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询盘咨询名家收藏寻珍觅宝
Lot 611
溥儒(1896-1963) 涧水鸣山馆
镜心 设色纸本
33×102cm约3.0平尺
估价:RMB 300,000-500,000
题识:涧水鸣山馆,疏林接钓台。高风茅舍在,秋气大江来。雁外斜阳远,鸥边霁色开。晨朝采薇蕨,应向白云隈。尺素横秋水,苍然浦溆分。尚含中嶂雨,疑落万峰云。江上鸣瑶瑟,萝前忆隐君。青猿声断续,应是隔溪闻。杖锡安禅地,香烟恋讲楼。孤云伴溪水,冷叶四山秋。鸟影临岩下,泉声入涧流。何人抱幽独,来伴远公游。嵩奇先生教。溥儒。
钤印:旧王孙(朱)、半床红豆(朱)、爱画入骨髓(朱)
签条:溥儒涧水山馆。
说明:上款人『嵩奇先生』为香港三、四十年代地产商。此作不排除应是由香港英美烟草公司经理,也是当时重要书画代理人帅铭初(1893-1978)牵线,委托溥儒所作。
此作中,溥儒选以浅绛山水进行创作,并使用宫廷皇室专用颜料进行渲染,故而画作上的色彩呈现与饱和度远较同时代浅绛作品更为透亮,且层次更为丰富。整体构图上,溥儒藉由山石的披麻皴走向,表现群山环抱文人、雅居的笔墨空间。同样表现山群、湖景的作品,相似的构图有南宋《摹卢鸿草堂十志图》,如溥儒画题诗句中“隐君”、“禅地”、“幽独”,可以想像自古所建立的视觉图像,于笔墨间传达古往今来文人君子追求自我与天地自然的交流状况,并同时彰显斋室主人超然世俗的个人性情与精神修养。
值得一提的是,与本幅《涧水鸣山馆》有相近尺寸的一幅黄宾虹作品《曲水之滨》均是同一上款人嵩奇,因“嵩奇”所联系起的因缘下,促成创作了两件绘制文人雅居的精彩作品。从题款与作品风格来看,两幅作品约为1940年代完成,从两幅作品在主题、上款人、完成时间,并且在尺寸上相近等条件来看,不排除应是由香港英美烟草公司经理,也是当时重要书画代理人帅铭初(1893-1978)牵线,委托两位画坛巨擘所完成。有趣的是,在相同的尺幅要求,以有想及创作主题下,黄宾虹与溥儒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笔墨技法与表现方式来完成作品,呈现二者对文人空间的不同想像。
Lot 612
于非闇(1889-1959) 桃花鹦鹉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89×46 cm约3.7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题识:海上红云日日新,碧鸾无梦识芳尘。金笼不锁闲鹦鹉,占得春风一段春。庚辰九秋拟道君笔于玉山砚斋。非闇。
钤印:于照私印(白)、半文(朱)
出版:《中国文物世界》1992年,第54期,中国文物世界杂志社。
来源:北京翰海1996秋季拍卖会Lot123。
于非闇精擅工笔花鸟,是二十世纪画坛中极少数能继承北宋院画精萃的画家,此图自题“拟道君笔”,“道君”即宋徽宗,故此画足可代表于氏继承宋院体画水平。在章法上,于氏从图右方中间较上处出枝,一枝回斜向图左下方,上绘鹦鹉;另一枝则转折弯向图右上方,而树枝互为犄角,彼此呼应,得北宋花鸟画构图之妙。鹦鹉绘画细致,敷以红、橙、绿、蓝各彩,但色调柔和雅丽,无丝毫艳俗之感。树枝上绘花卉、树叶,以双勾法描轮廓,再填彩及粉,线条流畅而有力。与于氏其他院体花鸟画有别的是,在树枝上加绘螳螂、在画面空白处加插蜜蜂数只,以破除一般院画的平板呆滞之感。蜜蜂描画尤见精妙,寥寥数笔,稍加墨染即能表现出蜜蜂翅膀的振动感觉,而各只蜜蜂姿态迴异,使工笔重彩的画面上增添了生动热闹的感觉,尤为难得。画上并以瘦金体书法题诗:“海上红云日日新,碧鸾无梦识芳尘。金笼不锁闲鹦鹉,占得春风一段春。”诗意极佳,与画面配合相契,可谓诗、书、画三绝骈臻,实为于非闇绘画杰作。
Lot 613
张大千(1899-1983) 泼彩山水登高望远、行书《凤栖梧》扇面
1963年作
镜心设色纸本
24×71cm×2约1.5平尺(每幅)
估价:RMB 500,000-550,000
题识:癸卯七月,写寄式一老兄,香江大千张爰,三巴之摩诘山图。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款识:《凤栖梧》旧作录呈式一道兄正拍。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长寿(朱)、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白)
