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正规拍卖机构总征集处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正规拍卖机构总征集处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2.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2898929

更新时间:2024-05-24

发布者IP:14.150.174.76

详细说明

  本公司专注于资源、经过不断的经营和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拥有众多收藏客户群体。同时,与国内外交易行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广大藏家提供一个可信赖的交易平台。

  纵观文物收藏史我们不难发现,同时兼具真实、稀缺、特殊三种属性的艺术品,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最受世人青睐。《检书看剑图》便是这样一件作品,一件历史价值远高于本身艺术价值的作品,这是因为戴震名篇——《序剑》的原作母本即在其中,此类情形在书画作品中并不多见,故就此作品浅析如下:

  《检书看剑图》中的上款人名方琮,字友璜。其供奉于内廷,人生颇为顺意,常以杜甫诗中“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之句以喻己志,遂请宫廷画师张宗苍、丁观鹏二人合绘《检书看剑图》诗意图,并请汪由敦、蒋溥、董邦达、钱维城、戴震、沈潜德等当世名家好友三十余人作跋。方琮与戴震为表兄弟,便宜之时,方琮出示此图请戴震品评,戴震并没有趋同于传统的诗文唱和,而是通过阐述对“书”和“剑”的独到见解,进而写就了《序剑》这一传世名篇。文中戴震先言读书之法,再论剑之寓意,最后谈及蓄德做人之道。其间考据精深、论断高远为方琮所折服,并求以此论为跋作书,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之此件戴氏仅存墨迹。

  《检书看剑图》卷 戴震跋

  戴震一生学业成就,非只言片语所能概论。但之所以能引领生前身后众多知名学者、文坛泰斗与国学大师,能够在百年,甚至二百年后,为之著书立说、弘扬不辍,除了戴震在哲学、史学、经学、考据、天文、算学等不同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外,更重要的是其治学的方法与思想,皆极具实用性与先进性。引用当代史学家葛兆光先生所言:至道光、咸丰年间,顾炎武仍是当时学界首屈一指的领袖与标杆,所谓“汉学开山”“国初儒宗”。但是,在1923年之后,戴震逐渐成为清代学术与思想的新典范,由于沟通了考据与思想两端,而有了“启蒙”意义,因此更具有学术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性。

  戴震(1724-1777)

  20世纪20年代初期,“科玄论战”正如火如荼,梁启超与胡适,这两个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学者,一边在中国哲学史领域内较长论短,一边提出对“戴震”的新研究和新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戴震的理念进行宣扬与解读,其分量不言自明。

  《检书看剑图》中戴震所书墨迹“序剑”作为鉴藏艺术品至为重要,原因在于:首先是戴震作品的稀缺性。尽管戴震思想深邃、博学精研,世人却存有一大遗憾,即我们几乎从未见过戴震有完整的书法墨迹传世,不仅是海内外艺术品市场所未见,在全国范围内的公私馆藏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徐邦达、谢稚柳、启功专家等组成的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查全国范围的文博单位,十年之中过目数十万件馆藏书画,只记录过一幅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戴氏作品:该作为篆书对联,本款却由程瑶田代书。从杨仁凯先生对此幅的鉴定笔记中不难看出:即使博闻如此的鉴定组,对戴震书法面貌,仍是用“据说”表述。由此,戴震作品的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是《序剑》篇的原创性。对于没有传世标准参照的作品而言,其传承与旁证则成为重要的鉴定依据。

  01

  通过《检书看剑图》卷尾同期著名诗人博明的题跋可知,他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安河为官(今中央党校东门附近)时,从方琮之子方运昌处见到此物,十分感慨,遂建议其重新装裱并珍庋之,并为其作跋题签。后由清宗室宝熙、日本鉴藏家长尾甲先后递藏;

  02

  除戴震外,另有汪由敦、董邦达、钱维城、蒋溥、沈潜德等三十四位名家均 为此卷题跋、题签。上述各家皆有诸多标准作品存世,大量资料对比之下更清晰可考;

  03

  《序剑》一文早在清代即著录于《戴东原集》十一卷之列,书中清晰描述了戴震为方琮《检书看剑图》作跋时的人物、内容、场景,所记与本幅完全吻合;

