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英国新加坡迪拜拍场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英国新加坡迪拜拍场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09880030

更新时间:2024-04-05

发布者IP:183.46.217.118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英国新加坡迪拜拍场

  《云涛石》

  宋 黄庭坚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北宋苏轼(1037-1101)在其两名篇:《怪石供》与《后怪石供》之中,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后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称。于是各种浑然天成,不假雕琢,又可“小中现大”的供石不仅成为文人卧游清赏的对象,也与砚山、笔格等文房用具相互结合。

  史上最知名者当为北宋米芾(1051-1107)的“宝晋斋研山”,据清代翁方纲(1733-1818)考证,米芾尝得两砚山,皆为南唐旧物,后分别被薛绍彭、苏庵基两人易去,从此不复得见。据说米芾怀念被易去的砚山,作《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以及一幅《研山图》以为追念。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在米芾眼中已化为自然万象之缩影,笔下赋予各种情思想状,如潭、龙怪、黑云、电痕等,文人对于砚山的情感,及其想象力之丰富由此可见。

  中国嘉德2023秋拍首次推出赏石专场:《六如—中国古代赏石》,呈现28件精品赏石,其中大部分为案头赏石,质地包含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淄博文石、栖霞石等,形态各异,巧趣天然。

  Lot 4814

  明“六如”款太湖石山子

  21×11.5×14 cm

  中国文人的赏石之好,大抵可以归结为中国文人山水之好的缩影之一。自然万物天造地设,千山万水都是无尽之藏,但只能想着“过眼即拥有”,怎么样都搬不进家里来。于是历来无论书画、造园、制器,以山水或山石为表现主题,既是借双手表现心中对自然的向往与哲思,又是将天地灵气纳入斋中、家中、手中的心思。而赏石,大者置于园中,成为一座园子中可以闲散游玩的景色,小者置于案头,亦足以令人思接太古,神游万里。宋代徽宗以赏石作《祥龙石图》,米芾见怪石而附身下拜,更有苏东坡以《枯木怪石》开文人画之先河,而《云林石谱》《素园石谱》等书对赏石的品头论足,则为赏石之好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此“六如”款赏石呈黄褐之色,表面肌理皱而能润,其状似方似圆,凹凸有态,周身遍布石穴,细观之如夏云奇峰,其形状不可捉摸,又如灵岩古穴,其幽深不可探究。《云林石谱》云:“石乃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此石于“痩、漏、透、皱”四项中皆能兼得其美,目之为“奇怪”当为不谬。此种石古人或称之为“通穴”,盖云石穴如人之“窍”,其穴越多,则灵气畅行;又常为其配特制底座,闲来于石下焚香,香烟遂于石穴中盘桓缭绕,如云似雾,令人如入灵山胜境之中。

  石下有篆书“六如”二字款,镌刻精妙,篆法古雅,当非俗工所能为之。“六如”为明四家之一唐寅之号,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擅诗文,精于书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诗文上则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人的风雅玩好至明代为巅峰时期,明人对于造园、制器、家具、书画乃至花草虫鱼无不讲究,唐寅的好友沈周与文征明就是文人造园的始作俑者,此石落以“六如”之款,若门外微雨,鸟声依稀,对此石焚香默坐,不正可以想见古人之风流倜傥?

  状态:底部篆书阴刻:六如(介如),所有孔洞都为古代人为修治,通体包浆都十分熟旧。底座时代偏晚,约为清代。

  Lot 4806

  明早期 英石山子

  13×8.7×10.2 cm

  山子深青灰色局部泛黄,有如家具般的束腰结构,不但稳定,更有北宋大山大水式山水画中近景的处理手法,又增添平远的空间,极具视觉想象力。束腰之上层叠交错,整体呈现倾斜之状,使三角形的构图内富于动感。可多面观赏,面面不同,巧趣天成。

  状态:周身土沁非常明显。

  Lot 4804

  明早期 栖霞石山子

  15×7×9.7 cm

  山子皮色黄中泛红,包浆厚重。周身起伏纵横,崎岖不平,面面不同,面面可观。一面似“山”字,中峰与左峰同向斜出,有倾倒之态,极具险峻之势,又具视觉张力。然而却被右侧和缓的小峰压住,此峰虽小,中间的沟壑又似河流,将其与中峰切断,然而正是这种距离的拉伸感,给予了视觉上的平衡,也稳住了中峰与左峰的倾斜,具稳定性。换个角度看,却是另一番风景。

  状态:周身有土沁,底部有古代人为修治痕迹。

  Lot 4823

  明 太湖石山子

  25×7.5×11.5 cm

  山子浅灰白皮,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天然孔洞,这种太湖石又被称为“弹子窝”。杜绾《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嵌空穿眼宛转险怪”、“纹理纵横笼络隐起”、“遍多坳坎”,便是此种,备受宋人推崇。

  状态:无古代人为修治痕迹,孔洞为天然形成

  Lot 4803

  明早期 淄博纹石山子

  14.2×7.4×16 cm

  山子如烟草灰色,包浆油润,中间自上而下一条深深的沟壑在视觉上将山子分为左右两峰,增加纵深感的同时,又高低错落。一边瘦削陡峭,表面略显平滑,一边厚重和缓,表面却石纹纵横交错。两峰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粗糙一光滑,遥相呼应,却又紧紧相连,共同构成三角形构图,十分稳定。斑驳的表面显示了岁月的痕迹,具观赏性。

  状态:周身无土沁及古代人为修治痕迹,且有明显的次生皮。

  Lot 4822

  明早期 灵璧石山子

  26×12×36 cm

  山子皮色青灰带黄斑,周身石纹深厚,纵横排列,块面起伏如大刀阔斧,率性肆意,具宋代书法意趣。整体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背面平坦。

  状态:周身有土沁,两侧背部底部有丰富的古代人为修治痕迹,背部为古代人为修平。

  Lot 4802

  明 淄博纹石山子

  11×7×17.5 cm

  山子皮色浅灰泛白,整体形状似陡峭的山峰,高耸直立,石质紧密,线痕细密如牛毛,纵横交错,起伏有致。中部数个天然的孔洞,如山间小路,崎岖而上,于厚重和险峻中增添透气感,面面可观,如诗如画,包浆油亮,有年代感。

  状态:周身无明显土沁,无古代人为修治痕迹。

  Lot 4821

  明 灵璧石山子

  42×12×21 cm

  山子皮色深青灰,包浆厚重,如山峦层叠。底部一条横向的沟壑将山子自上而下一分为二,上部也左右分立,于是右侧立峰具有了险峻之势,生怕一不小心会掉下来上部,极具张力。左侧横峰宽厚博大,极具稳定性,压住了右侧立峰的断裂感,在视觉上平衡了这种险峻,小孔洞若隐若现,增加了纵深感。整体轮廓起伏和缓,也使山子增添了些许秀美之姿。

  状态:周身有明显次生风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