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费用与成交
清早期 紫檀云石赏屏
长74.1cm 宽28cm 高68.3cm
阿弗烈·陶博曼旧藏
✦
✦
左右滑动
查
看
更
多
✦
✦
清中期红木边框刻玻璃画砚屏
宽23.8cm 高22.3cm 厚12.5cm
✦
✦
细节图
✦
✦
清中期紫檀象牙龙纹铭文砚屏
宽28.5cm 高30.3cm
✦
✦
•
✦
《屏具》
新书发布
✦
•
5月12日起售
5月12日-5月31日
展览期间特别优惠价格为600元/本
点击图片进入链接即可购买
屏具族谱图
新书摘要
✦
✦
✦
《屏具》一书,是作者在近四十年的一线收集、不断交流与收藏研究过程中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荷枪实弹”的前提和实践经验积累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尤其是缘于二十年前幸得一明代黑大漆素面座屏,苦于寻求答案,被迫对其加以重视,加大力度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屏具门类”的宗源纯正、历史久远、体系庞大、脉络清晰、传承有序、文化厚重等优长特点及特性所在。
综合目前业界、学术界对“屏具门类”方面的相关研究较为浅显,针对当下对古代家具范畴下的“门类划分”所存问题及情况,本著在历时近五年之久,反复修改、不断打磨深耕共计十五、六遍的认真劳作下,有以下重点内容呈现:
第二章,在对“屏具门类”范畴下的所属屏具,作出相关划分原则探讨和参考标准的前提下,首先对各类别、各品种作出具体的归类与细分,并就相关器具的名称(包括俗称及土语叫法的统一)。进而从定义、范畴、制作、应用以及艺术体现、文化承载等多方面,进行了梳理、探讨、定性定位;再者,对造型制式、选材用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承传与创新予以了阐述与诠释。对屏具的传世情况,在一线实战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权威性的说法及相关数据。在做到全面准确、罗列有序、展现清晰、理由充分、证据充实的基础上,提出:“屏具门类”应从现有的“座具、卧具、承具、庋具、杂具”五类划分格局下的“杂具”门类中剥离出来,自立门类。进而形成中国古代家具范畴下“座具、卧具、承具、庋具、屏具、杂具”共六大类划分的新格局,更利于屏具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三章,相关素屏器具的探讨,尤其是史上有关素屏的制作、应用及文化承载方面的探讨,其思路、观点可谓鲜见的同时,定能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对素屏文化的发掘和屏具文化研究的深入,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第四章,就屏具鉴赏与收藏等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在实践经验和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梳理、亮明观点、给出建议、述明相关方法、提供相关参考标准及收藏指南。助于鉴赏、益于收藏的同时,更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屏具》一书,其内容皆为首现,信息量大,家具类中无此专著,独树一帜。“屏具门类”的设立与提出,尚属首次的同时,更是家具研究中的新课题,学术上的新发现。
作者引言
✦
✦
✦
✦
作者简介
刘传生
1961年生,河北沧州人
北京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职业岗位技能艺术品(家具)高级鉴定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课程教授
清华大学特聘大学生艺术作品文化艺术顾问
加拿大文物与艺术研究基金会古典家具高级顾问
出版著作《大漆家具》(故宫出版社,2013年)
•
向上滑动阅览
引言
