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近参拍建议要求2024
一部《巴黎茶花女遗事》,奠定了其比肩同乡严复的译界巨擘的地位,“林译小说”风靡一时。但另一面,他更是古文的坚定守护者,临终遗训“古文万不可释手,将来必为世宝贵。”彰显了其对古文的执着热爱。
林纾《畏庐文集》部分篇章手稿 附赵熙注
纸本水墨,1册15页
31.3×16.5 cm
是稿为《畏庐文集》部分篇章手稿,内文总共十四页,收文十二篇,依次为:《黜骄》《先妣事略》《赠长民序》《赠赵仲宣员外序》《赠陈生序》《送严伯玉之巴黎序》《记水乐洞》《记云栖》《记九溪十八涧》《先母陈太宜人玉环铭》《钧圹铭》与《祭宗室寿伯茀太史文》,此抄本每篇都有清末大儒赵熙的评点。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工诗词,能戏曲小说。诗品高秀,以敏捷称,有《香宋诗集》。
林纾未刊《春觉斋稿》卷二(烟云楼诗稿)
1916-1917年
纸本水墨,26页
27.5×41 cm
此稿为《烟云楼诗稿》,未见于出版,其中大部分诗篇见载于《畏庐诗存》,自《偶成》起手稿被订为一册,至《王碧栖先生一日驰书趣予出城言不行且悔乃果有今日之变午后事定作此寄碧栖》皆见刊载于《畏庐诗存》中,而是稿之中,多首诗篇从未收录诗存、诗集之中,亦未见发表。由此可见其内心动变之机。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书稿
1914年
此为林纾所著《韩柳文研究法》一书稿本三页,第一篇内容为序文(未刊)及“韩氏之文,不侫读之二十有五年”至“为《伯夷颂》”。第二篇内容为“禹之传子异于尧、舜。至非无为而作也”。第三篇为《韩柳文研究法·雅诗歌曲》一节中“平淮夷雅”、“方城之什”的部分篇章。其内容与出版书籍基本一致,但细微之处用词断句也有不同,可见乃是出版前用于校对之稿本,文中多处修改圈点涂抹,多处加字,可见后期校对极为细致。《韩柳文研究法》初版于1914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林纾此时已六十二岁,刚从北京大学去职。2019年11月,《韩柳文研究法校注》一书出版,对林纾之著作又有进一步的研究。自1914年至今已过一百余年,此书刊行前的稿本从未见于市场之上,今得见一张,实乃珍贵。
林纾《庄子浅说》手稿
1922年
纸本水墨,3页
30.5×42 cm
是稿为《庄子浅说》部分内容的手稿,所涉内容为《庄子内篇·齐物论》部分篇章,自“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至“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采用分段解说的方式进行论述。
1917年至1920年,林纾在北京开设古文讲习会,亲自讲解《庄子》、《左传》、《史记》,前后听者近百人。《庄子浅说》系自1919年在古文讲习会讲授《庄子》时陆续完成的。内收《庄子》文七篇,逐篇进行疏解。1922年林纾为此书作序,192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庄子浅说》是林纾多年心血的结晶,将个人感想与相关思想资料融汇其中。
林纾《<残蝉曳声录>序》手稿
1912年
纸本水墨,2页
26×32.5 cm
《残蝉曳声录》原著名Savrola:A Tale ofthe Revolutionin Laurania,今译为《萨伏罗拉:罗兰尼亚革命记》。[英]测次希洛原著,林纾、陈家麟译述,原连载于《小说月报》第3年第7~11期(1912年10月~1913年2月)。1914年5月出版,《小本小说》之一。1914年11月初版,1915年8月再版,《说部丛书》4集系列第2 集第40编,封面题“政治小说”。《林译小说丛书》第2集第8编,时间不详。小说共22章,无章目。林纾为此译著作序,并在序中阐述自己对共和及帝制等时政问题的见解,此即《<残蝉曳声录>序》之手稿二纸。稿中内容与出版一至,纸上略有涂抹删改痕迹,如“百姓”改为“国民”以迎合时兴。
林纾《黑楼情孽》《罗刹雄风》残稿
1913-1914年
纸本水墨,2页
25.5×31.5 cm
