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查询与合作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查询与合作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1333947

更新时间:2024-03-21

发布者IP:14.150.174.76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结果查询与合作

  Lot3218

  罗雪樵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七

  元代西夏文木活字本

  1册存54折 纸本 经折装

  32*12cm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著录/参阅:

  1.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九《民国六年丁巳》条;

  2.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七《元刊本西夏文华严经残卷跋》;

  3.《文物》(1972·11)王静如《西夏文木活字版佛经与铜牌》;

  4.《文物》(1979·10)张思温《活字版西夏文华严经卷十一之十五简介》;

  5.《宁夏文史》(1986·2)罗雪樵《我所知道的在宁夏境内出土发现的西夏文物》;

  6.《印刷与设计》(1996·96)牛达生《木活字考证—元刊木活字西夏文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发现研究与版本价值》;

  7.《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1)史金波《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8.《中国藏西夏文献》(2012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十三册P344。

  1947年,罗雪樵 从灵武买到这批佛经中的第二十六、五十七、七十六卷(捐宁夏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后,罗雪樵4次将经卷借给宁夏博物馆赴北京展览,在往返中部分经卷丢失了20多页(即此卷五十七)。据研究考证,该佛经是现存唯一元代木活字印本,对研究元代印刷技术、西夏文字等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印刷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Lot 3220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唐)释道世撰

  北宋刻毗卢藏本

  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28.2*11cm

  估价:RMB 250,000-300,000

  钤印:三圣寺

  提要:北宋毗卢藏本《法苑珠林》卷九十破戒篇。全册存第二版至第十五版(经文缺首末各一版)基本完整。第八版一版五折,余皆六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折缝处刻千字文号、卷数、板数、刻工名。千字文编号“府”,刻工计“林立、刘生、蔡宥、孙荣、李□、郭华、蔡宗、程亨、王康、吴彬、卓免、王确、王贤、王荫”十四人,均见《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204、205页)毗卢藏著录。据日本宫内厅图书寮藏毗卢藏本对校,应是同版同批次印本。宫内厅本题记云“宣和六年八月日谨题”,则为北宋宣和六年即1124年刊本,距今已900年。此本内钤“三圣寺”圆印,三圣寺为日本京都东山古刹,创寺时(约1249-1256)所藏一切经由僧行莲收罗,1808年经藏撤除时归近江学僧佐佐木海量所藏,后逐步散出。毗卢藏是继开宝藏、崇宁藏之后第三部开雕,也是北宋开板的最后一部大藏经。由福州曹洞宗开元寺主持开刻,自北宋政和二年(1112),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竣工,先后历时四十年。宋版大藏经中,除开宝藏外以,以毗卢藏流通为最少见,今国内已无全藏,各大公藏机构所藏零散经卷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不过四百六十余卷。《法苑珠林》为唐代所编类书,其中多有感应故事,堪称佛教小説渊薮,为学界所重。此北宋毗卢藏本《法苑珠林》,则为宋刻佛教小説,更不易得,此虽略有残缺,亦属极珍贵之法宝。

  Lot 3221

  古今译经图记卷第四(唐)靖迈撰

  北宋刻崇宁藏本

  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28.2*11.2cm

  估价:RMB 350,000-400,000

  钤印:三圣寺

  提要:《古今译经图纪》四卷,唐人僧靖迈撰。此卷四。本卷题记二折缺,根据醍醐寺所藏同版,题记云“元祐九年二月日谨题”,则此经为北宋崇宁藏无疑,时当1094年,距今已九百三十年。全册十三板(首版缺二折),卷末有尾题经名及千字文编号“瑟”,另有小字“十三纸尾林寘”一行。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折缝处刻千字文号、卷数、板数,间有刻工名“林寘”。末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卷第二百五十五》三折,存尾题经名及千字文编号“余”,另见印造工“张华”戳记。内钤“三圣寺”圆印,三圣寺为日本京都东山古刹,创寺时(约1249-1256)所藏一切经由僧行莲收罗,1808年经藏撤除时归近江学僧佐佐木海量所藏,后逐步散出。日本学者小川贯弌查考日本藏本,崇宁藏多见掺配毗卢藏,已不成全本。而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崇宁藏经本国内现存更不足百卷,虽是零册也弥足珍贵。《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征引日本藏本,所列刻工名录内无“林寘”,国内宋板刻工名录亦未见,足见稀见。今据野泽佳美《宋版三大藏经刻工一览(稿)》,知崇宁藏中确有“林寘”一名。日藏宋版大藏经中,《古今译经图纪》今仅知京都醍醐寺藏有崇宁藏本一部,其他日藏大藏经同经卷四仅传毗卢藏本。故此册经本不仅是《古今译经图记》海内传世的唯一崇宁藏本,即便置于日本,亦属珍罕。且此经属于佛经目录一类,在整部宋版大藏经中稀如星凤,颇可宝重。此经卷四皆刻工林寘一人刊刻,不仅风格一致,而且写刻精良,允为上品。

