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成交原因征集热线
荷(莲)是中国人喜欢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占了一席之地。周敦颐《爱莲说》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历代文人画家之爱荷,正与这种公认的隐喻意义相关。但宋代以来,画荷者不衰,却不是因了理性喻意,而是由于画家们创造的荷花各个不同,各有其美的价值。
Lot 1331
红荷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思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41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60.5×66 cm.约3.6平尺
无底价
八大的荷,奇而简,清狂冷逸,寓静于动。金冬心的荷,淡而平,素朴拙稚,意趣悠远。吴昌硕的荷,重而厚,沉凝圆浑,苍古遒媚。齐白石画荷近吴昌硕,而多天真与生气。潘天寿独成一体,尖利雄怪,寓动于静,虽与八大、吴昌硕有承继关系,面貌却绝不相同。
Lot 1332
荷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水墨纸本
庚午(1990年)作
题识:庚午年夏日,思聪。
钤印:周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39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68.5×69.5 cm.约4.3平尺
无底价
近人画荷,多摹仿前人,独创者寥寥。周思聪画荷,无吴昌硕、齐白石之金石笔力,亦无潘天寿之奇崛气质,不以笔线见长。她巧于用墨,但不是没有控制的晕染一片。她适当利用现代水墨家造肌理的方法,但从不依仗肌理的偶然效果。她关注的荷花,不是它的结构与色相,而是它的存在状态——荷景,即荷叶、荷花在空气中、雾霭中、风雨里的情状。
Lot 1333
朝露图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朝露图。思聪写于藻鉴堂。
钤印:思聪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48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69×46.5 cm.约2.9平尺
无底价
没有鸳鸯、翠鸟相陪,亦无蜻蜓、蝴蝶相伴,似近又远,似影如幻,迷离扑朔,让观者感受到的,不是具体的花、叶、苞、茎,只是一种诗意的情境。使人想到“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或“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那样的诗句。她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一种梦幻。那里面,宁静,清净,平淡,和谐,远离尘嚣,天人合一。
Lot 1334
荷香图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水墨纸本
钤印:思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45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44×39 cm. 约1.5平尺
无底价
周思聪的人物画,如我在《心欲静,忧未歇》一文中说过的,在八十年代经历了由强烈社会性主题向平凡生活主题的转化,即由关注庄严崇高转而关注清隽平朴,形式上亦由浑厚凝重演为俊逸细腻,“画家的精神意向,也由直感于评价人生深入为咀嚼人生” 这一变化,既是艺术风格的转折,亦是周思聪心路历程的转折,标志着她更切实的回到了自我以及艺术上的成熟。
Lot 1337
周总理视察地震灾区习作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周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区习作。思聪。
钤印:思聪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57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1.本拍品为周思聪创作其代表作品《人民和总理》(现藏于中国美术馆,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时的局部习作。
2.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54.5×41 cm.约2.0平尺
无底价
《人民和总理》 151x217cm 1979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Lot 1341
月光如水照缁衣
卢沉1935-2004
镜心 设色纸本
1972年作
题识:月光如水照缁衣。七二年岁尾草稿。
钤印:卢沉之印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25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111×94.5 cm. 约9.4平尺
无底价
“表情是淡的,衣服和周围环境是淡的,画家的抒情乃至笔墨风格也是淡的。……人物无激动表情无强烈动作;或默默相视,或似不相关的坐在一起;景色也是空空的,一切都在无言、无声中。淡而不枯,淡而有味,只是那“味”很难叙述,只能靠观者品味。
Lot 1338
芭蕉林边
周思聪1939-1996
立轴 设色纸本
庚申(1980年)作
题识:德羲画师清正。庚申春月,思聪。
钤印:思聪墨趣
鉴藏印:杨染石鉴藏书画印
