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2024年拍卖会安排公告关于

名称:哈布斯堡拍卖公司2024年拍卖会安排公告关于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3474440

更新时间:2025-01-18

发布者IP:120.235.178.24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拍卖公司2024年拍卖会安排公告关于我们

  康有为(1858-1927)

  行书八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248×30 cm. 约6.7平尺(每幅)

  RMB:300,000-500,000 (2)

  题识:巩伯仁兄,康有为。

  钤印:康有为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释文:优者龙凤劣者虎豹,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签条:康南海八言长联(上、下)。

  上款:“巩伯仁兄”即金城(1878-1926),名绍城,字拱北,一字巩伯,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原为清前法官,醉心艺术,文物收藏甚丰。民国后筹建古物陈列所。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与陈师曾同时享誉北京画坛。著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人物,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同时,他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碑学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亚于在政治舞台上的作为。继阮元和包世臣之后,康有为以其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进一步对碑学作了全面总结,提出“尊碑”之说,主张以碑派书风取代帖派书风,意在矫正帖派辗转翻刻的流弊,将碑学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康有为擅长行书和草书,作品主要得力于北魏摩崖石刻《石门铭》,追求气势,不拘小节,体势洞达,宽博舒展,线条恣肆豪放乃至粗野荒率,如枯藤老树,苍莽凌厉而又富于节奏感。可以说,康有为的书法作品是其书学主张的具体实践。他一力提倡碑学,而在创作上却运帖入碑,采用了以“圆笔”的特殊方法,因而有别于清代以“方笔”为主的碑派诸家。而这种圆笔,正是“帖派”书家的老本领。此外,以貌取神,独自运笔,也是康有为学习北碑的成功之处。康有为在《碑品》中,以《灵庙碑阴》《石门铭》为神品,其一生得力也在于此。康字的结体及运笔源出《石门铭》,而取《灵庙碑阴》的神韵,此外还受到稍早的书家邓石如、张裕钊等影响,不专于一碑一家,博取兼收,汇百流于大海。此《行书八言联》尺幅高达 248厘米,用墨燥润兼施,体阔势宽,平正端庄,中宫收紧,下部疏散,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点划厚重饱满,结体疏密得宜,有纵横奇宕之气,显得雄峻非凡,深得魏碑之方笔刚健之风。此联是为“巩伯仁兄”所书,巩伯即金城,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的创办人。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画家沿袭“四王”遗风,致使绘画模式僵化。中国传统画坛失去活力,呈现一片衰寂景象。“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全面的学习西方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文学界所兴起的文学革命思潮,也波及到了美术领域。

  “美术革命”时期,康有为、徐悲鸿、陈独秀、吕澂等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主张。而北京画坛的精神领袖陈师曾、金城等人则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在维护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绘画。湖社继承金城“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思想,担负起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时代重任。金城对于宋元院体绘画的推崇,以及他取径工笔对于师造化传统的复兴,与康有为等“改良派”思想接近,但其传统性质取决于金城仍坚持通过“以复古为革新”的方式,从中国画学传统中寻求自我演进的动力,而没有像康有为、徐悲鸿等人将目光投向西方的写实传统。

  Lot 2133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齐白石(1864-1957)

  篆书「客来茶当酒」

  镜心 水墨纸本

  30×129 cm. 约3.5平尺

  RMB:2,000,000-3,000,000

  题识:八十老人白石。

  钤印:白石

  释文:客来茶当酒。

  本幅张悬于物主人茶室

  赏花品茗,历来是文人学士言情达意、陶冶性情的风雅之事。清朝书法家梁巘曾云:“白昼清闲,品茶试砚,是人生第一韵事,是吾辈第一受用。”茶引人思,亦能触发文人画家创作的才思,白石老人曾创作过数件与茶相关的书画作品。

  “客来茶当酒”出自宋代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客来茶当酒”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客人来了,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拄杖无时夜叩门”,主客之间的关系自然可以想见。

  Lot 2134

  齐白石(1864-1957)

  致再生篆书九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30×31 cm. 约3.6平尺(每幅)

  RMB:2,800,000-3,800,000 (2)

  题识:再生先生雅属。白石老人齐璜。

  钤印:老白、甑屋、悔乌堂

  释文:品正心安何妨为乞丐,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上款:“再生先生”即陈再生,斋号“有容室”,所藏齐白石书画甚丰,多件参加1958年“齐白石遗作展”。

  陈再生先生有多幅藏品参加“齐白石遗作展”

  白石老人常讲“ 我书意造本无法”,是他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自立门户,不依傍前人的原创意义,但并非真的“无法”。他的篆书字体不是规范的小篆,而是在篆隶相间中抒发豪迈、放逸、自由创造的精神意趣。

  齐白石自谓“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齐白石的篆书除直接取法《天发神谶》外,还受到《祀三公山》刻石的深刻影响,更是自70岁后学习秦权,秦权其风格迥异,有较为严肃工整的,笔画方劲健挺,错落有致,生动自然。因多数秦诏版为凿刻而成,多成方笔,节奏短促,笔画瘦硬;又因部分出于工匠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使得齐白石的篆书用笔在纵横平直中增添了许多率真纵放之志。无论用笔、结字都可以明显找到这些痕迹,但是一经老人之手的融洽,便都吐纳了自我的气息:畅适纵肆而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反差强烈。这些综合因素,共同构成了其篆书体势的骠悍、矫健,阳刚式的美。

