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公告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快速成交

名称:发布公告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快速成交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360262

更新时间:2024-10-25

发布者IP:14.150.241.44

详细说明

  发布公告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快速成交

  Lot 611

  清乾隆 柠檬黄釉折腰盘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口径:11.5 cm

  估价:RMB 550,000 - 1,000,000

  柠檬黄釉为清早期御窑受西洋影响而创烧的品种之一,属低温锑黄釉彩,釉色鲜黄娇嫩,近似柠檬色泽,清宫档案中称之为「洋黄」,极为名贵。清宫《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指雍正朝的旧物,说明乾隆皇帝对柠檬黄器物的喜欢,拍品即为唐英奉旨恭造之器,系乾隆早期御窑延续前朝之作,素为历代藏家所钟爱。拍品折腰,形制秀巧,式样别致,较为少见。内壁素白,外壁满施柠檬黄釉,施釉均匀滋润,色泽娇嫩亮丽,独以一色取胜,彰显出乾隆御窑制器的非凡质量,十分少见。

  Lot 607

  清雍正 斗彩灵芝纹杯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7.3 cm;高4.2 cm

  估价:RMB 2,600,000 - 4,600,000

  成窑斗彩冠绝古今,其造型隽秀,画意典雅,极富盛名,后世多有追摹。雍正皇帝对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之风格颇为推崇,故屡下旨御窑厂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仿成窑五彩器皿」显然罗列其中。

  拍品造型隽秀玲珑,胎质坚薄细腻,白釉清透。外壁绘四组两两相对团状灵芝纹,形似朵云,间以花草纹,敷饰红、绿、黄、紫诸彩,辅以釉下青花衬托,鲜艳莹澈,上下对称,极富美感。全器纹饰疏密有致,绘制精妙流畅,用笔一丝不茍,填彩设色清丽,青花发色隽雅,当为清代雍正御窑斗彩之佳作,成对传世,不可多得。

  此类斗彩灵芝纹杯为明代成化御窑名品,《清文件》中记载有「成窑五彩八如意酒圆」或即为清宫对此类隽品之旧称,后世嘉靖、万历、雍正、乾隆等时期均有仿烧之作,其中尤以雍正御窑制器最为精美,烧造质量上乘。见有雍正本朝款与成化寄托款两种,拍品即属前者,均为御窑精心抟造。

  此类雍正斗彩器虽仿自成化,却不拘泥于形似,化古为今,以神肖取胜,以求摹作重现成窑神韵,更兼具精细风采,故而较成化斗彩呈色愈加秀美清逸,造型纹饰也更显舒朗端庄,风韵最为雅丽高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化时期同类器两岸故宫均有收藏,雍正时期摹烧同类器可见北京故宫藏清雍正斗彩灵芝纹杯,与拍品形制、纹饰、款识均相类,可资参阅。

  Lot 115

  清康熙 青花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棒槌瓶

  尺寸:高43.8cm

  估价:RMB 300,000 - 600,000

  本品洗口,直颈,圆折肩,直筒状腹部,瓶颈中部饰一弦纹,弦纹上下饰康熙朝常见的蒲纹,圈点,如意,回纹、城垛纹边饰组成。瓶身绘隋末唐初「李世民战尉迟恭」人物故事之典故图,一男子豹头环眼,燕颔虎须,骨健筋强,正策马追赶前边小将。二人身后山涧纵横,一武将身着战袍,腰扎丝蛮大带,背插长锏,驱云追月,飞驰赶来,小将们神采英毅,腰围双搭背银带,着单领团花战袍。

  康熙时期,以古代戏曲人物故事作为瓷绘装饰题材变的十分流行,本品所绘人物众多,错落有致,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以历史人物与戏曲、小说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画面自金代出现后,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潮在元代,第二个是明晚期,第三个即为康熙时期。清代的官窑器生产大多依照宫廷画谱,民窑则可以进行更多的创作,闪亮更多的灵感。

  棒槌瓶高大古朴,为康熙时新创器形,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青花发色浓淡皆宜,绘画细腻传神,分水熟练,画面富有很强的立体感,人称「翠毛蓝」,其青翠之美,显出康熙「青花分五色」之魅力。作为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史中的巅峰之作,此器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Lot 153

