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流程费用艺术品拍卖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流程费用艺术品拍卖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2.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5818986

更新时间:2024-11-08

发布者IP:14.26.164.21

详细说明

  本公司承袭诚信为本、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力争为宽大珍藏者提供一个服务完善、公正公正、互利双赢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公司拥有的筹谋团队和的艺术品甄选,为的珍藏家以及艺术品投资者提供的艺术品展览、展销等相关服务。公司不光在中国古代艺术品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同时也在今世艺术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职位。公司征集之藏品搜集了来自各地的古董珍玩、名表、珠宝饰品等艺术。本公司是一家从事国内易会委托前期征集、与后期预展交易等筹谋服务营业。公司软硬件设施,人才汇聚,现有员工几百人,并已拥有交易师、估价师、中(高)级古玩艺术品投资者、治理人才近百人。

  Lot 1557

  吴冠中

  格桑花儿开

  1961 年

  布面 油画

  156×82 cm

  说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本拍品与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Lot2015《鸡冠花》、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Lot2129《夫人朱碧琴画像》源自上述同一来源,《鸡冠花》与《夫人朱碧琴画像》现已收录于《吴冠中全集》。

  1961年7月,为了反映西藏的和平美好,时年42岁的吴冠中与董希文、邵晶坤三人去到拉萨,并分工分路找题材写生。吴冠中最初只打算专攻风景画,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受时势的影响,他源自法国现代绘画的人物创作理念变得不合时宜,因此他的创作风向也从原本看重的人物转向以风景为主。

  西藏雪顿节盛景,2020年摄

  但刚到拉萨不久,吴冠中便遇上了雪顿节,那是预祝丰收的节日,也是西藏所有节日里最隆重、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人们要跳舞演戏,场面壮观,如此胜景也激发了他骨子里对人物创作的热情。在80年代的文章《西藏杂忆》中,吴冠中曾写道:“绿女红男,成千上万的人群奔向罗布林卡大花园……每个家庭围绕着自己的帐篷,有唱歌跳舞的,弄乐器的,闲坐喝酥油茶的……眼前就是福境,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感到连挤颜料都来不及,东画西画,挟着画具到处窜,时而将背包丢在东头,棉衣又脱在西头,热心的藏胞们追着给我送还背包、棉衣,还提供我凳子、奶酪、酥油茶……我的激动感染了他们,画面逗乐了他们。”

  吴冠中《西藏雪顿节(一)》1964年 纸本水彩 27×38cm

  吴冠中《西藏雪顿节(二)》1964年 纸本水彩 27×38cm

  从《格桑花儿开》中,我们能轻易感受到吴冠中创作时周遭的激动和喜悦。画面以近乎真人身高的尺幅,顶天立地地描绘了一对藏民男女。据吴冠中的学生闫振铎回忆,进藏时吴冠中并未携带如此大的画布,但小尺幅又不足以表现吴冠中所感受到的藏民新生和精神状态,所以他就地取材找了一块与亚麻布性质相近的布,才令此画顺利完成,并在1962年的北京展览中大放异彩。

  画中男人身着红褐色藏袍,挺拔坚毅,肌肉饱满,头发寥寥几笔挥洒而成,却将体积和层次交代明白,足见吴冠中对油画厚重丰富以及明暗等传统写实方法的熟练掌握。女人与之相对,穿着草绿色藏袍,裙摆、帽子和耳饰色彩缤纷,像是开满鲜花的花园,又像是雪顿节上欢乐的人潮,柔美的女性气质也尽显无遗。在快速的写生过程中,吴冠中不执着于细节精确,如中国画般一次成型,但对人物情绪和整体感受的把握妙到毫巅,也是独属于他的人物呈现方式。

  Lot 1557 作品局部

  画中男女的袍子都露出右臂,这种剪掉右边袖子的袍子为西藏特色服饰,是当地人为适应极大的昼夜温差衍生而来,吴冠中对此印象极深,曾写道:“在草原的牧场上,在奔驰的马背上,那斜披着厚重的皮袍,高举着一直裸露臂膀的牧民英姿,却令我永难忘怀。”并于80年代描绘玉龙雪山的古柏时感叹“这不就是披裘举臂的牧民英姿吗?”