和大多数儿时的小伙伴们一样,我小时候对人的印象、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些从民国时期走来,穿着缅裆裤打着腿带子裹着小脚,拄着拐杖走起路来发出“噔儿噔儿”的声音,踩着点儿走到村中唯一的小卖铺里,慢慢悠悠从怀里掏出用小方手帕包了好几层的零花钱,买上几块小饼干或槽子糕都觉得甚为自豪,幸福满满,且在回家的路上,故意放慢脚步左顾右盼一通显摆的老太太,和那些戴着瓜皮帽留着帽樱子头,聚在村口侃着大山、叼着大烟袋的老爷子们。就家具而言,见到最多、最为熟知的是北方常见的三仓大躺柜和圆包圆做法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炕桌,至于其他的家具,以我所生活的北方农村地区来说,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像样儿的家具了。我的小学时光,前两年是站着读完的,没有椅凳,只有用土坯搭成的“泥课桌”。三年级开始父亲才在别人的帮助下给我做了一条铁凳子。此凳是用一块长约一米六,宽不足三十厘米,类似“凹”字形的有槽厚铁板,先将两头中间部位的铁板适度剪掉一部分,留出脚足形样,并按所需尺寸留出腿子的高度后,再分别窝弯形成与座面垂直的直角状,凳子就做成了。此凳优点:结实;缺点:一、重量过大,搬动起来较为费劲,因当时学校条件较差,每天上下学都得自己来回扛着走,很吃力;二、易倒,因座面较长、宽度过窄、没有挓度、头重脚轻等原因,所以前后倒地是常事儿;三、凳面冰凉,梆硬,夏天没感觉,冬天特明显。当然了,和我一样没凳子坐的学生不止我一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接触古代家具,对于我这样从小未见几件、认知几乎为零的初涉者而言,既好奇又神秘,“原来还有这样的家具”。先是由紫檀、黄花梨木家具入手,因资料的缺乏和自身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致,最初的认知也只是桌、椅、几、案之类的实用器,不知道屏具也算家具,对于屏具在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和欣赏性而成为赏器,应高于常见的普通实用性家具等方面认知较浅,体会不深。1999年,当第一次见到有别于常见紫檀、黄花梨制式的山西地区产明末清初制榆木黑大漆彩绘案上大座屏时,惊着了,做梦都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制式及工艺的屏具。事后儿,就当时而言,在并不完全明白且花了“天价”又挣了“好钱”的同时,眼界大开,脑洞大开,从此开始对屏具重视起来,并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也就影响到了后来在屏具领域的深入探索与相关收藏。2002年,当再次偶遇并幸得一件形美工精的黑大漆素面座屏后,为寻求答案,被迫“逼上梁山”,此话听似有些惊玄过头儿,但确为肺腑之言。从此,算是正式地踏入了屏具研究之门。
正是因为这第一次与黑大漆彩绘案上大座屏的邂逅,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加之第二次幸得素屏后,迫于寻求既要正确又要准确的相关说法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所带来的全新认知,才在有发现、有感悟、有研究、有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着手此书的筹备与编写。所以每逢知己、好友相聚,或有意交流,或茶余饭后,我总是会讲道:“这两张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座屏,如同老天赐给我的百年钥匙,试图让我用这百年的钥匙,打开千年屏具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抑或正是源于这看似老天有意的安排和机缘巧合,加上心怀理念以及对古代先贤聪明智慧的敬畏之意,才一切得以随缘,有了以下本书各章节内容的呈献。
第一章引子部分,真实具体地道明了成书的缘由。
第二章,实为抛砖引玉之篇章。本章在依据传世实物、注重实际情况、参考相关资料以及自身实践实战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屏具门类的宗源纯正、历史久远、体系庞大以及其范畴下的族群成员相互关系、发展演变等相关问题,在给出具体划分原则、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类别划分和品种细分,并就其相关名称定义、选材用料、制作工艺、演变传承、艺术承载、文化体现等多方面加以阐述诠释,进行探讨,甚至定性定位。此外还对屏具的传世情况以及相关屏具的存世数量等具体问题给出了我的观点,如实地进行罗列与展现,摆明现象、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发出声音、引起注意和受到重视,意在将屏具门类从现有的杂具门类之中真正地剥离出来,独立门户,还屏具门类该有的身世和地位,以便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屏具门类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推进屏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三章,就素屏文化方面的体现与传承加以梳理展现,主要是想通过对与古代文人有关的奇闻逸事、相关典故以及诗词歌赋和绘画等不同领域及层面的探讨,找寻古代即有素屏一说的重要依据,并对素屏文化,尤其是古代文人圈的素屏文化进行浅析和展示。
