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什么藏品好卖易出手
Lot12
明代晚期大尺寸八仙玉茶壶及壶盖
长 28cm
估价:10,000 - 15,000 英镑
来源:1970 年代至 1990年代的伦敦私人收藏
这件茶壶来自伦敦私人收藏,该收藏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收购的玉雕品,包括器皿、挂件和古风雕刻。它由一块巨大的玉石掏空、雕刻而成,壶体呈长方形,带角度的壶肩之下是正方形壶足,壶身上有凸起的圆角矩形饰面,一面雕刻着四位神仙、松树和鹿,另一面雕刻着另外四位神仙、仙鹤和头顶的桃枝,耳形壶柄和S形壶口相对,壶柄和壶口均从两条相对的夔龙中露出,壶柄上雕刻着一条螭龙抓住壶柄,龙头向下朝向壶沿,分叉的尾巴安放在壶柄底部的凸起上,壶口顺时针方向围绕着一条追逐火球的云中龙,全部采用浮雕雕刻,壶足和壶沿及壶盖底部带涡卷形装饰,其四个凹面向上缩小到一个顶部雕刻,寿星老坐在石座上,两边是鹿和鹤,雕刻在一个紧密贴合的矩形座上,前缘雕刻着相对的夔龙的滚动图案。
该拍品展示了明代晚期最高超的玉雕技艺。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可以找到茶壶上各种特征的组合。玉雕构建出了二维表面和三维空间之间的张力。盘绕在壶嘴上的动感龙形与器皿的多面雕刻形成对比,两侧的神仙雕刻与壶盖顶部精雕细刻的寿老形象形成对比。
Lot 15
明代或以后古代玉板圭璧
长 14.5cm
估价:2,000 - 3,000 英镑
来源:P.H.Plesch 收藏 [label]
Christian R Holmes夫人收藏 [label]
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伦敦私人收藏
一面雕刻有古风的璧,阴刻有四个饕餮,两侧有刃,在圭的底部刻有波纹,一条伸展的螭龙转身俯视着璧,背面刻有星宿。
圭和璧结合成一个物件,是宋代以来人们对古物的兴趣的一部分。用Jessica Rawson 的话来说,她在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伦敦,1995,92 页,图88)中举例说明了一个明代的例子,“虽然以前没有这种璧和圭的组合,但这种组合的尝试和表面装饰的仔细渲染表明了对历史准确性(如果其已缺失)的关注”(p.91)。1176年由朝廷委托编纂的《古玉图谱》描绘了一件圭璧,这是最早的此类古代玉器书籍之一。
这件玉器由20世纪两位重要的藏家收藏。Christian R.Holmes夫人(1871 – 1941)在1935年和1936年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艺术大型展览中收藏和出借了多件作品。Peter Hariolf Plesch教授(1918 – 2013)是爱因斯坦的医生,他是东方陶瓷学会会员,以对中国玻璃的迷恋而闻名。
其他亮点拍品
Lot368
彭玉麟(1816 – 1890)《墨梅图》
137 × 33cm
设色纸本立轴
估价:800 - 1,200 英镑
款识:品是高人骨是仙,不同凡卉共争妍。春来南国得先气,胜占西湖仰昔贤。开迳只延松竹友,岁寒那怕雪霜天。彭玉麐写。
钤印:青宫少保
Lot386
方召麐(1914-2006)《荷》
69 × 69cm
纸本设色裱框
估价:3,000- 5,000 英镑
款识:召麐制。
钤印:召麐之印、自力更生
Lot 294
清乾隆大尺寸“蟠桃会”粉彩花瓶
高 80cm
估价:10,000 - 15,000 英镑
麦克‧格豪士:水墨与青铜
5月17日
「麦克·格豪士:水墨与青铜」拍卖将于5月17日在伦敦邦瀚斯举槌,呈献中国艺术品大腕麦克·格豪士(Michael Goedhuis)过去四十年蓄珍,涵盖逾二十位重要艺术家之水墨作品,以及宋代(960 至 1279 年)至清代(1644至1911 年)之各式青铜雕塑雅器。
领衔拍品为当代水墨大家刘丹(1953 年生)作于2007年之恢弘杰构《紫禁城御花园古柏》,估价为20万至30万英镑。
麦克格豪士摄于客厅
魏立刚《古诗—金文》悬于壁炉上方
长期以来,麦克格豪士(Michael Goedhuis)都对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着迷不已。也许这是必然的,这位荷兰出生的伦敦艺商自成年后便一直收藏纸本作品,尤其意大利和法国古典素描。
格豪士于1975年毅然告别其投资银行事业,在伦敦科尔纳吉画廊东主罗斯柴尔德勳爵(Jacob Rothchild)的赏识下,转而从艺,经营波斯、莫卧儿艺术及奥斯曼细密画与手稿。凡此种种,都与笔墨颜料相关。直至80年代末,格豪士的兴趣再往东移,开始涉足中国和日本艺术,青铜器和水墨逐渐成为他的关注点。
Lot 323
刘丹《紫禁城御花园古柏》
2007年 水墨纸本
右下题款:紫禁城御花园古柏金陵刘丹画于北京
估价:200,000-300,000 英镑