出版:《青春》(1980年11月号),封面,《青春》编辑部,1980年版。(局部)
69.5×46 cm.约2.9平尺
RMB 50,000 – 80,000
Lot 1339
蕉荫小憩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设色纸本
丁巳(1977年)作
题识:蕉荫小憩,丁巳年冬思聪。
钤印:思聪日课
鉴藏印:逸斋秘笈
68×45.5 cm.约2.8平尺
RMB 10,000 – 20,000
这“淡”可作为内涵诠释,——其一、人与人关系的“淡”淡而不冷漠,乃干净得近乎天然,不掺杂质。在周思聪的感觉中,彝族人生活虽有些原始,却比许多有文化有地位的人干净单纯。其二、画家对淡泊纯净生活的向往。太多的纷争,太多的陷阱,太多的虚伪,太多的肮脏交易,太多的阴谋和诈骗,使画家渴望淳朴,渴望人与人间的平和友爱——哪怕淡如水的相交。
Lot 1335
彝族人物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周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55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56.5×65.5 cm.约3.3平尺
无底价
Lot 1336
水墨劳作少女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水墨纸本
钤印:周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41页,嘉德文库,2022年6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69.5×66 cm. 约4.1平尺
无底价
这“淡”中含着忧虑好苦涩,犹如淡而清苦的茶,细品才能感受其美而甘。这是积淀着人生体验的审美选择。对周思聪而言,它几乎是自然生成的——如果你熟悉她,你就会觉得这像草儿从土里生出那么自然。古人曰:“画如其人”,诚可信也。
Lot 1340
重庆曾家岩
周思聪1939-1996
镜心 设色纸本
戊午(1978年)作
题识:戊午春月于重庆曾家岩。
钤印:思聪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58页,嘉德文库,2022年6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50.5×42 cm.约1.9平尺
无底价
卢沉的西方观和现代观(节选)
文/盛葳
卢沉从80年代开始现代主义水墨实验,到1987年去法国,再回来开设“水墨构成”的课程,一直都是从形式入手来重建现代中国画的本体的,按照美术史逻辑,这最终必然会走向形式主义的终点——抽象主义。这一时期是卢沉新走向成熟,并开始出成果的阶段。这说明卢沉个人得艺术革新史与欧洲形式主义艺术史之间的相似逻辑。
Lot 1342
三个摔跤手
卢沉1935-2004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题识:三个摔跤手,七八年夏画阳盟所见,卢沉。
钤印:卢沉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27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111.5×96 cm.约9.6平尺
无底价
《摔跤手》 105x100cm 1981年作(参考图)
但差不多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创作一批有别于直接利用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画作品。而且,与他的抽象主义作品相比较,他的《清明》以及类似的这批作品在现代美术史上更受中国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的关注。
Lot 1343
水墨构成
卢沉1935-2004
镜心 设色纸本
1989年作
题识:一九八九年四月,卢沉制图。
钤印:卢、沉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15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59×64 cm.约3.4平尺
无底价
……形象与形象之间没有叠加,而是并列平铺在一个平面上;与此同时,这些并列的形象具有大小之分,似乎在暗示其远近透视,但他并没有将“近处”的人物描绘得更仔细,“远处”的人物描绘得更简略。因此而出现了视觉上的矛盾和冲突,似乎既有透视又没有透视,这种矛盾正是塞尚力图在他的画面上所表达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上,卢沉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画像砖石拓印的形式来进行处理,而不是塞尚式关注于对象形体的基本结构。在这个意义上,他这个系列的中国画,更把他的水墨构成的目的推向新的阶段,从结果来看,也更受融现代化和民族化为一体的主流文化氛围的青睐。从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也符合苏东剧变进程中文化再民族化的要求。
Lot 1344
满城风雨近重阳
卢沉 1935-2004
镜心 设色纸本
1990年作
题识:满城风雨近重阳。九〇年秋卢沉作图。
钤印:卢
出版:《世纪留音—周思聪 卢沉作品卷》,第19页,嘉德文库,2022年11月。
说明:本拍品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54.5×45 cm.约2.2平尺
无底价
与卢沉这个美术史案例相比,其他很多艺术家同样也有通过引进西方艺术来改造中国画,以使中国画走向现代的目的。而且,他们对西方艺术的选择具有高度重叠性。这也许说明了一个中国美术史走向现代的自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