  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鸾凤和鸣大碗一对

  尺寸:口径21.5cm;高10cm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此对甜白釉暗花凤纹大碗即为明代早期白釉中的经典之作。此对碗撇口深腹,线条流畅,口边温润细腻,弧腹微垂,圈足,修胎工整。比例协调,造型端雅,釉质洁白无瑕,温润似玉,肥如堆脂。胎体轻重适度,造型秀美优雅,清秀、圆润、灵巧。以「鸾凤和鸣图」装饰,凤凰展翅飞舞,身姿优美轻盈,极富动感。更显温柔甜凈,尽得白釉瓷质之精妙。对于永乐白釉器,均有一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常见的康熙仿品类大碗较多,他们流散在国外博物馆之中,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拍品除釉色之特点外,凤纹寓意更加深厚,其中「鸾凤和鸣」的意义在于「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在明清时期是女性最高地位的象征,是龙纹造型之后最具权威与代表性的宫廷纹饰。此对甜白釉暗花凤纹大碗,体量端重,隽雅凝练,雍容典雅,一派皇室睥睨天下、太平盛世之气。

  永乐时期的白瓷,洁白素凈,称为「甜白」,极负盛名,此名称之来源尚待考证,或是因为古人观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观感称之。甜白釉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

  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极大,此时期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用较多的高岭土,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又在瓷釉中减少了传统助溶剂的量,从而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况,使瓷器更加洁白纯凈。故永乐甜白有「一代绝品」之称。釉色晶莹洁白,温润如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凈。

  Lot 177

  明天顺 青花「酒仙图」大梅瓶

  尺寸:高35.5 cm

  估价:RMB 350,000 - 700,000

  此瓶高35.5 cm。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胫部微微向外撇,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云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腹部主体绘「酒仙图」。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观此瓶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文人画笔墨情意昂然,时代特征鲜明。画中仙人,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寄情雏菊。四周美酒佳酿,一童子捧菊伺候,周围衬以祥云、松石、花草,构成一幅祥和的人间仙境。

  2008年耿宝昌先生鉴赏此瓶时说 :「这个瓶子太棒了!画了一个酒坛,一个酒壶,一个酒杯,一个酒鬼。人间仙境,美好人生,大抵如此!」

  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官窑制品极为少见,据《明史》记载:「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宫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数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京。」故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Lot 178

  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抱月瓶

  尺寸:高25.8 cm

  估价:RMB 500,000 - 1,000,000

  拍品造型清秀,气质古雅,呈葫芦形,上部蒜头状,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扁圆,中心略鼓,边廓规整,椭圆浅足,为永乐扁瓶之典型特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弦纹两道,下承缠枝花卉一周。下腹装饰宝相轮花纹,中心绘尖瓣纹,为伊斯兰地区传统纹样,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整体纹饰采用上等苏麻离青料描绘,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钴铁的结晶斑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发色幽艳,晕染自然,纹样清新雅致,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永宣青花历来为藏家珍重,号称「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其胎釉细腻温润如玉,据传使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呈色凝重幽艳,光彩焕发,又有淋漓变化之趣味。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本器属明初景德镇御窑经典造型之一,洪武时期即有烧造,图见耿宝昌着《明清瓷器鉴定》,页12,图13。永宣时期扁壶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皆多模仿中东伊斯兰风格金银器或玻璃器,现藏于叙利亚博物馆一件红陶双耳罐,发现于本图拉斯•夏姆遗址,距今约2000年左右,此双耳罐外壁用黑彩描绘涡轮状朵花纹,另外耳部及腹部造型皆与拍品此类型扁壶相似,可见传承。

  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 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正如近人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此类扁壶,据器形、尺寸及纹饰等,可分为两式,另有无款及署宣德年款两种。一式上腹尖小,下腹较大,比例悬殊,器高约30 cm左右,多见无款者,年代应较早,或乃永乐年制,拍品即属此类。另一式上腹增大,丰腴若梨,下腹收小,比例接近,器高约25 cm左右,多落宣德年款。然而, 两种器形皆有书款及无款之例,永宣二朝,大有可能两式兼制,难以单凭外形辨其年代。

