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名家收藏尋珍覓寶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名家收藏尋珍覓寶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6753154

更新时间:2025-02-10

发布者IP:117.61.103.94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名家收藏尋珍覓寶

  本公司坚持以“发扬文化神韵、传承文化精髓、把握文化脉搏、提升文化价值”作为企业宗旨。秉承“以诚为本、致信为善”的经营理念,打造主旨分明、多项并举的经营特色,经营传承有序,且能抒发人文精神的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艺术,同时涵盖古籍善本、油画雕塑、翡翠玉石、紫砂陶艺等多个分支领域。

  公司本着“客我双赢、恒久发展”的服务宗旨,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的拍卖公司保持这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在、国内联合举办多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本公司常年征集各类藏品定期举办拍卖会和私下交易交流会。

  为了能使拍卖活动更具影响力且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公司从征集、鉴定、评选、估价、宣传等一系列工作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环节不出纰漏。

  我们公司坚持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聘请的市场型均从事文物研究、市场动态三十年以上,对市场的行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及准确的定位,得到业内藏友的好评。

  Lot 1738

  清湘妃和尚头扇骨

  L:31.5cm

  估价:RMB 60,000—80,000

  此扇骨为和尚头式,取湘妃竹制,竹材硕大,取料以红紫色圆形花斑和蜡黄竹地为基础,暗黄色为底,花纹深红,正是“紫花蜡地”之品。色泽对比明显,自然天成,包浆莹润,是湘妃竹扇骨中的上品。

  Lot 1739

  清湘妃竹扇骨

  L:34.2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本品精选湘妃竹为材,竹材顺直,底色暗黄,其上泪斑圆润清晰,错落有致,极具古韵,包浆厚实莹润,扇骨形制工艺圆厚精湛,品相完美,是为收藏佳品。

  Lot 1740

  清早期 湘妃竹扇骨

  L:40.5cm

  估价:RMB 180,000—250,000

  本品湘妃竹扇骨,体量浑厚,包浆醇和温润。扇骨竹底黄润,其上紫斑层叠纹路似云烟,赋予文人雅韵。“紫花蜡底”自明代始风靡至今,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原因,材料基本到清中期后处于濒危品种,清晚期就已经取材乏术,时至今日已甚珍稀可贵,此扇骨竹质细腻干净,蜡黄竹皮上紫红斑点晕染天成,色晕清晰,错落有致,可谓“紫花蜡地”之美品。加之扇柄打磨精细,舒适合手,当为悉心之作。

  Lot 1741

  清早期湘妃竹扇骨

  L:42cm

  估价:RMB 180,000—250,000

  作和尚头式,以湘妃竹为材,其竹身上布满豆大的斑点,斑纹细腻满铺,犹如雨落泪滴,故诗有云:“斑竹一枝千滴泪”即形象地比喻了这一竹质的形态和神韵。湘妃竹质特有的斑红铺满大骨大部分面积,与蜡黄色的竹底反差强烈,在此扇骨上实现了“紫花蜡底”的完美结合。“紫花蜡底”自明代起即千金难求,因其材料的贵重,扇骨做工多以考究,为扇骨收藏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文雅佳品。此湘妃扇骨竹底暗黄,斑花深红,色泽对比明显,自然天成,形制上古朴清雅,包浆醇厚舒润,收藏品赏,益多良趣。

  Lot 1742

  清周义黄杨葡萄豆角扇骨

  L:30.2cm

  估价:RMB 50,000—60,000

  此扇骨为周义制黄杨扇骨之典型风格,以黄杨木为材,仅在大骨方寸之内镂雕繁复枝叶,立体圆雕,一面雕老藤缠绕,葡萄累累,一面雕扁豆垂枝,细节丰富,观之如生,尤其藤蔓处细刻如丝绦,颇见其功力精深。此组扇骨一为葡萄、一为豆角,雕工老辣,精湛细腻,寓意多子多福,四季安康。

  =周义=(1861—1920)又名周三,晚清木刻名家,宁乡县(今湖南宁乡)麻山人。师从杨世焯多年,学成而归,名扬海内。周义所刻多檀楠黄杨,或以象齿,所作诸器皆善,而扇骨为最工。《旧学盦笔记》记其所雕“一骨作扁豆,有甫生荚者,有已枯者,色色如生。又一叶为虫蚀小孔,虫伏其中,蝡蝡欲动,尤为奇妙。骨下镌‘周义作’三字,小篆体亦精。”

  Lot 1743

  民国商衍鎏、张大千绘稿 慈厂刻扇骨 吴华源绘墨竹 黄葆戉书法扇面

  L:31.5cm

  扇骨题识:

  1、丁亥四月 大千居士爰。慈厂刻。钤印:支

  2、扁舟一櫂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邨。东坡诗句。丁亥冬商衍鎏。钤印:商

  扇面题识:

