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公司是世界艺术市场有口皆碑的拍卖行,坐落于亚洲金融之都,自创立以来始终追求化服务,遵守行业规则,倡导规范自律,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团队具备深厚的知识、工作热情和经验,凭借庞大的藏家资源,可以为您在众多的准买家中搜寻理想的人选。在拍卖过程中,为艺术品寻求买家的环节至关重要,而公司的团队对当前的收藏趋势皆了如指掌。公司在拓展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市场和物色买家方面的能力无容置疑。
Lot 13101
沈燮元
楷书 “读书便佳”
近现代写本
1张
69.5×37 cm
沈燮元(b.1924),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江苏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从事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工作六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古籍保护从业经验,是目前全国古籍保护领域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在古籍整理、鉴定和保护工作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Lot 13102
傅申
行书 七言联
2019年写本
2张
15×82.5 cm
傅申(b.1936),上海人,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5年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1975至1979年间在耶鲁大学任副教授。1979年出任美国国立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长达十四年,后又担任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现兼任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理事,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以及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极深。
Lot 13105
沈津
行书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句
2019年写本
1张
34.3×69 cm
沈津(b.1945),安徽合肥人。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曾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图书馆学研究。1988年获研究馆员职称,是当时中国图书馆学界最年轻的研究馆员。著有《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翁方纲年谱》、《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伏枥集》等。
Lot 13114
白谦慎
楷书 “与古为徒”
2019年写本
1张
99.5×23.5 cm
白谦慎(b.1955),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后留校任教,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宗华教授,1996年获博士。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席。2002年春任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兼任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理事。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吴大澄和他的拓工》等。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为林霄、陈钦夫妇所设立的慈善基金会,以推动中国书法史研究为主旨。自2013年创设以来,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积极整理基金会收藏的明清书法藏品,出版《近墨堂法书丛刊》第一辑、第二辑的同时,先后资助过十数种书法史研究著作出版,并在香港、上海、杭州、无锡等地多次资助或主办以明清书法、篆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
Lot 13103
郑重
行书 “读书便佳”
2019年写本
1张
84.3×31.5 cm
郑重(b.1935),字若清,号大泽乡人,斋号百里溪,安徽宿州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文汇报》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新闻及报告文学写作,与现当代书画大家谢稚柳等人多有交往,著有《谢稚柳传》、《唐云传》、《林凤眠传》、《程十发传》、《张伯驹传》、《徐森玉传》、《张珩》多种书画家、收藏家传记。
Lot 13106
郑培凯
行书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2019年写本
1张
35.3×68.5 cm
郑培凯,山东日照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协办中国文化中心(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e),并担任中心主任及教授, 现兼任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理事。研究范畴包括中国文化意识史,涉及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评论与文化思维的关系和文化美学等。
Lot 13109
周小英
行书 七言联
近现代写本
2张
16×70 cm
周小英(b.1958),浙江杭州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94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致力于把题跋批校变为艺术的尝试和探索,相关出版物有《竹笑轩吟草》《柳如是事辑》等。
Lot 13112
扬之水
楷书 “清香闲自远”
2019年写本
1张
13×35 cm
扬之水(b.1954),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古诗文名物新证》、《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宋代花瓶》、《从孩儿诗到百子图》、《两宋茶事》、《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等。
自2019年下半年起,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开始推行“当代学人书法计划”,该计划宗旨在于推动当下书坛关注书法作品的人文养成,推动书法艺术与人文研究的交流与融合。基金会认为出色的书法作品中“血战古人”的临习功夫与饱读诗书的知识养成缺一不可。同时,基金会也希望当今的人文学者能接续毛笔书写这一延绵三千年的优良传统,能够将我们的文化要义用毛笔书写出来,从而使之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