《黑楼情孽》为林纾1914年翻译,连载于《小说月报》第五卷第1期至第4期,译者陈家麟,191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罗刹雄风》为林纾于1913年翻译并连载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1期至第4期,译者力树蘐。1915年商务印书馆以成书出版,《黑楼情孽》为林纾1914年翻译,连载于《小说月报》第五卷第1期至第4 期,译者陈家麟,1914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13年至1914年,在陈家麟、魏易等人的合作下,林纾翻译小说的工作渐入高峰,此时其不仅翻译西方小说名著,更兼西方时论。《技击余闻》、《鲁滨逊漂流记》等翻译名作也在这几年渐续印行。
02 家书
林纾一生所育子女有十二人,而其中唯四子林琮最受器重,被其父寄予了家学传承的厚望。此次共呈现林纾单独致林琮家书十通,对其学问之厚望,对其兄长之失望,字里行间,可见一斑。
林纾绝笔致林琮遗训
1924年
一通一页
25.5×15.8 cm
释文:琮子,古文万不可释手,将来必为世宝贵,夫妇须和睦,小骐,琮可善视之,其父不足恃也。
信中劝诫林琮坚持古文学问,夫妻和睦,善待林璐之子。其中“古文万不可释手,将来必为世宝贵”一语载录于《遗训十事》中。古文之复兴,为其心之念念,于临终言语之间亦不忘怀。
至于文中“其父不足恃”则全出于对三子林璐极大的失望,而这亦在林纾的其他家书中一览无余。
林纾致林琮劝学家书
一通二页
27×17.1 cm
释文:字谕琮儿知之:昨夕尔兄四鼓始归,谬言十二点后,吾累告之,掩耳不听。字既不作,洋文亦置之不读,冥顽不灵,令人无望。吾气如结轖,无可告语。尔母仁慈,但请吾开陈。吾力尽心疲,若飘风之过耳,尚有何法。今所念念者,汝耳。汝尚有良心,肯听父母之言,然亦有毛病。宜改者,凡尔母有言,汝必思,知之勿言,此显你拒谏饰非,违背庭训万万不可。后此每日仍讲呻吟语一两条。自今日始,当努力将公谷读完,尽年而止。短篇不必读,捡其稍长者,每月各背诵三百多字,两卷不过六百字,十一月底可以毕业。每星期作史论二篇,明年读易经、周礼,至于仪礼、尔雅,涉猎而已,十三经限至后年全毕,有略看知不足斋,以代小说。昔者曾文正教其子,均用尺牍,吾今亦然。每星期二、三日必由学堂作书示尔,尔珍藏之。时时慰读,尔可借此以学尺牍,此两便也。父书。(钤印:存诚)
是信为林纾劝诫林琮读书,并为其划定了日后课业读书范围及进度。信中言及三子林璐不务学业,屡教不听,失望之情溢于字间,故将希望寄托于四子林琮。并提及曾国藩家书教子之典故,由此可见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林纾致林琮信札
1924年
一通二页
33.3×20.2 cm
释文:老父泣告琮儿知之,若兄因打球而结识一班无赖,引诱入勾栏中,致吾将血汗之钱败去一万,而学业一无所成,今仍东飘西荡,夜中至四鼓回家,恐气不可忍,汝今亦照样打球,同一班游荡之子,安知不无意外之事,家有一败子足以致老人之死矣,再生两败子,老人如何能久于世,汝尚有三弟三妹,皆幼弱可怜,老父有同风前之烛没,因累累气结,一夕不测,汝将如何,且不日将行大礼,而有妻儿之累,而盐署之局,又以□辞职延搁,尚不知能否留堂,而一味胡闹至此,可悲也,见字若知有我者,切不可无故出堂,亦不可偷看影戏,夜午不归校以犯校规,切切,此谕。父字。
林纾在信中控诉林璐种种不端之事,气急与失望流露于笔尖。林纾以此事劝诫林琮交友慎重,勿外出打球、观戏、结交浪荡子。信中言林琮“不日将行大礼”可知此信当写于林琮大婚之前。
林纾致林琮家书,提及兄弟友善、购药助学等事宜
1918年
一通二页
26.6×16 cm
释文:字谕琮儿,余今日在讲堂讲,处兄弟间不可用激烈法子,学生皆为感动,可见人之天良俱在,不可掩亦不能没,尔兄弟六人,大兄年四十四,解事能作官,自然不能待汝辈以无礼,汝年十五,阅历未深,与七弟常常争论,不惟日间如此,夜睡亦然,须知身为人兄,须有好榜样使诸弟敬爱,法以端正为上,自己能处处检点,不留坏样使之轻藐,弟辈自然不放轻犯,若汝自己先不自重,则弟辈目中已以汝为可侮玩之人,便不期生其侮玩,汝一焦急,立时骂詈,则兄弟竟成仇敌矣,总之,自重二字,不惟可以持身,亦可以齐家,《论语》所谓“居敬”者即步步自重也,此非家书,盖每日作一训辞示汝,汝能自詧,则进德矣。红色补丸予明日为汝购买四瓶,服了便足助尔精神,儒学若无精神,亦不足以治学也。父字。
青年往往争强好胜,此信便是林纾借课堂所讲规劝林琮应与弟弟互相敬爱,亦应以身作则,为兄弟树立榜样,顺便提及购药以助改善精神。林纾一面规劝一面关心,可见其对林琮所抱厚望。文中提及林琮“汝年十五”,当为1918年。信纸有字样“正志中学校”。1915年4月,林纾入正志中学执教,此时正值第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