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高清在线观看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高清在线观看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2909755

更新时间:2024-11-01

发布者IP:14.150.241.44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高清在线观看

  Lot 1700

  释迦三尊像

  北京宫廷 清乾隆(1736-1795年)

  檀香木 通高53厘米

  估价:RMB 600,000-900,000

  木雕佛像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门类和品种,它以自成一体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一条佛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清晰脉络,同时也展现了木雕佛像区别于其他材质佛像的独特魅力,在我国佛像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木雕佛像以其存世稀少、有雕有塑的独特技艺、手到心到的创作过程等优胜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喜欢和青睐。我们现在看到这组木雕漆金释迦三尊像就是一堂十分珍贵的古代木雕佛像精品。

  这堂佛像表现的是一佛二菩萨的佛教题材,中央为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左右分别为文殊和普贤二菩萨,三尊合在一起佛教通称“释迦三尊”。中央主尊释迦佛头微下颌,满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脖颈处刻有三道蚕节纹。面形饱满,额部高广,眉似弯月,双目低垂,隆准阔嘴,下颌圆润,相容庄严,神态寂静。肩宽胸阔,身躯健硕圆满。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右肩搭有袈裟边角,衣纹写实自然,流畅优美。全身结跏趺端坐,左手置双膝结禅定印,右手置右膝结触地印,表现释迦牟尼佛降魔成道时的姿势,是故这种姿势的释迦佛像通称“佛成道像”。整体以檀香木精雕而成,表面髹漆泥金,金光闪耀,尽显佛陀不同凡俗的寂静与庄严。

  佛像的庄身具尤其值得注意,由莲花座、须弥座和舟形背光拼装组合而成。莲花座居于上方,为半月形束腰式,仰覆莲瓣上下对称分布,莲瓣宽大饱满,鼓起的莲苞如双卵一般,形制非常独特。其下的须弥座呈方形,座的上下及束腰处各有两道连珠线装饰,两条连珠线之间又饰以宝相花和卷草纹;束腰上下亦有上下对称分布的莲花瓣,莲瓣形制与上面莲座略有不同,其头部装饰卷草,如同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莲瓣样式。背光是其最为显眼的地方,雕刻极其繁缛。在雕刻内容和形式上分隔出内外两区,内区雕两枝莲花,外区雕宝珠及火焰纹,皆为左右对称之式,顶端是莲座承托的七颗摩尼宝珠。这三件套庄身具不仅造型完美,雕刻精细,装饰繁复,而且组合上也十分讲究,搭配圆满具足,体现了佛像庄身具的最高规格。

  二菩萨文殊和普贤各有不同的表法意义,其中文殊菩萨表征佛的“智德”,普贤菩萨表征佛的“理德”,它们共同标显释迦牟尼佛具足的两种圆满功德。二菩萨风格特征基本一致,如居左的文殊菩萨头顶束三丫髻,余发编成发辫散落于两肩,发丝毫发毕现,刻画精细入微。三丫髻古代多为未成年女子所梳,用在这里自然有很深的寓意,比喻菩萨如童子一般天真纯洁。大耳垂肩,耳下垂圆环。面形圆润,五官清秀,双目垂俯,神态安详。上身横披天衣,胸前饰项圈及连珠式璎珞,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并结蝴蝶结,衣纹表现与主尊相同,写实自然,优美流畅。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双膝上。整体造型端庄大方,形象庄严慈祥。二菩萨身下的两层台座及身后的舟形背光与主尊完全一致,看上去整齐划一,既有庄严神圣的宗教美感,又有恢弘大气的审美格调。

  此堂释迦三尊像从整体造型上看,具有明代早期造像的鲜明风格特点,尤其是其面部刻画柔和安详,莲花座上的莲瓣宽大饱满,菩萨胸前装饰的璎珞繁复细腻,等等,这些几乎与明代宫廷造像上的表现完全一致。但从一些细节和局部表现上看,它们又显然与明代不同,而展现出清代独有的审美趋向和艺术特征。如三尊造像的鼻子非常尖挺,几乎没有刻出鼻翼,显然是清代宫廷造像的表现形式;三尊造像背光上雕刻的火焰及宝珠纹,在明代造像上无迹可寻,而是清代宫廷造像上常见的装饰图案和纹样。当然,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证明它们的具体年代及风格的具体来源。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雍和宫和承德外八庙等清代皇家寺庙,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此三尊造像风格相似的作品,有的是铜造像,有的是与此相同的木雕造像。比较突出的例子如承德普宁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木雕竖三世佛像、承德普乐寺宗印殿供奉的木雕横三世佛像、北京雍和宫法轮殿西配殿供奉的铜质八大菩萨像等。我们将释迦三尊像与这些寺庙的供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释迦三尊像与这些寺庙供像的风格特征完全一致,从整体造型到局部细节表现,从面部刻画、衣纹手法到装身具的形制及装饰、佛身表面的漆金工艺,都完全依照寺庙供像的风格和工艺而来。尤其是佛像背光上的火焰、宝珠及摩尼宝珠的装饰及布排,与三座寺庙供像上的表现完全相同,应当代表了清代皇家寺庙的标准制式。毫无疑问,这些寺庙供像是释迦三尊像遵循的造像范式,为释迦三尊像的年代、风格及产地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所幸的是,北京雍和宫、承德普宁寺和普乐寺,都有碑文明确记载它们建造时间,分别建造于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十九年(1755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它们都是在乾隆皇帝的诏令下由皇家出资建造的,是非常典型的清代皇家寺庙。因此三座寺庙供奉的佛像无疑都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制品。以此为依据,我们亦可对释迦三尊像的年代、风格和产地作出明确判断,它们雕造于清代乾隆时期,属于乾隆时期宫廷制作的宫廷风格作品,虽然今天流落于民间,但也难掩其高贵的身份和艺术品质。

