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2021规则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2021规则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00元/168

最小起订量:1/16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86897033

更新时间:2025-01-24

发布者IP:117.61.103.94

详细说明

  本公司作为亚洲华东地区艺术品行业的交流、交易、鉴定平台之一,是集古玩鉴定、科学评估、文化艺术品展览展销、交流等完整产业链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运营平台。

  瓷器高古陶瓷、元明清瓷器、近现代名家大师瓷器作品回流瓷等;

  玉器高古玉、古玉、明清玉、和田玉、地方玉等;

  字画历代名家书画、近现代名家书画、古代书画等;

  杂项瓷板画、铜胎掐丝珐琅、佛像、金银铜器、钱币、文房用品、古籍善本、奇石雕件、名贵木材、寿山田黄、鸡血石、竹雕、翡翠珠宝等;

  京剧为我国国粹,形成于清末,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彼时京剧名角辈出,可谓当时流量。自乾隆末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开始,中国戏曲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在民国时代最为繁荣。这期间以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为代表的10余位京剧名家百花齐放,梅派花旦,程派唱腔,尚小云的青衣,荀慧生的表演,京剧老生流派也是异彩纷呈。

  梅兰芳题赠

  梅兰芳小影

  民国间摄制

  1张 银盐照片

  8×12.5 cm

  梅兰芳题赠

  《太真外传》剧装照

  民国间派克照相馆摄制

  1张银盐照片

  15.5×25 cm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程砚秋题赠

  剧装、平装照二种

  民国间上海对我轩照相馆等摄制

  2张 银盐照片

  14.3×21.5 cm、6.3×8.8 cm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京剧程派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5年到1938年步入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编创许多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唱腔别具一格,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尚小云

  《昭君出塞》剧装照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大都会照相馆摄制

  1张银盐照片

  14.5×20.8 cm

  尚小云(1900-1976),原名尚德泉,字绮霞。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宫县。京剧演员、编剧,工旦角。1907年开始拜师习京剧老生,1908年改习京剧旦角。1912年主演京剧《别官祭江》,逐渐在京剧界受到关注。1916年正式出科。1921年为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大婚庆典演出京剧《五花洞》。1924年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被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为京剧"四大名旦"。1925年创办"协庆社",自任社长。1936年创办荣春社科班。1950年,成立尚小云剧团。196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尚小云舞台艺术》。唱腔字正腔圆,刚劲高亢,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韵白字清音朗,富于感情,做功刚健又婀娜,塑造了一系列巾帼英雄、侠女烈妇的形象,独树一帜,世称"尚派"。代表作品有《昭君出塞》、《三娘教子》、《战蒲关》、《秦良玉》、《卓文君》、《林四娘》、《双阳公主》、《五花洞》等。

  荀慧生 题赠

  剧装照

  民国三十年(1941)摄制

  1张银盐照片

  9.5×14 cm

  荀慧生(1900-1968),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祖籍河北阜城。京剧演员,工旦角。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派创始人。1925年改艺名"白牡丹"为荀慧生,1929年至1932年,于春生社与时慧宝等人合作,主要演于吉祥和哈尔飞戏院,主要剧目有《换子》、《金马门》、《摔琴》、《雪杯圆》、《骂王朗》、《朱砂痣》、《七星灯》、《乌盆记》、《上天台》等。艺术上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塑造的许多少女、少妇的艺术形象,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 ,代表作品有《投军别窑》。

  马连良 题赠

  《借东风》剧装照

  民国间上海大都会照相馆摄制

  1张银盐照片

  14.3×20.7 cm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生于北京市。工老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09年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后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20世纪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3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为京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作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

  盖叫天 题赠

  《武松》剧装照

  民国间大都会照相馆摄制

  1张银盐照片

  17×24.5 cm

  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县人。京剧演员,工武生。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1963年拍摄彩色京剧电影《武松》。舞台艺术宗法李春来并且有所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谭富英 题赠

  《梅龙镇》剧装照

  民国二十七年(1938)大都会照相馆摄制

  1张银盐照片

  17×24.7 cm

  谭富英(1906-1977),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1923年出科后,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曾与碧云霞、雪艳琴、筱翠花等合作。1934年以后始组班领衔主演。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为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1937年《戏剧旬刊》为评须生"四杰”。1949年后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与张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称绝唱。代表作品有《定军山》、《失空斩》、《大探二》、《四郎探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