年开始的“画中画”系列中,黄一山将视角降为平视,把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画搬到他刻意经营的写实空间中,再用略显戏谑笔调改造它们,使这些作品不再遥不可及,讨论着“高高在上”的艺术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创作于2018年的《点头》是黄一山“画中画”系列的典型佳作,以一种戏谑又诙谐的方式,将超现实艺术名作的荒诞感向上推进一层。穿过展厅的门,红色的墙面中央悬挂着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经典名画《人类之子》,然而这幅画举世闻名的男人头部,却被割了下来,画布背面软软地耷拉下来,仿佛一个恶作剧般耐人寻味。作为黄一山经典的画面构成元素,水磨石地面为整幅画增添了谜一般的荒诞意味和空间幻觉。

  Lot 215

  汪一

  银月

  2022年

  布面 油画

  200×200 cm

  RMB: 400,000-600,000

  《银月》完成于2022年,是一件将“绘画性”与“叙事性”完美结合的创作。它描绘了一段不期而至的相遇:船上的旅人正望着岸上的人,而岸上之人却避开了目光的碰撞,一种隐秘又灼热的焦虑感悄然酝酿。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原始而华丽的氛围。原始在于大面积使用了渗入若干绿意的深蓝色,明暗交错的色相变化中,造型突出而扎实,神秘感油然而生。汪一透露,在创作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各种植物上,除了油画颜料,还会用丙烯,或者蜡彩等多种媒介,描绘出不同植物的层次和质感,予人以阅读绘画的愉悦感。艺术家留下开放式的场景,线索被简化,晦暗不明,事件悬而未决,这也是汪一认为的绘画“趣味性”的所在。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18

  叶凌瀚

  LUCY-A-003(三联作)

  2020年至2021年

  布面 丙烯

  300×200 cm×3

  展出

  "Lucy最终回:互联网写生、猜你喜欢、极繁主义”,2021年6月5日至7月4日,马刺画廊,北京

  “叶凌瀚:羿·爱丽丝”,2024年4月3日至5月19日,兵库县立美术馆,神户

  RMB: 850,000-1,000,000

  2016年,叶凌瀚开始了“Lucy”系列的创作,这是他看到纪录片《人类起源》里直立女性猿人Lucy被发现的故事而开始思考的结果,于他而言,这是一种“新开始的象征”。创作于2020年的巨型三联画《LUCY-A-003》长达6米,被叶凌瀚形容为“集Lucy系列创作语言的大成”。作品整体的构图显得生动而紧凑,艺术家舍弃了纷繁的多彩背景,仅以渐变的荧光蓝和白色制造出一种视觉的连续与混淆。人物穿梭于破碎的、扭曲的、炫目的信息浪潮里,在不同图层中不断交织,叶凌瀚用自己的方式解释着互联网时代人类生活的复杂性,作为系列核心的“图层逻辑”“精确美学”等概念都能在《LUCY-A-003》中被清晰地辨认出痕迹,这展现了叶凌瀚对绘画精准的要求,人物形态与色块之间的边线明确,但同时又保有几分艺术家希望保留的绘画性。而这种非常个人化的手绘质感,也成为了艺术家精神性的最佳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