  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葫芦式扁瓶,尤其是带有中东风格纹饰者,应为出口西方伊斯兰市场的产品。证据却显示这并非全部属实。明十五世纪上半叶南京皇城遗址永乐-宣德堆积层曾发现青花瓷片,纹饰与拍品此类扁瓶相若,见1996年香港出版《朱明遗萃:南京明故出土陶瓷》,编号52,显示此类瓶亦为宫廷器重。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永乐青花之品,均奉若珍宝。与拍品尺寸相近,造型,纹饰相仿者参考台北故宫藏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扁瓶,馆藏编号:故瓷006066,收录在展览《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页140-141。另见东京梅泽记念馆藏例,载于《世界陶瓷全集》卷14:明,彩图版144。1994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发掘出一件相似作例残片,经覆修后展于《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154-155,图版70。还可参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1991.253.37;及德国科隆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F68.4。另外还可见一例,载录于《龙泉集芳》卷1,页247,图744。202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售出一件永乐时期相同形制扁壶,源自东京壶中居旧藏,当时成交价为港币1651万。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利国伟爵士藏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专场同样售出一件永乐相类器,编号122,当时成交价为1272万港币。

  另一式蒜头口偏大, 整体尺寸略小的明初绶带耳扁瓶,可参考两例故宫博物院藏品,收录在《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页150-153,图版68-69。及大英博物馆藏品,编号:1968.0422.29。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专场售出一件带有宣德款之大头扁瓶,编号3111,当时成交价为2812万港币。

  此式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皆源自中东地区,有别于中国常见纹样,其崭新之处,叹为观止,昔时想必在一众写生纹样中脱颖而出。然而瓶颈缠枝花卉、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及双耳根部折枝花纹, 则突显传统中国样式风范。中外艺风共蕴一器,柔硬并蓄,相得益彰,堪称永乐御窑难得之精品佳作。

  Lot 217

  清道光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尊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5 cm

  估价:RMB 500,000 - 1,000,000

  此尊造型仿自古青铜器,撇口束颈,丰肩,上饰双兽首衔环,鼓腹渐收至底,高圈足外撇,造型庄重典雅。器身通体以青花为饰,其中口沿描绘海水江崖纹,颈部装饰变体蕉叶纹,肩部至圈足凸起弦纹七道,将腹部分为四条纹饰带,分别描绘缠枝莲、缠枝花卉、海水江崖及莲瓣纹。整器纹饰层次清晰,绘画细致入微,青花发色艳丽有加,并以笔触点染之法追求永宣青花铁锈斑效果,极具功力。

  铺首是古代建筑大门上的衔环兽面。汉代铺首多表现虎、螭、龟、蛇等神兽的面部,到了明清时期,铺首主要以「椒图」的形象出现。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此人们就将它的头部形象放在门上,取其紧闭之意,以图平安。雍正、乾隆时期御窑瓷作开始流行以铺首装饰。铺首尊造型取法上古青铜器,创烧于雍正,盛于乾隆,止于道光。清代御窑青花铺首尊见有两类作品,一为大尺寸的青花莲托八宝铺首尊,另一类即为本品。《清文件》曾记载乾隆三年(1638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命唐英以「宣窑收小青花双环七弦尊」为样本进行烧造。档案中所描述即为本品一类铺首尊,相对于大尺寸作品,更显精致俊秀。

  道光朝为铺首尊烧造的最后时期,此后御窑再不见此类作品,因此其历史意义重大。本品为道光铺首尊中之佼佼者,其品质直追乾隆,不观款识,实难分辨,且本品保存状态完美,极为难得,是为清代御窑收藏之上选。

  Lot 218

  清道光 宫粉地粉彩缠枝莲纹盖罐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7 cm;腹径15 cm

  即将出版:《慎修思永:十九世纪的中国瓷器 道光御窑篇》,文物出版社,2024年,页312-313,图版067。

  估价:RMB 650,000 - 1,300,000

  盖罐整体造型为清代御窑瓷器流行的壮罐式样,直壁、圆肩、直口、圈足,盔式盖,盖顶饰一对柿子。通体以宫粉为地,洋彩为绘,以四朵硕大的缠枝莲为构架,宝莲上托团寿字,间饰蝙蝠、瓜瓞、如意等,寓意福寿如意、瓜瓞绵绵。肩部、胫部、盖沿、钮下等边饰则采用松石绿色为主的对比色调,分饰朵花如意云肩、莲瓣纹、卷草纹、柿蒂如意头纹。整体色地装饰密不透风,富贵华丽,属于清代御窑瓷器中最为经典的洋彩风。

