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征集处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钱款交接
十五至十六世纪
铜鎏金胜乐金刚像
W 13cm. H 18cm.
备注:重要机构收藏
胜乐金刚,是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母续最重要的本尊之一。其根本经典是《胜乐金刚怛特罗》,代表了母续中的最高成就,因此在母续诸本尊中最受西藏各教派的尊奉。
此尊上乐金刚铜鎏金像四面十二臂,展右姿站立,正二手施金刚吽迦罗印,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次二手上举持象皮,其余右手持鼗鼓、钺斧、钺刀、三叉戟,余左手持骷髅杖、嘎巴拉碗、索、四面梵天头。其足下踏怖畏神威罗瓦及其明妃黑夜女神,拥抱明妃金刚亥母,金刚亥母一面二臂,双腿环勾于主尊腰间,右手高举持钺刀,左手持嘎巴拉碗,身披骷髅鬘,璎珞严身,宝冠及璎珞嵌松石,主尊及明妃配饰臂钏、手镯、足钏。足下莲座为单层,上缘装饰细密连珠纹,莲瓣饱满,整齐排列。此尊胜乐金刚铜像表现出十分显著的15-16 世纪本土风格,工艺精湛,传世状态完整,华丽中凸显细致与灵动。其神秘特质,是藏传佛教文化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
十五世纪
铜鎏金胜乐金刚像
W10cm.H 10.4cm.
备注:重要机构收藏
此尊上乐金刚铜鎏金像四面十二臂,展右姿站立,正二手施金刚吽迦罗印,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次二手上举持象皮,其余右手持鼗鼓、钺斧、钺刀、三叉戟,余左手持骷髅杖、嘎巴拉碗、索、四面梵天头。其足下踏怖畏神威罗瓦及其明妃黑夜女神,拥抱明妃金刚亥母,金刚亥母一面二臂,双腿环勾于主尊腰间,右手高举持钺刀,左手持嘎巴拉碗,身披骷髅鬘,璎珞严身,宝冠及璎珞嵌松石,主尊及明妃配饰臂钏、手镯、足钏。
此尊胜乐金刚像,身姿舒展,比例匀称,集体饱满而富有弹性,极具生命力,反映出典型的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16世纪风格。此像原系一套胜乐金刚曼陀罗祭坛组像的主尊,由于年代久远,今只余此,但难得品相上佳,完整无缺。由于尼泊尔惯有的习俗,如今存世的金属铸像大多磨损严重,并时常伴有腐蚀。但这些缺陷,在此像上均不存在,其鎏金仍灿烂如新,在尼泊尔造像中颇为罕见。同时,此像又因其精湛的铸制与耀眼的艺术表现力,而可称存世尼泊尔小型造像中不世出的精品。
十六世纪
铜鎏金密集金刚像
W 11cm.H 14.5cm.
备注:重要机构收藏
密集金刚,是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父续的本尊,是西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本尊守护神,如果能够真正了解至为高深的密集金刚,就能轻而易举,迎刃而解了悟任何其它的密续教法。
密集金刚藏密是五大本尊中唯一呈现坐姿者,佛父佛母皆为三面六臂,头戴五智宝冠,冠上密嵌绿松石,额间具第三眼,表密集金刚乃佛部和金刚部诸神集会之义。佛父和佛母相拥,则表“悲智合一”,摧毁调伏魔杖,自内心生成无垠大乐能量,引向“与佛同体”的佛智象征。
密集金刚主要两臂分持金刚铃杵交叉于胸前怀抱明妃,其余四臂向外伸展,左两臂分持摩尼宝珠和宝剑,右两臂持有法轮和乌仗那花。密集金刚手持之六种法器,悉为文殊菩萨姿态的佛尊法器,是故密集金刚被认为与文殊菩萨存在渊源。下身着贴身长裙,特别之处在于腰间流苏璎珞多垂至腿上,华丽不凡。怀中所抱明妃“金刚母”,也为三面六臂的寂忿形象,双腿盘于主尊腰间,手持法器乃与主尊一致。束腰式双层莲座厚重大气,上下边缘均饰有连珠纹,莲瓣形状饱满浑圆,瓣尖略翘。此尊密集金刚像比例规则匀称,五官清晰,表情生动,腰身完美,缨络宝饰细致雕銮,衣褶轻柔流畅,诸多特色形成了这尊充满活力、华美贵气的雕像,为 16 世纪西藏佛教艺术成熟期的难得佳品。
十六世纪
铜鎏金嵌银镶宝绿度母像
W 7.3cm H 10.5cm.