释文:老子平生消息处,随分为欢。百岁如过羽。健饭健谈仍健步,登临何必非吾土。好景留人须且住,买个荒园,笑向儿分付。竹外梧桐栽几树,凤皇栖老毋归去。
收藏印:式一心赏(朱)
扇面一般常规尺寸不大,但此幅张大千书画合璧扇面则远大于常规尺寸,宽24公分,长71公分,由原来的成扇拆裱为两幅扇面。应该是在拍卖上能见到的大千扇面尺寸中佼佼者,与2023年苏富比秋拍张大千1949年作拟宋人青绿山水及行书自作词成扇的尺寸很接近,那幅作品拍了近1500万人民币。本幅作品也是仅见晚年泼墨泼彩山水的扇面大尺寸精品之作。
这件张大千晚年书画合璧扇面是代表两位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真挚友谊的作品,是他们二外在海外的西方世界推广、宣传中国传统艺术的见证,更是反应了中国书画艺术及文学在中西文化间的交融传播。
左右滑动查看
Lot 616
张大千(1899-1983) 涛山水手卷
1932年作
手卷设色纸本
31×352cm约9.8平尺
估价:RMB 800,000-1,500,000
题识:奇峰高突压风雷,荒柳疏松任剪裁。我更参禅文字外,豪端呼出石公来。此十年前题自仿大涤子山水句也,偶为蛰庐老长兄写此,复出纸尾,特少松与柳之正,如董文敏题画,正不必尽合也,壬申三月大子弟爰。
钤印:张季(白)、大千(朱)
题跋:巍巍白带山,皑皑东峰雪。图经龙所守,千春宓岩穴。曾是锢南山,石槛何年折。真源了不闻,妙义谁能揭。三藏五千卷,韫匮无摧缺。七洞亦奚为,安能尽淄涅。顾瞻空岩间,松风正凄绝。青青香树林,郁郁金仙塔。五代征战余,千年变僧腊。中有浮图铭,石墨流响搨。五台若培塿,清泉寺门匝。丛簧集群雀,罘罳隐寒鸽。山心耿不眠,清钟夜相答。上方依水木,岩屋石窗,雨湿千华享,苔封贝叶书,毫光人不见,梵语义何如,野衲逃禅久,相逢问尘车。青天留断壁万古壮幽燕。起塔开元日藏经大业年。石穿金粟字,云散水衡铺。西望怀王母,登台意邈然。癸酉夏月观大千此画,有云烟浩渺之象,知其胸中丘壑,未可量也,因録白带山旧作于后。溥儒。
钤印:溥儒之印(白)、心畲(朱)
上款人“蜇庐”或为陈云诰(1877-1965)。字紫纶,又字子纶、璜子,号蜇庐。河北易县人,出生当地富族,清光绪29年(1903)进士,癸卯科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宣统3年,任奕劻内阁弼德院参议。1951年受聘于中央文史研究馆,为首任馆员。1956年同张伯驹等建立中国书法研究社,并亲任社长。陈云诰家境优渥,又具翰林清望,兼擅书法,时与书画文艺界往来频繁,同道间合作,多见于成扇另面楷书录诗文词赋,得艺友送赠作品更不胜枚举。张善子、大千昆仲与他交谊尤深。
本幅写于1932年春仲,与善子、大千昆仲书画合璧《黄山始信峰》成扇约于同时,称呼曰“老长兄”,应自沪上寄奉蜇庐。从题跋所示本卷取大滌子作品,略施剪裁改动而成。原作卷尾可能佈松栽柳较茂密,今则改以巉岩遥峰作结。全画笔墨纯师石涛,朴实浑厚,气息高古,形神俱摄石师,大千自我流露痕迹不彰,这是他刻意显现步武前贤的功力,这也是他仿二石笔墨最成熟的时期,本卷足见其造诣矣。卷末题跋乃旧王孙录其旧作五言多首,写于1933年夏。笔墨酣畅,如行云流水,了无粘滞,盖此应老友所倩,所题者亦为同期海上名手杰作,故悉力赴之,遂使“南张北溥”书画合璧于一。
Lot 619
齐白石(1864-1957) 水连天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9×40cm约5.0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题识:柳条送尽隔江船,江岸青山岂远观。百怪一时来我手,推开山石水连天。
白石山翁造并题。
钤印:木居士(白)、白石翁(白)、清华堂(朱)
题签:齐白石山水连天之图。庚午秋白石翁赠于山人。
出版:
1.『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日本桥白木屋百货商店,东京,展览画册封面,1960年3月。
2.『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M.H.德扬纪念馆,旧金山,展览画册封面,1960年5月。
