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运 用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真诚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lot 3000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螭龙开光粉彩花卉诗文凤耳穿带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4.5
题识“独占九秋芳”、钤印“翰”“墨”;题识“依稀捉月仙”、钤印“吕绩”;题识“疏影瘦横窗”、钤印“梅”、“林”;题识“如霞偏映日,似火欲烧空”、钤印“赏心”;题识“嘉名号作百花王”、钤印“翰”、“墨”;题识“寒枝劲傲霜”、钤印“吕”、“绩”;题识“水上繁红未放莲”、钤印“陶铸”;题识“年年先占百花魁”、钤印“古宇”
来源:夏威夷Fong Inn & Henry Inn父子递藏,得自于二十世纪初
本品颈部置对称夔凤耳,瓶通体纹饰以青花兼粉彩绘就,依其仿古器型而进行创新和化裁装饰,腹部两面由穿带隔成四个开光内分别以粉彩描绘水仙、梅花、菊花、牡丹、荷花、山茶等四季花卉,并伴有诗文、钤印。花卉皆以没骨技法绘制而成,文气斐然。
从本品矾红钤印“陶铸”、“翰墨”及书法绘画风格不难看出,本品为雍乾时期著名督陶官唐英所制。“陶”、“铸”是唐英在瓷器上最常用的印章,属于唐氏独有字号,是判别唐窑的基本依据之一。另外,唐英擅长使用闲章装饰自制瓷器,以达点睛之妙,而且前后使用数量丰富,多达数十种。
唐英自雍正六年(1728年)佐理窑务,先后榷窑二十余年,是御窑厂历史上督窑时间最长、成就最高的督陶官,督陶所制史称“唐窑”。据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书,诗有清思,榷两淮、九江,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尝亲制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因此,文气浓厚为唐英制瓷一大特点。
本品是为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陈设雅器,融汇其制瓷技术与绘画、书法功力于一体,以诗写画,诗画相映,成为唐窑最具特色的艺术典范,彰显出浓郁的文人气息。
Lot2994
清乾隆
青花内岁寒三友图外庭院仕女婴戏图盘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D 18
来源:
纽约拍卖会;
华盛顿私人旧藏,得自于1980-1990年代
青花庭院仕女三友图盘纹饰始见于明宣德时期,其后历朝承袭烧造,而纹饰略有不同,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经典品种。本品外壁以青花绘庭院仕女婴戏图,布局疏朗,意境清幽,盘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描绘清秀精致,色泽鲜丽淡雅。本品胎釉上佳,温润坚致,青花发色鲜艳,画工细腻,成对保存,为乾隆官窑仿古佳器。
Lot 3005
明永乐
龙泉官窑青釉凸花暗刻缠枝莲纹盘
D18
来源:加利福尼亚州私人旧藏
本品器底部留有涩圈垫烧痕,现火石红,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通体施青釉,釉面莹润光亮,釉色青翠浓厚。口沿暗刻卷草纹一周,盘心装饰折枝莲花,内外壁均以暗刻花卉纹为饰,图案疏朗有序,刻划豪放流畅。
明代龙泉窑深受皇室钟爱,被纳入官窑烧造系统,明太祖于洪武二十六年将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列为两大官窑,其在明初时地位甚至可能高于景德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明初被认为是明代龙泉窑质地精致、造型工谨、纹饰丰富的时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莲花寓有品德高尚、高洁清廉之意,早在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莲瓣纹开始在陶瓷器上流行,至北宋成为南北瓷器上常见的图案。至明代早期,一把莲纹饰开始于龙泉窑青瓷上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盘”其品种,釉色、纹饰等皆与本品如出一辙,本品器型规整秀美,工艺精湛,当为明代皇室宫廷御制的龙泉窑上乘精品之作。
古董珍玩部分
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传世的宣德炉数量很少,精品更是难求,自明至清皆为文人墨客所贵,此件“清早期 枣红皮象耳炉”即是清代宣炉铸造的代表,颇可珍赏。
Lot 3023
清早期
枣红皮象耳炉
款识:“宣德”二字单行篆书款
W 19 cm,重2543g
来源:购藏于印尼雅加达私人珍藏。
参阅:《 明清宣德炉 》,紫禁城出版社 ,2012年 ,第196页 ,图96
此炉样式典雅,呈簋式,两侧塑象首耳,挺拔刚毅,精神矍铄。据 《宣德彝器图谱》 记载,象耳炉源于宋代官窑瓷炉,明宣德年间仿铸并作赏赐之用。其造型中的象耳暗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在明清时期甚受欢迎,遂成为宣德炉中的经典形制。
