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挑选鉴定初步估价付款交割

名称: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挑选鉴定初步估价付款交割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6391627

更新时间:2025-01-10

发布者IP:14.26.134.153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挑选鉴定初步估价付款交割

  Lot 6229

  元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

  H:37 cm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备注: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本品罐短颈,鼓腹,肩部塑对称双狮头耳,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通体以青花为装饰,自上而下共分数层,口沿为卷草纹,颈部中间以凸弦纹相隔,上下皆为缠枝牡丹纹,肩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云头内绘四季花卉纹,腹部绘双龙纹,巨龙相互追赶,气势威武。下以一周卷草纹为界,胫部为不相连的变体莲瓣纹。无论造型、纹样,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青花纹饰堂皇富丽,堪称元代青花器之典范。元代青花瓷器上龙的形象大多是头部较小,角如丫枝、双目圆瞪、长鼻,很容易辨认,龙颈幼细而前后足之间的龙身较宽,符合元代龙纹的特色。张口吐舌的造型,生动有趣。而此类于大罐肩部以如意形状开框绘画的特殊纹饰也是元青花非常独特的典型特征。

  蒙元定鼎中原之后,南方的瓷器文化日益为统治者所重视,前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 年)朝廷于景德镇设立浮染磁局专司烧造,内府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后又见饶州官员“蒙旨督陶”之事例,且有“御士窑”之称呼。与之前最大不同,彼时瓷业之发展深受伊斯兰文化之影响,展现前所未有之繁盛,究其原因乃是得益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元朝与西域伊斯兰地区交往广泛而频繁,彼此审美观念相互交融,衍生出蒙元帝国文化艺术的新姿彩。蒙元之世,朝廷始终与波斯蒙吉汗朝——伊尔汗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伊尔汗国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到互馈。

  元 青花双龙纹罐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 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

  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元青花瓷器横空出世而品质傲群,改变了两宋时期南北窑场百家争鸣的状况,开启了明清时期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夺景德镇千年窑火之辉煌,魅力无限却又迷雾重重,故其以独特的历史背景、新颖精致的工艺和豪迈奔放的气魄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反映了十四世纪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盛况,是中国高超的制瓷技艺与外域的实际需求之完美结合,其形制、用途和钴料都为外来的,但又无处不浸透中国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心灵创造,无处不焕发着中华文明的光华,相比明清官窑瓷器,元青花在市场上鲜有出现,而如此具有典型风格的立件大器更为难得,可遇而不可求。

  Lot6227

  元青花模印缠枝花卉团龙纹折腰碗

  D:20 cm

  估价:RMB 360,000 - 560,000

  备注:

  1.日本平野古陶轩

  2.日本东京北山美术店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1.元青花莲池鱼藻纹撇口大碗,北京保利,2023年12月14日,编号5514,成交价:RMB 10,460,000

  2.元 青花莲池鸳鸯纹碗,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本品器形规整,撇口弧腹,胎质细密坚实,白釉润泽凝透,通体以青花为饰。外壁纹样分两层描绘,上绘制缠枝莲纹,中间以青花双弦纹分隔,近底足处装饰一周仰莲纹,每瓣彼此分隔明显,为元代之特有装饰特点。内壁近口沿处为卷草花纹,古人认为此种花草代表着诚实和幸福逐渐到来,象征着高洁。碗心内艺匠以钴青妙绘龙纹,图案经典,描绘生动,笔触灵动。外壁画面生机盎然,意境清新。碗心龙纹绘画笔触大气豪迈,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与元代画家张羽材所绘的《霖雨图》当中的云龙造型细节颇为相近。整体青花发色浓郁,深蓝与润白的对比,给人鲜明的视觉效果,为元代青花佳作。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Lot6228

  元青花模印游龙赶珠高足靶盏成对

  “玉”款

  D:1.2 cm

  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

  备注:浙江私人户出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本对高足盏撇口鼓腹,下承高足式把柄,有竹节凸棱。碗外壁绘赶珠龙纹,龙身修长矫健,张嘴欲噬火珠,气势威猛,颇具动感。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壁模印四爪逐珠游龙成双,首尾相接,杯心绘青花折枝花卉,工艺上集青花绘画与模印于一身,时代特征明显。一对盏壁模印纹饰清晰,其制作工艺颇为考究,融汇诸种装饰工艺于一体,其中模印工艺颇为精巧。运用此法,先需做出雕饰行龙纹的阴模,在杯体印模成形且外模未除之前,趁坯体表面半干状态对准内壁覆上阴模,再于模印纹饰以外的坯体上绘画纹饰,至此方成。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陶瓷高足杯在中原文化中很早即已出现,目前所见最早实物为湖南长沙南朝墓出土的青釉高足杯盏,但大量出现应是元代,见有青花、卵白釉、釉里红等多个釉色和景德镇、龙泉等不同窑口所产,并且有杯口大小、撇口直口等不同样式的区别,可见当时社会对这一器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为生产量最大的一类。此类高足器物的仅于元代流行,推测其原因当与蒙元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从前述版画及细密画可以看出,元人因游牧流动性大,日常生活桌椅配备有限,即便是贵族宴饮,虽配少量桌子、椅或凳,但并不围桌用餐,而是靠侍从奉至手中享用,至于普通人只能是因陋席地而食,带有高足的杯碗显然更便于持握。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1.元 青花模印游龙赶珠高足靶盏,大英博物馆藏

