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书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服务中心

名称:授权书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服务中心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03455378

更新时间:2024-03-28

发布者IP:168.235.203.243

详细说明

  授权书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服务中心

  Lot 2062

  吴昌硕刻“木鸡”

  1882年作

  印文:木鸡

  边款:周宣王养斗鸡,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如木鸡矣,壬午夏日,缶道人吴俊。

  材质:青田石方章

  1.6×1.6×4.3cm

  估价:RMB 250,000-350,000

  出版:

  1. 《吴昌硕印谱》邹涛辑,1998年。

  2. 《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P392,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

  3. 《日本篆刻家协会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 日中名家刻印选》 P79, 日本篆刻家协会编,2009年。

  4. 《襟吴带泠——篆刻、钮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5. 《苦铁印选》,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6. 《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出版物封面

  说明:39 岁这一年,吴昌硕书“道在瓦甓”赠与其友金俯将,友以家藏古缶以报之,其兴奋不已,作《缶庐诗》一首,自此遂以“缶庐”为别号,此后又得明拓《石鼓文》。同年又移居苏州,期间寻师访友,结交了众多金石书画家,便览江南名家所藏金石拓片之真迹及玺印原作等,眼界得以大幅提升。吴昌硕的篆刻在技法上打通了浙、皖两派的壁垒,继而将重心转向秦汉印当中,深入研究汉砖文,陶文,封泥等。此时期的作品风格基本在秦汉、封泥间,已初具风格。

  此方吴昌硕刻“木鸡”自用印作于壬午年夏,即是吴昌硕 39 岁这一年。吴昌硕好《庄子》,印文内容常由此出。本印印文内容“木鸡”取自《庄子 达生篇》,边款内容亦由原文所摘。本印在篆法和章法及边栏的处理上都明显取法自先秦古玺,十分高古。此时期吴昌硕所见玺印原作众多,当是受此直接影响。尤其残破的边栏的与“鸡”字的左半部若即若离,实为绝妙,突显其所求“鸿蒙”之意。此外,或许是对四月所得明拓之《石鼓文》有着深刻地感受,在篆法上也能明显看出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热切追求。同时以楷书边款节录《庄子》,“三角点”组成的线条生动泼辣,各字大小参差然错落有致,整体章法虚实变化丰富,风格上仍有着较为明显的浙派特征。通过此印,我们或可了解吴昌硕前期的印风转变的一个侧面。

  另外,此作在国内外均有多次出版。

  作者简介: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Lot 2063

  吴昌硕为赵序贤刻自用印

  1887年作

  印文:赵序贤

  边款:序贤先生索刻,丁亥六月,昌石吴俊。

  材质:寿山石方章

  1.5×1.5×7.6cm

  估价:RMB 50,000-80,000

  出版:

  1. 《吴昌硕印谱》邹涛辑,1998年。

  2. 《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P392,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

  3. 《日本篆刻家协会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 日中名家刻印选》 P79, 日本篆刻家协会编,2009年。

  4. 《襟吴带泠——篆刻、钮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物封面

  Lot 2060

  王福厂刻“桐香馆”

  1943年作

  印文:桐香馆

  边款:癸未花朝,福厂仿次闲法。

  材质:寿山石扁章

  3.2×1.3×4cm

  估价:RMB 50,000-80,000

  出版:1.《福庵印稿》民国自钤本。

  2.《日本篆刻家协会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 日中名家刻印选》P232,日本篆刻家协会编,2009年。

  3.《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一一西泠四君子书画篆刻作品集》P47,西泠印社、日本篆刻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日本丁鹤庐研究会编,2017 年。

  4.《襟吴带泠——篆刻、钮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5.《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出版物封面

  作者简介: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禔,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

  Lot 2100

  齐白石为于建刻巨印“造孽者众任怨则独非得策也”

  1924年作

  印文:造孽者众任愁则独非得策也

  边款:甲子五月,白石为于建兄刊,时在京师,看刊者孔才。

  材质:寿山石方章

  7.9×7.9×5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备注:贺孔才旧藏。

  出版:1.《襟吴带泠——篆刻、钮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说明: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 友人黎松厂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 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讖碑,刀法一变。再后喜叁公山碑, 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 戊辰冬十月,齐璜白石山翁自序,时居燕京。”

  此为1928年齐白石为其《白石印草》所题之跋。由此我们可清晰的看出白石老人印风形成的大致轨迹。自32岁正式习印起,白石翁先从浙派之丁敬与黄易入手,此时期的学习为其之后的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十年之后,他又逐渐拓宽视野,由《二金蝶堂印谱》展开了其对赵之谦印风的探索与学习。作为融汇了浙派与皖派的划时代篆刻家赵之谦,其对齐白石的印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停留在印面风格,更是在篆刻与篆书创作的认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打破以往对篆刻一般认知,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一切金石资料,真正地践行以金石入印的思想理念。与此同时,齐白石还在各方面分别借鉴了吴昌硕,黄牧甫的印风。而此二人的印风亦是直接受赵之谦风格所影响的,与白石翁之所求也大抵相近,故而对此二人印风有所吸收学习。55岁以后,齐白石更是直接冲破了近人印风之束缚,开始了其个人面貌的探索。受赵之谦所影响,其对汉篆之《祀三公山碑》格外地青睐有加。这种“似篆非篆,似隶非隶,遒厚淳朴”的书风直接影响了齐白石篆刻的章法的形成。其后在刀法上,又有《天发神谶碑》对其产生影响。自此开始,齐派印风逐渐走向成熟。

  据边款可知,此方白文大印为齐白石于1924年所作。此时的白石翁正值花甲,正当其个人风貌形成之际。就风格来看,已然脱去了中年时期对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学习痕迹,在篆法与章法的布局上来看,都能明显地变现出了《祀三公山碑》或是“秦诏版”的要素,单刀直冲的刀法亦是体现了来自《天发神谶碑》的意趣。而这种独特的刀法,可以说是齐白石最大的成就之一,凭借其臂力之强劲,在印面上形成纵横捭阖之势,实在别开生面。就本作而言,脱落自然的单刀刀法与纵横平直的篆法相结合,形成了强势霸悍的视觉效果,且借由该印的巨大尺寸将这种霸悍的齐派印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边款中所提之“看刊者孔才”是为彼时名动京华之贺家孔才。作为白石老人的早期弟子,贺孔才长期以来被学者较少关注。他出身名门,是享誉旧京的文人。据《齐白石手批师生集》中收录的关于《孔才印草》的批阅可知齐白石对贺孔才得篆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评价基本集中于20年代至30年代之间。就其本人的篆刻印风来看,白石翁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可以说其很好的继承了齐白石的印风。对其,启功先生曾如此评价:

  “近代印人,以缶翁为初祖,以久居海上,不佞未获奉手。若北地分灯,则以白石老人为龙象。而继席拈锤,必推孔才贺公为巨擘,以学养既深,识解尤卓,不目拘于下者。”

  Lot 2085

  王镛刻“宁朴毋华”

  印文:宁朴毋华

  边款:1.宁朴毋华。丁卯秋杪,王镛。2.宁朴毋华。丁卯新春,王镛。

  材质:青田石方章

  3.8×3.8×5.8cm

  估价:RMB 250,000-400,000

  出版:《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作者简介:王镛,别署凸斋、寸耕堂主人。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