著录:须磨弥吉郎著,《中共见闻记》,第79页,日本产业经济新闻社,1955年。
展览:
1.『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日本桥白木屋百货商店,东京,1960年3月1日至6日。
2.『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M.H.德扬纪念馆,旧金山,1960年5月3日至31日。
3.『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亚洲协会,纽约,1960年10月至11月。
说明:据《中共见闻记》中所述,1954年须磨弥吉郎在受周恩来总理邀请访华参加建国五周年庆典期间拜访了齐白石,齐白石将自己珍藏的72岁时所作《水连天图》割爱给须磨,以见证双方多年的深厚友谊。1960年,须磨为纪念齐白石在日本、美国举办展览,此作《水连天图》即为展览画册封面。
《水连天图》正是齐白石为数不多的在三十年代所作山水精品。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轴充分具备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此幅《水连天图》为日本收藏家须磨弥吉郎(1892-1970)旧藏。须磨弥吉郎,号升龙山人,室号梅花草堂,日本昭和时期著名外交官。在以外交官派驻中国期间,借助其特殊身份的便利,须磨多有接触中国画家的机会,凭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深入认识,仅十年之功,便建立了十分完备的中国书画收藏体系。与偏重于古代书画收藏的其它日本收藏家不同,须磨的收藏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主,其中又以齐白石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在本幅包首处有大篇须磨弥吉郎题跋,其中明确写有“白六十四”字样,可知此为其收入第六十四件齐氏作品。可以说,须磨是以齐白石为中心,奠定其收藏近现代中国画的基础。
Lot 620
齐白石(1864-1957) 芭蕉山居图
镜心设色纸本 1925年作
138×42cm约5.2平尺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题识:乙丑中秋后作,老萍。
钤印:老木(白)、白石翁(白)
出版:
1.《齐白石全集》第二卷第253页,题为《蕉屋图》,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2.《齐白石画谱第二辑·山水》图42,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齐白石》第18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4.《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57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展览: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本幅《芭蕉山居图》创作于1925年,在齐白石从1917年到1927年的十年衰年变法阶段中,他大胆革新,以其广泛且长期的出游经历所获的手中乃至心中画稿,反复推敲构图,创作出不少山水画精品,其中如为陈子林画《山水十二条屏》即为1925年所作。本幅以简洁明快的线条、清新淡雅的色彩,勾勒出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芭蕉是典型的南方植物,画面中的芭蕉树,枝叶舒展,白石老人用勾勒加点染的方式,如诗如画,既富有生命力,又透露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息。山峦叠嶂,山居隐没在蕉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传达了画家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期许。
