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迎春大拍什么时候征集
逸汝山房主人的收藏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三十载,体宏而质精。其黄花梨紫檀家具、明清陶瓷、掐丝珐琅、宫廷织绣、文房雅玩诸多门类均有重器入藏,兼及谐趣隽品。承主人雅旨,特选明清鼎革之际陶瓷清供九件公诸同好。虽非鼎食之大器,却也是秘藏京华二十余载且纳入重要著录的超逸脱俗之品。遥想山房所藏的三千大千世界,暂得“取一瓢饮”之乐。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明崇祯 青花浮雕荷塘鹭鸶撇口题诗笔筒
“水竹居”款
H:21.5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清笔筒》,马未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24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明清笔筒》,马未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24
“书写隶书: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水竹居。字体半隶半楷,为明末清初瓷器上流行字体。诗文为唐诗人王维做七律《积雨辋川庄作》之颔联,极优美,上句为看,在低处,下句为听,在高处,视觉听觉均获满足。诗人之妙,后被文人所用之,制成笔筒,当为佳品。”
—— 马未都 《明清笔筒》,页24
本品侈口,束腰,尺寸硕大。器身通景绘以荷莲鹭鸶纹,一只翠鸟立于枯杆,与其下的鹭鸶和鸣,寓“一路连科”“一路清廉”之意。殊别之处,即鹭鸶、盛莲、日照、山石以浮雕留白形式体现,略添钴料寥寥,颇具夏日意境。侧旁翠鸟与枯干相对,旋转画面,似有夏秋骤然交转之感。
明 吕纪《烟波鹭鸶图》绢本水墨
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崇祯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笔筒
H:20.7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清笔筒》,马未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18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明清笔筒》,马未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18
“笔筒将此故事环绘于画面,韩信月下疾奔,扬鞭策马;萧何拨马急追。整个画面处理得紧张有序,流云将两人距离拉开,侍从奔前跑后,充分表现了月下急追的紧张情节。这只笔筒尺寸之巨,器壁之薄,画意之工,色彩之艳,为同类作品之冠。”
—— 马未都 《明清笔筒》,页18
本品筒圆口,筒腹,平底,尺寸硕大。内外施透明釉,釉面清亮紧润,极具时代特点。通体以青花为饰,口底均暗刻纹饰,腹部以青花通景绘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图,画面平铺直叙,引人入胜。外壁绘通景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图,萧何马上张望,自山脚转出,后侍簇拥,前兵急追,韩信扬鞭催马,奋蹄腾空,紧张气氛跃然眼前,人物神情生动传神,周围层峦叠嶂,芭蕉葱茏,流云飞卷,草地呈鱼鳞状,布局考究,笔触自然流畅,画工精准爽落,青花发色明亮绚丽。“萧何月下追韩信”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为著名求才典故。韩信投奔刘邦而不受重用,灰心离去,萧何连夜追回,大力举荐,终成大事,后世多比喻对人才的重视与挽留,以之入器厅堂陈设,吐哺握发,鸾翔凤集。
元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滕王阁序》笔筒
“携清”“东山述古”“文章山斗”款
D:18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本品圆口直壁,玉璧底。口沿一圈涩圈露胎,胎质细白坚致。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书写《滕王阁序》全文,字体工整,笔法精细。尾落“携清”及“东山述古”印章款。底落“文章山斗”款。
外壁所书为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滕王阁序》。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明 仇英临宋人画册之滕王阁
苏州博物馆藏
南昌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题写整篇散文,诗文的青花瓷质笔筒在康熙一朝十分流行,通常所书均为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如《圣主得贤臣颂》《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所以以名文书于笔筒,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相得益彰,是康熙时期极具特色的文房佳器。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樵隐”“远古”款
D:19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清笔筒》,马未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33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明清笔筒》,马未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33
本品圆口直壁,玉璧底。通景画面开光,一面扇形,开光内绘钟馗捉鬼图,钟馗手执宝剑,双目圆睁,小鬼双膝下跪,作揖告饶。上落“远古”款。钟馗原为唐明皇梦见之鬼,原为终南山一进士,因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石而亡。后得唐高祖赐袍厚葬,遂发誓为王除天下虚耗妖孽。虽为传说,但被后人用于典故,寓意惩处恶人,深得世人所爱。
另一面以矩形开光,内绘刘、阮入天台遇仙娶妻故事图。传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个仙女,留他们住了半年。后来他们要求回家,到家乡时发现已经过了七世。上落青花“樵隐”款。
此式康熙笔筒常见的装饰题材多有竹林七贤、文人雅士、携琴访友等人物画面,亦有书《赤壁赋》《滕王阁》《出师表》等词赋,而本品无论人物的描绘,抑或景物的皴染,无一不体现着康熙青花瓷的独特韵味,堪称康熙一朝的代表性作品。
明崇祯 青花云龙纹卷缸
H:28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本品敞口,弧壁,口沿露胎。器身以青花通景绘云龙戏水,其双角上翘似鹿,面长似马,鬃毛披散于龙首两侧,身躯占据画面主体空间,尤显形象威猛。龙身或游或隐于海水江崖之间,龙纹身形虬曲,须发飘扬,怒目利爪,粗犷中透露着威严之感。
明末清初时,龙纹常半遮半掩,隐于云气骇浪之中,一身三现,乃至五现。本品之龙纹形象与南宋画家陈容所绘《九龙图》极为相近,二龙追逐于白浪苍茫之间,尽显挪腾变化之态。其用笔均豪纵雄健,进发出龙身无穷变化之神力。本品或为崇祯御窑所制瓷器当中最为名贵之物,其胎骨坚致莹白,颇为沉重,一如康熙时期之糯米胎,龙纹几近万历官窑之风格。此种龙纹装饰纹样十分鲜有,见有落“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之五彩龙纹大盘之龙纹样式与本品如出一辙,绘画技法如出一辙。瓷器绘正面龙者,最早见于明代嘉靖时期,因龙首居中,左右对称,似正襟居坐,又称为“坐龙”,与本品颇有相似之处。
明崇祯 “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青花龙纹盘
江西省博物院藏
遍查公私收藏,此式龙纹仅见于王府定烧之器中,故而本品必然贵为王府订造之物,又逢明末乱世,至今所见甚罕。其工艺之精、品格之高亦胜万历官窑,时人宋应星《天工开物》赞之为“上品细料器”。
清康熙 郎红釉笔筒
W:18.2 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清笔筒》,马未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85
《明清笔筒》,马未都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85
“器底为玉环状加圈足,十分少见。这类器底,余曾见一康熙青花山水笔筒。圈足露胎处施浆白,与器口相同,只是不施釉。高温红釉呈色非常不易,作为笔筒,多年仅见这一只,殊为难得。丁观鹏等绘《陶冶图》之‘圆琢洋采’一开有与此相同者。”
—— 马未都 《明清笔筒》,页85
本品外壁通体遍施高温铜红釉,在高温下氧化铁还原质量颇高,釉面玻璃质感强,清澈透亮,釉汁凝厚,苍郁鲜艳,口沿露白色灯草口,垂釉近足,绮丽稳重,其釉色如初凝牛血般浓艳,乃康熙时期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之作,可谓郞窑红佳品。底置双圈足,罩透明釉。郎窑红一项多见琢器瓶类,文房笔筒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