  Lot 3222

  佛说略辩邪正经(佚经)

  宋金时期刻本

  5折 纸本

  40*23.5cm

  估价:RMB 90,000-100,000

  提要:此经为南朝真谛三藏法师(499-569)在广州(光孝寺)时译成。佛经采用金代平水(今临汾)白麻纸印制。从经卷最左边裁切齐整情况看,佛经应为此经卷的第一个整页。长40cm,宽18.5cm,全页20行,行11字。与《第一批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金皇统九年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皇统八年《妙法莲花经嵒前记》对比,“一、人、言”等字及结构中“横部、竖部、氵部、囗部”等,刻法相似。字体方正茂密,笔画坚挺硬实,起笔住笔有时略有棱角。笔画分布均衡,尽可能把方格空白填满,甚至略显拥挤;字体结构略有颜体厚实重拙之风,符合金代山西平阳刻书的特点,与跟南方轻巧峭丽的建本颜体有明显差异。此经为汉地佚经,历代大藏均未见著录,或为传世孤刻。

  Lot 3224

  佛说八师经等三种合册(吴)支谦等译

  宋嘉熙四年(1240)刻本

  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29.2*11.3cm

  估价:RMB 230,000-250,000

  钤印:一切经南都善光院

  提要:佛说八师经、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佛说铁城泥犁经三种合册。一板五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止”。全册五十三折,虫蛀较重,整册有托裱。《思溪藏》是南宋靖康元年(1126)由湖州路王永从兄弟一家舍资刊刻的大藏经,又称湖州本、浙本或南宋本,于思溪圆觉禅院刻板,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刻成。圆觉禅院后改名为资福禅院,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资福禅院遭到蒙古军伯颜破坏,寺院、经坊以及大藏经板全部被烧毁,故思溪藏皆宋板宋印之本。册末有施经题记六行:“□□部洲大宋国嘉兴□□嘉会□不□村方安□□□□/住奉敬三宝弟子翟道量同弟翟道朋小道道莹合□等/谨施财印续大藏尊经结佛法缘永远供养回允诸方信人看阅仍/求福利消除罪业解释冤尤免入三涂并八难苦常闻正法莫值邪/徒上报四恩下资三友祝延圣寿保国安民生生父母俱证菩提/有情无情同沾利益嘉熙四年庚子岁二月日翟道量谨□。”据题记知此经为嘉兴人士翟道量等施印,款署嘉熙四年(1240)即南宋理宗初期。一切经南都善光院旧藏“南都”即日本奈良,“善光院”为奈良一佛教寺院,据载为日本鸟羽天皇(1103-1156)皇后藤原得子所创建。

  Lot 3225

  法苑珠林卷第十九

  南宋刻碛砂藏本

  1函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29*11.6cm

  估价:RMB 250,000-300,000

  提要:首尾一卷全(中缺二折),计十九板,每板五折,每折六行,行十七字,千字文编号“稿”,版心下有刻工“建安李奇、李、奇”,末附音释,音释用反切法。尾有施经题记,据题记知此经施刻者为平江府嘉定县人氏。全经字体爽利清秀,墨色厚润,折缝处有千字文号、版次,为典型南宋碛砂藏刻印风格。据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碛砂藏的雕版历经宋元换代,除南宋初刻外,在元代尚有大规模续刻,而元刻板式、函号册次较宋刻印本则做了较大改动,市面流通者亦多为元代后印本,此宋刻带题记者极为少见。

