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公司信息征集发布公告现场预展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公司信息征集发布公告现场预展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152128

更新时间:2024-12-04

发布者IP:14.150.240.82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公司信息征集发布公告现场预展

  Lot 1912

  清雍正

  内粉彩松荫高士图外胭脂红釉盘

  直径 D 20.3

  来源:

  伦敦1971年7月6日拍卖会第246号

  伦敦1995年12月5日拍卖会第307号

  此式内人物故事图外胭脂红釉盘为雍正朝经典作品,外壁皆施胭脂红釉,内壁绘各式人物、花鸟、博古等题材。而其中不折沿者当更加高级,而画面满铺者尤为罕见,若本品淡蓝为天、淡黄为地,将整个内壁占满,侧生苍松,下置丛石,呈现出完整的绘画效果,艺术价值极高。

  本品更为特殊在于其画法,高士、小童开脸渲染属工笔,更有几分西洋画法,明暗渲染,而其余景致皆似写意绘就,更多运用色彩和浓淡来表现,而不注重细节描绘。这样具有反差的表现使得整体画面具有别样装饰效果,尤为独特。而这样的绘法又有几分类似清代宫廷绘画中,宫廷画师合笔之作,由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绘山石楼阁等景致,郎世宁绘开脸等写实程度要求高的部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佚名《柳荫高士图》局部

  而本品的画意源流,当是一类高士醉饮图。一般此类题材在瓷器装饰中会归结为太白醉酒或钟馗醉酒,但均与本品不似,而太白醉酒题材其实与饮中八仙相通,其中八仙各式姿态在康熙时期基本已成定式,在一些青花、五彩作品中均可见。此类高士醉饮图在绘画作品中可以寻得一些踪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佚名《柳荫高士图》,姿态、布局均与本品相类,而此图经考证,描绘的是五柳先生。同时,此图上具乾隆御题诗文,其末句“设问伊人何姓氏,于唐为李晋为陶”,意为在唐为李白,在晋为陶渊明。这样的解读其实也适用于本品,“放浪形骸意自豪”,才是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的最佳评判。

  Lot 1913

  清雍正

  胭脂红地珐琅彩菊花纹盘

  直径 D 15.3

  “雍正年制”款

  来源:美国收藏家格登·莫瑞尔伉俪(F. Gordon & Elizabeth Hunter orrill)旧藏(标签)

  雍正帝审美品味极高,对艺术要求严苛,在珐琅彩瓷烧造一事上更是多次下旨,亲自监督指点。在以珐琅彩画菊花一事上,雍正帝更将细致一词体现的淋漓尽致,曾觉“珐琅菊花瓣画单了”,下旨令以后要“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观本品菊花纹饰,花瓣层叠,紧团密簇,当正是雍正帝所要的“千层叠落花瓣”式画法。

  本品所施胭脂红地,当属众多珐琅料中最为珍贵之品,早年只能依靠欧洲进口,直至雍正十年(1732年)时,清廷自主烧炼的珐琅红料仍无法与西洋红料媲美,此推论在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八日珐琅作《活计档》中便可窥见,“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李久明奉上谕:画黄地珐琅夔龙瓷碟,红色太浅,再吹时用西洋大红吹。”也正是在同一日,雍正帝还令珐琅作将画珐琅黄菊花瓷碟、盘、碗、茶圆、酒圆等每样再各烧造些,这也是可查清宫活计档中雍正年间烧此类珐琅器较多的一次,在九月初八烧得器物的清单中可见白地、绿地黄菊花器,但却不见红地,而在雍正十年以前所烧其他各式纹样珐琅彩瓷中红地都极鲜见,当是因为此时珐琅作还没有能力烧制可以令雍正皇帝满意的红地器皿,故可推断若本品之外壁满施胭脂红釉的珐琅彩瓷应至少是于雍正十年八月以后烧制而成。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细察本品釉色,不难发现,至烧制本品之时,珐琅红料以及烧制技术显然都已经有了极大改善。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十一日珐琅作《活计档》有一条重要记载“十一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来说,太监沧洲传旨:从前进的红地黄菊花无诗句小碟甚好,照样烧造几对。钦此。(于七月二十七日做得红地黄菊花碟三对。首领太监萨木哈交太监沧洲讫。)”,“甚好”一词足见雍正对此式小碟之喜爱,也说明从前进的小碟无论是胭脂红地发色,抑或是菊花的画法俨然都已达到雍正的要求,之后再烧就更不必说。

