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提示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服务中心
漆器在我国已有8000年历史(1),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为天然大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器,距今7800-8300年。它与传统手工艺中的陶器、瓷器、玉器等皆是中国人的发明与创造。
我国第一部见于著录的专门漆书是五代时期朱尊度撰写的《漆经》,可惜已失传。《髹饰录》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漆器专著,作者黄成,号大成,又名黄平沙,明代隆庆(1567-1572)前后的一位著名漆工。明天启五年(1625)《髹饰录》又经浙江嘉兴斜塘的著名漆工杨明逐条加注,并撰写了序言。黄成的《髹饰录》比较全面地记述了有关漆器工艺的方方面面。《髹饰录》共分干、坤两集,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髹饰录》是今人了解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漆器品种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大家王世襄先生用毕生精力为其作注,终成《髹饰录解说》,变原书隐晦难懂为通俗易懂,并引用231件文物来说明问题,并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髹饰录》的内容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不仅提高了《髹饰录》原有的史料价值,而且使《髹饰录解说》成为一部重要的漆工艺研究著作。《髹饰录》中记载唐代已有雕漆:“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粗精,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2)”
图1 宋 剔红双螭灵芝纹圆盘
©上海博物馆藏
雕漆是在木胎上或金属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厚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雕漆器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因所雕漆色的不同,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彩、剔绿、剔黑、剔犀等若干品种。雕漆成为唐代以降漆器的主要品种,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考古发掘尚未有唐代雕漆出土,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剔犀云纹小盒从漆质、造型、纹样皆早于唐代,值得关注与研究(3),这件剔犀小盒是李经泽先生捐献的。
出土与传世的宋代漆器有单色素漆、描金漆、戗金漆和雕漆。雕漆只见剔红、剔黑和剔犀三个品种。浙江温州博物馆收藏有出土的剔红残片,花卉纹样雕刻的十分精美,弥补了国内出土宋代剔红漆器的空白(4)。上海博物馆近年公布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南宋剔红双螭灵芝纹圆盘(5)(图1)。宋代剔黑漆器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收藏在日本,著名的有婴戏图盘和醉翁亭图盘等(6)。十几年前浙江省博物馆公布了一件北宋剔黑牡丹纹带柄铜镜盒,弥补了国内无剔黑漆器的空白(7)。
南宋剔犀漆器国内出土了十几件,主要出土地点是福州闽清、茶园山,山西大同,四川彭山,江苏武进、张家港、江阴、金坛等(8)。南宋剔彩漆器201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亮相,即李氏家族漆器拍卖的第三场封面作品(9)。此件宋代剔彩螭龙云纹盘圆形,直径17.9厘米,折沿,平底,矮圈足。髹红、黑、绿、黄四色漆。漆匠充分利用各色彩漆,雕成一条黑色螭龙,回首,双眼圆瞪,毛发飞扬,肢体卷曲,手握灵芝腾跃于云海之中,灵芝花叶随云纹飘荡。龙身灵动自然翻转,朱黑二色随身影显色,层次分明,浑然天成。螭龙游弋在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随剔刻显现朱、黑、绿三色,画面气韵生动。剔彩最下一层以黄色为底色,在剔刻时遇黄色层则止,黄色既是装饰色也是提示色。盘外壁雕菊花、茶花、荷花、牡丹等四季花卉。底髹黑漆,有牛毛断纹。此盘2004年曾于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展出(10)。
图2 明宣德款剔彩林檎双鹂大捧盒
©故宫博物院藏
剔彩是雕漆中的一个品种。明黄成《髹饰录》曰“剔彩,一名雕彩漆。有重色雕漆,有堆色雕漆,如红花、绿叶、紫枝、彩云、黑石、轻重雷文之类。绚艳悦目。”《尊生八笺》:“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传世甚少”。剔彩漆器就是在器物上用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漆上去,每层若干道,使各色都有一个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剔彩的漆色一般有红、黄、绿、紫、黑等色,需要某种颜色时,便剔去在它以上的漆层,露出需要的色漆,并在上面雕刻花纹,一器之上具备各个漆层的颜色,达到五色灿烂的效果。
所谓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就是用这种方法雕刻出来的。剔彩漆器何时出现,各种文献均无记载。在这件剔彩螭龙纹盘出现之前,最早的剔彩漆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宣德款剔彩林檎双鹂大捧盒(图2)。笔者多年前曾撰文说“从这件作品的完美程度看,剔彩漆器很可能在宣德之前已出现,只是目前尚无足够的材料和实物证明,有可能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会有早于宣德时期的剔彩作品出现。”李氏家族递藏的宋剔彩灵芝螭龙云纹盘虽不是考古发掘品,但也证明了笔者早年的判断。
历代文人、工匠对宋代雕漆无不极尽赞美之词,明张应文《清秘藏》:“宋人雕红漆器,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若图画,为绝佳耳。”明黄成《髹饰录》:“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陷起圆滑,纤细精致。”谢堃《金玉琐碎》:“宋人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竞有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明人陈继儒《泥古录》中记载了宋代剔红桂花香盒。
图3 北宋 定窑白釉内刻花螭荷莲纹折腰洗
©故宫博物院藏
图4 北宋 剔黑螭龙纹盒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图5 宋 剔黑双螭龙云纹盒
©日本冈山市林原美术馆藏
图6 宋 剔黑双螭龙衔灵芝纹盒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件宋代剔彩螭龙云纹盘,虽为一例孤品,但从器形看,宋代定窑、钧窑皆有相同造型的盘;从纹样看,螭龙云纹与故宫博物院收藏定窑盘(图3)、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剔红螭龙纹盘(见图1)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三件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定为宋代剔黑漆盒的纹样与该件剔彩漆盘的螭龙纹、云纹具有相同的时代风格。第一件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北宋剔黑螭龙纹盒(图4),两条灵动的螭龙在云海中遨游,螭龙形象与宋代玉器纹样也相同(11)。
第二件是日本冈山市林原美术馆藏宋剔黑双螭龙云纹盒(图5),此盒通体施黑朱二色漆,黑漆雕成花纹,纹饰间露朱漆素地。盖面双螭龙皆口衔灵芝,盒壁雕饰云纹一周(12)。第三件为欧文伉俪捐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13),盒上所雕双龙亦衔灵芝,周围祥云缭绕,深色朱漆为地,而盒身立面与盖同样饰以祥云(图6)。三件黑漆盒的造型皆相同,特别是盖的纹样,都是盖面及盖壁纹样为一体设计,李经泽先生称为“盖连肩式”。是次保利香港拍卖的宋代剔彩灵芝螭龙云纹盘,器型雅致,纹样设计精妙,螭龙灵动飘逸,历经千年,仍品相完美,堪称宋代雕漆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