  拍品纸背

  Lot 3226

  鼓山大藏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

  北宋大观二年(1108)福州等觉禅院刻本

  1函1册 藏经纸 经折装

  30*11.2cm

  估价:RMB 2,600,000-3,000,000

  提要:鼓山大藏为崇宁藏中最精美最初印的印本。其特点明显:1、蓝色封皮。2、长形双线边框以金写经名,千字文编号。3、刷印极其认真,真正达到力透纸背。《宗镜录》作为中土著述的重要性,存世寥寥几部鼓山大藏基本都是译经。而《宗镜录》是佛教名著。第一次入藏就是崇宁藏,所以是该书的最善本。此经开宝藏里面没有收录,所以是该书的最早刊本。所以无论从内容、装帧、印工、品相,此物都可以称为北宋版本白眉。

  Lot 3227

  二经合卷(武周)地婆诃罗译

  元至元间杭州路大普宁寺刻本

  1函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30.6*11.3cm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提要: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二经合卷。首尾一册全,计十八版,一板五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千字文编号“良七”,版心下有刻工“徐松”。《普宁藏》全称《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因刊板于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而得名,世又称《杭州藏》。开雕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讫至元二十七年(1290)工竣,前后共十四年,为元代佛藏第一。此藏由白云宗僧录道安发起刊刻,元末版毁,固所存皆元刊元印。《普宁藏》以《思溪藏》为底本,兼采他藏之长,修订校勘而成。

  Lot 322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十(于闐)实叉难陀译

  明洪武十八年(1385)刻本

  1册 经折装 竹纸

  30.4*11.1cm

  估价:RMB 130,000-150,000

  提要:首尾一卷全,计十七版,一版五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折缝处镌千字文编号、卷数、板片号。千字文编号“臣十”,首折有刻工“林仲祥”。卷末小字刊记六行,记施资人名“鄱阳比丘义原”,及劝缘、干缘、勾当诸僧名:“汴梁沙门满海/东皋妙声/西林净行/真如大佑劝缘;吴郡比丘祖积/处仁等十二人干缘;大乘经坊比丘法慧/师鲁勾当。”此经制式严谨,承袭宋元大藏经六行十七字版式,字体亦端整利落。据卷末刊记,此经刊刻组织明晰,所载“大乘经坊”似为专司刻藏事宜,然刻工“林仲祥”不见著录,施资人、劝缘、干缘、勾当诸人名也未见记载。又与碛砂藏、普宁藏、洪武藏同经对比,版式虽同,但字体差异明显,显然并非一板。且此本字口爽利,并非修印后刷面貌。因未见相同题记的其他经本,而题记时间与碛砂藏修印、洪武南蔵点校刊刻大致相符,推测为明初在南方地区修藏活动影响下的单刻经。

  Lot 3234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

  南宋刻碛砂藏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请印本

  1册 黄麻纸 经折装

  30*11.4cm

  估价:RMB 280,000-300,000

  提要:每板五折,每折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栏,卷端有千字文编号并册次“灭四”,经文计十板,首尾一卷全。另附扉画三个折页并龙纹牌记一个折页,龙牌内正书“皇帝万岁万万岁”,扉画版首右下有小字“新刊佛像太华住山比丘释佛辨舍财敬造”一行。此“太华山”当为云南昆明太华山,明陈文修《云南图经志》中即有黔宁王题《太华山佛严禅寺》一文,而刊记中“释佛辩”或为昆明筇竹寺雄辩法师。雄辩(1228-1301)是筇竹寺创建者,圆寂之后,弟子玄坚继其位,元至大三年玄坚赴京朝圣,元武宗御赐大藏经,玄坚请回大藏后另以圆寂恩师雄辩之名发愿刻成新的扉画当在情理之中。此件“释佛辨”刻成的扉画与《碛砂藏》目前公藏的十余种扉画均不相同,是著录外全新的一种。又册末有洪武二十二年题记,据题记称,此经为云南府昆明县信士赵允中、苏安札、李仲原、观音奴等二十一人合资请印。

  Lot 3238

  明清刻经一批

  明清时期刻本

  约40册另20件 经折装 纸本

  尺寸不一

  估价:RMB 50,000-60,000

  提要:含妙法莲华经卷卷二/卷三/卷七(明万历十二年刻三册,均附扉画,末有刊记);卷第二(明刻一册);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卷第十七/卷第二十(明刻三册)、佛说楼炭经卷第二(明刻一册,首二折抄配)、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下卷(明刻二册)、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卷第一(明刻一册,有扉画,另卷一封面一件,附残扉画)、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四(明刻一册)、楞严经卷第七(清初刻残一册)、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第七(明刻二册),镡津文集(清初刻一册)、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明刻一册)、大智度论卷第二(明刻残一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明刻残一册)、佛名经(明刻残二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钞本一册)、卷第八(明刻一册)、卷第七(明刻一册)、卷第十九(钞本一册)、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第四/第五/第八/第九(清刻残五册);另残本一批约十册;佛经封面封底十八件,藏文刻经二件。

