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学术交流研究总征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学术交流研究总征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404514

更新时间:2024-12-27

发布者IP:14.150.240.82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学术交流研究总征

  清康熙

  青花暗刻江崖海水绿彩龙纹大碗

  D 21.8cm H 9.4cm

  拍品通施透明釉,口沿以青花绘飘带云,腹壁于白釉地上暗刻海水纹,其上以墨彩勾边,绿彩填绘行龙及云紋,制作工艺精细繁复。圈足外壁亦绘两组青花双弦纹,圈足内落“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字体工整隽秀,青花发色纯正,为典型的康熙晚期御窑款识风格。

  自然主题的文房用品在明清之际受到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它们在形状和雕饰上模拟树木等景物的形态,让文人足不出户便可与大自然连结在一起,寄托了返璞归真的意趣。坚毅不拨的松,挺拨多姿翠竹,傲雪报春的梅以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受到文人墨客的钟情。笔筒、插屏上时常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此件紫檀笔筒即是件质工俱佳、妙逸并具之佳作,反映出皇室贵胄高雅之情趣。

  Lot 917

  清中期

  伽楠香嵌银鎏金珠“福、禄、寿、喜”扳指

  D: 1.9 cm (内径) D: 3.9 cm (外径)

  带原配锡盒

  来源:

  上海私人旧藏

  扳指以整块上品伽楠香琢成,木纹如金丝铁线相错,沉静大气,香脂浓郁,质感温润,为天成佳材。整体形制规整,内壁套银鎏金里,四面方形剔地开光,分别镶嵌银鎏金珠饰“福”、“禄”、“寿”、“喜”四字,金、褐二色对比鲜明醒目,富丽堂皇。不仅用料上佳,且甚奢侈。此类镶嵌金米珠的工艺,在清代宫廷沉香饰品的装饰中十分常见,尤其每颗金珠皆细錾出花瓣状的边饰,视之若粟米,是颇耗工时的做法。

  此扳指以金珠嵌饰的装饰工艺,可于清宫旧藏中寻得参照,如北京故宫所藏“伽南香木嵌金珠寿字手镯”,其材质、工艺与本品如出一辙,可兹比较。此装饰规制等级极高,应为宫廷制办处制作,专供皇室成员佩戴所用。有史资料记载,清朝多位帝后对此类饰品尤为钟爱,常随身佩戴。

  Lot 907

  吴大澂旧藏“邵平”古铜印

  0.8×0.8×0.9 cm

  印文:邵平

  来源:

  吴大澂旧藏

  著录:

  《十六金符斋印存》,吴大澂辑,清光绪间钤印本 ;

  《中国古印谱集成 : 周秦两汉名人印考》,山东美术出版社,页 9。

  邵平(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历史人物,秦朝时期被封为东陵侯,负责看护管理始皇帝生母赵姬之陵寝。秦为汉灭,沦为布衣,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

  著录:《十六金符斋印存》,吴大澂辑,清光绪间钤印本 ;

  《中国古印谱集成 : 周秦两汉名人印考》,山东美术出版社,页 9。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同治七年进士,曾入李鸿章幕。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作山水,用笔秀逸,仿古之作尤佳。著作有《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愙斋集古录》等。

  Lot 905

  清中期

  田黄雕葫芦万代印

  L: 5.7 cm Wt: 74.1 g

  印文:得少佳趣

  整石宝气弥漫,尊贵华美,艺匠随形而雕,作扁束腰葫芦藤蔓造型,瓜叶藤蔓垂落,缠绕缱绻,枝叶阔大舒展,脉络清晰,卷曲自如,纵横交错,有连绵不断,无穷无尽之意。藤蔓之上浮雕小葫芦两颗,垂垂欲坠,造型逼真,百般可爱。器形自然灵气,采用浮雕、镂雕等技法,雕琢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纹饰线条圆润,构思巧妙。

  印面篆刻“得少佳趣”,传达出一个生活哲学,反映古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要求,强调律己、修身,抵制诱惑,避免贪婪。这个概念在苏州的拙政园等古典园林中也有所体现,如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东侧月洞门上就刻有“得少佳趣”的砖额,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此外,“得少佳趣”也在其他文化语境中出现。

  Lot 906

  清早期

  田白石雕瑞兽钮印

  2.4×2.4×5.5 cm Wt: 55 g

  印文:忍过事堪喜

  附带原配锦盒

  田白石稀罕珍贵,然此方兽钮印章毫不吝材,以求造型之美态,切裁规整,实令人叹为观止。圆雕瑞兽为钮,蹲坐于六平方台之上,兽钮、印台比例形态完美契合,颇具古雅之气韵。

  印文“忍过事堪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遣兴》一诗,全诗为“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杜牧在这句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认为忍耐过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后,可以迎来喜悦和顺利。印文内容给印章增添了一抹人生哲理的神秘色彩,让人不禁揣测印章主人的传奇身份。

  此印从材质的选择,雕琢的技法,印文的内容,字体的风格,颇具清早期著名雕刻艺人杨玉璇所作风格,应为进贡朝廷的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