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负责人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品定价
清乾隆
沉香木雕群仙图如意
L: 45.2 cm
此件“清乾隆 沉香木雕群仙图如意”为典型的清宫造办处制作。以珍贵沉香木雕成,色泽沉郁古朴,清幽深远。如意呈三弯式,柄体几近S形状,曲弧有致,流畅优美。于首部、柄部、趾部三处镶嵌黄杨饰件,柄身正面满饰精密的卍字不到头纹饰,也叫“万寿锦”,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如意首作海棠式,中心黄杨木嵌饰亦随形隆起浮雕福禄寿三星,周围环绕骨质五蝠,寓意祥瑞;柄部、趾部嵌饰分别浮雕麻姑献寿与东方朔偷桃,刀法沉凝浑厚,仪象雍容有神,饶有古趣;柄身于万寿锦地上浮雕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吉图案,象征万世不息,曲覆众生,一切通明,妙音吉祥,出世超凡,福智圆满,自在永生,遍覆凈业,透露出佛法的精髓。柄身侧面刻回纹,方折回旋,连绵不断。如意柄背部打洼,边沿起线,使如意轮廓更加分明。整器做工考究,集镶嵌、雕刻等工艺于一体,将清宫制器的精髓体现得一览无遗,属宫廷祝寿题材的沉香木雕如意,更承载着清代帝王祈福的美好愿望。
沉香如意主要为清宫流传,形体较大,适合单柄陈设。根据档案等材料的记载,虽然原料珍罕,但这类如意是当时备受青睐的品种,造办处多次承旨制作,地方官员也时有进贡。历代古董佳玩只是视觉的欣赏,而沉香雕刻所散发的香气却给了我们嗅觉的感受,更易引起共鸣,这是沉香作为雕刻材质所特有的内涵。
此件沉香如意,选料上乘,材质硕大,沉香脂凝结厚重。虽经历数百年,摩挲中仍散发出幽幽淡香,充分表现了沉香不事张扬、精华内敛的独特美感。全器构图讲究,布局严谨,动静巧妙,极富视觉装饰效果。若将其置于书房内,清幽高扬的木香丝丝入鼻,闻之神清气爽,更与祝寿祥和之意迎合,其制器者之匠心,可谓高绝。
Lot 1090
明中期
铜鎏金龙纹如意盘口耳尊
“大明宣德年施”款
H: 27 cm
此尊以精铜铸造,通体鎏金,敷金厚重,色泽纯正,器身形制取法上古青铜器,造型挺拔,气势恢宏,颇具气势。盘口束颈,两侧置勾云纹如意活环耳,双耳娟秀,比例谐称;鼓腹并下垂,圈足厚高且外撇。盘口外壁及束颈錾刻华丽的卷草纹四圈,中间空挡錾刻仰纤秀莲瓣纹一周;犹以腹部纹饰最为精彩,满錾云龙纹饰,两条巨龙,有翻江倒海之势,雄劲有力,苍龙硕首虬身,怒目圆睁,怒发冲冠,利爪怒张,便欲仰首腾飞,祥云萦绕,英姿矫健,气势极为凌人,是比较典型的明代苍龙形象。底承二层台高圈足亦是精彩,分别錾刻覆莲瓣纹、卷草纹,作工亦一丝不苟,力求细致精美。圈足台面正中署“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楷书刻款。整器造型及装饰独特,工精器美,捧之沉实压手,微抚即润,奇光熠熠,自有一派皇家气象。综合器型的古雅与鎏金錾刻装饰的富丽,以及款识工艺的整饬精美,无论就其质量、工艺而言都显得极为优异,该瓶当属明代官作。
与仿制古彝器不同,明代用于宫廷陈设的铜器则表现出了另外一种风貌。其多以精铜熔铸成型,并施以錾刻和鎏金等装饰工艺,使之与高大的金碧辉煌的皇家建筑相匹配,冶铸精良,花纹繁复錾刻精道,也不无体现出了明代巍巍之皇家风范。
