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合作方式总征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合作方式总征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01879587

更新时间:2024-04-04

发布者IP:168.235.203.235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合作方式总征

  傅抱石(1904-1965)

  为张群作观沧海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143×41 cm

   

    

  题识:张帆剑戟向何处?东南云外愁千艘。壬午夏,汪旭初先生题予观海图句也。岳军先生鉴政。丙戌仲秋,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大利、代山川而言心、踪迹大化

  鉴藏印:定静堂、汲古书屋

  自题签条:观海图。抱石自署。钤印:抱石

  上款:“岳军”即张群。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今属双流县)人。早年就读保定陆军学堂,1908年赴日本,就读振武学堂。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先后任上海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关系密录》等。

  著录:《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79-18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忧患共尝 艺文同赏

  ——傅抱石《为张群作观沧海》

  文/沈玮

  回头骇睹沧溟高,耳边汹涌闻惊涛。

  张帆剑戟向何处?东南云外愁千艘。

  ————汪东《为<观海图>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观海图》是傅抱石在抗战期间,作于大后方陪都重庆的一件重要作品。这是我强调了“抗战期间”和“大后方”,是因为这幅画不是一般的风花雪月,游山赏景的泛泛之作。

  其真正要表现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陷于敌人铁蹄下苦难人民的思念。在这幅画上,寄托了画家对抗战胜利的期待,充分体现了抱石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叶宗镐《观海―忧国忧民的心声》

  傅抱石知交挚友诸多,遍及国共两党军政要员、文化学者。在四十年代的大后方,傅抱石与张群因同嗜石涛结缘,倾付厚义,襟怀投契。张群乃民国时期政界高层人士,身居要职,公务繁重,闲暇时喜书画,富收藏,尤其对石涛兴致浓厚,堪称“石涛迷”。他与张大千亦定交于石涛,情谊甚笃,传为艺坛佳话。时为国府要员的张群,与文艺界多有往来,守望相助,艺文同赏,遇大时代风云际会,荡气回肠。

  上:张大千、于右任和张群

  下:张大千、张群和黄君璧

  1945年胜利后,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决定还都南京。国共代表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至1946年一月,“奠镇西陲,总揽中枢”的张群和周恩来所率的中共代表团共同签署停战协定。四月,中央大学亦完成准备工作“复员”,准备迁学校返回南京。“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虽是百废待兴,马上回到故土的期盼令艺术家们内心充满欣喜之情。

  傅抱石《为张群作观沧海》局部

  这一时期,傅抱石以学者和画家之身寓于陪都重庆的核心文化圈。每周末与黄君璧、赵少昂同饮共醉,把酒言欢。在本年七月傅抱石所作《赤壁图》上,赵少昂于1981年补题,忆及旧景,慨然伤怀:“一别陪都四十年,沧桑或许化云烟。故人欲见惟从梦,展读遗章泪泫然。曩客重庆,每于周末辄与抱石、君璧两兄同醉于荫庐,忽忽四十余年,沧桑巨变,至今不可复得矣!”

  傅抱石《观海图》1940年代初(84×44.5cm)

  客蜀的最后时期,也是傅抱石学术研究深化与艺术创作成熟的关键阶段。彼时他集中创作了许多历史故实诗意画。“观海图”即是描绘曹操《观沧海》(或称《碣石篇》)诗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傅抱石心摩手追,以石涛的笔墨,与古圣先贤展开心灵上的时空对话,气魄何等恢宏,胸襟何等阔大。

  叶宗镐1994年6月《观海——忧国忧民的心声》一文中,评述了傅抱石1942年所作《观海图》,认为其不但体现了诗歌的精神,而且画出了豪迈的气派。“其真正要表现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陷于敌人铁蹄下苦难人民的思念。在这幅画上,寄托了画家对抗战胜利的期待,充分体现了抱石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傅抱石《为张群作观沧海》题款

  右:傅抱石自题签条。

  1946年仲秋,傅抱石为张群作《观海图》,以应其对石涛共同的热爱。题汪旭初句“张帆剑戟向何处?东南云外愁千艘。”诗人汪东是抱石的知音,在1942年,傅抱石初试《观海图》时,汪东即敏锐地读懂了他的感受,题下“回头骇睹沧溟高,耳边汹涌闻惊涛。张帆箭激向何处?东南云外愁千艘!惚怳兮寥廓,思故山兮猿鹤。梅公湘师两寂寞,观君下笔如扫箨。呜呼尺幅势与造化争,拔地秀起千仞屏。著我云台丹障里,世上五岳空峥嵘!”他理解抱石忧国忧民的心情。点出“观海”的弦外之音。

  傅抱石《为张群作观沧海》局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傅抱石以洗练的笔墨,生动的气韵,将卓绝千古的诗意表达出来。“蓝色的大海,充分表现了吞吐日月的大海苍茫无际。画水,先生有独到之处,瀑布、水口、湖泊、溪流,画法各不相同又与传统画法迥异。画湖海,旧法一般是用曲弧线条,层层排列钩勒。先生之法,创造性地用散锋淡墨,轻擦横扫,一挥而就,再用蓝色渲染,远处及中间留出空白,于是,白波翻滚,无边无际的空阔海面就出现了。”风声、涛声,竟觉得“展看是画忽非画”好像真的站在了海边。近景碣石之上,高仕群立于江岸,或对晤或遥指,线条极为凝练,勾勒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诗意盎然。中景大面积的水面,烟云浩渺,水急湍流,咫尺千里,气势雄浑。笔势飞动之处如龙蛇腾舞,笔墨淋漓。远景舟楫正扬帆鼓风,迎着惊涛骇浪前进,有瞬息千里之势。尽显傅抱石游刃有余、融会贯通的慧心巧思。

  傅抱石《观海图》1940年代(34×40cm)

  傅抱石《观海图》1946年(88×45cm)

  傅抱石于本年初,与徐悲鸿、陈树人等一起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监事。这一协会在重庆成立,选举张道藩为理事长。彼时文艺界的杰出代表人物,均积极艺事,参与重要的文艺组织和艺术活动。六月间,法国巴黎市立切努斯基博物馆举办“现代中国绘画展览”。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的郭有守提供了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黄君璧等人的多件佳作,展出了傅抱石《暴雨》、《诗人的重聚》、《瀑布》等作品。七月,傅抱石又作《观海图》为纪念抗战胜利后,第一“七七”纪念日。图中用臧题诗:“闲依沙冈头,长啸时仰俯。风帆自往来,江流淘今古。渺渺白云山,悠悠芳草浦。我愿净六根,一与斯人伍。”与历史前贤,俯仰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