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率真高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发展史
Lot 0149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
元刻本
(唐)韩愈撰 (宋)朱熹考异 王伯大音释
1函8册附书箱纸本 23.7×14.9cm
估价:RMB 2,000,000-2,800,000
提要:
1.公藏体系中元刻全本均为珍稀善本,私藏体系更寥若星辰。此书传世稀罕,全书无抄补,保存极为完好。卷前宝庆三年王伯大序、姓氏、目录等俱全。国家图书馆研究员赵前老师特有撰文,引傅增湘先生语,称“艺林之瓌宝”。
2.此书以南宋末麻沙本为底本刊刻而成,经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为自《昌黎先生集》成书后至宋诸多版本中之名品。
3.此书汇集宋人校勘、注释韩集成果之作,虽为书坊编纂,但因其保留不少今日早已失传的宋人校注,故颇具价值。
4.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著录P1199。
Lot 0150
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
18册附书箱 纸本
28.5×16cm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提要:
1.此拍品较台北故宫本多五卷,可补沈氏本之缺。
2.《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著录为元刊本。
3.此书之版本源自宋刻,然宋刻今已不存,唯存元刻本,故版本价值极高。
4.大陆公藏的《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即便放宽年限到嘉靖以前,也仅有四种,均为馆藏级藏品。
5.此本为三十五卷,含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十卷,续集存卷六至卷十,仅缺五卷,与元版而言,几乎为全帙。
6.此书成书源于南宋理学对科举的重视,是重要的科举史料文献。内容博采经史百家之异同,历代制度之沿革,广泛涉猎政治、军事、人文、地理、思想等方面。此书的特点是对每一项内容都尽可能追本溯源,详述历代制度之沿革,以贯通古今,尤其是对宋代的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叙述最为详明,这些资料后来史志多所未详,因此它又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7.本件拍品符合国家珍贵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132-134页。
Lot 0092
北宋崇宁藏鼓山大藏《正法念处经卷》 (所见品相最佳本)
北宋绍圣四年(1097)福州东禅等觉院刊崇宁万寿大藏本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1册附木盒 纸本 30.3×926.6cm
估价:RMB 3,000,000-3,500,000
提要:
1.“鼓山大藏”,指福州鼓山涌泉寺散逸出来的钤有“鼓山大藏”印章的《崇宁藏》本,是崇宁藏中印刷较早者。《崇宁藏》北宋元丰二年(1079)在福州东禅等觉院开雕,后期有南宋到元代补版,而其中的“鼓山大藏”均为早期印本,为著名的北宋刻本。
2.《崇宁藏》为南方系统的第一部大藏经。国内所存数量稀少。其中“鼓山大藏”仅有零本残卷,且几乎均藏于公藏图书馆、博物馆,总数量不过一、二十册左右(国家图书馆最富,仅收藏有8册“鼓山大藏”零本)。私人收藏极少。“鼓山大藏”之名,随历史流传益增盛誉,“鼓山大藏”之物,却“洛阳纸贵”,一册难求。
3.“鼓山大藏”印,实物所见者有三种样式:长方形朱印、长方形墨印、正方形朱印。此册内首、中、尾三处钤“鼓山大藏”长方形阳文朱印,4.3×1.3厘米,朱红水印,印文凸出纸面,古朴端正,清晰完整,印色沉着。卷尾钤 “张华印造”长方墨印,3×0.9厘米。册内有刻工名“忠”。末版刊“十四帋尾”。
4.本件《正法念处经》卷十七,书品为流通所见品相最好的一册。此1卷1册为全本,总长达926.6cm,即9米余,宋藏样式书衣,磁青纸质封面,泥金书经签,与国图馆藏本一致。
