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交易记录总代理国际十大拍卖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各路画家纷纷涌入上海,遂形成海上画派。上海这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对书画的大量需求,促成了海派画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壮观局面。本辑中两件大观夜场中的拍品均来自海派艺术大师。
虚谷是清代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俗姓朱,名怀仁。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遂弃军出家为僧。中年出山,过着似僧非僧的鬻画生活。以其“下笔冷隽,蹊径别开”的艺术性格享誉海上。
Lot 2933
虚谷(1823-1896)
梅竹绶带
立轴 设色纸本
150×40 cm. 约5.4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题识:仿解弢馆笔,写于觉非盦。虚谷时年七十有三。
钤印:虚谷、古柏草堂、心月同光
鉴藏印:济民珍秘、刘蕴□藏
出版: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8-081,第118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中国书画名品编目——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三家书画选萃》,第2-3页,大冢巧艺新社(日本),2010年。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著录:
1.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第1849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2.杨仁恺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肆),第154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3.《傅熹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笔记》(第五册),第1983页,中华书局,2023年。
说明:
1.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而知,是件原为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旧藏。
2.画上“济民珍秘”“古柏草堂”印,乃沪上著名藏家刘仲子之印。刘氏,字济民,号觉非居士,江苏南京人。善鉴赏,富收藏。所藏清代书画颇丰,尤以海派画家作品为著。
是幅《梅竹绶带》是虚谷七十三岁所作,正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彼时的他早已把自我退回到主体的内心世界,在俗世之中寻求超越和精神上的自由。画中所绘的绶带鸟、梅、竹都是当时市场上喜闻乐见的入世题材,却有着出尘的风韵,保留了万物生灵原始天真的独特本性。三只绶带鸟笔简意长,头部一簇蓝羽巧妙地点染出了绶带鸟的灵明之气。写梅花用劲直枯硬之笔却仍具秀灵苍润之趣。竹子不争不抢,以淡蓝设色呼应绶带鸟头上的蓝羽,又融合独特的笔法来表达其特有的高洁之态。
本幅风格属于清新淡雅一路,温文尔雅的轻色与淡色之中,有着生机盎然的灵动与活泼,又因善于用水,梅、竹、鸟都有鲜灵实感而形质俱全,活色生香。构图则饱满空灵,不拘一格,清雅淡远之趣沁人心肺。以画见人,《梅竹绶带》背后是虚谷淡泊充盈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大自然和生活情调的至高礼赞。
虚谷绘画受到扬州八怪中华嵒的影响。是件作品中就有“仿解弢馆笔”的字样,解弢馆是华嵒在杭州西湖边上晚年的居所,以此名表达“益我从玄志,逍遥乐余生”的生活态度。虚谷在此处题“仿解弢馆笔”,不仅仅是对华嵒花鸟画艺术的推崇与学习,也是二者对于自由精神之追求的不谋而合。这一点从画中所题“觉非盦”三字也可见出。觉非盦是虚谷的室名,取自陶渊明诗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以“觉非”为号,代表着彻底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决心。
《寒松阁谈艺琐录》提到虚谷“其性孤峭,非相知深者,未易得其片纸也”。因虚谷独特的艺术生涯,他生前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又因其性使然,传世的作品就更少了。此幅《梅竹绶带》是虚谷晚年极为珍贵的一件作品,原为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所藏,并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当中,是以更加难得,有识者宝之。
海派的另一位大家任伯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奇才”,在晚清画坛上独树一帜,执海派之牛耳。他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写照无一不能,亦无一不工。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貌反映了充满生机的时代气息,一变晚清文人画家笔下的陈陈相因与不食人间烟火,作品立意由出世而入世,艺术趣味由雅转“俗”,题材广泛,意趣盎然。吴昌硕尊称其为“画圣”,蔡若虹赞为“近代绘画的巨匠”,徐悲鸿推许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
Lot 2934
任颐(1840-1895)
凤凰梧桐
立轴 设色纸本
233×61 cm.约12.8平尺
RMB: 2,200,000-3,200,000
题识:似村仁兄大人雅属,即正。伯年任颐写于春申浦上。
钤印:任颐私印
凤凰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受到宫廷的重视,也广受民间的喜爱。除龙以外,凤凰在神化动物中列位第二,是百鸟之王。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民间有凤凰不落无宝地的传说。梧桐则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象征高贵、正直。中国古代神话说梧桐是“灵树”,“梧桐不生,则九州易主”,梧桐也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象征。自古人们就常把鸟中之王的凤凰与梧桐联系在一起,传说“梧桐树上有凤凰蛋”,“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诗经·大雅》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丹凤朝阳”,比喻贤才赶上好时机。
是幅《凤凰梧桐》白凤碧桐相映生辉,富丽典雅。凤凰姿态优雅,冠羽与尾羽飘逸动人,回首的眼神极有拟人化的表现,形神毕肖。身上毛羽以墨线勾勒为主,间用淡墨、赭石晕染,表现出层层叠叠又蓬松的状态。尾羽的用笔更是奔逸多姿,起落极有韵致,仿佛在笔墨之间传递着一种有风的情势。柔软的羽毛下是坚挺的腿部和尖利的爪子,它们以具有金石质感的笔墨勾画,运笔转折尽现张力。
任伯年在赋色方面,借鉴了西洋水彩的技法,运用颜色非常灵活,对比鲜明,调和而不生硬。高超的造型能力,使他下笔果敢,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起来。画中梧桐树干先以淡墨廓形点染,后用石绿或点、或染、或涂,其色彩或浓、或干、或湿,通过各种笔形及力度而塑造枝干的疤节。绿色的树叶和红色的树叶采用没骨法,它们和黄色的菊花与蓝色的湖石形成了生动的色阶,“红映绿,花簇簇”,冷暖色彩间的转换在淡墨作为底色的帮助下,又为画面增添了另一种生机。
此幅高逾二米,十二余平尺,赠予“似村仁兄大人”,虽未署年款,但据款署和印章来看,应作于任伯年四十岁左右。他以高超的画艺创造了“雅俗共赏”的艺术世界。将众多极富祥瑞之意的形象囊括在一个画面中,极尽穿插之妙,构图饱满而疏密有致,笔触之中饱含着墨与色的渗化,既明丽又朴厚,充满了生机和意趣。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3199
任颐(1840-1895)
荷塘群凫
同治庚午(1870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79×149.5 cm. 约10.6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题识:同治庚午十一月,鞠潭先生法家教正。伯年任颐写于沪城客次。
钤印:任伯年
出版:
1.《侨岷华园藏画》,第164-165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
2.《中国书画名品编目——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三家书画选萃》,第21页,大冢巧艺新社(日本),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