  参阅1:承德普乐寺宗印殿供奉的木雕漆金横三世佛像。

  参阅2:承德普宁寺大雄宝殿木雕漆金竖三世佛像。

  参阅3:北京雍和宫法轮殿西配殿铜虚空藏菩萨像。

  另外,这堂佛像的材质也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它采用檀香木雕刻而成,具有非凡的物质价值和宗教精神价值。檀香木是一种名贵珍稀的材料,原产于印度及印尼群岛。它能自然散发一股淡雅的清香,具有招财避邪、杀菌去燥、安心养神的功用,是高贵身份和高贵品质的象征。据佛教经典记载,佛教史上的第一尊佛像(即栴檀佛像)是用栴檀木雕刻而成的,这一特殊因缘使檀香木受到了佛教徒的普遍青睐,成为后世雕刻佛像首选的上等材料。自古至今凡是皇家寺庙的木质佛像大多采用檀木雕刻,有黄檀、白檀和紫檀不同的类型,如北京雍和宫万佛阁清代弥勒菩萨像和法轮殿清代莲花手菩萨像皆为白檀木雕造,北京白塔寺塔刹发现的观音菩萨像为整块黄檀木雕刻而成,民间造像则极少使用。可见这堂木雕佛像在材质上也充分展现了与之风格完全匹配的皇家等级和规格。

  拍品预览

  Lot 1684

  阿弥陀佛像

  中原 明代

  夹纻 高60厘米

  估价:RMB 350,000-450,00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阿弥陀佛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名称,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此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前安宝珠,大耳齐垂于肩。面形圆润,双目低垂,眉弓隆起,鼻梁高挺,双唇微合,尽显佛陀庄严慈悲的圆满法相。躯体浑厚壮实,身姿挺拔有力,气势恢宏博大。上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宝带并露出蝴蝶结,衣纹大起大落,自然流畅。双腿结跏趺端坐,双手上下相叠于腹前,结弥陀定印,显现阿弥陀佛标准的造型样式。整像造型端庄,比例匀称,法相庄严,工艺精细,保存完好,特别是采用了我国传统夹纻工艺制作而成,更显工艺之精巧和殊胜,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明代中原地区夹纻造像精品。从硕大的体量、完美的造型和工艺判断,此像应当出自明代宫廷擅长夹纻制作的名匠之手。夹纻技术是我国一项传统的雕塑工艺,历史十分悠久,东晋时即用于制作佛像,东晋以后历代相传,相沿不衰。其工艺非常考究,整个制作过程全靠手工,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其制作的佛像具有经久不开裂、不变形,不怕虫蛀,光泽润亮的特点。由于夹贮像制作难度大,保存不易,存世量稀少,又大多出自于皇家寺庙,品质极高,因此一直深受世人青睐,成为国内外顶级博物馆入藏的重要珍品,特别是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现身的夹纻造像,往往创下不凡的高价。

  参阅:

  明代夹贮漆金准提佛母像,高48厘米,2020年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禹贡叁——五福五代清宫秘頑”专场,lot5092。

  Lot 1693

  水月观音像

  中原 明代

  铜漆金 高29.5厘米

  估价:RMB 450,000-550,00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此像头戴山形大花冠,花冠正中安化佛阿弥陀佛;头顶束高发髻,发髻结三鬟于头顶,高高耸立,宛若飞天;余发结成两条发辫分垂于两肩;耳下垂大圆环。面形长圆,五官刻画疏朗舒展:眉毛清丽修长,高扬于脑门之下;双目垂下眼帘,似在俯看芸芸众生;鼻隆且直,口似莲花;面容端庄高雅,神态慈爱祥和。宽肩细腰,躯体及四肢健硕而柔美。上身胸前饰项圈和长链,其下坠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优美;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坠一圈U字形连珠式璎珞;双肩披大帔帛,帔帛两端垂搭于台座正面两侧;手和足部皆有钏镯装饰;帔帛及僧裙的边缘均刻有缠枝莲纹饰;整体衣饰之繁复讲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身呈游戏坐姿,左腿横盘,右腿支起,左手托于左边凭几上,右手抚在右膝,为水月观音典型的造型姿势。身下为双层束腰式莲花座,上下边缘饰连珠纹,宽肥饱满的莲瓣对称分布,周匝环绕,造型美观大方。莲座底部装藏已失,底边可见清晰的剁口和黄色的合金铜质。