此尊铸造精良,气势磅礴,云龙纹饰錾刻尤为入微,且鎏金厚重,尽展明代鎏金铜作之精湛,诚皇权象征的极致,彰显出大明王朝之雄浑气势,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Lot1089
清乾隆
铜胎珐琅、白玉狮子组合一对
9.5×15×24 cm×2
狮为一对,其造型与故宫太和门前的雌雄双狮十分接近,而本品较之精巧数倍,可置于案上,可谓小器大作。整体铸造精良,气势威严,颇具宫廷气息。双铜狮满施鎏金,金水厚重光灿,均呈前踞后蹲状,庄严肃穆,神情威武,头大脸阔,额顶隆起,怒目圆睁,浓眉掀鼻,振鬓长啸。狮鬃盘旋如螺髻,密布于脑后。背部脊柱隆起,两侧鬃毛卷曲铺满后背,海水状长尾卷曲于背后,神秘威严。胸前均以环带悬垂銮铃及缨穗。四肢肌肉健硕,趾爪锋利,内侧刻有一排卷曲鬃毛。
雄狮脚踏白玉圆雕绣球,绣球两侧亦缀有缎带为饰,寓意掌握社稷;雌狮双爪环抱白玉圆雕幼狮,幼狮前爪亦环抱绣球,一跃而起,足蹬有力,抬首回望,目光活泼热烈,憨态可掬,寓意子孙昌盛。铜狮下部设有四方铜胎掐丝珐琅宝座,上披掐丝珐琅菱花锦纹四角巾,座面满施璀璨鎏金。下部配紫檀镂雕缠枝纹方座,披巾与方座呈对角,四巾角垂于方座四面正中,深显皇家气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制作集铸铜、掐丝珐琅、玉雕、木雕等工艺于一体,将清宫制器的精髓体现得一览无遗,设计之巧妙,可谓独树一帜,别开洞天。同类器中尚未发现有近例,或为孤品,珍罕之至。
Lot1086
清乾隆
剔红万字纹多宝柜一对
45×14.5×55 cm×2
《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此对多宝柜,小器大样,以清初四门大柜为祖本,缩制而成,小柜以木为胎,柜立式,外朱内黑,髹以纯正大漆,光结细润。四角攒框,并剔红雕连绵不断回字纹,采用榫卯拼接的技法组成柜式多宝阁,形制周正,下起拐子龙四足。上部亮格分为七个参差错落的通透空间,分别装小柜门,柜门间有闩杆,剔雕连绵不断回字纹,柜门框内另设一周甚宽的子框,攒框装透明玻璃心板,其中五个矩形心板周匝满铺回纹锦地纹,其上缠枝花卉纹与拐子龙纹,居中方形亮格满铺菱花锦地纹,其上装饰“卍”字形图案,轮廓内雕刻缠枝花卉、暗八仙纹饰均匀分布,中心雕拐子龙纹与团寿纹。亮格柜门均铜蝉形吊牌。亮格下设抽屉三具,屉面满铺菱花锦地,其上剔雕缠枝花卉纹,上设有蝙蝠形吊牌,以备开合。
此多宝柜具有典型的宫廷作风特征,从材质、工艺、风格等方面考证,应为清中期内务府造办处漆作的精心之作,其布局装饰的富丽堂皇,完全符合当时宫廷艺术的法度,殊为难得,是不可多见的宫廷小型家具。
家具部分
Lot 1091
清康熙
黄花梨云龙纹柜门一对
75×123 cm×2;框:109.5×170 cm
此例为黄花梨顶箱柜柜门一对,系清宫造办处所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表面色泽黝黑沉穆,质感高贵。柜门攒框,其上有原装铜鎏金长条合页和面叶,内镶黄花梨心板,用料颇厚,浮雕为密密匝匝的连云纹,高低起伏变化,繁而不乱,其上翻腾两条苍龙,硕首虬身,怒目圆睁,利爪怒张,顾首回盼身下小龙,气势极为凌人。下方较小升龙,身形修长,与苍龙相顾盼,四目相对,呈顺应之势,表现出对苍龙之尊崇。所饰龙纹髭须胡髯,龙鳞背鳍之刻画纤毫毕现,凸显了其尊贵的主体地位。底端海水层叠,波涛起伏,极具装饰效果,整体纹饰为典型康熙龙纹的特征。
