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销售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快速出手总征集处参拍流程
中国家具的断代研究之所以落后于古陶瓷、书画、青铜等,是因为没有可资参考的标本库。文献记载、纪年款识、铭文题记等对于家具史的研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每一条关于家具的文字都显得那么重要,尤其是家具本身带有的文字。
中国家具上最早的文字,出现于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该案于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案框一侧沿口上刻有铭文十二字:「十四祀,右车,啬夫郭,工疥」。铭文记述了器物铸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级别和浩大的墓葬场面。大意为「中山『错』王十四年,右车工匠『郭』制作,监工人『疥』」。
河南郸城发现汉代石坐榻,刻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傅王君坐榻」十二字,是汉代家具的典型标本,年代约为汉成帝之前。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漆画,绘「列女古贤图」。屏风红漆底上勾勒人像图案,人像旁标注人名,每组人物故事都有黄地墨书题记。这些文字,在家具史上跨越了一千年。
降至隋唐,带有文字的家具无迹可寻。但北宋苏东坡似乎为中国家具留下了痕迹:成书于嘉靖十八年的顾元庆《大石山房十友谱》,十友之首乃一石屏:「右石屏,高二尺有奇,广一尺三寸,前后有诗与竹,皆东坡亲迹,立必端直,山房呼为端友。赞曰:有石如砥,表公之刻。」从明嘉靖阳山顾氏家塾刻本插图看,刻有「东坡亲迹」的石屏,有可能是挂屏。
元末吴兴钱震《记巫峡云涛石屏后》,以及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九著录元代画家柯九思的《江山晓思屏》,表明元代将文字镌刻于石板之上。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二,记载万历三十七年正月,袁中道在武陵名士龙襄的斋中,见「红梅一树正开,屏上乃石刻鲜于伯机草书《千文》,字体奕奕神全,妙有二王法,乃知古人未可轻也。」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石屏也许早已不存,但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元文人,惯于题刻文字于器物的做法,已显露于斯。或许,这也是明代文人痴于铭文的肇始。
所谓铭,就是题写或镌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对于文人而言,一切器物皆可铭刻,尤其是古琴及砚台、笔筒、印匣、手杖、香具之类,当然会兼及家具。
传世的古代家具,无论墨书或铭刻,无论是纪年或记事,甚或工匠标记,都极为珍罕,其学术价值无与伦比。尤其是带有铭文和印记的家具,无疑是个中圭臬,世所罕有。
目前所见明清两朝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带有铭文印章的(不包括纪年款家具,如故宫铁力木崇祯庚辰款翘头案等,柯剔思先生的纪年款家具一书会有全面呈现)已知有24例。比如南京博物院藏充庵款平头案、纽约大都会藏周天球款紫檀南官帽椅、上海博物馆王世襄旧藏紫檀画案、故宫藏紫檀刻诗文抽屉桌、鹿角椅等。民间所藏则以墨林棐几最为知名,曾经上拍的中贸圣佳孙克弘制黄花梨四柱架子床、保利朱彝尊杂咏诗小书案、香港嘉德黄花梨刻诗文方材四出头官帽椅等屡破天价;张德祥先生藏黄花梨镶理石背板刻字四出头官帽椅成对、田家青先生藏清乾隆和亲王弘昼草书文赋黄花梨罗汉床围、以及北京私人藏黄花梨刻诗文罗汉床等,都是业内熟知的名品。
上述佳品,都是铭文印章刻于木上,而鲜有镌于石。北京保利2022年春拍的「墨林香几」横空出世,轰动一时。香几几面刻印章五枚,其中「项元汴印」「墨林密玩」「某斋无心主人珍藏」三枚印章刻于理石面心。
遗憾的是此几与「墨林棐几」一样没有明确的纪年款识,因而无法明确定为项元汴遗物。但从实物来看,石面所刻印文恐非今人摹刻,若能判定为项元汴时期所刻,则无疑是明清家具最早的石刻铭文家具标本。
而目前所知唯一一件石刻铭文纪年家具,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天启四年李宓书刻离骚石屏。博物馆官网注明,石屏为私人于1994年捐赠。从黄花梨边框的槽口可以看出,这是一件座屏的屏芯,底座部分遗失,后改为挂屏。但无论如何,屏芯石板上的信息完整保留下来。约一尺见方的石板上,镌刻两千四百余字,落款为「天启四年李宓书并手勒」。
