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收取前期费用拍卖结果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收取前期费用拍卖结果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0601777

更新时间:2024-04-21

发布者IP:14.150.174.76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收取前期费用拍卖结果

  郑幸《袁枚年谱新编》记:(甲午,1774年)三月八日。仪征张东皋招子才赏并头牡丹。

  《诗集》卷二四依次有《牡丹花艳少并头者,真州吴圃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宴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并头牡丹诗》。

  又《诗话》卷十三第三五则云:“甲午二月,予遇真州南监,掣张东皋招观并头牡丹。”其后补注:此“二月”当误,《传谱》从之。

  袁枚著《随园诗话》:“甲午二月,予过真州南监,掣张东皋招观并头牡丹。一时作诗者,无不以二乔为比;独杨鲲举二句云:“似承周召桃夭化,绝胜渔阳麦两岐。”

  大意为:甲午(1774)二月,我路过真州府(仪征)南监时,拉着张东皋招人观赏并蒂牡丹,一时,作诗的人都以二乔比牡丹,唯独杨鲲举的两句诗写道:“就像继承了周公、召公桃之夭夭的天气,却比渔阳的小麦分杈好看。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卷二十四:牡丹花绝少并头者。真州吴园忽有此瑞,三月八日副使张东皋招同赏宴为倡公䜩诗一章而别赠花三绝句:寻春古真州,无春双目闭。春恰知我来,开花比常异。贤哉张大夫!指我看花地。追寻辟疆园,遍历维摩寺。车小穿林幽,草深得路细。果然鼠姑花,双开色奇丽。其旁仙种多,环立押霞帔。送客出红云,分香入洒气。昔闻韩魏公,金带表花瑞。君今宰相家,花也知相示。儿女合欢心,阴阳调燮意。远钟一以鸣,嘉宾亦既醉。我呼东下舟,不借南衙骑。如别花鬘天,愔愔下尘世。人花两难忘,作诗当作记。

  袁枚

  张东皋为张尚文仲子,张尚文之长子为张淇,张淇生张集、张汇、张梁、张维煦,张汇生张照。张照官至刑部尚书。张东皋应为张照叔父。

  王文治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其四十二岁之时掌教杭州西湖之崇文书院,至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春,其为关中之游。本作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时王文治、袁枚等人受张东皋之邀赴仪征吴园赏“并蒂牡丹”。据画中款识,更可证此次雅集时间为乾隆甲午三月八日。

  ‍

  王文治(1730-1802)

  并蒂牡丹图

  177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107×38.5cm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将袁枚、王文治、蒋士铨、赵翼为乾隆诗坛“四家”。四家诗生面别开,时人议论纷纭,若论才艺之全面,恐怕要数王文治为最。方于谷《仿王渔洋论诗绝句四十首》其一:落手烟云泼不休,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丘一壑皆生趣,仅数京江王梦楼。

  王文治

  《墨林今话》《桐阴论画》《海上墨林》《昭代尺牍小傅》《两般秋雨庵随笔》记王文治:

  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书秀逸天成,得董其昌神髓,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梁每自谓不如,盖天分不可及也。刘墉专讲魄力,文治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高宗南巡,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全侍讲魁、周编修煌奉使琉球,邀与供往。琉球人傅宝其翰墨。当时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之语。得快雨堂旧扁,喜甚,乃悬之堂内。于是穷昼夜为书自娱于其间。有论书绝句三十首。虽学董书无其浑厚而轻薄特甚,亦当时之风气使然。世罕知其能画者,间作墨梅,思致清远,笔意劲秀,横斜疎影,以简淡出之。与潘莲巢友善,潘作画,每得文治题跋,为士林所宝。卒年七十三,著《梦楼集》。

  王文治《并蒂牡丹图》局部

  可知,王文治诗、书、画皆擅。四家中,王文治与袁枚交往最洽,这自然与他们的审美取向有关。王文治有诗赠袁枚,《梦楼诗集》卷二十四句云:随园白发领风骚,曲对知音调更高。太傅门庭真广大,传经直到郑樱桃。随园俨然诗坛领袖,其在世之时,蒋士铨、赵翼、王文治是对其“心折”不已的。

  时人指责《随园诗话》中“艳体侧体太多,殊玷风雅”,遂援引梦楼诗句“佛法门墙真广大”云云。可见袁王二人“性灵”相契,意趣同流。《随园诗话》补遗卷二所记:王梦楼太守,精于音律,家中歌姬轻云、宝云,皆余所取名也。有柔卿者,兼工吟咏。又《补遗卷五》称:京口诗人,皆奉梦楼先生之教,诗多清雅,有世子申生小心清洁之意。高君青士风雅妍静,耽于道教,而性爱吟诗,近亦出余门下。风雅多情是袁、王二人同好,故门人中亦多红颜。如骆绮兰、鲍之蕙、王碧云等等。

  王文治《并蒂牡丹图》局部

  不同于袁枚的是,王文治平素参禅礼佛,更于诗书求之禅理,《快雨堂题跋》卷六《刘石庵书卷》云:诗有诗禅,画有画禅,书有书禅。世间一切工巧技艺,不通于禅,非上乘也。当然,对王文治所笃信的佛法,袁枚表现得极其智慧,不辟不信,偶以戏言一笑了之,《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一《戏梦楼》诗云:梦楼见佛不见我,一望蒲团头欲堕。鄙人见我不见佛,行遍香台不作揖。君不必争佛有,我不必争佛无,只问此中方寸意何如?请看世上尊官贵人亦尽有,我果无所求,则亦视有如无免应酬。

  事实上,梦楼是一位极有淡泊素志之人,其《答简斋前辈书》称:“治业诗一生,不敢与世士大夫争名,惟自适其意之所欲而已。”这位梦楼先生没有像袁枚那样成为诗坛领袖,却无意成为书坛大家。王平《探花风雅梦楼诗·王文治研究》论其与袁枚的异同:“王文治较之袁枚最大的缺憾是没有写出像《随园诗话》那样借以宣传自己的载体,同时又乏文集传世,他诗歌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何况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其禅修之道亦愈老愈精,一副与世无争的心肠,嘉庆之后,甚至连诗都不怎么写了,所以,袁枚卒后,东南诗坛领袖的位子腾了出来,但王文治没有很自然的替补上去”。

  本文参考许宏泉著《管领风骚三百年:近三百年学人翰墨》 之《王文治——淡墨探花逸韵仙》一文,援引数处,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