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火爆征集令公司拍场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火爆征集令公司拍场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381287

更新时间:2025-07-19

发布者IP:14.151.17.235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火爆征集令公司拍场

  Lot 607

  南宋 青白釉划童子花卉纹梅瓶

  高度:28.6 cm

  著录:

  林屋晴三,《中国之陶磁》,1955年,编号3

  小山富士夫编,《中国名陶百选》,东京,1960年,页63

  长谷部楽尔,《世界陶磁全集》,卷十二:宋,东京,1977年,编号166

  展览:

  《中国名陶百选展》,髙岛屋,东京・1960年,编号40

  《中国宋元美术展》,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1961年,编号241

  《中国名陶百选展》,髙岛屋,大阪,1961年,编号43

  《东京オリンピック记念 古美术名品図录》,不言堂,东京,1964年,编号58

  《新馆完成记念特别展覧会図版目录》,京都国立博物馆,1966年,编号269

  《中国陶磁展》,秋田市美术馆,1966年,编号8

  估价:HK$300,000 - 600,00

  梅瓶满刻卷草童纹,灵动活泼,遒劲俐落。学者指纹饰来源可追溯至印度洞窟壁画,以及唐代佛教装饰,以婴孩坐莲代表灵魂轮回重生。中国文化自古对多子多福的期盼,造就婴孩花卉纹饰之流行。青白瓷饰以此纹人一般以碗盘等较小器物为多,甚少用于此类瓷瓶之上。

  青白瓷色泽莹润恬静,胎质细腻洁白,青白相映,又有「饶玉」之称,因景德镇所在地区而得名。青白瓷可能为十四世纪青花瓷之滥觞,早期景德镇陶匠或以越窑为发端,时至五代北宋,则转取法定窑之美,本器划花饱满流畅,背景纹理紧密细腻,烘托人物生动突出,或可为证。一件相近梅瓶例,刻缠枝莲花童子纹图,或乃日本京都法胜寺遗迹出土,现藏京都国立博物馆。

  坐看云起:翦淞阁文房名品

  禅宗源远流长,自唐代初兴,本属大乘佛教宗门,主张静穆内省、忘我入定。又与道家中的「坐忘」如出一辙,同样强调道存天地万物中,惟有物我是非两相忘,方可返朴归真、明心得道。

  供石是置于文房书斋的珍玩,蕴含道家崇尚自然的哲理,文人雅士对供石珍爱有加,视之为宇宙的微观缩影。供石形势抽象玄妙,浑然天成,兼蕴禅宗美学与道家哲思,千百年来,启发历代文人不断写诗画图,咏石抒怀。

  Lot 1522

  明末 黄花梨高扶手四出头大禅椅

  尺寸:86.5 x 62 x 高 101 cm

  估价待询

  精选珍贵黄花梨为材,形制巨硕、座面深阔,超出一般四出头官帽椅甚多,细密软挖维持原初入藏时状态,珍贵无匹。椅盘宽大深阔,可供盘足结跏趺坐,近似宝座。

  大禅椅融合禅宗清寂古雅、文人平淡天真以及明式家具简约凝链的美学,为晚明文人标榜品味、身份地位的象征、明式家具中的奇品,其简约空灵的造型之美,甚至影响了现代西方家具美学、设计。藏家庋藏三十年,首度面市,传世极为稀有罕见。

  Lot 1519

  北宋 米芾铭玄芝写灵璧石 研山

  尺寸:25 x 28 x 17.5 cm

  铭文:

  爰有异石,征自灵壁。匪金而坚,比玉而粟。音协宫商,采殊丹漆。岳起轩楹,云流几席。元佑戊辰米芾谨赞。(1088)

  此宝晋斋物也,虞集获此瑰宝,幸福不浅。

  衡山文徵明拜观。子彭、嘉侍。

  估价:HK$6,000,000 - 10,000,000

  深黝似黑漆,凝润如膏脂,扣击之,声似响磬清越,音质悦耳。石表胡桃壳纹、襞折等纹理悉备,全然符合宋代文献记载。

  石势头角峥嵘,蜿蜒纵恣,千蹊万径,穿孔钩连,而峰峦洞壑,层叠窈窕,状若绽放芙蓉,又似千岁灵芝,八面玲珑,功夺天造,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皆可生变幻无穷之意象。复以流传有序,经历代名家递藏,周身有三处分别为宋、元、明代名家所镌刻铭文,为藏家长年寓目所见,品格至高的灵璧石。

  Lot 1505

  祥龙角 宋至明 太湖石研山

  尺寸:54 cm

  估价:HK$1,000,000 - 2,000,000

  天然太湖石,色黑如漆,性坚而润,宛转险怪,如剑如戟。石面遍布弹子窝,仿佛鱼鳞披身,波光潋滟。知名雕塑兼赏石家罗森氏(1940-2000年)旧藏,著录尤丰,曾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是所蓄太湖石中之佼佼者。

  Lot 1501

  明至清 瘿木龙筋山子

  尺寸:13 cm

  估价:HK$100,000 - 300,000

  「瘿木龙筋山子」,天然瘿木,惟底截平即成山子,保留原始奇形,卷曲,瘢痕,瘤节等自然形态。瘿木通体扭曲盘绕,褶皱遍布,异形怪状莫名其妙。与苏东坡(1037〜1101)〈沉香山子赋〉所云「亦鹤骨而龙筋」大抵相似。本器精选奇材,借以岁月,故能坚实苍劲,包浆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