按清代起居环境和宫廷陈设要求,这种大四件柜应摆放在正厅,分列左右,或收存衣冠,或贮藏珍玩,为清代宫廷起居之必备,是宫殿正厅的核心陈设,占有最显著的地位。从清宫史料记载来看,目前北京故宫现存大柜十余套,都陈设在各处宫殿。在清代的室内环境营造中,往往将家具和陈设作为室内环境营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室内装修一同考虑。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开间和使用要求,确定家具的种类、式样、尺度等,进行成套的设计和配置。查阅清《造办处活计档》,与当时桌、椅、宝座相比,柜的制作量本身就极少。由于体积硕大,搬运困难,非一般房舍能容纳,因而清代末年在社会动荡变迁中多被拆散或改作它用,此对柜门便应是如此散失的,但仍能从中看出康熙盛世的恢弘气势 。
拍品尺寸、形制,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后寝殿内紫檀云龙纹柜的柜门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册,页296,图249)。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正月初三“……请旨收拾南北安设之大柜,照样做花梨木雕龙柜一对……”,拍品应为此类大柜之柜门。但本件拍品从细节特征和整体风格来看,为较典型的康熙时期特征,可能早于养心殿之例。
Lot 1094
清乾隆
紫檀雕博古图官皮箱
37×30.5×41 cm
此紫檀官皮箱造型方正,沈稳敦厚,器身以紫檀满彻制成,选料甚精,紫檀色质温厚沈郁,明亮清秀,呈现典雅高贵之态,为典型宫廷做工。盖顶平整,起二层台,转角方中见圆,其上剔地浮雕双体卷龙纹,为典型的仿古玉器纹饰,龙首高昂相对,双目圆睁,阔口利齿,身躯矫健有力,视之威风凛凛。身躯雕琢羽翼纹样,尾卷曲相接,形态威武。龙形象起源早,在商代多表现为蜷曲形态,被称为“卷龙纹”。西周多表现为双龙相互盘绕,两尾相接的则被称为“双体龙纹”或“交龙纹”。盖顶三面矩形开光,内剔地浮雕的犀角、珊瑚、方胜、秋叶、团扇、葫芦杂宝纹,分别以结带缠绕,线条婉转流畅,极富美感。
箱体四角附对卷云纹铜饰件,前设双门,设子母口沿,要开启上端帽盖方能打开,设计精巧牢固。盖顶上设铜圆面叶、如意云头形拍子和钮头。下部作拉对柜门,亦设铜圆面叶和双鱼形吊牌,柜门以格角榫攒框平镶心板,其上浮雕花瓶、香炉、水丞、花觚等博古纹,古色古香,又有莲花、羽扇、浮尘插入瓶中,妙趣横生,透出清新雅致的文人气息。箱侧两面椭圆形开光内浮雕仿古鱼纹,似拱背跳跃,纹饰古朴,设计古朴别致,刻工精细,其造型源自商周时期极为流行鱼形玉器;上方设月牙形提手及菱花纹垫片。
拉开柜门,门内分四层作拉板抽屉,最上层作三屉,中间两层作三屉,两小一大,左右分布,最底作一通长形屉,抽屉表面均做菱花形铜面几宝瓶吊牌,抽屉表面则光素无纹,尽显紫檀木质肌理。箱座突出,较平素,下方挖如意云的壸门轮廓,并作如意云头四足。整器以紫檀满彻制成,制作之不吝工本,如此费时费工之作,着实处处彰显其高贵出身。
康雍乾三朝是紫檀艺术发展的巅峰期。根据清宫造办处的记载,皇宫中紫檀家具的分量最大,且内檐装饰、小件器物均采用紫檀制作。紫檀的“大料”基本都汇聚到了宫廷里面。此件官皮箱以上等紫檀为质,形制硕大。紫檀已属珍贵,大料更是凤毛麟角,所以用料如此奢华,非一般大户人家所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