  洋彩瓷器的成熟与流行,使得西洋技法与西洋题材在清宫瓷器上得到完美结合,品格不凡,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洋溢西洋气息的绮丽篇章,其创立者正是此时的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该碑据实记载,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传统技法,更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拓抹,而清水之色则便于堆填也。」文中明确指出洋彩的两个重要特点:使用西方绘画技法,颜料与瓷胎画珐琅相同。

  此类形制清宫旧称「事事如意盖罐」,取柿钮之谐音为名,双柿钮实为此器的点睛之笔。检索道光三十年间御瓷名目档案,生产事事如意盖罐仅有四次,均属督陶官贡瓷,分别为道光三年端阳贡之「粉定暗花事事如意盖罐成对」(图1)、道光九年万寿贡之「事事如意掐丝珐琅盖罐成对」、道光十二年端阳贡之「宋釉描金事事如意盖罐成对」(图2)以及道光十三年端阳贡之「事事如意盖罐成对」(本品)。道光三十年间御窑事事如意盖罐解京贡御仅有四对之数,目前已知故宫博物院两种各一件,本品为已知可流通的唯一一件带原盖的制品。道光御窑事事如意盖罐的面貌因这几件传世实物而得到揭示,流存至今的每件制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Lot 229

  民国 曾龙升雕瓷布袋和尚坐像

  款识:「曾龙升造」四字单行篆书款

  尺寸:高39.5 cm

  估价:RMB 180,000 - 360,000

  曾龙升(1901-1964),字龙生,江西省丰城县人,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雕塑名家,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曾拜福建何氏传人游长子为师。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几位兄长均从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立体雕刻这门艺术。由于家境清寒,童年即至景德镇为徒工,从事学习陶瓷雕塑。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艺术技巧大进,开始闻名当地。三十年代,应旅美华侨之请,创制大型瓷雕,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高超艺名不胫而走,名闻天下。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和培养下,技艺更加高超,利用捏、缕、塑综合技法所作天女散花、龙舟作品,长期陈列于博物院之中,成为盖世之作。1959年曾龙升因其高超技艺被授予第一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田汉对其作品赞叹不已,有诗云「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

  此件曾龙升制粉彩布袋和尚童子塑像生动传神,皮肤部份以素胎加粉彩,而其它部份则以紫金釉等上色,色泽纯正,雕刻工艺精细无比,尽显曾龙升的鬼釜神功。布袋罗汉在十八罗汉中排第十三位,又称「因竭陀尊者」。此塑像描述了一个未受伤之婴儿,被布袋和尚救回并抚养的故事,亦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佛教的慈悲与救度。

  Lot 231

  明成化 珐华镂雕庭院婴戏图大罐

  尺寸:高33 cm

  估价:RMB 200,000 - 400,000

  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创烧于元,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其中以明代所造珐华器最为精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蒲州一带所出者最佳,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者,其胎半属瓦质,蓝略发紫,绿略发黑,殆非精品。西安河南所出者较平阳霍州略为鲜亮,盖属瓷胎也…」由此可见珐华器烧造之窑口众多,据史料记载景德镇于明永乐始烧瓷胎珐花器,所造之器釉色纯凈,古人赞曰:「花既玲珑,地尤细凈,人物众兽毫髪毕现矣。」然景德镇珐华器因生产条件特殊,工艺极为覆杂,制作历史短暂,如今传世品极为罕有,如此件明成化御制珐华镂雕庭院婴戏图罐实乃凤毛麟角。

  此罐造型敦厚典雅,宫廷气韵浓重,圆唇,短颈,丰肩,鼓腹,腹下略收,近足处微撇,下承圈足。外壁珐华装饰,以深蓝色釉为地,其颈部浮雕海水纹一周,肩部则以镂雕之技法饰缠枝花卉八吉祥纹,近底处镂雕仰覆变体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庭院婴戏图,山水园林奇石景致,十六童子济济一堂,身着锦衣华服,面庞圆润喜悦,神情稚拙可爱,嬉戏于庭院之中,或围缸戏水,或执木偶,或擘荷叶,或折桂,或捉鱼,或碰瓶而视等,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氛。

  婴戏图亦称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化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整器工艺精湛,刻画细腻传神,刀工娴熟老辣,设色清幽雅致,主题吉利祥瑞,亦有祈福求安之意,代表了明代成化珐华器之最高水平,可为珍贵。