备注:重要机构收藏
绿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一,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藏传佛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尊一面二臂,身姿娇美,头戴宝冠,发髻高隆,宝珠顶严,发绺垂肩。面相圆润、五官精致。面带微笑,神态娴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下着贴体长薄裙,左手当胸拈乌巴拉花茎,右手膝前施与愿印。以舒展优美坐姿安住于莲花法座上,右足搁置小莲台上。莲茎自莲座后部升起,沿身体二侧至肩部,在茎的顶端,各有一盛开之花及一未开之花蕾。果实表义以迦叶佛为首的过去诸佛,盛开之花表义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未开之花蕾代表以弥勒为首的未来佛,所以它们均意味着未来、现在、过去三世均是如此的依止着佛法的誓愿而行。
此尊绿度母像,乃承袭中国西藏中部地区受到尼泊尔造像艺术风格影响下所展现出的风格特质。在施以灿烂鎏金的同时,在周身各处镶嵌白银,反映出极尽工巧之能事的追求。其体量小巧,盈手可握,应曾置于噶乌中,随身供奉,此种小像,可以“行像”称之。在存世大量西藏金属行像中,此像堪称精丽典范,颇为难得。
十六世纪
铜不空成就佛坐像
W 13cm H 19.5cm.
备注:重要机构收藏
不空成就佛,是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荼罗五解脱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央。表五智中之成所作智,亦为五部中业部之主尊。
此尊铜佛坐像,原为一组五部如来造像中的其中一尊,表现北方胜业净土主尊不空成就佛之法相。佛右手结无畏印、左手结禅定印,结金刚跏趺坐于双层莲台之上。佛头戴五佛冠,身着菩萨装,披帛、飘带线条流畅,颇具织物质感;璎珞垂于胸前,诸宝庄严于身。此像虽可确认为中国西藏所铸,然其具明代初期皇家造像之样式,虽未鎏金,但铜质精良、铸工考究。
永乐帝以“因俗以治、多封众建”为治藏方针,向西藏地方御赐以藏传佛教轨范为本的宫廷施像,则是落实该方针的的具体举措之一。永乐御制铸像的极致精美,引来藏地僧俗共鸣,争相摹造,掀开了汉藏艺术相互交融的独特篇章,相关史实也在存世文物中得以充分彰显,正如此像是为其中范本。基座藏文题记汉译:虔施不空成就庄严像 如来无坏之大功德加持贡布措嘉及随从 速成即身之成就 吉祥!
漱石山房藏金石陶瓷珍玩专场
明早期
铜漆金观音菩萨像
中原风格
H 58cm.
这件菩萨雕像古风浓郁,是一件经典的元末明初的作品。早期汉传佛教造像的经典外观,面部丰满圆润,双颊丰腴,上眼睑较宽,目光下敛,凝其端庄之气,菩萨眉间凹处点白毫,代表已开悟之天眼。头戴精美宝冠,冠正中有化佛坐像,其胸饰缨络,臂腕均佩镯钏。上身系一婆罗门索结,肩披帔帛,斜飘于胸前,末端恍若随风轻扬。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腰带在腹上打结,露肚腩。因尺寸硕大,双手采用分体铸造,可惜均丢失,从风格与制式上看应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施无畏印。衣纹处理采用了金元佛造像的表现手法,菩萨出家前地位尊显,故其衣饰华美,作印度王子打扮,与佛祖简朴的衣着迥然有别。曲线自然流畅,生动写实,提炼出鲜明的宋元造像风格。
法国集美博物馆中藏宋代木雕佛像 (图1)与本尊铜雕菩萨造像在风格上极其相似。香港佳士得也曾经流出过一件元代的木雕自在观音(图2),和本件菩萨比较,不同的材质所塑的韵味也有所不同,相较下气息更加严肃端庄。另可见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辽代泥塑菩萨像 ( 图 3) 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所藏铜观音像 ( 图 4),明显能感受到元末明初时期铜佛仿木佛所提炼出宋辽时期禅宗气场。整器体量硕大,造型端方,细部錾工精细,且比例均称,通体漆金保存完好,而胎体厚重亦属难得,此造像对铜质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阅:
宋代 木雕观音坐像 辽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
吉美博物馆藏 (图1) (图2)
辽代 泥塑菩萨像 铜漆金自在观音像
山西大同华严寺藏品 (图3) 法国塞努奇博物馆(图4)
清乾隆
铜鎏金黄财神像
北京宫廷风格
H 17.5cm.
清乾隆
铜鎏金密集不动金刚像
北京宫廷风格
H 6.8cm.
清十八世纪
铜鎏金黑财神像
藏东地区风格
H 7cm.
清乾隆
铜鎏金无量寿佛
北京宫廷风格
H 2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