第四章,为相关屏具鉴赏与收藏方面的阐述以及部分屏具代表的选录、赏析与探讨,意在给读者、家具爱好者提供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使读者对屏具的制作、应用、艺术体现、文化承载等多方面的理解认知更加深入,让更多的人喜欢屏具,提高对屏具门类的重视,同时益于鉴赏,利于收藏,更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屏具,为中国人的原发家具,因其问世较早,发展时间较长,体系庞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故相关研究方面涉及面广量大,且盘根错节,尤为复杂,有的更是难以厘清,其文化方面的承载和积淀更为博大厚重,因此有关屏具门类方面的研究乃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是需所有有识之士、全体同仁、广大爱好者共同参与和努力的事情。因个人的经历、能力及水平所限,本书以下相关内容的呈现、研究及探讨,还是处于较为肤浅的层面,且会存在着些许的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错误,所以,还望各位师长、前辈及广大同仁斧正。
刘传生
万乾堂古代家具艺术馆创办人
2023年7月26日
名人著序
✦
✦
✦
✦
马未都
收藏家、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
•
向上滑动阅览
屏风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视。它可能是最古老的中国家具,但由于今人居住环境的改变,屏风几近退出家居市场,除在公共空间还可以寻觅到屏风的踪影,一般私人空间中几乎没有了屏风的位置。
屏风的存在至少有三千年历史了。先秦屏风很难找到实物了,但文献记载清晰,有扆、萧蔷、斧依等古代称谓。明朝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指出:“屏风之制最古。”这一结论准确无误。屏风以其功能——屏障,在先秦居住环境中曾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很多成语保留了屏风的使用痕迹:绸缪帐扆、祸起萧墙、翦屏柱楣、杜门屏迹、点屏成蝇、锦屏射雀、九叠云屏、雨帐云屏,等等。从这些成语内容就知屏风在居住使用时的功能,以遮挡隐蔽为用,其核心是体现某一种中庸。
国人自古就讲究凡事不能一览无余,追求曲径通幽;尽管对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原则,但无论是宏大的宫殿,还是朴素的民居,中国人都不能让“气”直来直去,必须变换路径,让其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凡难以避免通直之时,设置屏风是最好的手段,所以在行进路径上,在厅堂空间的布局上,屏风都展现了其特殊的屏障功能,让直成曲,变穿成障。
屏风早期式样单一,中规中矩,这种古老家具生命力顽强,至清代仍广泛使用,尤其宫殿及豪门大宅,立式屏风总要矗立在中心位置,起着视觉中心的作用。尽管百年来这类立式屏风功能渐渐退化,但因为三千年来形成的文化惯性,屏风的屏障功能退化,陈设功能加强,常常作为主人待客的背景,彰显地位与身份。
由于屏风的重要性,屏风衍生出多个品类,折屏、桌屏、砚屏、墙屏、挂屏、床屏、枕屏、香屏、插屏、镜屏、灯屏,等等,多有实用功能。各类屏风顾名思义,功能与生活相关,为生活提供便利。即便没有实用功能的墙屏、挂屏,其装饰性大大提高了室内氛围,让寂静的墙壁生动起来。
至此,屏风升华,由纯粹的家具变成纯粹的艺术品。这是其他种类家具无法比拟的,也是屏风难以归类的根由之一。
家具的分类,前辈学者各抒己见,但从未把屏风单独归类,多放在杂项类中,委屈了屏风。这些年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热、收藏热逐渐降温,许多浸淫多年的家具爱好者难以看到新的成果,刘传生先生另辟蹊径,持之以恒,以古代屏风为题,翻阅文献,走访各类人等,反复比对,终于将成果奉献于世,这就是大作《屏具》。
屏具单独成书,可喜可贺。在喧嚣过后,沉寂下来的才是成果。中国家具产生三千年以上,从未间断的只有屏风,可以说一部屏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家具的历史,此话中肯并不为过。
是为序。
马未都
收藏家、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
癸卯芒种
我与刘传生先生因为研究古髹漆家具结缘,成了多年的学术朋友。
