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拍国丰国际拍卖公司成交率怎么样
Lot 2938
金农 (1687-1763)
水墨蔬果册
丙子(1756年)作
水墨纸本 册页(十六开)
画 17.5×23.5 cm.约0.4平尺(每幅)
跋 20.5×29 cm.约0.5平尺
钤印:金吉金印(三次)、金吉金印、寿·门(二次)、金农、寿(二次)、农(三次)、生于丁卯、生于丁卯、冬心先生、古泉(1-7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16、29、28、8、1、2、22印,590页)
鉴藏印:李筠闇秘箧印、晴窗一日几回看、筠盦醉心之品、五云双星研斋、小圃所藏、正学长乐、昌伯心赏、昌伯珍玩
出版:《金冬心花果妙品》(西湖伊兰题),民国珂罗版。
著录:《扬州八怪题画录》,第105-10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
说明:
1.据签条、鉴藏印而知,是册迭经桂林画家李吉寿(次星)、李瑞清弟李瑞荃(筠盦)、儿科翘楚徐放(小圃)、沪上律师张正学(昌伯)、画家吴待秋及儿子吴青门相继鉴藏,现由吴氏后人首次释出。
2.是册有珂罗版行世,具体出版信息不详,仅见封面题有“金冬心花果妙品”,款署“西湖伊兰”。查阅资料,题字人应为清末女作家、书法家董晳香(?-1936,一作晰香)。其原名康,以字行,别号西湖伊兰,浙江杭州人。当时有其题扉的珂罗版书画册多见刊行,如1922年文明书局刊印的《沈石田灵隐山图卷》(刘蓉藏)。
此类无出版机构的私印书画册在当时的上海并不罕见。此册既无张正学鉴藏印,亦无吴昌硕题跋,故当在1926年以前出版,且根据印刷技术来看,为较早的珂罗版印刷,由此而推,这本珂罗版或是李瑞荃所出,并邀董氏题写书名,其宝爱之心可见一斑。
3. 直接得自吴待秋后人。
吴待秋(1878-1949),名徵,号袌鋗居士,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清代画家吴滔次子,世居上海。天资颇高,有“神童”美誉。亦为近代重要收藏家,其私宅苏州残粒园中的袌鋗庐藏有传承自李嘉福、吴伯滔及自己平生购得的众多元明清书画精品。吴待秋殁后,藏品分为三份,此册归幼子吴青门收藏。
吴青门(1927-2019),名伟。机械、热力学专家。幼承家学,历临家藏名家画作。山水花卉皆妙,精诗词,书法亦佳。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后,历任华东电业管理局设计室主任工程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华能集团顾问等职。曾任苏州市政协委员。
4. 再据青门后人见告,此册于特殊时期曾被抄家入藏上海博物馆,现封面仍保留了“市文”红签。1987 年上海博物馆编撰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农》第8印即取自本册。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金 农》第8印(左图)即取自本册第五开“菱角”(右图)
落实政策后,此册和其他藏品,如徐渭《墨花图卷》(2021春4600万成交)、石涛《荷花图》(2019秋1380万成交)等藏品退还返家,并由其后人珍藏至今。
“识趣”二字是金农“赋性幽敻,少耽索居味道之乐”与“嗜奇好古”的性格下附带的异禀天赋,正是这些元素揉杂在一起的性情贯穿着他笔端下的一切,无论诗文、书法还是绘画,都有一种看起来自然而然的妙趣横生,不费吹灰的出人意表。
这十六开作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的《水墨蔬果册》,正是金农七十岁之际就着僧厨里的菜羹“以最单纯的技法描绘那些极为浅近、身边随处可得的风景”的代表佳作。它所描绘的对象分别为橘子、枇杷、荔枝、春笋、菱角、茄子、莲蓬、藕片、西瓜、葫芦、石榴、木瓜、萝卜、芋头、豌豆、灵芝,除了灵芝稍显珍贵外,基本上就是一桌稀松平常的素菜水果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它们就来自三百年前扬州寺庙厨房角落中一个破洞的竹篮里、一张歪腿的木桌上根本不为人所关注的生活场景。而“每幅或题小诗,或著数语,风趣横生,总之无一凡近语”,一看就是他那种尤自珍惜的作品。
册页的第一开是三颗刚摘下来的橘子,枝叶尚在,果形饱满,用连勾带皴的笔法不厌其烦勾画层层叠叠的小圆圈来表现橘子皮表面的凹凸质感,在细腻微妙的笔触和墨色变化中,三颗橘子显得新鲜而圆润。
(一)叠见三元。曲江外史。
第二开是一捆以没骨法淡淡铺染成的春笋,笋尖嫩芽部分稍稍加重刻画,整体呈向左倾斜之势;而在一团清静之中,底下那几条重墨的绳子却突然向右飞动如草书。
