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參拍名家收藏长江国际拍卖公司征集开始

名称:委託參拍名家收藏长江国际拍卖公司征集开始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7179805

更新时间:2025-01-06

发布者IP:203.168.2.95

详细说明

  委託參拍名家收藏长江国际拍卖公司征集开始

  赵汝珍(1896-1966),琉璃厂古玩行“萃珍斋”的东家,民国时期收藏大家。他笔耕不辍,陆续将《古玩指南》《古董辩疑》付梓。《古玩指南》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是收藏入门的必读经典。

  赵汝珍《古玩指南》之“宣炉”

  赵汝珍以宣炉起家,他独到的眼力与雄厚的财力并举, 恪守行规, 为人仗义, 而得诸家敬重,重金甄选一百余把宣炉,躬身实践,曾将宣德炉锯开、冶炼,考察合金比例,探本溯源,力求通透。“锯炉而考”这一事,在业内广为流传,这背后都离不开其岳父余戟门的支持。

  1930年代余家最风光时期的大合照,第二排站立者左一为赵汝珍,左三为余静媛

  余戟门(1882-1949),民国著名法学家,北洋时代大理院的院长,法学界泰斗,宦海沉浮,曾竭力为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女侠施剑翘奔走辩护。他亦收藏宏富。1927年故宫古物陈列所成立鉴定委员会,余戟门位列其中,参与过沈阳、承德两处文物移存北京的清点工作。曾以西山一座园子换一对瓷杯,轰动一时。

  左:大卫·季德(David Lundy Kidd,1926-1996)

  右:《毛家湾遗梦》中的毛家湾余宅东斋

  1949年,余老与世长辞,次年子女陆续从毛家湾祖宅搬出,赵汝珍夫妇先安顿在西城丰盛胡同,后迁往积水潭北沿的余家祠,家祠在余老的著作中称为“濯梦楼”——背城临湖,夏日赏荷,冬日赏雪。上世纪五十年代,住在东城的王世襄常与赵汝珍交流在濯梦楼切磋探讨,有时畅聊至深夜。为使一些表面受损或表皮氧化严重的宣炉恢复其往日光泽,王老亲自尝试炭火养炉,并提出了夜间焖烧变色理论,与赵老共享。《自珍集》中载“傍湖筑鸽舍,招予观赏所畜品种,谈笑甚欢。濒行,以明崇祯 冲天耳金片三足炉相赠。次日以短嘴斑点拃灰一双为报”。

  王世襄与赵汝珍所赠“明崇祯 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合影

  宣炉是赵老一生所爱,将热忱真挚的情感都投入铜炉的研究之中,他讲“宣炉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人人合一的重要礼器,祭祀礼仪的核心,亦是君子克己慎独,定神思考之器”,故赏炉时要保持敬畏之心。

  Lot1856

  清中期

  铜蚰耳炉

  D:13.9 cm/H:8.5 cm;899.2g

  RMB: 30,000-50,000

  炉作蚰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鼓腹。圈足微外撇,有侈弦一周。双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线条优雅,粗细富于变化,转角圆润。底部长方形减地“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款。内膛保留环状与表盘状修铸痕迹,原汁原味,自然古雅。整器造型凝重典雅,铜质密实细腻,色正而莹洁,蕴光其里,备极精妙。

  蚰龙耳炉,也称蚰蜒耳炉,因双耳如蚰龙而得名。造型仿自宋代定窑器,《宣德彝器谱》(三卷谱)曾称赞其“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宣德皇帝十分青睐蚰龙耳炉,将其置于书房,朝夕相伴,故甚为后人推崇,成为铜炉中的高贵品种。

  Lot1857

  清中期

  铜双鱼耳炉

  D:11 cm/H:7.8 cm;465.9g

  RMB: 10,000-20,000

  双鱼耳炉,鳝鱼黄之色,器身光素,唇口外侈,垂鼓腹,圈足精巧,为鱼耳炉经典碗口底,缓坡过度,中央减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款。内膛保留原始旋铸修模痕迹,两侧可见圆形穿钉,以固定鱼耳。与清宫旧藏的两件清中期大明宣德年制款鱼耳圈足炉,尺寸重量以及风格一致,可资比较。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明 宣德款铜鱼耳圈足炉

  参阅:2.故宫博物院藏,清 宣德款铜鱼耳圈足炉

  《宣德彝器谱三卷》曰“率宣铜诸鼎炉之品,当以鱼耳彝炉为最,盖鱼耳之款,乃宋窑款中上款,出之内府。”

  Lot1858

  清晚期

  铜蚰耳点金炉

  D:8.9 cm/H:6.2 cm;358.9g

  RMB: 1,000-2,000

  炉作蚰耳簋式,炉形规矩,炉身丰满,颇显厚重。其口平整,束颈委婉,鼓腹下垂,下具圈足,足墙外撇,外侈弦纹一周。炉身两侧置双蚰耳,双耳灵动,线条粗细富于变化。炉体呈深栗皮之色,其上点金为饰,色正而莹洁,尊贵华美。底部炸痕修补,金石之趣,不掩炉之俊美。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晚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饰片银冲耳炉(局部)

  铄金为泥,数次涂抹入铜,以火炙成,称为“渗金”,有三种:大片者称金片,成点者为点金,大小相间名为雨雪点,用料奢华,实非民间所能仿。渗金之三种,须得质美火透,药色尽退,精华在隐现之间乃妙。

  Lot1859

  清中期

  铜蚰耳炉

  D:10.1 cm/H:6.3cm;452.6g

  RMB: 10,000-20,000

  炉作簋式,栗皮色,双耳丰腴。内膛修饬平整,保留表盘状、规律的修模铲痕,为清代宣炉特点。底部圈足内有大小圆点状浅斑,如碎石铺街,颇得妙趣。减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款,“年”字末笔一竖略长,在清中晚期款识中常见。此炉与清宫原陈设于寿安宫的清嘉庆蚰龙耳炉风格相近,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 大明宣德年制款蚰龙耳圈足炉

  据载蚰耳炉器形仿自宋代定窑器,耳为龙身,曲弯如蚰蜒,故称。此炉具潜龙之象,含韬晦之志,正如《易·系辞》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因此,古代无论帝王、文人皆喜爱之。

  Lot1860

  清晚期

  铜双狮耳炉

  D:11.6 cm/H:5.5 cm;386.4g

  RMB: 20,000-30,000

  簋式双狮耳炉,色近棠梨,漫布玄色斑点,大小不一,如暴雨将至,颇具压迫感。束颈鼓腹,炉身扁俊,下具圈足。炉肩两侧饰双狮耳,狮首威严。内膛平整,双耳处不见固定痕迹,可知为一体铸出。整器造型古朴典雅,色泽光润。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晚期 大明宣德年款狮耳圈足炉

  狮子为百兽之王,宣皇以此式炉赐给兵部尚书及大都督等军职人员,故古时武职人员适用此炉,又因文殊菩萨骑狮,亦适宜收此炉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