髹漆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之宗。所谓髹漆,是指以漆涂物。从出土文物来看,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木胎朱漆碗;从历史文献来看,《韩非子·十过篇》记载,尧舜时就曾用木材制作食器,并“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可见我国髹漆木制生活器物的历史久远。髹漆家具属于髹漆木制器物的一个大门类。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至少从秦汉开始就有了髹漆家具,有学者研究指出,比较成熟的髹漆技艺在商代就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保护和装饰上。研究遗存的唐宋元壁画和宋元古画,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等,可以在其中发现用途各异、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髹漆家具。这说明髹漆家具作为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使用的家具,其传承历史相当悠久,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文化内涵也相当丰富。
目前,床、桌、椅、几、柜等髹漆家具还在被官方和民间广泛地使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髹漆家具的形制和髹漆工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漆艺工艺的进步有所发展,体现其本土化创新和发展的生命力。基于此,家具学术界理应系统、全面梳理和研究于本土起源和传承的髹漆家具历史和文化。
近些年,古髹漆家具的收藏和研究并非一帆风顺。与古髹漆家具收藏有着市场竞争关系的是硬木古家具,其中以紫檀、黄花梨为甚,因其在明清为皇家和权贵使用,身份显赫,拍卖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被市场广为推崇。当然,对于形制独特、工艺精湛、年份久远的大漆家具,市场拍卖行情有时也不错,但是与紫檀、黄花梨家具的拍卖相比,总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一些古髹漆家具收藏者、销售者、拍卖者有些灰心丧气,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坐学术冷板凳。我觉得,只有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化才是好东西,纵观我国历史,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判断每类家具的市场行情和收藏价值,既要看过去,也要看当下,更要放眼未来,大可不必自我贬低。尽管紫檀、黄花梨家具因其材质和造型在明代后期得到宫廷重视,但明清宫廷和民间并未遗弃髹漆家具。
近些年,本人多次到故宫及其库房实地调研,发现很多柱、檐、栏等木制构件和床、柜等木制家具都是髹漆的,军机处陈设的桌椅大都是清晚期制作的榆木擦漆题款家具;发现库房存放的宫廷髹漆家具,譬如朱漆描金绘云龙纹柜、箱、案、几等,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并非都是紫檀或黄花梨制作的。到民间调研,发现存世的古家具绝大多数是髹漆家具。从研究历史来看,我国学者对紫檀、黄花梨家具的研究约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与髹漆家具的研究历史相比,总体则要晚得多,也短得多。基于此,在研究家具文化和收藏价值时,既要肯定紫檀和黄花梨家具的独特地位,承认髹漆家具的悠久历史,也要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力求客观、公正,对历史负责,不误导社会大众和投资者。
目前,古髹漆家具的研究有很多需要补缺或者系统、深入研究的问题。譬如,对于宋元及以前髹漆家具的种类、造型和工艺,学者们的研究总体上看系统性不够,主要的原因是出土文物和存世器具太少,加上唐宋元古书画存世不多,难以充分提供具有时代连续性和区域代表性的研究样本。一旦学术上触类旁通,如研究家具的学者,也积累一些古陶瓷、古石刻、古绘画知识,参考其器样、纹饰、绘画上体现的家具,研究视野会不断拓展。如欣赏从十六国到元朝开凿了十个朝代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就会在娱乐、宴会、集会、聊天等场合找到神仙、官员、仕女们的坐具、床榻、餐桌等家具,颜色与造型丰富。对不同朝代的壁画进行对比,会发现家具形制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性。