  2.元 青花模印游龙赶珠高足靶盏,维多利亚与阿尔伯塔博物馆藏

  3.元 青花龙纹高足靶杯,北京保利,2021年12月5日,编号5432,成交价:RMB 7,820,000

  关于此式高足盏之用途,学者多有考证,有酒器、茶器、盛果器等多种说法,如刘新园先生最早援引《事林广记》版画插图和《格古要论》的记述,认为元代高足杯有“靶盏”之称,作为“胡元饮器”或祭器使用,并指出其同时被当作酒杯和盛放糕点、水果的容器。酒器一说可从德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一套珍贵的元朝蒙古细密画得到印证,其表现的是伊尔汗国大汗登基典礼的盛况,其中一幅大汗和王妃手中执白色高足杯,杯中盛红色液体,正是古人文献所记葡萄酒的柿漆色。

  查阅公私收藏,有饰龙纹或凤纹者,参考一龙纹高足杯,出土于内蒙古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见陈永志编,《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北京,2004年,图版46,或三件凤纹高足杯,见图版42-4,亦有见数杯出土时整齐置于一瓷罐内,参见页12。另有一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汪兴祖墓出土物,现藏南京博物院,载于汪庆正,《青花釉里红》,香港,1993年,图版3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也存一例,展于《江西元明青花瓷》,江西省博物馆,南昌,2002年,编号1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于足处环饰叶纹,也可资对比,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上海,2000,图版12。大英博物馆另藏一例,录于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1:24。还有两件相若器例,分别属O.Harriman夫人及Cunliffe勋爵典藏,曾于1953-1954年东方陶瓷学会假伦敦The Arts Council Gallery举行之《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14th to 19th Centuries》特展中展出,编号11及12。第四例先后为R.H.R Pamler和静观堂珍藏,多次于拍卖会售出,包括玫茵堂珍藏专拍,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编号17。

  Lot6233

  明成化或稍晚斗彩夔龙纹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D:5.9 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资深藏家旧藏,1990年代得自厦门鼓浪屿,为侨商家族世家递藏

  本品包装

  本品为福建资深藏家珍藏,藏家曾问教于多位国内古陶瓷研究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公务之暇学以致用,醉心收藏,尤其是古陶瓷标本的收藏蔚为可观。本品于1990年代得自厦门鼓浪屿侨商家族世家递藏,秘藏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本品造型精巧,胎体轻薄,口微外撇,斜弧腹,下承圈足,通体施釉,釉水明晰润泽,口沿和足胫处各饰两道青花弦纹。外壁以斗彩绘口衔莲花的夔龙两只,但见夔龙鬃毛上冲,长鼻上卷,翘首张口,露出尖牙,一莲茎自口中生出,末端一莲花盛开。双足一屈一探,三爪如镰,作势前冲,两翅自肩下而出,长尾分岔而曲,雍容飘逸,周围点缀有祥云、灵芝数朵,二龙首尾相逐,相互呼应,布局妙不可言。所绘夔龙纹又称为香草龙,特征为仅有前肢双足,有翼,尾部蜷曲,为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兽,并且莲花也是佛教中的圣物,可见本品具有浓郁的佛教意味。

  本品斗彩填绘技法的使用可谓完美,鹅黄、嫩绿色泽清新可人,矾红沉着鲜艳,青花明快雅致,青花勾勒的轮廓线线条流畅自然,龙身、龙翼的画法以写意平涂为主,鬃毛、利齿、莲瓣等细节则加以勾勒刻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龙的色彩搭配有所不同,一龙之龙首、龙身以青花绘饰,龙翼填以矾红,另一龙则恰恰相反。相同的规则也应用在夔龙口中的莲花上,一朵花蕊内填鹅黄,花瓣为青花,另一朵则为青花花蕊,鹅黄花瓣。在这些别具匠心的小细节上,无不体现着成化御窑对品质的苛刻追求。底部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字体稚拙,风格别致,而时代特征鲜明。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1.明成化 斗彩夔龙纹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明成化 斗彩夔龙纹杯,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成窑斗彩可谓旷世奇珍,存世珍罕,在晚明时即已被鉴赏家视作至宝,如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特别是如本品大量使用矾红彩的成窑斗彩器更是成品率极低,据学者考证,本器所属类别需经三次入窑乃成:高温烧制青花,中温烧制黄、绿彩,低温烧制矾红彩。矾红彩烧成温度范围非常有限,温度过高则影响已经烧成的黄、绿彩,温度过低则矾红彩难以达到要求,烧制难度极高,烧成与否,全凭窑工经验,可供御者十不足一二。与本品相同的传世品,仅见有原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的一例,另有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窑址发掘的一例残器。就稀有性而言,本品之珍罕程度当超过成窑斗彩中的鸡缸杯、天资罐等名品。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着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惟精品鉴者,观之抚之,始能体会个中真髓。当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实在不出为奇。艺匠在这样的前提下,仍能绘制如此率真纹饰,诚甚难得。成瓷绘饰,少了数分先朝惯见之工整拘谨,却添了数分前所未见之幽雅婉柔。刘新园认为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

  Lot6248

  明嘉靖青花龙凤云鹤纹大葫芦瓶

  “大明嘉靖年制”款

  H:48.5 cm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