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可否合作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可否合作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5536175

更新时间:2024-04-16

发布者IP:183.9.105.103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可否合作

  LOT 180

  清乾隆 铜雕盘龙大摆件

  长:85cm

  估价:3,800,000-4,200,000 HKD

  成交价:6,000,000 HKD

  来源:

  巴黎家族收藏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徵,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其形象出现在约六千至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翻开龙的历史,其造型之多变,令人目之为眩,千种姿态。

  在中国早期龙作为图腾,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就曾出现其具有神性的记事,如“其作龙于凡田,有雨”,“帝隹兹邑龙不若”,均显示出龙是司行雨的神。其后古人不断对龙这一图腾的艺术加工,使之日益神化。西汉时期,从壁画来看,龙已有代表皇权的特徵。《史记·高租本纪》关于汉皇室源流的记载中,龙与刘媪生高祖,说明龙已经作为皇室的象徵。

  东周时期,中国的科学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造成了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陝西省历史博物馆藏有一组战国-秦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形体巨大,两条龙交缠角斗在一起,极具视觉衝击力和震撼力。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

  本拍品虽然与陝西历博的这组青铜龙有著显著的时代特徵的区别,甚至其功用亦有区别,但是内含的历史文脉、文化意义和背后权力的象徵均是相通的。

  本件铜龙为精铜铸造而成,其形象极为形肖逼真,龙身形呈“S”形回首状,龙尾又作呈“8”字形的环绕之态,整体上既显龙身修长,又不失遒劲威猛。龙首塑形生动,龙额凸鼓,双角后压,眉高目深,如意大鼻,龙口大张,露出尖牙及后卷的龙舌,双耳微拢,面部须毛及脖颈后长髮成绺逐层后扬,有迎风飘逸之态。

  在立体塑形之外,还以细密线刻等手法,刻画龙耳、眉骨等须毛细节,使龙之形象更富具象传神。龙背满布龙鳞,鳞片规整,排布有序,龙背部插嵌高起的凸脊,随龙身扭动之身形贯穿至龙尾,龙脖颈下出鳍,腹部作节腹特徵。龙尾作分绺式,如逐层盛开的长花瓣,穿插交错,颇富轻盈之态,尾毛亦以细密线刻手法表现。

  此龙均形神兼备,为藏家家中摆放的双龙中较大者,可见整体姿态相似,其组合形成二龙互相缠绕、穿梭打斗、争相吞咬之势,尽显游龙灵活之态和威猛之姿,力量感和动感十足,是一件高等级的宫廷铜制艺术品。

  清代宫廷造办处有专门制作各类铜器的作坊,包括匾额对联、陈设品、文房用品、供品等多种,主要由造办处的铸炉处、铜鋄作等处制作,尤其是铸炉处,不仅负责铸造各式铜炉,大型的铜缸、铜狮等室外铜器也都由此作铸造。室外陈设类铜器,除了常见规制的鼎、炉等器外,亦有仿生形象的香炉,如制成龟、鹤、龙、凤等造型,另有铜狮、獬豸、麒麟、象等体量宏巨的动物铜塑,如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门前的铜铸狮子,太和殿前陈设的铜龟、铜鹤香炉等。

  铜龙多见于清代的宫殿园林的陈设使用,档案记载,乾隆五年五月三十日,命铸炉处铸造盘龙伏凤一对,放置于方壶胜境前大桥两旁;乾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命铸炉处铸造出水铜龙口二十四口放置于长春园的远瀛观。铸造铜龙陈设一直延续到清末,如于慈禧太后五十寿诞之际,铸铜龙形香炉一对陈设于储秀宫正殿前。

  除作为陈设铜器外,在皇家建筑上也多有体量宏大的铜龙装饰,如故宫雨花阁阁顶四脊上的四条鎏金铜龙,承德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殿脊上匍匐的八条鎏金铜龙等,都是龙形铜塑的经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天文学的关係紧密,历代观天象的仪器多用龙装饰,明清时期皇家主导制作的天文仪器尤为突出,如明代的浑仪、简仪,清代铸造于康乾时期的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象限仪、玑衡抚辰仪等,多铸铜龙作为构件,与仪器巧妙组合,龙既是仪器辅助装饰,又可依託龙之修长身形作仪器架构,发挥支撑作用,而将作为皇权象徵的龙,装置于作为皇家礼器的天文仪器之上,也象徵著古代帝王对天时的掌控,集功用、装饰与寓意为一体。

  清代宫廷室外铜器以铜锌合金的黄铜铸造为主,黄铜具有不易锈蚀特点,制作多採用拨蜡法和翻砂法铸造,一般像铜狮、铜象、铜龟、铜龙等大型铜铸动物,以拨蜡法制作,这一对铜龙便是採用此法铸造而成。

  拨蜡法一般是先制作芯型,将蜡片黏附在芯型上,捏出器物大体形状后仔细拨出各个部位的形状花纹,再在蜡膜上涂上泥料,之后化掉蜡模,在空腔中浇注铜液而成。所用蜡为黄蜡,即公蜂分泌物熬制的蜂蜡,熔点较高,是明清时期制作蜡模常见蜡料。

  这对铜龙体量较大,形制特别,用铜精良,塑形考究,纹饰精美,打磨、修整精细,显示出清代中期宫廷制作大型铜器陈设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