整器铜质精纯,压手感重,通体枣红皮,红润醇厚,原皮完好,非一般匠手所能为,当出官作。器底开框,铸刻“宣德”二字篆书款,劲挺深峻,官气十足。
《明清宣德炉》藏品
相似存例可见 《明清宣德炉》 ,第196页,图96。其形制、皮色均与本品相类,可以资作参照。
Lot 3014
清乾隆
掐丝珐琅仙鹤熏炉
H 45 cm(含座),重3771g
来源:美国南加州Paulson先生的珍藏,藏购于60至70年代,Paulson先生60至80年代曾在纽约经营古董。
熏炉器身由三只仙鹤环抱之形,或昂首挺胸,或曲颈盘旋,或振翅欲飞,立于翻卷水波之上。灵巧精致,富有韵律感,为熏炉增添了几分生动之美。器身以掐丝珐琅工艺装饰,纹饰繁密规整,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掐丝鎏金灿烂,鳞羽毕现,姿态优雅。原配镂雕云纹木质炉盖,顶部嵌入白玉炉顶,俏色巧雕,寓意祥瑞。原配镂空海水波纹底座,鹤如踏浪而来,更平添几分仙意。整器造型仪态优雅,神韵佳妙,工致华美,材质精良,寓意吉祥,彰显出皇家之尊贵气质,寓意皇权万年长久。
故宫博物院院内陈设
值得注意的是掐丝珐琅的此类熏炉造型极为少见。查阅公私收藏资料,与仙鹤题材相关的,如本品造型者,目前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内陈设的铜器中,有同类造型,再有,北海公园永安寺前也陈设有同类造型的大型铜熏炉,可兹比较。
北海公园永安寺前陈设
鹤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鹤寿无量,人们常把鹤视为长寿之王。《淮南子·说林》 载:“鹤寿千年,以极其游”。唐代诗人王建在 《闲说》 中亦有“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的诗句。民间也广泛流传松鹤延年、鹤鹿同春等说法。紫禁城太和殿、乾清宫,颐和园乐寿堂,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等多处皇家殿堂的宝座前或殿外台阶上均有仙鹤造型的陈设,可资比较。
Lot 3027
清乾隆
御制紫檀百宝嵌“吉祥如意”太平有象狮纹如意
L 48 cm
来源:2013年购藏于美国旧金山拍卖会
清代宫廷视如意为祥瑞的象征,一般用于帝后寿诞、皇帝大婚等节庆,日常亦供宫廷陈设。自雍正朝始,如意成为节庆的重要贡品,嘉庆年间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 云,“年节王大臣呈进如意,取兆吉祥之意也”。乾隆皇帝酷爱如意,宫廷造办处为迎合帝心,制作如意力求尽善尽美,其材质之多样,工艺之精巧、装饰之华丽繁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反映出清代工艺品制造的最高水平。
此柄如意为紫檀木制,紫檀幽深沉穆。如意首部和尾部均镶白玉,温润晶莹,犹如凝脂。首部做如意云头状,边缘起线。顶端高浮雕蝙蝠一只,两侧双螭龙环抱,首面中央浮雕回首立象,童子持宝瓶象背,寓意太平有象,尾端雕狮子戏球图案。白玉琢工精致,层次丰富,典雅大气。如意柄则以百宝嵌工艺装饰轮、螺、伞、盖、花、鱼、瓶、结八吉祥纹,盖、花之间装饰“吉祥如意”四字。精致细腻,富丽堂皇。全器用料考究高贵,整器工艺精湛,纹饰繁复精美,寓意吉祥如意,侈美奢华,实乃乾隆造办处御制之器。同类馆藏可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硬木百宝嵌“吉祥如意”四字柄镶青玉透雕穿花龙纹单镶如意),同类拍卖可参阅2011年6月5号北京拍卖会Lot7346清乾隆 紫檀嵌白玉螺钿“芝仙祝寿”大如意,成交价:207万。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品装饰佛教八吉祥纹和太平有象,有祈求如意吉祥、天下太平之美好含意。
Lot 3038
清乾隆
剔红御制诗文笔筒
H13.5cmD8.1cm
来源:加州比佛利山庄AlbertT.Quon先生的遗产。
参阅:《怀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艺术》澳门艺术博物馆,2002年,第249页;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第51页,图32;
《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故宫博物院,2007年,第46页,图1-32;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今體诗之五》
加州比佛利山庄Albert T. Quon先生家内景合影
(红色标记处为3038号拍品)
Quon先生出生于中国,十多岁时来到美国,1928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之后创办了一个成功的进出口公司从事中美贸易。他是第一个在比佛利山庄购置房产的华人,也是第一个加入洛杉矶扶轮社的亚裔会员。Quon先生曾给南加州大学大量捐款,为了纪念他,南加州大学为他竖立了一个铜像, 并且有一间教室以他姓名命名。
此器为直筒形,口沿饰红边,筒内壁及底髹黑漆,底部基座及四矮足均剔红镌出缠枝花卉纹样。筒外壁剔红满雕回纹锦地,上雕漆乾隆帝御题诗文五首,行文流畅,字体工整。文末署有“乾隆御制”款识,末尾刻“乾”、“隆”篆书朱文钤印两方,彰显出尊贵的皇室风范。整体形制经典,施漆纯正,色泽华美,通体满雕,布局紧密,极具把玩性。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今體之五》