  1、雨余洒翠 丁亥午夏 仿梅道人笔 子深。钤印:吴华源、子深

  2、成阳灵台碑七三老農葆戉。钤印:黄十

  估价:RMB 20,000—30,000

  Lot 1743 扇面

  扇骨为玉竹质,竹制顺直,包浆丰润。扇骨一面为商衍鎏书刻行楷,诗句出自宋代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中颔联;另一面为张大千刻绘高士扁舟独泛,深林苍茫,屋舍掩映其中。配黄葆戉隶书《隶释·汉成阳灵台碑》节选扇面;扇面另一面为吴华源书画墨竹图。

  =支慈庵=名谦,字南村,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大师,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1904年,幼年即喜爱篆刻,后又学刻竹,长期寄居上海,20世纪30年代刻竹已崭露头角。能绘画,善用画法刻竹,所刻工致雅净,有独到之处。金西崖、王世襄,在《竹刻艺术》一书中称他的留青竹刻“已达到前人此种刻法的最高水平”。

  =张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商衍鎏=(1875年—1963年),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清代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籍,后改称广东番禺人(民国后甚至1949年后),1875年生。著名学者、书法家。1894年甲午科举人。1904年为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商衍鎏得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成为清末科举探花,任翰林院编修。

  =吴华源=(1893—1972),名原,字华源,一字子深,以字行,号渔村,别署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曾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董及教授。山水师董其昌,笔墨清秀;竹石师文同,气格儒雅纯正。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

  =黄葆戉=(1880—1968),福建长乐人,长期寓居上海。字蔼农,排行第十,又名黄十。曾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工作。后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不慕荣利,蔼然长者。工书法篆刻,尤精于篆隶,简静古拙,能于平实处求超逸,流畅处求浑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Lot 1744

  民国 张大千画稿 支慈庵刻泛舟图竹扇骨

  L:32cm

  题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大千居士。钤印:大千

  2、小坐中庭月色微,满身花雾欲凉衣;市喧已定万缘寂,一一流萤上下飞。大千居士。慈厂刻。钤印:张、支

  估价:RMB 20,000—30,000

  扇骨为玉竹质,庙门肩,古方头。扇骨一面琢刻山林松柏苍茫,唯独舟一人泛水而行,刻画之下配以行楷诗词,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书画意蕴相合;另一面以行楷刻张大千自作诗《云间禅定寺夜坐口号》;扇骨两面均刻款,刀法深峻。

  =支慈庵=名谦,字南村,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大师,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1904年,幼年即喜爱篆刻,后又学刻竹,长期寄居上海,20世纪30年代刻竹已崭露头角。能绘画,善用画法刻竹,所刻工致雅净,有独到之处。金西崖、王世襄,在《竹刻艺术》一书中称他的留青竹刻“已达到前人此种刻法的最高水平”。

  =张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Lot 1745

  清吴待秋款竹雀图竹扇骨

  L:32cm

  来源:吴待秋旧藏

  题识:

  1、小阁对芙蕖,嚣尘一点无。水风凉枕罩,雪葛爽肌肤。袌鋗。钤印:吴

  2、家振。钤印:胡

  估价:RMB 20,000—30,000

  此件扇骨大骨宽材,双面皆施细刻。一面作陷地浅刻,雕竹枝鸟雀,线条婉约而颇具风骨,一侧落“家振”款,并刻“胡”字小印。另面阴刻行书诗文,文为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西楼纳凉》,诗意婉约,行文却颇洒脱俊朗,后落“袌鋗”款,并落“吴”字小印。知此诗文应为吴待秋所书。

  =吴待秋=(1878—1949),名征,字待秋,以字行。民国著名画家,浙江石门人,吴伯滔之子。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誉为“海上四大家”。花卉初学李(鱼单),后窥元明诸家,尤擅山水画。与吴昌硕、王一亭为世交。

  Lot 1746

  清胡匊邻刻仕女图竹扇骨

  L:28.9cm

  题识:

  1、待秋属,古愚画,小匊刊。

  2、秋来应*腰围瘦,一叶芭蕉一首诗。待秋***之属。壬寅正月匊邻手治。竹葊题画句。

  估价:RMB 50,000—60,000

  此竹扇骨竹材红润,用材颇佳,大骨双面施刻,诗画兼备。一面刻芭蕉仕女图,以画入竹,作仕女凭窗赏园,窗外芭蕉、梅枝相掩,颇有清雅意趣。下方落“待秋属,古愚画,小匊刊。”款。另面行书诗文据芭蕉仕女画意所题刊,书体颇有拙朴之趣,亦具金石篆刻之法,颇见功力。诗末落吴待秋上款,胡匊邻落款,又署竹葊诗名。

  此扇骨集近代名家吴待秋、胡匊邻及其子胡传湘等人名款,画工、诗文亦精,实甚佳品。尤其诗、画刻法,拙朴而具法度,细查亦可见金石韵味,可见匊邻篆刻之功底,另面匊邻之子胡传湘竹刻亦佳。

  =胡钁=(1840—1910),字匊邻,又石门人,诸生。工诗书,治印与吴苍石大令相骖靳,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尝钩摹宋拓《圣教序》、《仙坛记》、《醴泉铭》,均不失神韵。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储》。子小匊传湘,克承家学。媳吴氏静娥,伯滔之女,亦善刻画金石。胡匊邻刻竹常与近代诗画名家合作,此为一例。