(二)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稽留山民画诗。
第三、四开的荔枝、枇杷果实或用笔头点染成形,或以中锋空勾成形,枝叶繁密显出夏日的勃勃生机;也有菱角、莲蓬、藕片几开的惜墨如金,凝练的意象、克制的笔墨衬托着一大片若无其事的空白,其中的静谧祥和之感纯粹干净到无以复加。
(三)夜潮才落清晓忙,摘来堆盘纤手尝。杨家之果多甘浆,消受山中五月凉。七十老丁画诗书,丙子九月。
(四)枇杷熟时,用易元吉画法画之。寿门。
(五)两头纤纤出水新,无浪无风少妇津。斜阳如旧,偏不见采菱人。曲江外史写意,并题长短句。
(七)红衣落尽碧池雨,房中抱子侬心苦。郎不来兮共谁语。曲江外史小笔,并赋《秋池曲》。丙子九月。
(八)今年池中藕,明年池中花。玲珑疑镂玉,碧落是仙家。曲江外史,丙子九月画。
而到了“一壶千金”中的六个葫芦,其打破传统的现代构成感很容易让人想起宋代高僧牧溪的六柿图,或莫兰迪笔下的瓶瓶罐罐,在将近三百年后,我们依然会为画中极致的形式主义所呈现的精神美学所震撼。可以说,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在文雅与野逸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金农用他的胜情高致很轻松地找到一种兼通之道,在他的笔下并没有什么刻意的描绘,也没有什么激烈的表达,松秀的笔墨下一切都是信手拈来的松弛之感,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生活趣味。
(十)一壶千金。百二砚田富翁。丙子九月。
此册纯以水墨图成,用笔或勾勒,或涂抹,或皴擦,或点染,笔之所至,见机行事,完全随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转换;画面虽不着一抹色彩,然在水与墨的交融中墨色浓淡干湿枯的层次不断变化,将“墨分五色”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在都流露着鲜活的生命力。
(十一)安石榴,一石直牛,子多衮衮皆公侯。龙梭旧客漫笔并题。
在构图上,或左右取势,或上下俯仰,或孤立正中,或置于一角,有些则干脆大面积留白,全部依靠题跋书法来取得画面的平衡。这其中,点、线、面的搭配以及墨色块面层次的对比呼应都时时展现出迥异于传统的处理方法,而藕片、茄子、葫芦、木瓜那白描式的线条起起伏伏显得慢条斯理,似书法又不是书法,这完全是金农才有的独特节奏。
(六)《酉阳杂俎》云:白茄种出新罗,西明寺僧院中有之。宋黄鲁直《咏银茄诗》有"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郊外紫彭亨。蜀人生疏不下箸,吾与北人俱眼明。"可谓善于形容矣!昔邪居士画记。
(十二)宣州木瓜香扑人,斋中清供无点尘。此时宜对光头僧。昔邪居士漫笔,丙子九月。
读金农的画必须佐以其题画文字方能全面领略此中妙趣。此册中所题诗文皆以其代表性的“漆书”书写,或寥寥两三字,或题律诗,或题笔记,或题长短句,或题自度曲,其内容大多见于《冬心先生杂画题记》中,说明这些都是金农自己比较得意的文字作品。
(十五)豆叶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家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百二砚田富翁写并题。
金农在生活情趣上的追求,估计很多都跟吃有关。题萝卜“山萝菔,割玉之腴味最清。谱食经,东坡居士骨董羹”,切碎做羹一定满口清爽;题芋头“雪夜深,煨芋之味何处寻?啖一半,领取十年宰相看”,冬日围炉,烤点芋头应该要比烤地瓜来得斯文;最后那开题灵芝“斋房芝,良常山中生,食之食之,七孔皆光明”,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懂点食物的药理当然也是生活中的重要知识。
(十四)雪夜深,煨芋之味何处寻?啖一半,领取十年宰相看。心出家盦僧写生。丙子九月。
(十六)斋房芝良常山中,生食之,食之七孔皆光明。乾隆丙子九月,杭郡金农画小册十六幅。
当然他也不全是想着自己的那点口腹之欲,题西瓜“行人午热,此物能消渴,想见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题豌豆“豆叶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家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都还能想着那些烈日下或秋雨中的芸芸众生,作为对比,也不忘顺带揶揄一下富人和官人。
(九)行人午热,此物能消渴,想见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金二十六郎戏笔并题。