  Lot 1557 作品局部

  而真正将画面情绪推向顶点的点睛之笔,则是藏民脸上洋溢的笑容。“藏民很美,造型之美,即便脸上涂了血色,仍美”,在高原特有的血红肤色上,发自真心的笑不含扭捏造作,吴冠中快速挥洒,以流畅的笔墨语言描绘出民主进藏区后的欢欣之情,令人感受到了藏区同胞们“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兴奋和喜悦。六十年代中国人物画的主流是苏派的写实绘画,讲究人物造型细节却少反应人物精神,吴冠中这样生动的绘画人物语言,在中国当时的美术界相当罕见。正如贾方舟所言:“吴冠中有着娴熟的写实技巧,而且并不因讲求形式而放弃这种技巧。但在观念上,他却与写实派有着根本的不同;他在写实中追求的目标既不是‘像’,也不是“真实”,而是‘美’。”

  Lot 1558

  吴冠中

  康巴汉子

  1961年

  布面 油画

  79×53 cm

  说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本拍品与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Lot2015《鸡冠花》、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Lot2129《夫人朱碧琴画像》源自上述同一来源,《鸡冠花》与《夫人朱碧琴画像》现已收录于《吴冠中全集》。

  同期另一幅《康巴汉子》则是吴冠中藏地写生中的肖像代表。本作专注肖像整体感觉的捕捉,弱化立体感,采取了相对平面化的造型,人物肤色、服饰的大面积褐色调和点缀的红色发饰构成色彩上的对比,充分体现出他在造型塑造、色彩运用上的独特思考。发丝寥寥几笔,线条坚定又富有弹性,一如吴冠中后来画不尽的紫藤、古柏和荷花,为画面顿添十足的飘逸、灵动。中远景中的牛群、羊群和雪山作为背景,空间透视严谨舒适,为画面拉开更大的视觉空间,气韵生动活泼。

  吴冠中《鸡冠花》1959年 布面油画 73×51 cm.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2019年11月16日,Lot2015,成交价:RMB 14,950,000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画像》1962年 布面油画 73×54 cm.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2011年11月16日,Lot2129,成交价:RMB 4,600,000

  从最初学画,到巴黎求学,再到回国初期,肖像画一直是吴冠中创作根本之一,他认为肖像最忌概念化,概念化的人像不是肖像,并总结道:“笋嫩的美,姜老的辣,青春的美貌惑人,沧桑的人生感人。人的肖像中烙印着心态、经历,透露着奸诈、善良、欲念、抱负,潜藏着喜怒哀乐……然而这一切只能被独具慧眼的艺术家洞察、捕获。”

  1992年,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图为开幕式上苏利文(左)与吴冠中交谈

  世界著名中国艺术专家迈克尔·苏利文曾表示:“中国现代艺术由于吴冠中放弃了人物画而造成了一片空白”。而《格桑花儿开》和《康巴汉子》的出现极大填补了这块空白。两幅作品不止在吴冠中的绘画生涯中堪称上佳,在中国的人物绘画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它清楚地表明吴冠中把中国古代大写意人物画的简单、概括、生动与西方印象派的人物表现形式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造了一种极具现代性的人物绘画语言。

  西藏行除促成了吴冠中人物画的一个高峰外,也意外地打开了吴冠中风景创作的新思路和方法。自传里他曾回忆,在西藏乘车奔驰,移步换景的选景途中,他坐在车里,车外位于不同地点的雪山、飞瀑、高树、野花等在快速移动,这在他的眼中构成了非同一般的景色。从此,吴冠中开始使用“移花接木”“移山倒海”式的创作方法来自由组织画面,达成他理想中的和谐构图,这种方法在吴老此后数十年的写生中也屡见不鲜。