再如欣赏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就会发现该壁画对元代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描述具有体系性和连贯性,在不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场景中布设了用途、制式不一的髹漆家具。以桌为例,从用途来看,可以看到办公用桌、聚会用桌、店铺账桌、茶桌、酒桌、供桌、踏桌等;从形制来看,可以看到长条、长方、方形桌;从颜色来看,可以看到红色、黑色、白色、绿色和红黑相配、黑白相配、红白相配、绿白相配的桌。以坐位为例,从用途来看,可以看到凳、椅和榻;从凳来看,既有长条凳、小凳,也有鼓形镂空凳;从八字形的长条凳腿来看,形状也有差异,有的是直溜的八字形,有的是外撇的八字形;从椅来看,既有灯挂椅,也有各式宝座;从榻来看,既有坐的,也有躺的,场景不同,形态与做工也有差异。从宋元两代壁画、书画的记载比较来看,无论是桌还是椅,元代都继承了宋代家具的一些元素。因此,壁画和书画对于正确把握宋元古髹漆家具的陈设文化和制作工艺,非常有参考价值。譬如有的学者认为,元代的家具总体形体粗大、雕饰华美,但从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中精美的家具绘画和应用场景来看,就会觉得“形体粗大”的判断具有片面性。因此,古髹漆家具的研究需加强与相关艺术领域的学术对话,在沟通之中深化本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以还原各时代家具发展的本来历史面貌。
我既喜欢紫檀、黄花梨家具,也喜欢古髹漆家具。近一二十年,我和儿子杰中收藏了古髹漆家具的一个独特门类——清末民国京作榆木擦漆题款系列家具。在藏品中,既有一批龙顺成在清末为宫廷和民间共同生产的“龙顺”题款家具,也有天成、广兴等清末知名家具作坊生产的题款家具,因此有了一些收藏与研究的心得体会。基于研究成果,2019 年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聘请我担任龙顺成京作文化传承名誉顾问。
我和儿子经常去刘传生先生的古代家具艺术馆参观、交流。他组织的有关家具展览我们也提供过“龙顺”款榆木擦漆家具予以支持。传生先生出身于教师,文化功底深厚,作为中国古髹漆家具研究的学术权威和带头人之一,著述颇丰,并经常利用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向大众传授古髹漆家具文化,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我经常在古家具收藏市场上听到业内对他的高度评价。中国古代家具文化博大精深,尽管先生阅物无数,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知识,但他非常谦逊,表达观点格外小心谨慎,讲究有理有据。先生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为人随和,总会及时回复我和朋友们请教的学术问题。有时尽管持不同的学术观点,但也会委婉表达,体现了传统文化研究学者的宽广胸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支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各类收藏和各派学术观点持开放心态。尽管他收藏的古髹漆家具数量颇丰,也很经典,但也充分肯定紫檀、黄花梨家具的历史地位和收藏价值。在他收藏的家具中,不乏紫檀和黄花梨精品。
为了弘扬中国本土屏具家具文化,弥补屏具家具历史研究的不足,促进当代屏具家具技艺的发展,先生年近花甲,仍然笔耕不辍,目前又有力作面世,对于古家具收藏界和学术界,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先生手写《屏具》书稿并一一制图,非常注重写作质量。据我所知,本书写作与修改耗时至少四年,有时就其中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与朋友们反复交流,直至表述稳妥为止。现在,先生请我这个后学为书作序,我自感才学不够,有些诚惶诚恐。我觉得,系统研究屏具家具的技艺、历史和文化,既是对中国家具历史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中国家具历史的负责和担当。基于此,传生先生是与家具历史对话的学者,他的研究不仅是写给我们当代人看的,更主要的是,通过他的认真负责可以看出,他是写给历史看的。处在历史长河中的家具研究学者,也会在今后的研究中,发掘新的史料,寻找新的证据,对他的学术呼吁、期望和疑惑作出历史回应。在刘传生先生这样学者的带领下,中国的屏具家具研究肯定会持续得到系统、科学、客观的发展。
是为序,请业内方家和读者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