Lot 622
傅抱石(194-1965) 观瀑图
1947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87.5×19.5cm约1.5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题识:镜唐先生自鲁来,降驾学舍,不得畅晤为憾,持此博教。丁亥闰月,弟抱石白下并记。
钤印:傅(朱)
出版:
1.《金刚坡下·傅抱石》,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6月。
2.《阅读傅抱石》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
这幅纵87厘米、横20厘米的作品,迥异于傅抱石其他的观瀑图样式。竖长条的构图,布局奇崛洗练,背景水墨晕染,山体不见顶、也不见底,直伸画外,烟霭中飞瀑乍现,上下贯穿,沿峭壁急倾,化作一片氤氲;主景中山岩自右斜出,体积硕大,粗勒轮廓,皴擦挥扫,笔墨轻松,看似不经意,实则内藴章法,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于是,巨石与山壁营造出飞瀑直下的紧张感,似可听到水流呼啸之声,又能感觉水雾迷蒙之景。细部处理亦别出心裁,如飞瀑以粗笔直线擦出,简约而抽象;人物虽为点景,然勾画入微,大有呼之欲出之妙,然独坐山端之状,在粗细对比之间凝聚了观者的视线而成为中心,俯身谛听,陶醉其中,并非惯见的听瀑之状,的确独特。画幅虽为咫尺小品,却有千里之势。
Lot 623
傅抱石(1904-1965) 镜泊飞泉
立轴 设色纸本
82×106cm约7.8平尺
估价:RMB 3,500,000-4,000,000
题识:镜泊飞泉。一九六四年未完成之稿,越年馀补成,抱石南京记。
钤印:傅抱石印(白)
展览:
Austrian Museum of Art,『Malerei Aus China』(『Paintings From China』),19th June-18th July 1976,catalogue on.82.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4年2月7日——中国现代美术与传统文人画Lot12.
全幅笔墨精纯,元气淋漓,人物、树木、飞瀑、山石粗精有致。横幅构图,布局严谨,但不失放逸率真。瀑布占据画面左上,飞泉由左上侧倾泻而下,注入右方牡丹江,阔大流急。泉水瀑布奔腾涌出,激打于背景的山石之上,磅礡宏大,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动容之景。坚硬的岩石和几处树木,均以重墨勾染,衬托出瀑布的明亮,顺水流势干湿并用,画出了北国飞泻而下、跌宕奔腾的瀑布气势,从画面上来看,画家自创“抱石皴”的发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这种笔法以散锋乱笔表现出山石的结构,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为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其运用笔根擦染出镜泊湖边高耸挺拔的山坡,充分体现了山川的气势和山石的质感,以及山体在飞泉影响下的湿润感,以散锋笔法画水所造成的效果尤为显著,淋漓氤氲的水汽跃然纸上,令人神往,近景几个观瀑者虽点得很小,却不失精致,衣着色彩鲜艳,在整个画面大面积墨色的背景衬托下体现了点睛效果,对比山水之大,更衬托了声震山河、气势磅礴的画面,几棵大树由大块的点团和浓墨构成,在此处并不显得突兀,用笔殊为轻松灵动,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画成,然墨亦分五色,浓、淡、干、湿、枯的变化间,前后远近,层次自然分明,给人以气象浑穆之感。傅抱石的山水画始终追求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天人合一”是技法与性情的高度统一,是自我与造化的完美融合,其山水画的创作无疑为中国绘画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