  04

  后续作跋者如沈潜德、博明等人在手卷题跋中谈及戴震前文所录“剑有九德之说”,亦可佐证同时期的题跋者见过此文;

  05

  戴震一文,书写自然流畅、个性独具、意气风发,据考其应为32岁至33岁所书。故此可知,戴震此书为其名作《序剑》篇出处之母本书法。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名作的价值。《序剑》为戴震传世名篇,经清代、民国至新中国三个阶段,翻刻众多,声名远播。不仅与戴震相关的书籍大都将此名篇收录其中,而且《序剑》中的“论书名句”与“剑有九德”之说被广为传颂,其中名句更被收入《汉语辞典》作为文学代表传世。在《检书看剑图》此次面世之前,即多有学者对《序剑》篇进行研究与解读,这是因为《序剑》一文,不仅在于书剑格物,还反映了戴震的治学方法和思想。引蔡锦芳教授所言:戴震在《序剑》篇中的格剑,正是其科学精神的一次成功践行。由此可见,不但贯穿其各门类的理念方法,对后世学术思想意义非凡,而且对今日之科学研究仍具启迪意义。

  《戴东原集》卷第十一 序剑篇

  也许正是早年确立的这种治学思想,才引领了东原先生恢弘传奇的一生,其被后人冠以“清代第一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等等,关于这些评价,我们无法一一论证,但对于《序剑》一文中可以阐述的治学方法与思想,必定会被后人不断地发展与弘扬,这往往就是名篇的价值所在。对于收藏而言,名篇名作绝不等同于寻常信件、题跋,包括作品,也不应以同一价值体系去衡量。恰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稿的历史价值,是不能与其书法作品等量齐观的。故而作为戴震代表性著述的初始孤品墨迹、作为其书法的标准样本,《序剑》的意义非同凡响。

  我们有时习惯站在传统收藏的角度去看待文物的价值,这并不利于发现及挖掘《序剑》篇这类藏品的历史价值。《检书看剑图》从鉴藏角度讲是一件几近完美的书画作品,只是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沉淀仿佛令作品中主人与宾客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在 270余年后,待人们再次欣赏《检书看剑图》时,看到的却是《序剑》篇的星光璀璨和异军突起,其左邻右舍的诸多题跋犹如众星捧月,而本就珍贵难得的名家画作也彷佛成为《序剑》名篇的映衬与佐证。

  从上古名剑轩辕、赤霄到神话传说干将、莫邪,宝剑仿佛成为君子、气节、美德的符号和隐喻,戴震《序剑》篇作为《检书看剑图》上最流光溢彩的一笔,自诞生至今已近三个世纪,其间百余年辗转于中国,百余年漂泊于东瀛,如今终于再度回归故土。如今,舞剑看剑之风虽然早已不复,但当走进博物馆观摩古人之剑或想象江湖豪客仗剑天涯时,也许更能体会到《序剑》的精妙奥义。而结合戴震在文字、音韵、训诂、考证等不同领域的辉煌成就不难预测,《序剑》篇尚未被发掘的文献资料与研究价值绝不仅限于此。戴震是具有如此丰功伟绩的学者,此件墨迹不仅弥补其可信手迹短缺之历史空白,更能直观和立体的感受到戴震之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无数有理想、信念,为中华大地奉献终生之人建立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

  一代文宗戴震

  有清一代名家辈出,如银河沙数,不胜俯拾。纳兰容若、纪昀、刘墉、曹雪芹等诸家都曾各引一时风气,后皆被冠以才子之名。然若论及著述之多,学科之广,考据之深,则数百年来鲜有人能出戴震其右者。然而“戴震”之名,在当代却给人既熟悉又陌生之感。世人大抵知道其为学术史上一巨擘,然对其生平及贡献却未有充分了解,实可谓一憾事。

