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交率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征集热线
竹子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它在竹笋时就有节,代表气节;长成后空心,代表虚心、谦逊。因此,竹子常被视为有不屈的气节和谦逊胸怀的象征。菊花则不惧寒霜、不辞寂寞。它既有梅花的傲骨,又有兰花的高士情怀。菊花在百花凋零之后盛开,它象征着一种君子的情怀、隐逸的情结,代表了高尚坚强的情操、坚贞不屈的品格。
竹菊图将竹子的气节与菊花的隐逸、高尚等品质相结合,体现了古时文人对这些美好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寄托。
石涛(1642-约1707)水墨竹菊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08×46.5 cm
成交价:RMB 9,200,000
出版:
中国画学研究会编《艺林月刊》第18期,第6页,1931年6月。
著录:
1.郑拙庐著《石涛研究》,第9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2.李万才著《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石涛》,第278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明:
1.此作为郑梅清旧藏。经唐云、周怀民、来楚生鉴藏。张珩题签。
2.郑梅清乃近现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年负笈东瀛,学习绘石制版,归国后为业界推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与郑午昌、唐云、来楚生等书画家过从甚密。故对书画颇有心得,鉴别真伪,亦其所长。
3.唐云是一位注重艺术修养的画家。他一生购求书画,大石斋珍藏着不少清代以来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作品。他的收藏,首推石涛的真迹,藏有石涛精品《荷花图》《春江垂钓图》《梅竹图轴》等。
4.周怀民(1906-1996),现代美术家,无锡钱桥人。1958年被聘为江苏省美术馆宋元明清画展鉴别艺术顾问,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曾任北平中国画研究会讲师,京华美专教授、教务长,北平国立艺专教授。
5.来楚生(1904-1975),原名稷勋,字楚生,后以字行。浙江萧山人。来楚生素有书、画、篆刻三绝之誊,尤其篆刻更是声名遐迩。其印风钟秦汉而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意,别开生面。曾为郑梅清刻“大坳山民”印,足证二人情谊。
6.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湖州南浔。建国后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1961年,文化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巡回鉴定书画近10万件之多,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
7.“得一人知己无憾”“小乘客”“清湘老人”“眼中之人吾老矣”“冰雪悟前身”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09至210页,“石涛”第38、41、54、57、66印,文物出版社,1987年。
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敕造藏书处所“大本堂”,目的是聚藏古今图书,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同时也是作为讨论国事的场所。他尝召宋谚“议五等封爵,召宿大本堂讨论达旦。”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朝代更迭,在“大本堂”建成300余年后,这个尘封的名字被明宗室靖江王赞仪十世孙朱若极——也就是石涛,重新开启,并使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水墨竹菊图》款署:“清湘一枝石道人冬日写花十首,书为十萸帖于大本堂中。”大本堂,是石涛在最晚岁时常用的斋号之一。《清湘老人题记》著录《丁亥春日题子昂神骏图》及大风堂、至乐楼旧藏《竹石大轴》《墨笔花卉册》(《石涛画集》第40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均为款署“大本堂”的作品。
大风堂、至乐楼旧藏 石涛《竹石大轴》
石涛《墨笔花卉册》芍药
“而兰菊梅竹尤有独到之妙”此为石涛对其挚友李驎所言,见载李驎《大涤子传》。
竹子与菊花,二者常常相依出现在石涛的作品中,如1699年作《山水花卉十二开》之《竹菊》(上海博物馆藏)、《蕉菊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竹菊秀石图》(故宫博物院藏)、《竹菊图》(安徽省博物馆藏)等。
石涛《竹菊秀石图》(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花卉题材作品更加集中于南还后,定居扬州之时。此时石涛的用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趋于沉静老辣,越是简单的画面越能展现他的笔墨技巧,也最能体现其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水墨竹菊图》便是石涛在扬州几近暮年时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孟冬时节,菊花盛放,竹枝傲然。《水墨竹菊图》下绘竹枝二枝,折枝菊花数枝。而在整幅作品中,更为夺眼的是占据画面一半有余的石涛隶体自题长诗:
不放秋光好,如何及晚寒。
自君同月醉,犹耐隔墙看。
月下仙人掌,风开承露盘。
不知忙底事,忽意且簪冠。
莫说今秋蚤,风光或让春。
冷香酸不去,故占案头新。
且酌还且笑,可思亦可猜。
渊明何处去,不待此风来。
是花有出处,为此不知秋。
色变池边墨,花疏□上钩。
霜怜头上信,风断过来分。
石屑叨知己,寒山独抱君。
爱玉非为澹,寻篱不是村。
已消轩冕气,犹傲野夫尊。
九九不知菊,一一便同梅。
看醉还蒙醒,零丁逐个陪。
不惹一分尘,欲托三生侧。
欲却世间金,可惜霜前色。
鞠是三秋眼,人非太古心。
要知风洁处,此调孰堪深。
《水墨竹菊图》这种题识规模在石涛目前所见的传世作品中,是较为少见的。严格来说,这是石涛自己的一种隶书变体,它融合了多种笔意与因素,形成一种风格独异的面貌。通篇长题用笔圆润而强调提按,书体劲逸,姿态横生,句句为菊。“画法关通书法律,苍苍茫茫率天真。”全诗书写节奏并非刻意安排,却又自有工整,呈现一种天真烂漫的姿态。石涛书法风格多变,但在诸体之中,尤以隶书最为精能。秦祖永《桐阴论画》评石涛:“尤精分隶书。王太常云:‘大江之南,无出石师右者。’可谓推之至矣。”
石涛《水墨竹菊图》局部
再观《水墨竹菊图》竹枝以浓墨绘就,运腕而成,更加凸显出菊花的萧疏清隽。菊花则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渗,笔滋墨润。给人风骨高逸,不染纤尘之感。在同期落款“大本堂”的作品《墨笔花卉册》之菊花一开,与本作菊花的造型、画法非常相似:侧枝菊花的角度、淡墨浓墨交集出花瓣层次的画法均可相互印证。
石涛《墨笔花卉册》之菊花
《水墨竹菊图》画面并不繁复,石涛此时将传统笔墨技法加以变化,也将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化体真切的体现在他的绘画中:不再拘成法,却得潇洒天趣。《水墨竹菊图》实可谓石涛晚年诗书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表达其心境的“三绝”之作。
《艺林月刊》出版页影
《水墨竹菊图》见出版于1931年《艺林月刊》第十八期,并被收录在《石涛研究》等关于石涛研究的专著中。本作为郑梅清旧藏。经唐云、周怀民、来楚生鉴藏。郑梅清是近现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年负笈东瀛,学习绘石制版,归国后为业界推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与郑午昌、唐云、来楚生等书画家过从甚密。故对书画颇有心得,鉴别真伪,亦其所长。同时又有张葱玉题签“石涛上人水墨竹菊图。诗书画石涛《墨笔花卉册》之菊花 三绝”,也是对本幅《水墨竹菊图》最贴切的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