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服务中心拍品送拍
Lot 984
明
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佛
43cm.high
释迦牟尼身着袈裟但头戴宝冠的形制较常见于黄教(格鲁派)寺庙,这种规格据说是从宗喀巴为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戴上五佛冠才开始,所以宝冠佛的型态较常见于十五世纪以后。这是一尊比较罕见的,周身并无珠石镶嵌却令人仍觉奢华的佛装宝冠释迦牟尼坐像。故宫博物院藏一尊带有“大明宣德年施”宝冠释迦牟尼佛(参阅1),与本尊在工艺、造型上极为相似。现有传世的几尊相似风格佛像,均出自明代,成为明代特有的一种铸造装饰手法。
细观此尊,面相已是完全的汉族人样貌,与明代汉传佛教造像宽圆偏肉的面庞基本一致,而与明永宣时期的佛造像已有明显区别。面庞丰满,额部窄平,鼻梁高直、眼睑低垂,双颊丰润,下颌圆厚,表情静穆柔和,含蓄内敛,唇边笑意明显。束高发髻,发髻顶饰宝珠,额际戴五叶宝冠,中央冠叶为U型三翅大花瓣,细密浅雕,与明宫廷造像帽冠形制相似。耳坠圆形花朵状大耳珰,环下坠尾穗;缯带在耳后自然下垂无翻折。除耳珰外,佛陀还佩戴有装饰着流苏和摩尼宝珠的臂钏与手镯之类的菩萨装配饰,这在宝冠释迦的造像中是也是极为少见的,同样的装饰手法可以参考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相似明代佛造像(下图)。
佛陀全跏趺姿端坐,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自然抚膝结触地印。裸露的肌肤部分肌肉饱满,肤质细滑,特别是宽厚的胸部,圆润的肩膀,生动柔美中似又潜藏着无穷生机与活力。整尊造像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便是佛陀所穿袈裟了。细观整件袈裟,观者无不为其装饰图案之华丽和繁缛惊叹,内里僧裙仅在腋下露出少许褶皱,袈裟覆全身,衣纹样式为方格状的水田衣,领口、袖口等衣缘处,三道连珠纹中间浮雕两道图案:一道修长细密的藤蔓式卷草纹,一道麦粒纹;袈裟以连珠线间隔福田格纹,每格内浮雕均匀大小的六瓣小莲花。精工雕制、布满周身袈裟的浮雕小图案,繁而不乱,清晰逼真,甚至铺陈于台面的不规则裙边亦以一道细密的连珠纹锁边,技艺巧夺天工。令此像周身无珠玉镶嵌,却丝毫不减其奢华观感。
宝冠释迦坐下是双层深束腰莲座,莲瓣饱满华丽,瓣尖饰以三枝卷草纹,如同刚开的花蕊;莲座前后满施莲花瓣,上下沿均饰细密均匀的豆粒状连珠纹一道。相似风格工艺的造像,可以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款宝冠释迦牟尼”和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一尊弥勒佛,相较之下,本场这尊与辽博所藏这一尊在样貌与装饰元素、风格上更为相近。厚重的衣纹以及在福田格中錾刻莲花都是汉地佛造像的常用表现手法,明代佛造像已将汉藏风格的融合发展到了极致。在流通领域,中国嘉德2022年春季拍卖会曾释出一尊明代宝冠释迦牟尼佛(参阅2),Lot3122,衣着装饰与本尊几无二致,只面相更显清秀,可作参照。
15世纪
铜泥金弥勒菩萨像
28cm.high
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着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弥勒菩萨区别于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坐姿上。自隋唐以来,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弥勒菩萨,工匠在制作时通常将其表现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即端坐于宝座上,两腿自然下垂,以其作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净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标识。
本尊弥勒菩萨基本坐姿造型仍然保持了弥勒造像上的一般传统,造像通体以红铜铸造未鎏金,仅在菩萨面部、手部、足部等裸露肌肤处作泥金处理,饰物多处镶嵌松石。其处于藏传佛教艺术品铸工艺渐趋成熟的15世纪,显示出很多时代融合性的特点。髻顶以摩尼宝珠顶严,头戴五叶宝冠,中央冠叶呈大U型且雕饰法轮,其余冠叶高而尖,向内收敛;面庞方圆,表情坚毅;双手半举至胸前结说法 印,表现弥勒传经布道的场景;下承半圆型三足须弥座,底座台面后方升起两株莲花,于肩头处绽放,莲花上分置宝塔与净瓶,连同帽冠上的法轮,均为弥勒菩萨标志性的法器。腰下饰华丽璎珞纹,裙边与膝头处、连同底座上下沿均錾刻细密的缠枝莲花纹,底座中层正面缩进处两侧则各饰一法轮。本品保存完好,品相完美,铜色古朴,包浆醇厚,堪称15世纪藏地造像精致上佳之作。
Lot 903
明
铜鎏金关公坐像
14.6cm.high
关公(公元160-219),名关羽,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东汉末年刘备势力的重要将领。官拜前将军,封汉寿亭侯。他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死后倍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也被认为是武财神,请回家中供奉,既可镇宅消灾,又能静心纳财。佛教一般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
关帝正襟危坐于台座上,头戴幞头,面庞方阔,长髯垂胸,剑眉微蹙,凤目微阖,表情威武凛然。身着铠甲,足蹬战靴。左手抚于腿部,右手捋美髯,胸前及右膝头处,露出内里的铠甲鳞片,展示其武将之特殊身份,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微凸的肚腹处密刻饕餮腾云纹饰,尽显帝王之霸气。整像衣纹细腻流畅,技法精湛娴熟,细部雕刻纹饰一丝不苟,极具品鉴与收藏价值。
Lot 990
14世纪
合金铜无量寿佛(眼嵌银)
18.5cm.high
无量寿佛,亦称为阿弥陀佛、无量光佛,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于密教为五佛中之西方尊,于胎藏界曰无量寿,于金刚界曰阿弥陀。与其相关的铜造像和唐卡作品均常见于艺术市场之中。
具体到本尊造像来看,根据其铜质和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来看其应系一尊西藏仿尼泊尔风格的造像,仿作技术较高,且有个别元素显受克什米尔造像之影响。无量寿佛为菩萨装,头戴三叶高宝冠,正中冠叶中央镶嵌圆形松石一粒。耳旁系小花结,双耳戴花朵形耳饰,其中左耳残存松石装饰。头顶结扁发髻,余发披双肩。无量寿佛双眉平缓,眉尾上挑,双眼均用下弯的弧线表现,眼内有嵌银,嘴唇较厚,脸部极丰满,可以看出克什米尔造像面部微肿之风格习惯。五官已覆盖上一层厚度可观的包浆。身披帔帛,上用小点錾刻出的菱形和圆形图案,戴项链、臂钏与手镯。项链下坠虎爪形吊坠,此种样式的项链,多见于尼泊尔王朝过渡时期的菩萨造像,王冠和臂钏的设计同样具有鲜明的尼泊尔风格(参考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关于虎爪项链造像的专栏Subject: Tiger Claw Necklace)。结全跏趺坐,双手置腹前结禅定印,身姿挺拔板正,铜质古朴淳厚,包浆醇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西藏后弘初期融合了纽瓦尔和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相似风格的造像,我们可以参考施罗德先生《西藏铜佛造像》卷二,1157页,图305C,同样是14世纪西藏模仿尼泊尔风格的一尊弥勒菩萨造像;还可对比参考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馆藏的一尊西藏14世纪弥勒像。这两尊的造型、工艺、风格甚至尺寸均与本场这尊极为相似,应为同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