  齐白石为陈再生作篆书“有容室”并治印一方

  中国嘉德2015春季拍卖会

  第115号拍品 成交价345万

  在齐白石的艺术体系中,书法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促进他绘画和篆刻艺术获得成就的关键。黄宾虹认为:“齐白石画胜于书法,书法胜于篆刻,篆刻又胜于诗文。”齐白石画中“神采”与“意气”确确实实源自对书法笔意的理解。齐白石“衰年变法”后,书法与绘画、篆刻互相影响,形成淳朴、直率和雄健的风格。

  本件《篆书九言联》是为陈再生所作,陈再生收藏齐白石书画颇丰,1957年于北京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中数件作品出自陈氏家藏。此时的白石老人已经是随心而创作之“天真”状态,在用笔上,秉笔直书,无藏锋、回锋,而笔力遒劲,字的笔画在安排上出乎常情,表现出古拙,奇逸的意态,且随处可见《三公山碑》的影子。联中篆书的结体近汉篆而又掺隶书用笔,将篆隶融冶一炉,将原来小篆方形起笔改为圆起,改尖收为平出,转折加重顿笔,纵横涂抹,不与点画细微处斤斤计较,既有秦篆的雄强质朴,又有以古为今的勃勃生气。由于白石老人是木匠出身,又善篆刻,腕力指力毕竟强于常人,是以下笔稳健苍劲,极其老辣,整体气息雄强,墨色如凝漆,行笔缓慢迟涩,字大力沉,左右横突,筋骨强劲,有一种长枪大戟的洒脱和沉着舒张的宽博,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自然意趣,一种朴实可爱的艺术感染力。

  Lot 2135

  李可染(1907-1989)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乙丑(1985年)作

  137.5×33.5 cm. 约4.1平尺(每幅)

  RMB:600,000-800,000 (2)

  题识:吾平素不擅书写楹联,今喜此二联语,因偶亦为之。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春

  三月下浣,白发学童李可染书于师牛堂。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李下不正冠、延寿

  释文: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展览:“造化心源——李可染翰墨集珍”,中国嘉德(香港)艺术空间“G Art”,2019年5月20日-6月6日。

  出版:

  1.《名家翰墨·第4期》,第131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0年版。

  2.《造化心源——李可染翰墨集珍》,第17-18页,中国嘉德(香港)拍卖有限公司,2019年版。

  出版物封面

  沈鹏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此《行书七言联》是“白发学童”李可染先生1985年所书写的,人书俱老,几十年千锤百炼、金刚杆已成绕指柔,以至他的书法如千钧压顶、开山裂石般神力,又如烟云海涛样浩渺,强烈的韵律对比,若隐还现。虽然落款中写着“吾本素不擅书写楹联,今喜此二联语,因偶亦为之”的自谦之语,却是先生“东方既白”后晚年书法精品。书法全用浓墨,强调干湿对比,形成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效果。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如锥划沙,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

  Lot 2138

  石鲁(1919-1982)

  行书四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40×35 cm. 约4.4平尺(每幅)

  RMB:1,000,000-2,000,000 (2)

  题识:长庆老人雅赏。石鲁拜书。

  钤印:石鲁

  释文:古兰真本,今世为康。

  上款:“长庆老人”即乌长庆,陕西西安人,世居回坊麦苋街,曾经营“德庆永商

  号”,经营各种杂货,余时爱好古董字画,常与友人结伴去上海,多有所得。

  著录:《老宅忆事》,第3页,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年版。

  来源:本幅直接得自上款人后人。

  石鲁为叶坚作《行书四言联》129.5×33cm

  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第278号拍品成交价218.5万

  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市中心钟鼓楼区有一回民聚集区,俗称回坊,西安人都习惯叫这块地方为坊上。坊上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聚集区,这里有很多清真寺,古老而庄严,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水乳交融。当年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的驻地就在这里,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这些长安画派的前辈们,就在坊上这块平静而自成体系的环境里谈艺、创作、生活。

  在坊上,喜欢古董书画的人有很多。在这块不大的地方里,他们常碰到遛弯的石鲁,吃泡馍的何海霞。在动荡的年代,坊上的普通人向遭遇不幸的画家们伸出援手,马良、白玉龙、盖益民、白文义、叶访樵、乌长庆都在其中。一个消息,一餐饭食,一次仗义执言,都是患难时刻坊上人与老画家们的真情。画家们为坊上人留下的珍贵墨宝,则是这种真情的真实记录。石鲁为乌长庆所书“古兰真本,今世为康”四言联正是其中之一,这对四言联也被坊上人称为“回坊收藏人士梦寐以求的作品”,此联上联“古兰真本”得自坊上化觉巷清真大寺。化觉巷清真寺又称东大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大殿四周墙上有我国唯一古兰真经三十本阿拉伯文、汉语的木刻本。这套木刻本保存着明代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漆艺成果,代表了我国漆艺旳发展过程,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石鲁在这里化为四字而成上联,极合坊上气息,构思极妙。而下联“今世为康”意有期望安康盛世的到来,亦是作者美好的祝愿。

  此四言联用笔凝滞坎坷,铿锵有力,结构张扬,形成了“金搓刀”的独特形式,既有魏碑的方正浑厚,又有《天发神谶碑》的犀利奇诡,也有何绍基的宽厚凝重,更得力于扬州八怪黄瘿瓢的瘦硬劲挺,字形圭角极多,锋芒毕露,一如他一生的坎坷以及刚直不阿的个性。

  正如其绘画风格的“野乱怪黑”对当时的画坛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一样,石鲁书法的奇崛刚硬也迥异于当时书风。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再加上历经大难有些疯癫的石鲁不同于常人,他要书写经过炼狱的独特内心世界,是“我文写我心,我书书我情”。从某种意义来说,石鲁不是为书法而书法,而是画不足以表意时以书法表之,借书法表心声,表达其倔强刚硬的性格,是真正的书为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