  戴震幼从塾学,博闻强识,好学深思,遍览诸经及小学之书,十七岁时即有志闻道,至二十岁,在郡城紫阳书院师从徽派朴学创始人江永,与程瑶田、金榜等同学于歙县西溪不疏园,学问益进。其后至京师,著名学者纪晓岚、王鸣盛、钱大昕等人都力赞戴震学问之渊博,史载诸人“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戴震晚年纂修四库全书,倍受乾隆皇帝赏识,已然誉满海内;而且立言传世,著作等身,留有《声韵考》《六书》《声类表》《方言疏证》《原象》《迎日推策记》《勾股割圜记》《历问》《续天文略》《策算》《诗经二南补注》《毛郑诗考正》《尚书义考》《春秋即位改元考》《大学补注》《尔雅文字考》《水经注》《九章补图》《屈原赋注》《孟子字义疏证》《中庸补注》《考工记图》等诸类书籍五十余种。

  戴震《考工记图》

  戴震不仅以文字、音韵、训诂、考证的辉煌成就为世所重,而且以系统而又深邃的义理学说,在清中叶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极少数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汉学家之一。段玉裁在《戴东原集序》中说:“自先生以古学唱,三十年来薄海承学之士,至于束发受书之童子,无不知有东原(戴震字东原)先生,盖其兴起者盛矣。”足见戴震在当时影响之大,名声之盛。实际上,在清中叶的学术界,戴震几为时之第一人,甚至于今人每追述乾嘉学派之学术功绩,也未能有绕过戴震而论者。

  近代以降,戴震在考据学领域的宗师地位及其义理之学对于后人的影响更为深刻。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强调:“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胡适将其誉为近千年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三大人物,与朱熹、王阳明二人等量齐观。其余如蔡元培、梁漱溟、冯友兰、钱穆、黄侃等人也对其抱以盛誉,其思想理念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都十分流行,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平等要求,包含着启蒙思想的因素,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先声。至今在徽州地区,为其建馆塑祠地域仍然不在少数,以戴震命名的公园、广场、纪念馆、学校、书籍、网址与文化专栏不可计数。戴震学术讨论会每年如期召开,各地戴学专家、戴学研究爱好者和戴氏宗亲,就戴震哲学思想、考据学等方面专题开展学术交流,足见戴震成就之丰、影响之巨。

  (文末置全卷大图)

  丁观鹏、张宗苍合绘 为方琮作《检书看剑图》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36×100cm画心:36×77.5cm 题跋:36.5×44cm、36.5×25cm、36.5×38.5cm、36.5×19.5cm、36.5×49.6cm、36.5×23.5cm、36.5×29.5cm、36.5×39cm、36.5×61cm、36.5×22cm、36.5×26cm、36.5×35.2cm、36.5×21.4cm、36.5×21.2cm、36.5×32.6cm、30×36.5cm、29.5×35.5cm、27.5×32.5cm、26.3×43cm、17.5×30.5cm、40×45cm

  估价 RMB:3,800,000-5,000,000

  著录:

  1.《戴东原集》卷第十一,四库馆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撰。

  2.赵玉新点校《戴震文集》,第161、162页,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

  3.余英时著《论戴震与章学诚》,第1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4.戴震著《戴震集》,第206、2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蔡锦芳《从<序剑>篇看戴震的格物明理之法》,《学术界》总第238期,第144页,2018年3月。

  说明:

  1.经清代考据学家、经学家戴震以及郑虎文、饶学曙、汪榖诒、杨嗣夔、汪由敦、陈大复、陈孝泳、蒋溥、董邦达、江成栋、施廷钧、顾维、王錞、程茂、江叶廪、叶申、汪浩存、程晋芳、胡天游、储麟趾、沈德潜、沈世晋、沈栻、杜玉林、吴鸿、汤世昌、杨大琛、钱维城、赵升三十位仕宦大家、名人巨擘题跋。

  2.博明、宝熙、长尾甲旧藏。长尾甲题引首及木盒。

  企业文化、公司秉承“厚德载物”的企业文化,“群策群力”的企业精神,“互利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力创品牌”的企业发展目标。承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推动,资本积累与增长需要通过文化发展来实现这一开拓创新经营理念,用文化创造价值。以资本化启动为融合,以国际化视野为标准,以市场化机制为导向,以化运作为手段,力争将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古玩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