  此像在风格和工艺上具有明代宫廷造像的鲜明遗风,是汉藏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但是同明代早中期大量涌现的汉藏风格造像相比,它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左肩配有肩花,标显出观音菩萨是莲花化生的最原始宗教特性,这一点无疑受到了藏传佛教造像的影响;它胸前的项圈为勾环式,与明代宫廷造像的圆环式不同,明显来源于元代中原造像的装饰样式,在中原北方地区元代佛教雕塑和壁画上可以看到大量相似的实例;还有观音头戴的山形花冠,头顶的飞天髻样式,左手依托的凭几,明显滥觞于中原艺术的母体。类似保留中原艺术特征较多的元明时期宫廷风格造像现存实例不少,如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铜镀金水月观音像、2009年法国巴黎佳士得秋拍的明代铜水月观音像、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的明代铜水月观音像等。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判断,此像同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一部分造像一样,在遵循新时代开创的艺术新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前朝元代宫廷造像较多的艺术元素和特征,从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异样艺术风采。

  参阅:

  (左)1.河南开封博物馆藏元代铜镀金水月观音像,高131厘米;

  (中)2.2009年巴黎佳士得秋拍明代铜水月观音像,高49厘米;

  (右)3.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明代铜水月观音像,高35厘米。

  Lot 1695

  观音菩萨像

  中原 明正德二年 (1507年)

  铜 高60.5厘米

  估价:RMB 400,000-600,000

  铭文题记:正德二年四月八日女善人李氏,男杜宝、孙杜珮施金,释子道翥铸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此像跣足站立,身姿端正挺直。头戴高耸的五花冠,头顶束高椎髻,余发结成发辫垂于两肩,缯带傍于耳边对称向上飞扬。它面形宽大方正,前额之上可见精美的发箍固定住上束的发丝,细长的弯眉间嵌有一颗圆珠状白毫,低垂的双目、微启的双唇流露出一丝悲悯的神情。这哪里是中国古代观音女性化的寻常表现,分明是十足的男子大丈夫气概,很显然它表现的是观音三十三身中的佛身观音形象。它上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着齐整,上下层次分明,尤其是两手所搭的衣边对称垂落而下,使造像整体显得严谨而美观。袈裟上满饰莲花图案,袈裟和僧裙的边缘又刻着不同的装饰纹饰,袈裟上刻缠枝花卉纹,僧裙上刻涡旋纹,这些又赋予了造像整体的华贵气质。它的两手置于胸前,右手托一只净瓶,左手作出执物的姿势,意在表现观音的济世功德——以杨柳枝蘸甘露水洒向众生,滋润众生干渴的心田。它的胸前挂一串项圈,此项圈与观音的净瓶及头部装饰一样,都在突出化身佛陀的观音菩萨本有的形象特征。观音身下是一个盆式的大莲花座,三层莲瓣周匝环绕,错落有致,每一莲瓣均不厌其烦地刻出花瓣的叶脉,造型宽大厚重,雕刻精美无比,又极大地增添了造像的整体美感。此像背后还刻有多行铭文,内容为:“正德二年四月八日女善人李氏,男杜宝、孙杜珮施金,释子道翥铸造。”标明它铸造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八日,一个佛陀诞生的吉祥日子,是由女善人李氏携其儿孙出资,僧人道翥铸造的。整身造像无论造型、工艺,还是体量和完美程度都堪称一流,是明代正德时期罕见的造像佳作;特别是其罕见的表现题材和形象,像身所刻的纪年铭文,又使其在宗教和艺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Lot 1697

  文财神比干像

  中原 明代

  铜 高33.5厘米

  估价:RMB 200,000-300,000

  本拍品侧图

  比干(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63年),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据记载,天帝怜比干忠贞,心无偏私,封其为“财神”,由此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财神;又因他是一位文臣,所以又被称为文财神。此像头戴如意翅天官帽,面相宽大,额有皱纹,眉眼上扬,隆准方口,两腮及下颏垂有多绺胡须,生动刻画出一位忠贞睿智的长者形象。身着长袍,腰间束两条革带,一副古代文官的装扮。衣纹刻画流畅优美,线条挺劲有力。双腿下垂,全身正襟危坐,右手扶膝,左手置胸前托元宝,象征其司财之职能。身下台座造型别致,前为倒凸字形带足脚踏,后为长方形坐台,二者浑然一体,做工极其讲究。整像造型完美,形象生动,做工精细,品相完好,体量硕大,神格特征鲜明,且寓意美好,特别是其表面保留了原始皮壳,使之具有古朴厚重的历史韵味,是一尊十分难得的古代文财神造像。在现知的文财神像中,此像从年代、工艺、体量和品相等多方面来看,都堪称一尊无以伦比的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