  =吴待秋=(1878—1949),名征,字待秋,以字行。民国著名画家,浙江石门人,吴伯滔之子。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并誉为“海上四大家”。花卉初学李(鱼单),后窥元明诸家,尤擅山水画。与吴昌硕、王一亭为世交。

  Lot 1747

  清韩潮刻金文竹扇骨

  L:30.7cm

  估价:RMB 20,000—30,000

  此扇骨双面施刻,属韩潮所刻金文竹扇骨中极精巧者。扇骨双面施刻,一侧摹汉砖制式,阳刻“出富贵”三篆字。上方阴刻行书:“砖文出富贵三言,四周复边,中格为三阳文,深细有汉人铸铜章法,虽无年月可考,知为汉时之制。今藏陈氏求古精舍,初荣大兄雅嘱,鲛门摹。”据此可知此“出富贵”砖为清代画家陈经(1792—?)的求古精舍中之藏品。

  另侧阳刻“酉叔获父作羞鬲”七字金文,旁侧行书:“酉叔获父鬲,酉叔获父作羞鬲,酉当作郑,省阙画,获字见说文,羞进献也,丑本从又,此正作又。羞字,故与散相似,书敬用五事,汉书作羞。”

  =韩潮=(1781—1846),字蛟门,又字蕉门,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擅刻扇骨小行楷,可作数百字,刻前似不先写,一气呵成,自然活泼,无甜俗态。韩潮又为清代引金石入竹的大家,被吴昌硕推为嘉道竹刻第一人。今所存韩潮竹刻扇骨,见数例题材、布局与本品相类,而此扇骨工精艺妙,行书小字气韵流畅,爽快利落,得韩潮竹刻之真趣。

  Lot 1748

  清僧六舟刻赠镕爔上人乌木梅花诗文扇骨

  L:32cm

  来源:中国著名医学家朱小南旧藏

  题识:时在癸亥,立夏后三日书;镕爔上人属,六舟。

  估价:RMB 10,000—30,000

  此件扇骨为乌木制成,方头宽骨,双面大骨施刻。一侧刻诗文,为明瞿佑《咏折叠扇》诗,一面刻梅花,并落六舟款。据款文,此扇骨为僧六舟为镕爔上人所刻。

  =僧六舟=(1791—1858),俗姓姚,名达受,又字秋楫,别号万峰退叟,慧日峰主、南屏退叟、西子湖头摆渡僧、寒泉、同寿、小绿天庵僧等。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六舟作为清代著名画僧,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身处乾嘉朴学的高峰,也颇受金石盛行之风的影响。其生平多才多艺,于诗书画印,靡不精通,嗜金石,富收藏,精鉴别,刻竹木、凿碑砚,均名重于时,尤擅传拓,传拓古器物全形,更是堪称一绝。

  =藏者朱小南=(1901—1974),现代医学家。原名鹤鸣,江苏南通人。后徙居上海。其父朱南山为沪上名医,小南随父临证学医。后继任其父之中国医学院院长职,并组织学术团体,研讨学术。1949年以后,任上海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

  Lot 1749

  近代唐云画 沈觉初刻 荷塘清趣扇骨

  L:32cm

  来源:中国著名医学家朱小南旧藏

  著录:上海书画出版社,许永生著《沈觉初竹刻菁华录》第35页。

  题识:梅兄属,唐云画;觉初刻,尺庵画。

  估价:RMB 10,000—30,000

  此件扇骨为唐云画稿,沈觉初刻之于竹上,其一面为游鱼,一面为蝉柳,颇具夏日清趣。

  =唐云=(1910—1993),海派著名画家,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其性格豪爽,志趣高远,艺术造诣颇高,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可谓诗书画皆至妙境。

  =沈觉初=(1914—2008)为海派著名书画家、竹刻家。师从“三吴一冯”之一的著名吴派画家吴待秋,他的刀刻作品,遍及紫砂壶、扇骨、臂搁、笔筒、砚台、砚木盖等。以刀代笔,挥洒自如,一派大家风范。

  =藏者朱小南=(1901—1974),现代医学家。原名鹤鸣,江苏南通人。后徙居上海。其父朱南山为沪上名医,小南随父临证学医。后继任其父之中国医学院院长职,并组织学术团体,研讨学术。1949年以后,任上海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

  Lot 1750

  清晚期 子安款竹刻草书扇骨

  L:31cm

  来源:吴待秋旧藏

  题识:

  1、琴调,茶热,香温。清照香未送影,时在仲夏月。子安。

  2、花好,月圆,人寿。文吉羊照文本,三月公书此也。子安。

  无底价

  此扇双面大骨竹材见枣红色,皆刻草书诗文,一侧落“琴调,茶热,香温”三句,间铭“清照香未送影,时在仲夏月。”另侧落“花好,月圆,人寿”三句,间铭“文吉羊照文本,三月公书此也。”双侧皆落“子安”款。

  此件为清末竹雕名家于子安之行书扇骨作品。于士俊,生卒不详,字子安,江苏吴县人,光绪年间至北京以竹刻为业,擅长书法,自书自刻。竹刻作品以行楷书为多,字迹俊秀,多见扇骨、臂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