这套册页无论立意还是形式,都可算金农的经心用意之作,这从那换着法的落款也可以推想。十六张画总计用了九个不同的字号:曲江外史、稽留山民、七十老丁、昔邪居士、寿门、金二十六郎、百二砚田富翁、龙梭旧客、心出家盦僧,几乎都是他最常用的;而其创作时间也交代得很明确,在画萝卜的那开中,他还写下了创作的地点“九节菖蒲憩馆”。这个地点信息同样出现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金农自画像中,此画落款题“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六日立秋日,金农记于广陵僧舍之九节菖蒲憩馆”,可见“九节菖蒲憩馆”就是金农在寺庙中的斋房。考金农年谱,乾隆二十一年(1756)秋他寄住的寺庙是扬州西方寺,那么说明此后三四年他都寄住于此,“九节菖蒲憩馆”就在其中。
(十三)山萝菔,割玉之腴味最清。谱食经,东坡居士骨董羹。曲江外史画于九节菖蒲憩馆。
这样的画册,它的递藏情况肯定也非同一般。封面签条与后跋均为吴昌硕八十三岁所书,上款人为“小圃”,扉页中尚有三张不同时期签条,结合以上文字及册中所钤收藏印,我们可以大概厘清它的流传过程。扉页三张签条两张为“筠盫”所题,一张为王福庵所题,由中间那张“筠盫”所题签条可知,此册原先为桂林李次星旧藏。
吴昌硕(1844-1927)题:冬心先生墨画真迹。小圃仁兄珍藏,丙寅(1926年)秋老缶书签,年八十三。钤印:缶
李次星即李吉寿(1815-1896),字纪春、次星,号万松老人、梅花馆主,他是清代著名画家,有“梅花圣手”之誉。其父李熙垣(1780-1869),史称他精鉴别,富收藏,晚年隐于崇山以诗画自娱,于时所称。
到了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李次星去世后册页被李瑞清三弟李瑞奇收入其“退谷瘦本兰亭斋”中。李瑞奇(1871-1941),自衡仲,号毓华、筠庵,临川人。善书法,精鉴赏,书画碑帖收藏甚富,曾被端方聘请为其古书画收藏掌眼;又擅长临摹古字画,张大千年青时亦从其学,称为“三老师”。从李瑞奇所题两张签条可知,这套册页在被他收藏后的第二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就被重新装裱,然后又于民国七年戊午(1918)再次重装。
1.李瑞荃(1871-1941)题:金寿门画册十六幅,桂林李次星先生旧藏。光绪甲辰(1904年)三月归余退谷瘦本兰亭斋。乙巳(1905年)五月重装,筠盦并记。 钤印:筠盦
(最早题签,记录前任收藏者为桂林李次星)
2.李瑞荃再题:金寿门蔬果册十六幅,临川李氏筠盦竹香书屋珍秘。戊午(1918年)再装。 钤印:筠盦所得
3.王福厂(1878-1960)题:冬心先生画册真迹。待秋道长出视此册共相欣赏,审为真迹。属以书贉。时甲申(1944年)大寒,仝居四明邨舍王禔并识。 钤印:王褆、福厂六十后书
第三条签条为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王福庵所题,签条上说这本册页是吴待秋拿出来给他鉴赏的,但从册中的几枚收藏印来看,在吴待秋前后还有两位重要的收藏者。
“正学长乐”“昌伯心赏”“昌伯珍玩”三印为张正学用印。张正学(1897-1986),字昌伯,浙江海宁人,工绘事,喜收藏,尤喜金农等“扬州八怪”作品,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收藏名家,与吴湖帆、张葱玉、王季迁等人多有往来。现藏北京故宫的《金农人物册》《金农杂花册》等皆为其旧藏。
“小圃所藏”“五云双星砚斋”则为上海徐小圃用印,徐小圃(1887-1959),名放,斋号五云双星砚斋,上海宝山人,为民国时期沪上中医名家,同时也是书画收藏鉴赏大家,曾藏唐代女诗人薛涛《美女篇》手卷、怀素《小草千字文》手卷,颇喜将所藏名品交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艺苑真赏社等影印出版分诸同好。吴昌硕的签条和题跋正是为徐小圃所作。
吴昌硕题:禅语灯前粥饭,天游笔底龙蛇。蔬果最宜供佛,不愁浩劫蟲沙。下笔一尘不染,吟诗半偈能持,想见豪端风露,拈来微笑迟迟。昔邪居士墨写蔬果,神在个中,首昂天外。又非其山石梅竹意境相同,深于金石之学,佐以诗书之气,乃能别开生面。噫,画岂易于言哉!小圃先生宝之,勿失可也。丙寅(1926年)秋仲,吴昌硕八十有三。钤印:吴俊卿印、缶
八十三岁的吴昌硕看到这本册页后读出了金农豪端里的清透风露,读出了文字外的微妙禅机,读出了涵养中的金石之气,更读出了就着僧厨粥饭、对着寻常蔬果画出此等手笔的大不容易!
以上文字节选自
陈灿峰《胜情高致,超超玄箸——<金农蔬果册>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