  存世可见雍正朝胭脂红地黄菊花小碟有口径三寸(11cm)和五寸(15cm)两种,本品即为后者。结合档案,本品推测或为“从前进的”,亦或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七日做得上贡的三对“红地黄菊花碟”中之一。依据雍正帝于十二年(1734年)六月十一日下旨烧造,同年七月二十七日便得上供小碟三对,仅月余间隔的时间线来看,如本品之属,无题诗、钤印的珐琅彩瓷亦是于内廷珐琅作烧制而成,绝无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再解运回京之可能,素胎取自宫廷库存,成品尺寸略不相同。

  参阅:《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余佩瑾主编,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第38、39页,图9

  香港1996年11月5日秋季拍卖会第877号

  中国嘉德2022年12月26日秋季拍卖会第3108号

  检阅各大公私收藏,与本品尺寸、纹饰完全相同的例子暂未可见。与本品纹饰相同,款识出自一人之手,但尺寸略小的例子,售于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5日,编号877。另可对比两例与本品纹饰相近,布局及画法略有不同的胭脂红地黄菊盘,其一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售于中国嘉德,2022年12月26日,编号3108。拍卖市场上可流通的雍正珐琅彩寥若星辰,一经问世,必创佳绩。

  意韵——画意瓷器

  Lot 1917

  清雍正

  粉彩教子图螭耳大方尊

  高 H 52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5月16日春季拍卖会第2600号

  “相夫教子”是古代衡量妇女道德水平的一种标准,也是对贤淑妻子的称赞。即《论语·季氏》:所载“相夫子。”在古代社会衡量一个妇女是不是一个"贤妻良母",能否"相夫教子"是关键的一个标准。教子图为明清时期所常用瓷器装饰题材,其被引入瓷器装饰纹样中在古代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和意义。其中"孟母三迁"和传统戏剧中"三娘教子"都是典型的"教子有方"故事。此外,雍正粉彩精品多见碗、盘、杯等小件器,立件也以瓶为多,方尊类实属罕见,而制作工整、描绘如此精致之作更是凤毛麟角,睹之赏心悦目,极具陈设效果。

  Lot 1920

  清康熙

  青花郭子仪遇仙、西厢记人物故事图花觚

  高 H 40.7

  “大明嘉靖年制”款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颈部绘郭子仪遇仙人物故事图,山林间一老者立于河边,众将士围绕身后,老者身边立一瑞鹿,画面一侧,香雾云鬟,五位仙人从天而降,笑意吟吟。此处描绘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遇仙的故事,传说郭子仪与其军队赶至银州,忽见空中现赤光,仰视空中,荤车绣握,仙女自天而降。子仪拜祝曰:“今七月七夕,必是织女降临,愿赐富贵长寿。仙女笑曰:‘大富贵亦寿考。’言罢升天。腹部绘高士图,童子烹茶,高士侧卧,悠然自得。身后丛丛菊花,可以将故事定位到渊明爱菊图。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胫部绘《西厢记》之佛殿奇逢、月下佳期两折人物故事图。园中山石前,张生头戴唐巾,注视莺莺,莺莺娇俏回眸,法聪和尚背身挥藤杖,此乃张生、莺莺初见场面。画面一转,屏风前,张生轻搂莺莺,浓情蜜意无限,此乃张生莺莺月下佳期的场景。《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讲述了书生张生和崔相国之女崔莺莺挣脱封建桎梏,追求纯真爱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