据史载,李宓擅长各种书体,还善于雕刻。有的碑还是他亲手刻,如《黄庭经》、《玉枕兰亭》等石刻,堪称书刻双绝。李宓手刻石屏,由于镌刻有天启纪年,因而极具文物研究价值,同时更是明代文人参与家具制作的实例,可惜这样的实例廖若星辰。
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在《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曾经记述,其购得宁波天籁阁的大理石画桌:「此桌出墨林山堂,石背镌此四字,并镌云:其直四十金。」。由记录可见,项墨林画桌为大理石面,石背镌「墨林山堂」四字。若此桌存世,其价何止「四十金」。继黄丕烈之后,张廷济收入「墨林棐几」。张廷济由是感慨:「回思天籁,劫灰浩茫。何木之寿,岿然灵光。定有神物,呵禁不祥。」
冥冥之中,张廷济慨叹的「神物」出现在此次嘉德香港拍卖会:明晚期黄花梨无束腰石面诗文琴桌,当是继「墨林棐几」之后,又一例文人参与制作家具的实证。
Lot 1674
明中期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石面诗文琴桌
116×59×89 cm
来源:
巴黎Jean-Pierre Rousset(1936-2021)旧藏;
重要私人藏家珍藏。
估价 ESTIMATE
HKD 6,200,000-7,200,000
拙文《木石之约——家具用石小考》对此桌所用石材及铭文内涵,略作陈述,篇幅有限无法铺陈详尽,今尝作续论,以期解读参详。
石面琴桌结构为四面平另加桌面,依照王世襄先生的观点,「入清以后很少有另加桌面的造法。」而此桌另加桌面,恰恰是为了加装石面承重的稳固,面下密集的四根托带说明充分考虑到石面的重量。
石面心起伏明显,四边磨出斜面,形成薄薄的梯面嵌入桌面边框,下衬托带,从而不使石面上下脱出。底面泛绿,皮壳老辣,与边框及托带浑然一体,老而弥坚。
石面心光洁莹润,右上角铭刻诗文曰:「質賦衡峰,貞似玉,溫而理瑩,而礼弍奏,虞弦熏風更續,人對明光佇瞻,補牘。」一如前文所述,铭文突出了抚琴和阅读的双重用途,因此可知其既是琴桌,也是书桌。诗文镌刻犹如铁画银钩,曲折回旋,骨力尽显。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安排,结构匀称,比例适当。字口老化痕迹明显,系经年摩挲之故,故真迹无疑。
诗文后钤印「朝文」,是琴桌的主人徐纮之字。按《武进县志》:「纮字朝文,绩之后。弘治庚戌进士,由刑部主事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守岭南东道。发摘奸伏,墨吏望风解绶去。升云南按察副使,卒于官。」可知徐纮乃徐绩的后人。徐绩同样载于《武进县志》:绩字伯凝,武进人。元末隐居力学,张士诚逼令入仕,坚守不出。洪武初举明经,历武冈顺德太守,以惠爱为理,凡十八年,上念其老,给驿送归。年九十七卒。」
县志所示徐绩乃饱学儒士,为上所重,位高权重,并得长寿。徐绩晚年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其家族自明初即安居武进,枝繁叶茂,且文风炽盛,其子孙后代在科举仕途上必然成就斐然,徐氏一族理所当然成为当地得名门望族。《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明代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的仅399户,其中浙江绍兴府15户、嘉兴府13户,南直隶常州府11户、苏州府9户,江西吉安府9户,山西平阳府9户,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区。以县计,浙江余姚6户、平湖5户,南直隶武进5户,江西安福5户,福建莆田5户,为全国之最。这些进士家族历经数代而不绝,其影响力更为深远。明代「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武进一门三进士有5户,毫无疑问是文人之乡,武进徐氏当属文人世家。
弘治年间共举办科考6次,弘治三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第二甲进士出身共90名,而徐纮以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五,可见其学养深厚。
史载徐紘长於史学,仿宋人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著有《明名臣琬琰录》二十四卷、《明名臣琬琰录後集》二十二卷,作为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收入四库全书。明代李承芳有诗寄赠徐纮,《广东徐佥宪朝文寄扇索诗于上次韵奉答》曰:何物仙家为我归,珊瑚支瘦玉容肥。可见徐纮与友人往来间常常涉及古董文玩,好古好物之风盛行。因而徐纮制此石面琴桌,并题写诗文铭刻于上,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