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拍联系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全球征集
Lot 1190
清乾隆唐英督制青花缠枝花卉纹撇口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24 cm
撇口扁瓶,造型挺拔。以青花为饰,纹饰疏密得当,清新典雅。本品款识结字颇为独特,“乾”字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的“曰”写为“田”,俗称“田字款”,是唐英制器的独特款识。检视存世实物,同类写法的乾隆朝器物仅见十余件,包括上海博物馆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青花釉里红牡丹纹瓶”。此三者分别带有“沈阳唐英”、“陶成堂”、“陶成之宝”等款识,可知此式篆书款器物系唐英精心督造之作,为乾隆初年唐英督陶时所用。
检索文献可知,乾隆御窑最初于款识未有定规,延续雍正御窑楷篆并用的传统,且写法亦不统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可知乾隆御窑早期篆书款应为乾隆二年十月据诏令样纸所制,故有观点认为纸样下发前所之篆书款即本器之“田”字篆书款,使用时间不足两年。但这条档案记载更是考证乾隆二年十月之前,延用楷书款的例证。
据上博藏一件书韦元旦《早朝》诗文的青花釉里红笔筒,其钤印为“陶成堂印”及“金兰之作”,较为重要,由此可推测此类“田”字款作品应为唐英精心为友人所制,存世罕少,值得珍视。
Lot 1196
清乾隆洋彩缠枝花卉纹卷缸
D:39.5 cm
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
本品为乾隆时期唐英榷陶时所创御窑洋彩案头隽品,因置于案头之上故习称“案缸”或“卷缸”,为帝王放置小号书画手卷之用,视为文房雅器。
缸内壁施松绿釉,口沿描金,外壁通体以洋彩装饰,主题纹饰绘数簇缠枝花卉,以深浅青绿、粉红等西洋色调描绘,花蕊心的圆珠均以珐琅料点饰光点,充分表现了西洋的明暗立体绘画技法。周围枝缠叶绕,极具西洋洛可可艺术予人的轻巧曼妙之感,华丽之中更添一份情趣。
乾隆洋彩瓷,深获高宗青睐,常多见珍藏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及圆明园之中。《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就曾有记载乾隆初年传旨烧造“水盛”甚多,按其品目,应为此类案缸。此西洋风格则为康雍两朝庄严肃穆的宫廷审美注入一股清心活泼气息。
查阅公私收藏,乾隆御窑洋彩缸鲜见,因为此大缸类器物因形制巨大、胎体厚重,故在烧制过程中极易爆裂变形,成品率极低,若本品般器型周正,彩料发色妍丽,历经百年仍保存者,殊为难得。相似敛口器型可参考一洋彩宝相花纹缸,尺寸相近,售出于中国嘉德2021秋拍,成交价高达460万元,足见市场对此类作品认可。
Lot 1184
清嘉庆内矾红五蝠捧寿图外宫粉地洋彩连年有余图大碗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D:18.2 cm
嘉庆时期完美延续了乾隆一朝洋彩器雍容华贵,纹饰布局紧凑,满施色地为装饰的特点,纹饰多取吉祥寓意,颇具富贵喜庆之感,也是历来艺术品市场上的收藏重点。本品满施宫粉釉为地,腹部洋彩绘两朵盛开的莲花之间勾连枝桠下两只鲶鱼相连,寓意“连年有余”,内心矾红五只蝙蝠环绕一团寿字,寓意“五福捧寿”。
细观本品之装饰技巧,基础纹样以繁缛华美的重复性连续装饰为主,但这种装饰并非枯燥的雷同,而是在诸多细节处给人别致而考究的观感体验,视之妍丽夺目。
本品尺寸、造型、纹饰及款识皆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十分相似,惟其色地不同,此种宮粉地存世者则颇为珍罕。类似例可参考中国嘉德于2023年春拍释出曾为香港天民楼珍藏的乾隆时期宮粉地作品,成交价高达356.5万元,足见市场对此类作品认可。
永宣青花冠绝千古,后世对此推崇不已,由仰慕而后摹造,佳作迭出。在唐英尽心竭力的榷陶下,雍乾两帝对其皆有摹古烧造,各有千秋。特别是雍正雅好古物,品味颇高,永宣制器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雍正之青睐,本品即为其中佳例。
Lot 1202
清雍正仿永宣青花折枝花果纹卷缸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D:41 cm
卷缸丰肩斜收,胫部凸起。口沿、胫部折腰处以青花绘海水纹,腹部绘折枝寿桃、石榴和枇杷,间以折枝花卉,花卉风姿绰约,果实者饱满丰硕。传统纹样中,常以蟠桃、石榴、佛手三种果实搭配,分别寓意多寿、多子、多福,而本品以枇杷取代佛手,间绘花卉,尤为独特。枇杷佳果形似琵琶,色泽金黄,寓意丰盛吉祥;石榴籽实多,象征多子多孙,家族王朝子嗣兴旺;寿桃相传为西王母所赐,集三千年日月精华才花开结果,食者延年益寿。
本品着力运用笔触模仿永宣之画意,刻意追求苍健深沉的永宣青花之美,特别是海水的描绘,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
据清宫档案载,雍正十一年,“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焦进朝交青花白地磁缸一件,传旨著配糊纱缸盖一件,内安暖水抽各一件、缸架一件……于八月二十四日做得楠木缸架一件……”档案中所言“青花白地磁缸”或属本品之类,而且通过提及配“糊纱缸盖”、“暖炉”、“水抽”等添配,可以推测此式大缸或会内置熏炉,或具香熏之效,同时可能为茶道具。故宫博物院藏《弘历岁朝行乐图》中,乾隆皇帝左侧有三层几,其上摆放皆为茶具,其最下一层为一青金蓝釉缸,当与本品相同器型者,可参见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作品。
弘历岁朝清供图像(局部)
另外,查阅公私收藏可知,与本品造型相同的作品见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尺寸青花缸,二者主题纹饰相同,唯独口胫辅助纹饰为缠枝花卉纹、如意纹及变形莲瓣纹。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另有青花釉里红一式,口略敛。另有上海博物馆藏灰青釉作品,器型相同。由此也说明此种缸型最为宫廷所喜,会以相同器型,搭配不同装饰技法。
