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拍要求长江国际拍卖公司鉴定收费标准
“德化观音立像”是明代大师何朝宗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如生,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清代大师的瓷雕人物,身稍显瘦削修长,脸相上以长圆见多,五官神韵也较明代稍逊。衣褶绶带的做法与清代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为悬空飘动。
德化窑位于我国福建泉州市德化县,从宋代开始,到明清形成了一个的瓷窑体系。代表作品是白瓷,这种白瓷质地细腻,透明度,白中透红,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
观世音为大乘佛教所信奉的菩萨之一。佛教宣称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化身,救七十二种大难。汉代,随着佛教的传入,观世音菩萨也来到了中国。观世音产生后,受到普遍信奉与崇拜,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极其亲切的救世主形象。到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唐以前,观世音的形象一直是一位伟丈夫,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世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唐以后,随着佛教世俗化的进程,观世音“脱胎换骨”,变成了美妇人的形象。
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黄,呈乳白色,质感丰润,曾很受欧洲人欢迎,美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等。明初德化瓷通常还呈肉红色,灯光下能透见,放大镜下呈现细腻晶莹的糯米光泽。
何朝宗,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为福建省德化县人。此地的陶瓷烧制业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德化县境发现的宋、元、明、清的古窑址多达237处。生于陶瓷产地的何朝宗,早年跟着父亲为寺庙制作各种泥塑的神仙和佛像,在雕塑的技艺上打下极为深厚的功底。后来,何朝宗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将泥塑和石雕的技艺用于瓷塑,塑造了大量的神仙、菩萨,特别是观音佛像均为传神之作。他继承了泥塑的传统,糅合石刻、泥塑的不同技法于一体,巧妙结合瓷器材料的特性,师古而不泥古,刻意创新而求工,着意追求纯朴典雅,力求造型新颖,注重在神态个性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特的瓷塑艺术风格。
何朝宗款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5,329.42-7,064.58万 6,006.00万
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1,800.00-1,800.00万 1,820.00万
何朝宗款德化窑弥勒摆件 600.00-600.00万 680.00万
明 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100.00-180.00万 552.00万
明·何朝宗德化瓷普贤菩萨像 312.00-624.00万 420.00万
明代 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观音 150.00-200.00万 333.50万
明 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 180.00-250.00万 287.50万
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称为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汉传菩萨自南北朝始出现女性化特点,这些题材多见于石窟寺,如北魏云冈、麦积山,这一时期的菩萨多采用交脚像或半跏趺,头戴宝冠,发髻较高,上身袒露或披帛,胸前有璎珞珠宝,下着羊肠大裙,衣纹既具有犍陀罗风格,又受汉族传统的影响。印度佛经中称观音为“善男子”,在古印度佛教艺术中,观音多为男性形象,随着佛教的中国汉化,逐渐变为了男身女相。佛教宣称观音随类化度,根据众生的不同身份和因缘,化作各类不同的身份度化,普渡慈航,所以,观音造像的种类和形象多。隋唐以后,持莲枝或水瓶的观音菩萨像增多,并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多臂观音,曲线明显而且服饰华贵,形象妩媚。
观音信仰大兴始于东晋,据说太原人郭宣入狱,心念观世音,遂被赦免,他出狱后为观世音菩萨造型供养。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观音成为仅次于弥勒的二信仰神。唐代,观音信仰盛行,因避讳李世民,统称观音,并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形成了观音的道场。观世音的诞生日是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因此每逢阴历的二、六、九月份,佛教寺院都会举行法会,以纪念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