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本公司是从事国际、国内各类型艺术品展览、交易、推荐、文化传播的艺术品经纪公司,公司在中国地区这片投资热土上应运而生、因势而变,已经成为中国地区及江浙地区开展以艺术收藏(家)业务的核心企业。同时,也吸引了包括大陆、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收藏者的目光。拍卖机构,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集鉴定、评估、展览、投资、拍卖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交易服务平台。
怡府藏书汇聚了谦牧堂藏书中的精华,是清朝贵胄藏书中的佼佼者,在清代私家藏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弘晓不遗余力在江南购书,使得怡府收藏了相当分量的江南藏书。散佚后被海源阁获得独多,可以说为晚清海源阁彻底改变藏书格局由南方移向北方,形成南北并重的局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过渡作用。
雍正初年怡贤亲王允祥之子弘晓雅好藏书,得钱谦益绛云楼、毛晋、钱遵王、季振宜、徐乾学、谦牧堂数家递藏珍本,怡府藏书始成大观,府内专辟乐善堂、明善堂、安乐堂庋藏珍贵图籍。又因其宗室的特殊政治身份,怡府藏书世人罕知。乾隆时四库开馆向天下征书,怡府也未进呈,是以府内藏书得以完整秘藏百年之久。
杨保彝《南北藏书诸家源流记》中对怡府藏书大加赞赏:“昔明善堂冰玉主人藏书最精,凡书中有安乐堂印记者,皆有沧苇(季振宜)、健庵(徐乾学)两家藏印。其尤精者,若北宋官本《三礼图》、元翰林国史院旧藏《春秋公羊解诂》、景祐本《两汉书》、宋本《咸淳临安志》、元本《梅花字字香》……皆数百年海内孤行,世无二本,足与汪(汪士钟)黄(黄丕烈)媲美者也”。可见怡府藏书版本之精善。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政变之后,怡府第五代主人载垣被赐自尽,怡府藏书开始散落民间。时在京任职的杨绍和购得大部,因而成就了后来藏书界鼎鼎大名的四大藏书楼之—海源阁。王献唐《聊城海源阁藏书之过去与现在》文称:“近人多以杨书精本率出百宋一廛,余以目验所及,知其得于乐善堂,正不亚艺芸书舍。今见海源阁宋本名抄,每钤乐善堂印。”可见怡府旧藏在海源阁藏书中的分量。海源阁藏书在民国时三遭兵燹,解放以后劫余之书得入公藏,其中的怡府秘籍也随之历尽劫波,残存之书终归善处。时至今日,因战乱而散落在外的怡府藏书已称珍秘,市面罕见。此部《玉台新咏》在民国时为赵元方所得,亦或海源阁流散之物。
是书金镶玉装,半页十五行三十字,左右双边,细黑口,无鱼尾。全书用细皮纸精印,纸墨明湛,古雅绝伦,卷尾无赵钧跋,知是旧时撤去以充宋本者。上册封面有著名藏书家赵元方题识:“孟寒学兄今年五十,以此书介寿,忆二十年前曾赠以徐氏复印件,俟兄周甲,当更以佳本奉之。乙亥十二月十二日颖明、孟寒同集,元方记于无悔斋。”知此书为汪绍楹五十生辰之际,赵元方持赠之物。另附汪绍楹长跋一篇,详考宋本流传始末。又据书内钤印,知此书曾为怡府旧藏。
元至正本《复古编》安乐堂章
在明刻本中寒山赵氏小宛堂本声名最著,此书小字精雕,刻印雅饬,保存了宋本面目,前人多以宋椠视之,在传世诸本中最为精善,坊肆间常有撤去赵钧跋语以充宋版者。该书甫一问世,就受到了学者和藏书家的珍视。莫友芝称:“最佳,他本皆不足道也。”傅增湘评价:“一扫历来之芜秽,且写刻精雅,楮墨明湛,当世推为佳椠”。清康熙年间,赵氏原版毁于沧桑之变,当时所印只有百来本,流传无几,至清后期,藏家能得赵本,已惊书缘匪浅。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缪荃孙说世贵赵刻如宋元,其值昂甚,可见赵本流传之罕见。
Lot3058
玉台新咏十卷 (南朝陈)徐陵撰
明崇祯六年(1633)赵氏小宛堂重刊宋本
2册 线装 皮纸
尺寸:30.4×18.7cm
著录:
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P1721;
2,《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集部总集类P1510;
3,《中国善本书提要》集部总集类P435;
4,《明代版本图录初编》P286。
估价RMB:450,000-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