本品来源可靠,流传有序,本品原为晚清内务府总管庆宽家族旧藏。庆宽(1848-1927),隶正黄旗,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故颇受清廷重视。庆宽一生善画,精鉴别古器。庚子事变后,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的庆宽奉命负责收集散落在宫外的器物。庆宽家族的明清官窑收藏也成为百年来北京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偶有市场流通,时有所出必为市场追捧,可见皆属精品。
Lot 1203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19.3 cm
本品器型,脱胎于“投壶”所用铜器式样。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文人游戏。宴饮时,主人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后至宋代,此形制被官窑、哥窑、龙泉窑吸收烧造,遂成花瓶式样。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取贯耳瓶型,以缠枝忍冬纹为主题纹饰,搭配蕉叶、海浪等辅助纹样,成品例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
上述故宫宣德例,为本件拍品母本。乾隆慕古,唐英为迎合帝王喜好而多有烧造仿古器物。乾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双管观音瓶一件……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早完时,再将交出原磁,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去钦此”。据此可知,档案中提到的“宣窑青花双管观音瓶”,即为前文提到的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本品即为“俱照样烧造”的成品。乾隆朝青花贯耳瓶较宣德母本颈部更阔,其余皆忠实描摹。除了器形与纹样,还特意通过重笔点染的方式模仿永宣青花特有的铁锈斑,古意盎然。
单色釉瓷器纯净典雅,少人工匠意而富天然韵致,一直为世人所重,雍正皇帝亦青睐有加。经过唐英的潜心钻研,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作《陶成纪事碑记》,列录了“仿古采今”各类釉色五十七种,仿古创新集诸色之大成,从而使清代单色釉瓷器制作步入历史巅峰,后世望尘莫及。
Lot 1216
清雍正蟹甲青釉瓜棱橄榄尊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H:22 cm
尊呈瓜棱形,素地无纹。其造型在清代御窑中寓意“瓜瓞绵延”。通体及内壁施厂官釉。厂官釉是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因此厂官釉也称茶叶末釉。此釉色烧制始见于唐代,宋代、明代延续烧造,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制品最好。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雍正朝厂官釉,多见色调偏黄,即鳝鱼黄的例子,如本品釉色油绿的例子较少。这种偏绿的厂官釉色也被称为“蟹甲青”,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
此式瓜棱瓶存世稀少,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器型、釉色及尺寸均与本品相同,可兹比较。与本品器型相同,釉色不同的例子,同样见藏于故宫博物院,如一粉青釉例,典藏编号故00151933,及一孔雀绿釉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品与雍正朝厂官釉常见的落款方式不同。雍正厂官釉器多为刻款,而本品及与本品器型相同的其他釉色例均落六字篆书青花款,极为特殊。
Lot 1218
清乾隆仿汝釉鹿头尊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带木座
H:29 cm、H:30.7 cm(含座)
鹿头尊屡见于雍乾御窑,粉彩、青花、诸颜色釉皆有,但多为广口尊样式,如本品直口者极为稀少。本品直口长颈,肩饰双鹿首耳。通体光素,施乳浊失透的仿汝釉,釉色匀净纯美,宋代汝窑彪炳瓷史,明清御窑皆有仿制,尤其乾隆帝雅好古玩,御窑以宫廷所藏宋代珍瓷为蓝本,仿古技艺精纯,几可乱真。
本品尤精彩之处在于两侧所装饰的鹿耳,形象生动逼真,与清新典雅的仿汝釉色颇为相宜,属稀见之品。“鹿”谐音“禄”,又有“逐鹿中原”之权力象征,故其形象在清廷备受青睐。本品将满族游猎文化象征之鹿首与汉族精神典范之汝釉相结合,融为一器,亦巧妙地传达出满族帝王对满汉融洽相处的深层政治理念,由此可知,此类器物与君王的关系必定十分密切,非同寻常。
纵览海内外公私典藏,存世同类鹿耳尊鲜见于乾隆本朝,与本品釉色、造型相似之直口鹿耳尊则更为罕有,几无同类品,目前可知台北故宫藏一例青釉鹿耳扁壶,亦为鹿耳与仿古釉的结合之作,与本品的设计理念一致,应同属乾隆帝珍爱之物。
Lot1217
清乾隆仿汝釉瓜棱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带日本包装
H:27.3 cm
瓶呈十瓣瓜棱式,葵口,底亦为随型而就,底心内凹,底部有十个圆形支烧痕。通体施仿汝天青色釉,釉色宁静淡雅,宛若苍穹。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其精致典雅的造型和纯净空灵的釉色而被历代帝王所追崇,明代宫廷就曾发送宫中旧藏的宋瓷样品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文献称之为“发宋器”。满清慕古之风盛行,雍正时期便已经开始烧制仿汝窑瓷器。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 本品应属“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一类。乾隆皇帝亦极为推崇,多次下旨仿烧,并曾赋诗咏叹“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