  Lot 3241

  宗镜录卷四十一至五十(宋)智觉延寿集

  清雍正十三年(1735)内府刻龙藏本

  1函10册 经折装 白纸 

  37*12.8cm

  估价:RMB120,000-200,000

  提要:“泰”字十册全函,原函原签,白纸精印,品相极佳。卷四十一开卷有佛说法图一幅,五十卷后有韦驮像,绘制精细,刊印精整,将内府木刻插图细腻婉约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从雍正十三年开始,清内府开始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刊刻清内府的唯一一部汉文大藏经,后世称之为龙藏,共收佛教典籍一千六百余种,比《南藏》《北藏》多五种,乾隆年间竣工,然至民国近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才陆续刷印了二百部左右,传世极少,而又能保存如此完好品相的则更为罕见。

  Lot 3243

  蒙文秘密经卷第四

  清康熙内府刻本

  1册 梵夹装 纸本

  72*24.5cm

  估价:RMB 160,000-180,000

  提要:此为清代宫廷刊刻的第一部大藏经,康熙版藏文《甘珠尔》自二十二年开雕,历时十七年,至三十九年始竣工,史称“北京版”,版藏嵩祝寺,又称“嵩祝寺版”,经文朱印,亦称“赤字版”。全部刊刻、装潢完成后,总一百零九函(夹)。首为藏、蒙、满、汉四种文字刊印的康熙帝御制序文、和硕亲王福全请序疏、礼部尚书介山覆请序疏、参与修撰的105人的职官名录,及藏、蒙、满、汉四种文字刻印的《甘珠尔经》目录,共收佛教经典972种。每函(夹)由外护经板、内护经板、经叶三部分组成。外护经板上、下两块,杉木,出脊描金,髹朱漆,长73.7厘米、宽23.3厘米、厚2.5厘米。内护经板分上、下两块,均长72厘米、宽22厘米、厚2.1厘米,明黄色织锦包衬上护经板中间朱印经名,两侧“合欢门”内各有一尊金碧彩绘如来趺坐于莲花座上的说法图,有十方诸佛、八大如来、七佛、三十五如来、三世佛,并以红、黄、蓝三色织锦(又称三色经帘,其意代表三方佛)覆盖其上加以保护;下面的护经板有精心绘制的四大护法神,从右到左为:财续天母、偌玛堤天母、六臂怙主、财神,经叶长72厘米、宽22厘米,版框长57厘米、宽14.3厘米,每页横八行,四周双边,栏框右侧刊有汉文经名及叶码,左侧为藏文经名、页码。学界一直认为上下内护经板中佛像为彩绘,其实应为版刻填色,而佛像的风格来源于明永乐版及万历版。藏文甘珠尔上下内护经版有三种不同佛版画:一、两边佛像彩绘,中间泥金书经名;二、两边佛像为雕版印刷后填色,中间朱印经名;三、上下内护经版佛画文字均为木板朱印。经叶为双面朱印,经叶码放整齐,经墙彩绘,出幢、鱼、瓶、莲、海螺、盘肠、宝伞、金轮吉祥瑞;为防经叶散乱,一端朱红、墨彩绘制喷焰摩尼图,另一端绘制火焰图,图中用藏文书写该卷经名,装帧极为华丽。康熙版藏文《甘珠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全藏。据载:经版原存于北海大西天大圆智宝殿。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圆智宝殿遭劫掠;民国二十六年又羁火厄,大部分经版下落不明。现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少量此经版,但也是十不存一。

  Lot 3256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

  日本写本

  1卷 纸本

  800*24cm

  估价:RMB 55,000-60,000

  提要:卷末有题记,久安四年(1148年)戊辰三月十五日写/久安五年己巳二月廿九日壬午供养。相当于南宋绍兴十八年。

  Lot 3257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九十一

  日本写本

  1卷纸本

  865*26cm

  估价:RMB 110,000-120,000

  提要:卷末有题记,仁治二年(1241年)……僧定重。相当于南宋淳祐元年。

  Lot 327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三

  日本写本

  1卷 纸本

  920*29cm

  估价:RMB 110,000-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