5.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出版:《宋版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中国书店,2019年10月。
Lot 0091
南宋思溪藏 杂譬喻经上下二卷全(南宋原装)
南宋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院刻本
1函2册 纸本 上卷29.7×635.6cm下卷29.7×715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提要:
1.此书上下二卷全,在现所见思溪藏本中极为难得,可称为南宋全本。
2.原始宋代装帧,每册封面为宋人手书经名,每册封皮为完整的宋代大藏经专用细木圆棍作引边,此装帧形制始自崇宁藏,至元代普宁藏即改为左右压页护衣。此宋代原装帧,在传世的所见宋版经书中至为罕见。
3.千字文编号“写”,卷端下方有刻工“冯辛”“黄常”“黄念六”“金义”等皆为思溪藏刻工,另有刻工“李谋”失收(著录:《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第230页)。全经首尾完整,卷末附释音。
4.经本中“恒”字缺末笔,避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名讳。思溪藏中一般不避讳宋代皇帝名讳。此经避讳与当时皇家请印大藏经有关,此经即为宋代皇家内府请印本。
5.思溪大藏的经板在南宋末年毁于兵火,故思溪藏皆宋板宋印之本。此宋版思溪大藏佛宝历经近千年而能有如此完整、保持原装帧及品相完好,可谓珍若拱璧,稀有之至。
6.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Lot 0870
海内孤本《魏王子晋碑》
1册25开附书箱锦盒 纸本
27.2×15cm(27.2×30cm/开)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说明:
1.海内外所见所存魏王子晋碑之拓仅此一件,著名碑帖专家仲威在其著作中特有撰文称“海内孤本”。
仲威文节录:此碑书法在《孟敬训墓志》与《张猛龙碑》之间,堪称魏碑名品。然北魏碑拓不同于汉唐碑拓之处在于古拓罕见,这与古人书法好恶和收藏习惯密不可分。此册经沈树镛、褚德彝审定为“宋拓本”。笔者觉得碑帖若论文物价值,当首重传世的珍稀程度,次重捶拓之年代,此碑未见第二传本,故可称为“海内孤本”,其价值与地位完全可与赫赫有名的《张黑女墓志》埒名。
2.此碑立于北魏延昌四年(515),原石已不存,内容为道教中神仙人物周灵王之太子登仙美文。宋代赵明诚《金石录》、郑樵《金石略》著录条目,明清人著作亦未详载,可见此碑宋代仍存,而拓本自古极罕,此册为孤拓久矣。
3.此册旧为顾沅赐砚堂所藏,同治丙寅(1866)为沈树镛重金购得,审为“宋拓旧本”,因碑文漫漶,延请魏锡曾代为释文,后经胡澍校勘。
4.此本迭经沈树镛、徐康、徐士恺、费念慈、蒋祖诒、叶恭绰、章士钊等名家鉴藏,有沈树镛、胡澍、褚德彝题跋,龚袗(即龚橙)题观款,徐康、刘铨福等题签,朱印粲然,流传有绪。
5.叶昌炽《语石》论碑拓之孤本:“原石已亡,海内又无第二本,是谓孤本,较之欧、虞宋拓,尤可矜贵。”是为对孤拓价值充分且客观的肯定。此本被历代收藏家所重,视为“宋拓”,意为珍贵。
6.书法方面:王子晋碑书风与同时期的北魏《张猛龙碑》(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多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度完备,体势精雄,皆出于北魏一流书家巨匠之手,故当推为北碑之冠冕。魏碑书风变化丰富,要以雄强恣肆为主。然穷乡儿女造像,虽云雄健,不免流于野道,即使龙门诸刻,也有过犷之嫌;元氏诸志,虽不乏点画精致之品,又伤之平板,缺乏变化;此碑则众美兼备,奇正相生,用笔雄健,气骨崚嶒,其结字谨严之处,不在唐楷之下,点画舒张,如长枪大戟,雄奇中有逸气,可以说是魏碑书法的典范。碑额字体则兼有郑文公、始平公二碑碑额之长,有一种宽绰雄浑的美感。
7.相较古籍、雕版易秘藏的特性,碑之树立意为广而告之,在漫长历史中,传拓不绝。因此出现孤本的几率很低。而书籍中的孤本相对石刻而言数量要多得多。从收藏角度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孤本碑帖不仅是人无我有,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8.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