外壁剔雕诗文出自乾隆登基前诗作 《小园闲咏十五首》 ,宫廷画家唐岱曾根据诗意做 《小园闲咏十五首诗意图册》 。《小园闲咏》 录自 《御制乐善堂全集》 ,乐善堂是乾隆皇帝登基前之潜邸。或许可以推测,乾隆皇帝怀念其作为皇子居于乐善堂的时光,因此想要将诗文镌刻在笔筒之上。而通过其于幽静小园中吟成的诗作,以及其于书斋桌前曾经把玩的笔筒,这也让我们得以一窥乾隆皇帝的精神私域。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虽然康熙时期已多见以诗词装饰笔筒的先例,但主题为御题诗文的仅见于乾隆一朝。乾隆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受汉文化影响极深,一生留下四万余首御制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多产的诗人,更使其形象符合儒家价值体系下“内圣外王”的至高精神。
乾隆一朝,雕漆工艺登峰造极,所产雕漆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纯以诗文为主题的器物极为有限。盖因此等器物如茶碗、笔筒等体积小巧、局限很大,且剔雕字体要迁就方向多变的笔划,也要顾及工整性及行间间隔,制作难度之高,不言而喻。
此类剔红乾隆御制诗笔筒极为珍罕,现知同类例子应不出数个。北京故宫馆藏清宫旧藏两例,其一与本例几乎如出一辙,图可见于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编号32;另一例收录于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雕漆》 ,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图版162。
故宫博物院藏品
其一原为清宫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件作品曾于2003年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怀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艺术展”内展出(图二)。
另一近例可参S.Marsh着, 《笔筒渊鉴:收藏家的随心所悟》 ,巴塞罗那,2020年,页80,剔雕相同诗文但尺寸稍小。S.Marsh书中所述,以上笔筒无论尺寸大小还是底部基座均稍有不同,或许是因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分批制作,因而式样有所偏颇。
香港拍卖会2006年Lot1526
再有,香港拍卖会曾于2006年4月10日售出一例清乾隆御制剔红“小园闲咏五首”御题诗笔筒,成交价RMB 5,948,800,拍品编号1526,形制亦与本例相仿。
同一御用题材在不同媒材上的表现亦有范例,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例清乾隆矾红御制诗“小园闲咏五首”笔筒,收录于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北京,2003年,第262页,编号161。
而若是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材质、款式的器物,又能发现许多同类的御制诗精品,可见乾隆帝对高雅之情的推崇。本品雕工及精巧程度均出类拔萃,言物相配,是一件耐人寻味充满文人气息之文房稀珍精品。
Lot 3039
清乾隆
剔红海水龙纹柜一对
55×33.3×16.2 cm
来源:Helen Ling旧藏
参阅:《重华绮芳—曹氏藏元明清漆器》,陈丽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270页,图115.
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 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60年代初,瑞士富商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裕利(Zuellig)兄弟是玫茵堂主人,“玫茵堂”来自裕利兄弟在瑞士苏黎世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现年93岁的哥哥斯蒂芬·裕利 ( Steven Zuellig )与弟弟(已于2009年去世)吉尔波特·裕利 (Gilbert Zuellig )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中国艺术品发生了兴趣,并开始购买一些小玩意。
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介绍,裕利兄弟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太仓仇氏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经销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西方博物馆与收藏界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