  Lot 1559

  吴冠中

  草原牧歌

  1961年

  布面 油画

  40.5×72.5 cm

  说明

  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本拍品与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Lot2015《鸡冠花》、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Lot2129《夫人朱碧琴画像》源自上述同一来源,《鸡冠花》与《夫人朱碧琴画像》现已收录于《吴冠中全集》。

  作为“移山倒海”方法最初的实践,《草原牧歌》取牧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将羊群、牧民、牛群、篱笆和草原、远山、蓝天等多种高原代表性意象融于一炉,展现了吴冠中心中的纯美景致。画面中牛群笔意坚实凝厚,造型结构块面分明,颜色转折丰富节奏轻快,布局松紧有致,体现出画家留法时期所经受的严格西方古典主义训练。然而天空和草原的平面性处理却与之形成强烈对比,平展的用笔与单纯的赋色将辽阔的天地尽收笔底,吴冠中强调明暗对比,注意气氛和环境的感受,同时也在写生过程中发展和探索自己语言风格的痕迹在此表露无疑。

  吴冠中 《西藏牦牛》1961年 纸板油画 46×61cm

  吴冠中 《西藏雪山》1961年 纸板油画 28×36cm

  60年代初,当吴冠中在“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原则指引下,追求形式之美时,大多数中国画家走的是和他不同的道路。西藏之行中,吴冠中和董希文都是比较注意绘画性、表现性的,但董希文把这些作为表现社会、历史含义的手段,西藏的人和自然的美,不是他西藏之行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为《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了身》这些具有政治主题的作品积累感情和形象素材。而吴冠中更注意形象意境和形式美的追求,他对那种认为凡是写生、描写或刻画具体对象的都是"习作",只有描摹了事件、情节、故事的才算"创作"的观念十分反感。

  Lot 1316

  吴冠中

  早春

  1980年

  纸本 水粉

  52×39 cm

  发表

  《吴冠中全集Ⅲ》,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7年8月,第174页

  来源

  佳士得香港,中国二十世纪,2006年11月26日,Lot 215

  现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拍卖会

  1980 年代的吴冠中正值壮年,随着油画和水墨的“水陆兼程”愈发老练,他的创作也逐渐转向抽象和形式美。创作于1980年的《早春》就精准地呈现了他于同年发表关于的文章《关于抽象美》所提出的“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的理念。

  《早春》所表达的“绘画的意境”是情境、物象,而又蕴含一种诗情画意,能观者有所感动。画面中不见精雕细琢的风景陈述,而是以吴冠中最代表性的“形式”表现力,也就是利用点、线、面、色彩等独立美感的呈现,塑造了前景清澈碧绿的河水,中处数间灰瓦白墙的屋舍以及后方春意正浓的竹林。而画面上数点的橘色、粉红和深绿色,看似漫不经心,其位置却错落有致,在灰色调的分布中显得更为夺目;简练的线条则表现草木枝条的形态,节奏尤为明快生动,也是吴冠中具代表性的表达方式。枝桠间见绿意,春燕已归,纳水乡之景于纸间,得见江南雅净之初春。

  1980年春,吴冠中带学生在江南乡村写生

  根据《吴冠中全集》编载,吴冠中在80年代一共创作了油画近90幅,而水粉画仅6幅。1990年5月,新华美术中心庆祝成立十周年,特别组织“吴冠中水彩粉彩画展”,而《早春》也被收录于展览画册中,足见分量。本作集吴冠中精湛的艺术创作技法于一炉,成功诠释江南温润初春却写意的风貌,更将平凡的景象化作形、色、线的美丽交响。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吴冠中代表着人类在一切反艺术的时代对于艺术和美的执着追求,《格桑花儿开》、《康巴汉子》、《草原牧歌》和《早春》都是这一追求的例证。正是靠这样的艺术家和画作,在艺术活动受到打击和压制的艰难时候,维系艺术传承的文脉方能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