1.(清)沈树镛《汉石经室题跋》P84,上海远东出版社。
2.郑文焯,《八代碑目广记》手稿,晚清民国间手稿本。
3.《历史文献(第十六辑)》p368(沈树镛题跋部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据上海图书馆藏沈树镛金石题跋辑录稿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4.仲威,《碑帖鉴定要解》p195-200,上海书画出版社。
参阅:
1.(宋)赵明诚撰,《金石录》卷二。
2.(宋)郑樵撰,《通志 金石略》卷上。
3.(清)武亿编,《偃师金石遗文记》卷上(转引自郑樵《金石略》)。
4.(清)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 语石异同评》卷十。
5.仲威《碑帖鉴定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鉴藏印:
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白)沈均初收藏印(朱) 郑斋金石(白) 树镛审定(朱) 沈氏金石(白) 郑斋所藏(白) 均初(朱) 树镛(白) 均初(朱) 胡澍私印(白) 胡澍审定(白) 荄父(朱) 费念慈印(白) 徐康(朱) 曾在徐子静处(朱) 神明竟(朱) 徐康私印(白) 翰卿眼福(朱) 斗庐藏古(朱) 松窗(白) 德彝(朱) 褚德彝印(白) 松囱(朱) 松囱审定(朱) 碑英阁(白) 蒋祖诒印(白) 蒋祖诒读碑记(朱) 谷孙(白) 乌程蒋祖诒藏(朱) 蒋祖诒(白) 谷孙秘籍(朱) 叶恭绰誉虎印(白) 遐庵眼福(朱)恭绰(白) 恭绰(朱) 恭绰(白) 遐盫(朱) 遐庵(白) 遐公(白) 叶恭绰(白) 番禺叶氏遐庵珍藏书画典籍之印记(朱) 叶恭绰(白) 章士钊印(朱) 行严(朱) 长沙章可(朱) 墨花盫(朱)
[本件拍品为古代书画夜场Lot 0870]
Lot 0176
明拓 唐卫景武公碑(吴湖帆、何焯长跋)
明拓本
1册28开 纸本 32.1×15.7cm
估价:RMB 50,000-55,000
提要:
1.是碑又名《卫景武公李靖碑》,正书,全碑计三十九行,每行八十二字,额篆二十字,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此碑立于唐显庆三年(658)碑在陕西醴泉南十里昭陵,昭陵诸碑下截自唐宋以来多被凿损,而此碑凿损较少,可彰显唐碑之风。
2.此册保存完整,册内藏章琳琅,内含何焯、吴湖帆二人长跋,言:此册犹有明中叶拓本字口俱完好,可珍斑剑卌人尚未泐,较近时所拓多至二百余字,更可宝也。
题跋释文:
1.王家令正书体,源出于萧阮,亦采掇同时虞、欧、褚三家胜处,故大夫《书品》,谓之“碎玉残金”。张怀璀《书断》独推其“工草及行,尤善章草”,今乃无一行可寻。窦泉《述书赋》所称“洛州长史德政二贾碑,极峻利丰秀”。二贾为敦颐、敦实,史所谓常棣者。石刻今亦亡。赵明诚《金石录》有洛州刺史贾公清德颂,则云无书撰人姓名,大抵当时已残阙矣。余所见石刻,正书仅少林寺中《天后御制诗并书一通》及此《卫景武公碑》二种。此碑字最多,下截已泐而尚存大半,虽不得宋拓旧本,然已足供临池之助矣。康熙后壬寅夏首,何焯题。
2.昭陵诸碑旧本,只半截无有全者,若《崔敦礼》《顺义公》《杜君绰》《姜柔远》等,已磨灭,几等无字矣。惟《卫景武公碑》,差可辨识。此册犹犹明中叶拓本,字口俱完好,可珍。斑剑卌人尚未泐,较近时所拓多至二百余字,更可宝也。庚午(1930年)四月,适盦老哥鉴家出眎,聊识数语,以志眼福。丑簃吴湖帆。
钤印:丑簃长乐
鉴藏印:子孙永保、金石奇缘、适盦、紫东珍藏、紫东眼缘、紫东珍赏、钟来审定
说明:
张钟来(1881-1951)字紫东,号适盦,苏州人,为吴湖帆姻亲,并有同好。擅书法,喜昆曲。
何焯(1661-1722),字润千,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当时人便争索何书,更有以重金争购其手校本。
吴湖帆,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别署丑簃、湖帆。祖父吴大澂,外祖父沈树镛。因家族传承与滋养,于书画等领域极富收藏。而其本人尤看中碑帖收藏,故常用斋名“四欧堂”“丑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