  Lot 277

  明嘉靖 斗彩如意云纹折腰盘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4.5 cm

  估价:RMB 550,000 - 1,100,000

  拍品直口,直腹内敛,折腰,圈足,盘心绘斗彩如意头贯套纹,外壁口沿弦纹之下,绘以青花、矾红、绿彩绘七朵灵芝,纹饰简洁,清新爽目,丽质天成,颇得成化神韵。底施白釉,双圈内落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式斗彩灵芝折腰盘系由成化官窑器演化而成,逐为帝王御赏之极简清雅之器。此碟胎体极薄,几至脱胎,青花发色浅淡,屡中透紫,恬静淡雅。其成化原型,可参见台北故宫藏例,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9,图187。与北京故宫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1,图19。

  Lot 305

  清康熙 黄地斗彩龙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1.1 cm;高6.4 cm

  估价:RMB 450,000 - 900,000

  本品成对,呈仰钟式,撇口,深弧腹,圈足。圈足露胎,可见胎质细糯坚致,洁白如玉。全器施白釉为地,内壁光素,外壁以斗彩绘云龙纹,祥云密布,缭绕如烟,有赶珠行龙穿行其间,瞠目张吻,须发飘逸,躯干遒劲有力,五爪锋利如轮,龙鳞排布细密有序,周身火焰灼灼,风驰电掣,凛凛威仪,令人敬畏。斗彩纹饰以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赭、等各种色彩,青花发色明艳,所填彩料设色饱满,妍丽缤纷,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其绘制细腻精致,敷彩准确,施彩饱满,鲜亮明艳,展示了康熙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器底双圈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秀逸。拍品体量适宜,造型敦厚隽雅,体现了康熙官窑制器之雍容静穆。

  Lot 507

  清道光 粉彩鸽子图盖碗一对

  款识:「宝善斋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0.8 cm

  估价:RMB 150,000 - 300,000

  此对粉彩盖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盖面隆起,上置圆形抓钮,合于碗口内,盖顶及碗足内均署红彩「宝善斋制」四字楷书款,内心无纹。碗与盖外壁粉彩绘鸽子图,绘草地团团簇簇,其间点缀花团朵朵,其草色青绿,粉彩花卉点缀其间见,一对鸽子相依偎于青草之上,相互凝视,爱意浓浓,另侧绘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盖碗造型秀美,胎体轻盈,绘画精细,色彩妍丽。

  古时鸽子象征纯洁的爱情,查阅公私资料,市场仅见北京翰海1997年春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Lot 956号与本品一致。对比本品款识与道光十七年后「慎德堂制」款,可见书写方式一致,应为同一人书写。道光皇帝独宠全贵妃,此纹饰数量稀少,又属日用茶器,或为清宫传办,寄皇情于瓷器纹样之上,含蓄又不失浪漫。为道光御窑难得的精品。

  Lot 514

  清雍正

  内矾红五蝠外斗彩折枝花果纹花口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5.5 cm

  估价:RMB 350,000 - 650,000

  本品花口,弧腹,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面莹润微泛青,盘内外以矾红兼斗彩装饰。盘心绘以矾红五蝠纹,五蝠翩翩,迎空凌翔。外壁绘斗彩折枝花果纹,花枝舒展窈窕,叶脉多姿,红花点缀其间,红彩纯正匀凈,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构图淡雅恬静,清新怡人,亦十分符合雍正皇帝追求清新婉约的审美品位。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其款字端正雄健,尚可见康熙遗风,为雍正早期官窑斗彩佳作。

  雍正斗彩素以施彩鲜丽,绘画精巧,风格清新温婉而著称于世。正如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曰「(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而此对斗彩花口盘,颇为符合「异彩发越,清雅可爱」这一气质。

  本品取花口之形,为雍正斗彩官窑作品中少有之器型,其构图雅致,设色素凈,喜气满溢,体现了雍正皇帝素雅淡洁的艺术品位,成对保存,而且品相良好,殊为不易,颇值珍视。

  Lot 515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淡描团菊纹茶圆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7.1 cm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本品侈口深腹,胎薄体轻,成型规整,毫不变形。杯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凈洁白,体现了雍正一朝高超的制瓷水平。外壁以青花淡描团菊纹,幽菊三朵呈品字排列,间以花叶勾连,构成一个圆形。团菊之间填以折枝花卉,呈丁字形布局,将留白巧妙填满,又不显拥挤,布局清新舒朗。杯外底心双方栏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纤秀。

  本品为海上著名艺术家唐云先生旧藏之物。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生前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拍品来源可靠,品相完美,成对出现,收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