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场安排高速成交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场安排高速成交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301215

更新时间:2025-07-10

发布者IP:14.151.64.217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场安排高速成交

  一 千多年前,阳光曾经在中国的北方照耀着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他们呼啸而来,威风八面,空气中到处都震荡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契丹。契丹,中古出 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唐灭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 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辽末,女真族起事,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余部建立了西 辽王国,延续了93年。

  然而200多年的过往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惊鸿一瞥,空荡荡的大地上只留下大辽的传说,我们现在只有通过这些文物窥探大辽曾经辉煌过。

  银镀金高翅冠(公主) 辽(907-1125年)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

  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径19.5厘米,重830克。

  出土时置于陈国公主头部。分片锤鍱,依冠帽各部位形状裁剪成型,纹饰鎏金,然后用细银丝缀合而成。冠的正面镂刻火焰宝珠和对凤,周围錾刻变形云纹。两侧立翅中心各錾刻凤鸟,长尾下垂,周围饰以变形云纹。冠顶缀饰一件鎏金道教人物银造像,像后背光边缘饰9朵灵芝,显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冠内原有丝绸衬帽。此冠制作精巧,工艺华丽,彰显气派,是契丹贵妇之冠。

  錾花银靴 辽(907-1125年)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一套2件,前高37.5厘米,后高25.6厘米,

  口长26厘米,宽10.2厘米,底长29.2厘米,

  前宽9.6厘米,后宽7.6厘米,靴面前高9.2厘米,后高5.2厘米。

  錾花银靴用厚0.05厘米的薄银片仿照靴的实物做成,靴两侧各錾两只飞凤,凤首有“翠毛”,尾长下垂,卷云纹作陪,线条自然流畅,银靴錾花纹为鎏金,体现了契丹的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间的交融。

  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玉器一组 辽(907-105年)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玉佩组:

  玉镂空绦环长6.5、宽4.1厘米,其他玉坠长4.9—7.5厘米。

  白玉、青白玉质。由鎏金银丝连接玉镂空绦环与摩羯、双鱼、双凤、双龙、鱼衔莲等五件玉坠。均为镂空与阴刻技法碾琢而成。

  鱼形盒玉佩:通长23.8厘米

  用整玉一分为二雕成,鱼身刻划线条简约,中空,可装纳随身携带的细小物品。此器集装饰与实用功能为一体,是根据契丹人游牧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契丹民族特色。

  从陶到瓷,你知道多少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分为陶和瓷两大类。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而经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这千数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隋朝瓷器也开始兴起于市。

  宋代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元朝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朝

  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