刘丹195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从小就跟随祖父学习儒家经典、诗词、绘画和书法。是其同时代画家中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画家之一,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收藏有他的画作,包括大英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和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他将中国文人传统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相结合,以其细致入微的岩石、树木和花卉水墨画而闻名。
刘丹的作品大多描绘岩石或花卉,以树木为题者十分罕见。本拍品描绘了紫禁城御花园中的一棵柏树,其中很多都是在明代栽种的,是活的历史见证者。事实上,柏树的“柏”与“百”同音,象征着长寿和美德。因此,这幅画似乎捕捉到了中国悠久而富有质感的历史的精髓。
李华弌《山水》
2010-11年作
水墨宣纸
估价:100,000-200,000 英镑
李华弌之《山水》(2010-11年),借鉴北宋传统山水画,运用泼墨技法,描写云雾缥缈的山峦,引人凝神冥想。
魏立刚《古诗 - 金文》
2010年作
水墨丙烯纸本
180 x 96 cm
估价:8000-10,000 英镑
先驱艺术家魏立刚同样把传统书法革新发挥,将文字解构并以抽象形式表现;《古诗 - 金文》(2020年)便是佳例,从中可见色彩斑斓的具象细节。
仇德树《自画像(灵魂)》
1997-98年作
水墨宣纸
180x360 cm
估价:20000-30,000 英镑
明 仙人乘槎挂式铜吊炉
估价:15,000-20,000 英镑
明 铜嵌银丝观音立像
“何朝宗印”款
高 60cm
估价:100,000-200,000 英镑
中国艺术精品暨书画
5月18日
「中国艺术精品暨书画」拍卖将于5月18日在伦敦新邦德街隆重举槌。此次拍卖荟萃来自英国及欧洲诸方藏家的中国艺术精品佳作。中国玉器、家具、宫廷瓷器、佛像、青铜器、绘画、漆器、景泰蓝、以及宫廷织绣等多个门类均有力作现身。
Lot 40
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大明永乐年施」款
高 21cm
估价:300,000-500,000 英镑
来源:雅国先 (1887-1955),曾居中国哈尔滨和丹麦赫勒乌浦,并由后人保存迄今
Lot128
清乾隆(戊申年 1788) 特尔登彻像
186 x 96 cm 设色绢本
估价:200,000-300,000 英镑
来源:英国私人收藏;据现藏家称,该画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友人赠予其现已过世的丈夫
本次拍卖包括数量可观的精品玉器。两组杰出的私人收藏在这一类别中占有突出地位,其中大部分玉器的断代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第一组(拍品编号1-33)来自英国私人收藏的玉器以高古玉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数件原为木扉旧藏,即剑桥郑德坤(1908-2001)教授旧藏。
第二组(拍品编号59-108 )Joseph(1938-2005)和 Bella(1941-2011)Shapiro 旧藏的中国玉器。这批藏品主要是礼器和一组备受瞩目的玉雕动物。这些藏品大多是从伦敦著名的经销商,如 Spink & Sons、Bluett & Sons、Roger Keverne 和 Sydney Moss 手中购得。其中许多玉雕动物均收录发表在已故的 Isaac Newton 博士(约 1982 年去世)的著作《Dr Newton’s Zoo》中。
Lot 74
明代鸡骨玉童子太平有象把件
估价:2,000-3,000 英镑
Lot 61
宋/辽或更晚青玉龟山子
估价:12,000-15,000 英镑
Lot70
宋代玉甪端把件
估价:8,000-12,000 英镑
Lot59
新石器时代/商玉琮
估价:5,000-8,000 英镑
拍卖重点推出一组(拍品编号117-125)来自Hans Goldstein (1915-1985)旧藏的御制瓷器。该收藏的一部分曾在2015-2016年在邦瀚斯香港和伦敦出售。由于工作原因,Hans Goldstein在1950年代曾在远东范围内广泛游历,这激发了他对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瓷器的浓厚兴趣。最初,他的收藏兴趣主要集中在内画鼻烟壶,后来随着知识的积累,他的收藏领域开始拓展到中国陶瓷和更多元的中国艺术品类。在1960年代定居伦敦后依然孜孜不倦地从拍卖行和艺术品经纪人处拓展收藏。
还包括一组来自欧洲私人收藏的明清黄花梨家具,其中多件来自一流收藏和顶级艺术品经销商,如Nicholas Grindley和Marcus Flacks。
Lot 50
十八世纪黄花梨花棱式脚酒桌
估价:150,000 - 200,000 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