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事后工作需拍卖藏品举办拍卖会
Lot 3494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折沿大盘
直径 D 34
来源:北京2017年3月30日拍卖会第46号
青花色泽鲜艳,绘画流畅,线条流畅细腻,富于层次感,为同类器之精品佳作。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永乐官窑青花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永乐青花瓷器,与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开创了中国青花瓷隽永秀美,灵动鲜活的黄金时代。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 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此式青花菱口大盘始见于元代,明承元制又自成体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中)》,耿宝昌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62页,图59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明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图19
检索公私馆藏可知,此式永乐作品有口沿纹饰有两种,一为海水波涛纹,二为枝花卉纹,本品即为前者,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均收藏有类似作品,可资比较。
Lot 3495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折沿大盘
直径 D 38
来源:北京2017年9月1日拍卖会第19号
本品呈盛开的十二瓣菱花形,盘心饰五朵缠枝花卉,有牡丹、山茶、芍药、西番莲等,内外壁绘十二式折枝花卉,计有萱草、栀子、芍药、荷花、水仙、山茶、月季、牡丹、石榴、菊花等,均以小笔触勾勒,表现力极强。明代永乐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其造型丰富,其御瓷青花大盘尺幅恢弘,式样丰富,造型多变,纹饰广泛,细分为二十余种,为历朝盘类之最。有敛口、敞口和折沿等形制,而每类存世数量多寡不一,珍稀程度亦随之而不同。
参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明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图20
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此式装饰纹样大盘于永宣时期仅见菱口一式,根据盘心纹又可分为缠枝花卉、折枝葡萄和一把莲三个类别。同时,相较于永乐作品,宣德时期折沿边饰又有新的变化,花卉变的更为细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例相同尺寸永乐作品,可资比较研究。
Lot 3499
明晚期
青花“清白礼贵”鱼藻纹缸
直径 D 34.5
来源:陕西文物商店旧藏
以鱼水之乐作为瓷器装饰题材,于宋代定窑等著名窑口中即已出现。而最为世人所熟知的鱼藻纹瓷器,当属元代以青花为饰的鱼藻纹大罐,其所绘鱼纹分别为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四种,取其谐音,寓意“清白礼贵”。本品所饰当与其一脉相承,寓意吉祥。同时,清白礼贵鱼藻纹饰在康熙时期亦大为流行,本品可谓承上启下,意义非凡。
Lot 3279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陆逊问津人物故事图筒瓶
高 H 42.6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画面中远山飘渺,若隐若现。中景见吴将陆逊呈谦逊之态,与持杖老翁黄承彦对语。马后兵丁紧随,极具画面感。陆逊问津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之“孔明巧布八阵图”一节。吴蜀夷陵 一役,刘备大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误入此阵而许久不得出,突然阵内现一老翁,将陆逊一班 人马带出阵外。经询问得知,老翁乃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黄翁言此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 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陆逊慨叹孔明所设阵法之精妙,自愧不如,遂下令收兵回吴。画面中持杖老翁即黄承彦,与其相者为吴国镇西将军、大都督陆逊。
Lot 3285
明崇祯
青花指日高升图案缸
直径 D 22.2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指日高升图为明末清初时期最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指日为即日之意,这从《韩愈 送刘师服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餐”中便可知晓。指日高升典出明代程登吉《幼 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之句,指日高升即不日升官之意。此为旧时官场预祝之词,明末清初时期大量流行于瓷器装饰题材中,可显文人学士之企盼。
Lot 3273
清康熙
青花堆白鹬蚌相争、渔家乐、梅竹双清图四方倭角花盆
长 L 32
“鹬蚌相争”故事典出《战国策·燕策二》。战国时期,赵国伐燕,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于是赵惠王停伐燕行动。“渔家乐”图是康熙时期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本品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 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重现了渔民丰富的生活情趣,描绘生动,充满细节的刻画使人身临其境,同时表达了熙朝治世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